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愛情故事>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

愛情故事 閱讀(2.92W)

愛情需要啓蒙教育,對中學生實行愛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愛情教育能讓學生成爲有責任心和審美力的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篇一:雪域奇緣

傳說飛將軍李廣在守衛邊疆的軍旅生涯中,曾有過一段奇緣——

那天,李廣和手下騎馬狩獵,忽然看見一隻白狐狸在遼闊的雪域上奔跑,這隻狐狸太可愛了,渾身上下雪白雪白的,不見一根雜毛。李廣當即下令不準放箭……可就在衆人散開隊形,正準備圍過去的時候,突然有兩隻蒼鷹從空中俯衝下來,用鋼鉤似的利爪,抓起那隻白狐狸就升上了天空……

李廣一看不好,急忙抽出兩支利箭,彎弓搭箭,一用力就把兩支箭同時射了出去,兩支箭正好分別射中兩隻蒼鷹,那兩隻蒼鷹和那隻白狐狸立刻就從空中掉到了雪地上。在一陣歡呼聲中,李廣旋風般和手下軍士來到近前。可等他上前仔細一看就被驚呆了,那哪是一隻白狐狸啊!那是一個八九歲的女孩,穿着一身的白色衣裙,顯得純潔素雅。難道是自己剛纔看錯了眼不成?要說也怪,這女孩從那麼高的空中掉下來竟然安然無恙!李廣正心中納悶,突然就有一位老夫人來到面前施禮說:“謝謝將軍救了小女白雪,救命之恩,定當後報……”李廣正要細問,可那老夫人根本不給他機會,趕緊拉起白雪姑娘就走。等大家再看,母女倆轉瞬已經沒了蹤影……

20xx年後,李廣病逝,他的乾兒子李飛接替他來到了邊關。可李飛初出茅廬,哪有他父親飛將軍李廣的名聲響亮?胡人知道李廣病逝換了小將軍李飛後,就開始毫無顧忌地屢犯邊關。一次,李飛和胡人開戰失利,後來就被胡人逼到了絕頂。小將軍李飛一看沒了退路,就縱身跳下了懸崖……

不知過了多久,李飛慢慢醒了過來。可他睜眼一看,自己竟躺在一個年輕姑娘的懷中。姑娘見他醒來,這才把他鬆開。李飛站起身一看,眼前這姑娘明眸皓齒,面如桃花,身如柔柳,再加上那一身如雪般潔白的裝束,真好比仙女下凡。兩人年齡相仿,當時竟一見鍾情。

姑娘哭着告訴李飛,她叫白雪,父母雙亡,已無家可歸……白雪這一哭,更似梨花帶雨,差點沒把李飛心疼死,上前就把白雪姑娘緊緊摟進了懷裏。從此,白雪就成了李飛的妻子。

後來,李飛和白雪的事情就被皇上知道了。本來,李飛臨陣招親是要被降罪的,但因爲白雪姑娘聰穎過人,幫着李飛屢建奇功,後來皇上也就網開一面沒再追究。轉眼就是一年。這天下午,軍士來報,軍糧告急……原來,半月前胡人大舉進犯。李飛見敵衆我寡,就死守城池,等待援兵。可令他沒想到的是,胡人識破了他的用意,五天前,竟派奸細燒了糧草……李飛無奈,就準備開城與敵決一死戰。可他的莽撞舉動被白雪攔住了,說吉人自有天相,還是再等等吧。

到了第二天,令李飛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軍士突然來報,說原來已經空了的糧庫一夜之間竟糧食滿倉!

