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蒙學>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蒙學 閱讀(5.3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

我們的祖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許多經典諸如《論語》、《弟子規》、《史記》等文章傳誦久遠,寓意深刻。在這些經典文章中我最喜歡《弟子規》的“信”篇。

在“信”這一章,古人這樣說:“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教育我們開口說話時,誠信爲先。我們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當我們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我們更不能用來騙人。《弟子規》的“信”篇還教我們怎麼說話:“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切戒之。”說話多不如說話少和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就決對不能說。在我們跟他人交談時,談話的內容要實事求是、口齒清晰。不要聽信花言巧語,因爲這些話雖然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下流骯髒以及無賴粗俗的語言,都儘量不要沾染。

有一天是星期五,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經過爸爸同意,邀請一位跟我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來我家做客。他同意了,並且跟我說好,在我家早上8:00不見不散。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牀,打開電視機,一邊看着節目,一邊吃着我準備好的零食,一邊等待客人的到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怎麼還不來?”我嘟囔了一句“也許因爲路上堵車吧,應該馬上就會到了。”我自我安慰道。光陰似箭,轉眼間又過去一段時間,我打了一個哈氣,擡起頭漫不經心的掃了一眼鍾:已經是9:30了!這是怎麼回事?他不會不來了吧?不可能!最後我忐忑不安的撥通了他家的電話,在電話裏我得知令我大吃一驚的消息:他去別的同學家玩了!令我忍無可忍的是,星期一,當我怒氣衝衝的找他算賬,他不僅不承認,還反咬我一口,只見他“彬彬有禮”的說道:“你並沒有邀請我去你家玩,你這屬於誹謗行爲……”“什麼?”我火冒三丈,結果他把我氣的一個星期都沒理他。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表示人要遵守與別人的約定,不能失去信義。如果人人都像這位同學那樣不守信譽,那麼世界豈不是亂了套?

誠信並不難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認真去做,那麼誠信的世界離我們還會遠嗎?

《弟子規》讀後感2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是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相處,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沽,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才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能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我們己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柏",該學的學,不該學的不學。

這些道理對我們來說是終身受益的,我們都要時時刻刻地用它來鞭策自己,從而完善自己。

《弟子規》讀後感3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4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喜歡在書海中找到樂趣,我在幼兒園就能背《弟子規》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開頭的八小句點出了這本書的大意,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然而,最令我受益無窮的還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當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這讓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一件往事。

暑假的一天中午,太陽當空高照,快把大地都烤焦了。天氣悶熱得使我只得呆在客廳裏邊享受空調邊看動畫片,正當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時,聽到一聲叫喊:“吃飯了!”我想一定是那個愛找麻煩的媽媽!於是,我沒有回答,繼續看我的動畫片。“吃飯了!”又聽到媽媽的叫喊聲,真讓人討厭!於是,我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煩死了!我正看着動畫片的高潮部分呢!等會兒再吃不行嗎。”也許是媽媽不耐煩,也生氣了,沒等一會兒,只見媽媽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客廳,立刻伸出食指把電視關了,喝道:“瀅旭,你沒聽見媽媽叫你嗎?怎麼那麼沒禮貌!”我只好不耐煩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慢吞吞地走進餐廳,心裏卻有着說不出的憤怒。我磨磨蹭蹭地吃着飯,撅起嘴巴嘀咕着:“我就是還想看,我就是想看完再吃飯嘛。”

讀過《弟子規》以後,那件事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媽媽每天那麼辛苦工作,回到家還要做飯,我不但不幫忙,媽媽做好飯以後,我還百呼不應,真是太不應該了。

現在的我,真正理解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也確實在行動中做到了這一點。《弟子規》這本書在我的成長中將一直鞭策着我不斷前進。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章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弟子規》,讀完它,我頓覺深有感觸,先說一說我對《弟子規》的讀後感吧。

《弟子規》在總敘裏就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如果要說我最喜歡《弟子規》中的哪一段的話,我想就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了,這段話短短24個字,卻把“孝”這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句話意義深刻,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就是說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看了《弟子規》一書,讓我明白自己與弟子規裏的標準差太遠了,以後要嚴格按照書中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弟子規》讀後感6

讀《弟子規》之前我天真地認爲我是一個“好人”,最起碼也算是一個孝順的人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讀《弟子規》之後我對自己是這樣評價的“孝道中的皮毛,愛心中的空心菜”。就是說孝我只做到知道我有父親有母親。可是從來不懂得感恩父母。父母愛我們是天下最大最真的愛,而如今的我們對父母“愛”更多的卻是隔閡與不耐煩。

翻開通訊錄看看通話記錄撥出去的電話號碼裏幾乎找不到父母的號碼,偶爾看到父母的電話看看時間已經是半月以前撥過的了。那一刻你會想象什麼?