李飛以爲是天神相助,正要焚香還願。就見白雪的貼身丫鬟冰兒驚慌地跑了過來,說,李將軍你快回去吧,家裏出事了!李飛急急忙忙回到家一看就被驚呆了:他一歲的女兒雪妮正在牀上哇哇大哭,而白雪卻不見了。李飛正心中疑惑,冰兒上前一把就掀開了被子,眼前的一幕,簡直讓李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被子下面的白雪,面容憔悴,奄奄一息。

望着一臉疑惑的李飛將軍,白雪氣喘吁吁地講起了自己神祕的身世——

原來,她就是20xx年前李廣救下的白雪,白雪其實是一隻修煉成精的狐狸。自打白雪被李廣救後,就一直想着報答李家的恩情。那天李飛跳崖,正好被白雪碰上,於是就把他救了下來。後來,她見李飛人好心好武藝也好,於是頓生愛慕,做了李飛的妻子。李飛軍中糧草被燒,白雪見他遇到了難,就想用法術來幫他渡過難關,這樣既報了李廣當年救命之恩,也爲黎民百姓做了件好事。可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師傅後,師傅就告誡她,說天有天條,仙界也有仙界的規矩,你這樣濫用法術,違反天條,必然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但白雪心意已決,毅然憑藉自己千年的修煉,使用法術把胡人軍中的糧草給鼓搗到了李飛的軍中。她的行爲最終還是受到懲罰,自己千年的修煉也毀於一旦……

白雪說着說着,已經感到很吃力了。最後,她喘息着告訴李飛,說她會重新開始修煉的,希望他能替她照顧好女兒雪妮,等到了來世,她一旦能再次修成正果,一定還找他重續姻緣……

白雪的話讓李飛肝腸寸斷,他把白雪緊緊抱在懷裏大哭起來。白雪吻着李飛淌滿淚水的臉,終於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一隻狐狸……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篇二: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爲避司馬昭的諱,改爲文姬,她是我國東漢末年女詩人和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其父蔡邕,是漢末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此外,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洛陽文壇的領袖。其父和當時的許多名門望族之士都有交往,像一代梟雄曹操就經常出入蔡府,和蔡邕是相交深厚的摯友。

可見,蔡文姬生長在一個多麼優越的家庭環境中。詩書禮樂的薰染,父親的言傳身教,自身的天賦資質,文姬博學能文,擅長詩賦,精通音律,就不足爲怪了。可以說,文姬是在文學和音律的薰陶中,度過了十分快樂幸福的童年。

她6歲時,蔡邕在室外彈琴,忽然彈斷了一根弦,室內的文姬聽到變調的琴音,走到父親跟前,提醒着父親:“爹爹,你的第二根絃斷了。”蔡邕看着聰慧可愛的女兒,撫摸着她的小臉,驚訝之餘,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父親不解,問文姬何以辨出?文姬答道:“您給我講過,古人季札聽了琴聲,能判斷一個國家的興亡;師曠聽了琴聲,能斷定楚國要打敗仗。女兒天天聽您彈琴,難道哪根琴絃斷了還聽不出來嗎?”

這件事使蔡邕對文姬信心大增,他斷定文姬是可塑之材,從此,開始教女兒學琴。聰明伶俐的文姬有着音樂的天賦,對於琴技,一學就會。兩年之後,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

蔡邕書法章法自然,筆力勁健,古樸天真。在父親的指點下,文姬研摩書法,12歲,她的書法已得父親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14歲,蔡文姬的文學才華已光耀一方,詩書禮樂無不通曉,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文姬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女。

16歲時,蔡文姬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婚姻。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封建婚姻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公子娶閨秀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惜好景不長,新婚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咯血而死。

她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是那個動盪時代造成的。

東漢末年,政府腐敗,地方起義四起,這促使以豪強地主爲代表的地方勢力迅速擴大。董卓進軍洛陽,把持朝政,董卓爲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後來董卓被殺,蔡邕自然也在劫難逃。

羌胡番兵趁漢朝局面一片混亂,伺機掠擄中原一帶。兵戈鐵馬中,蔡文姬跟着難民到處流亡,不幸被匈奴兵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左賢王。

被擄的那一年,文姬23歲。要放在現在,許多女子還在談婚論嫁呢,可是不幸的文姬卻成了搶掠者的夫人。這其中的隱痛只有文姬自知吧。她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裏,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離亂被擄、百姓流離失所、煙塵蔽日的悽慘景象:

我生之初尚無爲,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讓文姬揪心的是,她竟然被迫和掠擄他的匈奴王生活了20xx年!這20xx年中,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羣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後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十三年(220xx年),曹操念念不忘與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週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到胡地去贖她回來。

蔡文姬雖然人在他鄉,日日思家,但畢竟在胡地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骨肉,一旦要結束這樣的生活,離開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跟兩個親生兒女生生離散。她心裏是有着眷戀和不捨的。

婚姻不只是有愛情做基礎,還有日子點點滴滴積累下來的親情和恩情。20xx年的相守,20xx年的共枕眠,20xx年的賢王恩寵,文姬都記在心上。因爲,賢王畢竟是愛她的,更何況他們還育有兩個孩子。人心都有一片柔情地帶,那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清景無限。所以,文姬歸漢前,感情上一定掀起狂濤巨浪,一定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悲還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這在她的《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三拍”和“第十六拍”裏都有記述: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爲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爲生兮獨罹此殃。

但,對故鄉的深切思念,最終還是使她登車而去。

不幸於凡夫俗子來說只是不幸,而對於才女來說卻是記錄生活、書寫怨恨的極好契機。國家不幸詩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只有深重悲苦的遭遇,才能寫出血淚交迸的詩文。痛苦、矛盾和掙扎糾結在一起,文姬的感情如濁浪滔滔的洪水,噴薄而出,於是吟詠出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它也是文姬痛苦的心曲,是淒涼悲愴的琴音,是文姬在無人的暗夜,在風雨黃昏後,在悽悽慘慘慼戚中的自彈自唱,是生命的悲歌,是思鄉的戀曲,是夢兒的泣血。無數個夜晚,殘燈明滅中,文姬斜倚枕頭,諳盡愁滋味。

據傳,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它成爲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這支曲子。可見,文姬歸漢後,胡人是非常懷念她的。

蔡文姬在週近的衛護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家破人亡,已無棲身之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今非昔比,曾經的豪華大家,曾經的閨閣樓廳,都成了斷壁殘垣,只有一顆孤寂的心,在悽風冷雨中飄蕩。

在曹操的安排下,文姬嫁給田校尉董祀,同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當時已經35歲,且飽經離亂憂傷,又因爲思念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蔡文姬自然不甚滿意。董祀只是迫於丞相的授意,才接納了她。

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蔡文姬顧不得嫌隙,衣衫不整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爲丈夫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大夫、各路驛使坐滿一堂,曹操聽說蔡文姬求見,對在座的人說:“蔡伯喈之女在外,諸君皆風聞她的才名,今爲諸君見之!”見到文姬後,滿堂賓客都大失所望,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爲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爲她換上。

文姬走上堂來,悽悽慘慘地跪訴緣由,在座賓客都交相詫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吾亦無奈。”蔡文姬中肯地回答說:“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恐難自存,於是看在文姬的面子上寬宥了董祀。是文姬,保住了董祀的命!

經歷了這件事,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對蔡文姬開始另眼相看。夫妻倆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於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蔡文姬一生歷經滄桑,命運多舛,她一生三嫁,情路坎坷曲折,但最後的婚姻是圓滿的。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篇三:絳雪入夢君何處

1920xx年的8月已然有了秋的況味。上海神州女校的迴廊上,紫薇花如雲如霞。正是上課時間,行人不多,迴廊裏,一個青年男子,行色匆匆,一陣風過,紫薇花如雨般飄落,他的發上、肩上、衣襟上,綴滿粉色的雨點。紫薇是他最喜愛的花。他不知不覺慢了下來,伸手將一枝旁逸的花枝輕輕搭回花架,他深深地吸一口氣,似深嗅花香,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按捺狂跳的心。近鄉情怯,就要見到闊別8年的戀人,他的激動難以自抑,面對這片雲蒸霞蔚,一時間心中詩意蔥蘢,望向花枝外寶石般剔透的遠天,一聲深情喟嘆:“默君!”身邊經過的女子,聽到這一聲呼喚,走回幾步,遲疑地問:“元衝,是你嗎?”