我在那一刻腦海中忽然出現了一個公益廣告鏡頭。那也許是一個週末,也許是一個節假日。一位白髮蒼蒼的慈母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在等待孩子們的歸來,忽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在廚房忙碌的母親匆忙地在圍裙上擦乾了手,笑容可掬的接起了電話。電話裏傳出了這樣的聲音:“媽我今天有事來不了了”,電話便掛斷了。母親久久沒有掛電話也許她還在聽什麼可是此時電話裏傳出的只有嘟嘟嘟嘟……那一夜蒼老的母親在沙發上和衣而睡了,因爲她太累了連被子都忘蓋了。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盼兒女回家的父母。她們需要的是兒女們能在週末或節假日回家吃吃飯,跟兒女說說話別無它求。這就是天下大愛無邊的父母。可是兒女們都忙、都忙啊!

《弟子規》第一篇我讀完了,這一篇也爲我深深的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課,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父母的期盼。如今我們是做不到早晨起來前去給父母請安;也做不到晚上父母睡覺時給他們鋪好被子;也做不到父母身體不舒服時去給他們煎藥。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每天給他們打個電話;可以做到每天告訴他們自己在外面很好,不要讓他們擔心;可以做到告訴他們要吃好一點,有好吃的再不要存起來;可以做到告訴他們身體不舒服時要按時吃藥。可以做到告訴他們今天你真的想他們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祝願天下父母健康幸福吧!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一遍遍地誦讀着這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帶來的諄諄教誨,一石激起千層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要遲緩,父母指派做事時,行動不要偷懶。父母教導時,要洗耳恭聽,父母責備時,要順從的接受。當我讀到這裏時,我慚愧極了!想想自己,那一次,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一下再去。然後自顧自地埋頭看起了電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最後,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纔不情不願地去晾衣服。後來因爲一點誤會,被爸爸媽媽批評,我不但沒有做到"怡吾聲,柔吾輕,還板着臉跟爸爸媽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心裏恨他們、討厭他們!現在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爸爸媽媽每天天還沒亮就出去上班,很晚纔回來,他們做這些,都是爲了我們這些兒女。可是,作爲大女兒,我卻沒有體諒他們的艱辛,不僅沒有做弟弟妹妹的榜樣,有時還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妹妹們吵架,讓爸爸媽媽爲我們操心。而爸爸媽媽,一天工作下來,累的腰痠背痛。卻沒有半句怨言。爸爸有胃病,腰也經常疼,時常吃不下飯,可是爲了我們,卻是心甘情願的付出。可我們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人呢?我們爲人子女理當以孝爲先。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績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孝。

讀《弟子規》,它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常讀《弟子規》,細細品讀,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獻上一份孝心!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弟子規》吧,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弟子規》讀後感8

我讀了《弟子規》以後,有些詞、句子不能理解,經過老師一講,差不多全懂了。像:父母呼,應勿緩。這句的意思是:父母叫你,聽到必須回答,不能遲鈍。還有:父母教,須敬聽。就是說父母教你必須洗耳敬聽。

我還聽老師說,這是古人所經歷的一些事,得出的道理,一些是教我們要尊老愛幼,一些是要我們好好學習等等。

我喜歡天天讀着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融合了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爲人處事,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爲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心有餘力,則以學文。

首先,《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孝敬父母親,友愛兄弟姐妹。其中,孝悌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又曰“舉忠臣與孝子之門”,這是因爲守孝道者必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務於大衆,爲天下人謀利益。所以,有人提議把孝道列爲考察幹部的必備條件,這並非沒有道理。從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國,孝行是創造和諧社會、安樂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親愛民衆,親近仁者。一個人如果對親人、同學、朋友、客人親仁,必定會贏得廣泛的尊敬,從而樹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國領導人的親民形象贏得了東西方社會的普遍讚譽。我們也經常說:“同學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老師也願意用金條去換回。”老師對學生的一片愛心,也贏得了學生對老師的無限尊敬,而這正是一個班集體衝破困難走向輝煌的重要保證。

《弟子規》,你雖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讀物,但是裏面卻隱藏着大大的力量,大大的智慧。我擁有了你,就等於擁有了一件寶貝,所以我喜歡你。我會永遠地把你珍藏起來,時時刻刻念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瑾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讀後感9

最近讀了《弟子規》,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來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後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10

同學們肯定都知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吧!但你們知道《弟子規》嗎?它全文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作者李毓秀用樸實無華、壓韻順口的語言講述了我國古代的基本道德和規範。我特喜歡!