這男子,正是邵元衝,特意從廣州來探望朝思暮想的戀人,時任上海神州女校校長的張默君。8年久別,音塵斷絕。此刻執手相看,淚眼婆娑,萬種悲歡,不知從何說起。良久,邵元衝纔將惜日相思,一一傾訴,卻時常斷續哽咽,說到悲傷處,淚隨聲下。張默君亦眼眶微瑩。同聲一哭。兩人在菁菁校園裏,時坐時走,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牽着的手,須臾不曾鬆開。

20xx年前,民國肇造,也是在上海,邵元衝邂逅了同盟會女傑張默君。張默君少年鋒芒,策動蘇州起義,組建女子北伐隊,被孫中山稱爲“年輕有爲的女青年”。張默君身姿綽約,風采照人,愛慕她的人不少,卻沒人有勇氣走到她身邊。那時,邵元衝是國民黨上海交通部評議員,對上級兼前輩的張默君,一見傾心。初生牛犢不怕虎,邵元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這一腔洶涌的愛,時時灼痛他的心,“有愛就要說出來”,他不管不顧地寫起情書。一天一封。邵元沖年少美才,生花妙筆,是當年浙江高等學堂赫赫有名的才子。邵元衝不知,那時的張默君正爲情所傷,心愛的人另覓新歡,性格剛烈的她憤然發誓終身不嫁。邵元衝一封封熱情洋溢、文采斐然的情書,張默君不以爲意。這個小她7歲的部下,那激昂澎湃摧枯拉朽的愛情狂潮,並沒能衝破她沉寂的情感樊籬。爲打消邵元衝的念想,她提出了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文掌官印、武爲將軍、留學畢業!

這三個條件對一般男人而言,絕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難以攀越的峯巔。好在,邵元衝不是普通人。他戲稱這是“三座大山”。有目標,就有希望,即便是這樣有些刁難意味的“三座大山”。爲愛向前衝,他視“三座大山”爲人生動力,不畏險阻,只追芳心。1920xx年,邵元衝離開上海,投筆從戎。臨行前的晚上,邵元衝把張默君約到豫園。月色皎潔,四周闃寂,花香似浪,他深情款款地說:“默君!你等我!我一定會達成你的三個條件的。你放心,在完成你的條件前,我不會再給你寫信了。”也許是認爲邵元衝只是年輕氣盛,也許是他的率真執著觸動了她心底裏某一根神經,張默君脫口道:“只要三者齊備,我一定嫁你!”

邵元衝果然不負所望,到廣州後,他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護國運動,不久被委任中華革命軍山東戒備司令重職,後又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機要祕書並代行祕書長事。短短三年,邵元衝完成了張默君的兩個條件。

邵元沖決定去攀越“第三座大山”——去國外留學。他先後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後,又奉命赴蘇聯和德國留學考察,一晃就是8年。留學期間,親朋好友不斷地給他介紹對象,也有熱情奔放的異國女子主動走近他,但都被他婉拒了。分別的8年時間裏,邵元衝儘管相思成災,愛意綿綿,但他堅守承諾,只將眷念之情寫在日記裏,從沒有給張默君寄過片言隻語。

張默君是驕傲矜持的,她也從沒主動給邵元衝寫信,他的種種消息不斷傳入她的耳膜。她雖不動聲色,暗地裏,心底裏那塊堅冰,卻開始融化。邵元衝去了國外讀書,從此,海天哀思兩茫茫,斷雁零鴻各一方。想起他的時候,她的心,變得甜蜜而酸楚。愛情的幼苗,在綿長的歲月催化下,開枝散葉,她重讀他早年寫給她的信,在字裏行間,感受他款款愛意,灼灼真情,她後悔當初的魯莽和決絕,如果一切重來……戀愛中的人,總是敏感衝動,患得患失。在一次聚會上,她遠遠地聽到有人議論。說邵元衝在美國和一華僑女子談戀愛。張默君的臉色霎時變得慘白,痛恨交加中,回家後她將邵元衝早年寫給她的千餘封書信,付之一炬。她宣稱,此生抱定獨身主義。

邵元衝終於回國了,孫中山頗爲賞識,親自提名他爲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八載明珠悽夜月,石爛海枯盟約在。”邵元衝回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信給心上人張默君。突然收到邵元衝的信,看到他飛揚瀟灑的字跡,張默君渾身不可自抑地戰慄,原以爲已靜如古井,再唱不出愛的歌聲的心湖,又掀起一陣陣狂瀾。那夜,在燈下,她思如泉涌,一口氣寫下六首七絕,代回書。她在序中說:“自丙辰別翼如八載,彼此音塵斷絕。昨忽得自美歸後一書,腰以近制,極道離懷別苦,感而有作,時甲於秋盂也。其中一首:放眼蒼茫萬劫餘,八年一得故人書。天荒地老傷心語,忍死須臾儻爲予。”邵元衝收悉後,大喜過望,當即步其韻,和了六首詩。其中一首他是這樣寫的:“危涕重攜話劫餘,夢魂時篆掌中書。披衷朗月精貞見,萬里來歸儻起予。”從此,兩人開始詩歌相答、互訴衷情。

時局動盪,他們雖相隔不遠,廣州到上海不過十數小時的車程,卻沒有機會見面。這次邵元衝特意撥冗從廣州來滬,並沒事先告訴張默君,他要給她一個驚喜。短暫相聚,他們當即決定就在上海舉行婚禮。20xx年的愛情長跑終於撞線。此時,他34歲,張默君已四十又一。

婚後,他們幸福溫馨,感情篤摯,堪稱“金閨良友”。他們都寫得一筆好字,他們也一同去書肆淘書,購買紙筆,詩詞唱和,字畫互酬,其樂融融。在事業上,他們夫唱婦隨,節節高升。邵元衝先後任立法院副院長及代理院長,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主任等要職。張默君也擔任立法委員、中央監察委員。夫婦共同任職於立法院期間,張默君於美樅堂外題書“天壤雙清”擘窠大字。二人偕居焦山,張默君題詩“紅樹白雲同夢處,雙清心跡照江潮”爲紀。

“華北事變”後,邵元衝在對日外交上與汪精衛決裂,辭官遊歷。1936年12月,邵元衝因是“西北通”,被蔣介石電召去西安,以備顧問諮詢。西安事變發生時,聽到槍聲的邵元衝,逾窗向牆奔走,不幸被流彈擊中,兩天後不治身亡,年僅46歲!

噩耗傳來,張默君悲痛萬分,此後,她一直失眠,邵元衝的死,帶走了她的心、她的歡笑和安眠。兩年後,她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湘鄉隱居,不再出問政事。她在韶峯買了一棟住宅,取名“蓉廬”,還修了一棟閣樓。題名“聽韶”。她在那裏潛心做詩、繪畫、寫字,寫下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悼亡詩詞,其中有:“我今消瘦勝梅清,起舞吳鉤作怒命。儻問華郎何所似,三年淚雨不曾晴。”雖然陰陽永隔,她的心,從未停止過與他的對話。

邵元沖喜歡紫薇花,張默君在“蓉廬”遍植紫薇。每年春深,紫薇花事爛漫,她都觸景心傷,長歌當哭:“沐浴乾坤媳姬春,搖天猶記倚寒筠。絳雪如夢君何處,腸斷江山半屬人。”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篇四:白蛇傳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爲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餘脈之一。這裏峯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裏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遊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醜。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爲“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爲白蛇。

“白蛇鬧許仙”裏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爲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藥爲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爲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爲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鉢”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峯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峯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20xx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古代愛情故事的大全篇五:梁祝化蝶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臺求學心切,僞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爲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臺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爲香,義結金蘭。

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鬆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臺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悽然而別。

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爲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爲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