《弟子規》裏有“入則孝”、“兄弟睦”、“出則悌”、“信爲先”等篇章,“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告訴我們,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就要向他學習,馬上下決心,立志要趕上他;即使相差很遠,也要立下一個長遠的規劃,逐漸趕上去。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見賢思齊”。由此我想到了一件事。我從小就學舞蹈,由於個兒小,練基本功特別費勁,老是比別的同學“慢半拍”。別的同學在學“倒立”了,我還不會“下腰”;別的同學已能筆直地跨“一”字了,我還在用力壓腿……最讓我頭疼的是那個“側手翻”了。我生性膽小,兩手着地後右腿不敢蹬地騰空,所以只能像小青蛙一樣跳過去。見到同學們一個個翻得像模像樣,那樣的輕鬆,那樣的漂亮,那樣的“賢”,我既羨慕又着急。怎麼辦呢?“思齊”唄!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們學習,非趕上他們不可。課間休息時,同學們都去玩了,我馬上跑到基本功王老師面前說:“王老師,我想學好側手翻,您能再教教我嗎?”“好呀!老師再給你講講動作要領。”王老師滿面笑容地說。老師耐心地把整個動作分解開,一點點讓我領會,還叫來一位做得好的同學示範。就這樣,我終有所悟,重新練習。一遍,二遍,三遍……當汗水浸透我的衣裳時,我已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一個側手翻了。我十分高興,堅定了學好側手翻這個基本功中技巧性特強的動作的信心,繼續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當課間休息結束、同學們圍過來的時候,我終於能穩穩地蹬、踢、撐、翻,表演似的來了一個漂亮的側手翻。啊,成功了!我欣喜若狂。

古人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即“之”)。此話說得好,我們確實應當見到崇高的道德和品行就要“仰之”,“行之”。我想: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遇到衆多的“高山”,一定會看到特好的“景行”。我們一定要“仰之”,“行之”,“見賢”而“思齊”。這樣,我們纔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功。

《弟子規》讀後感11

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啓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裏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現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姐姐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姐姐。姐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裏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爲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裏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讀弟子規深有感,聖人指引我向前,尊老愛幼應在先,親情友情記心間,孝敬父母無怨言,兄妹和睦一家歡,家庭和諧國平安,爲國爲民做貢獻!

《弟子規》讀後感12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方面的道理:第一 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第二,努力做到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爲此,媽媽大發雷霆,我纔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爲,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

《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爲的不足,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13

暑假期間我來到了圖書館看了《弟子規》一書,這本書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裏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深刻的影響着我。

《弟子規》是教我們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爲規範。從古代到現在,國小生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着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父母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國小生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牀,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纔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後媽。後媽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後媽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最終把魚帶回了家,後媽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王祥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父母嘗一嘗。當父母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做家務;他們提出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很多,今後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14

《弟子規》中首先寫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孝順父母,與兄弟姐妹們友好相處。其次在所有生活中的行爲舉止要小心謹慎,要信守承諾。以公正平等的心態對待任何人,並且親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命令時,我們要馬上行動,不能偷懶,父母悉心教導時應該恭敬地聽從,父母責怪時,我們要順從且虛心接受。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父母生病時,兒女應盡力照顧,如果病情加重,應日夜守在他們牀邊。如果父母去世了,要守喪三年,經常悼念着他們。自己的住所也應變更,不飲酒吃肉,守喪時講求禮節,祭拜時要真心誠意。雖然父母去世了,卻也要當作他們仍在身邊時一樣恭敬地對待。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衣冠要整潔正統,鈕釦必須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以免走路時被絆倒。回到家要把帽子、外套、鞋子放到規定的地方。不要造成髒亂,導致滿地污穢。衣服貴在整潔,不一定要穿華貴的服飾而浪費錢財。穿着要考慮到自己的地位、身份,也要顧及家中的經濟狀況。對於日常飲食,不要挑三揀四,吃的食物要搭配得當、營養均衡,切勿暴飲暴食。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但凡說出的話,要講信用爲先,如果不能對自己講過的話負責,就不要答應人家。至於欺騙,這是萬萬不能做的事。

《弟子規》中的這些教誡對於我們來說會是受用無窮的,古代才人智慧的結晶能夠得以傳承到現在實在是不容易。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修養着我們這一代,就如同《弟子規》對我的影響一樣。所以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無窮動力。

《弟子規》讀後感1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弟子規》。

它主要講的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包括我們要孝敬父母、關愛別人、禮貌待人以及如何爲人處事等內容,每句話都蘊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弟子規》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教育我們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當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父母爲了我每天辛苦工作,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而我呢,卻不知回報。我知道我理應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平時卻連自己的小衣服都不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覺得理所應當。學習了《弟子規》,我感到很慚愧,今後我一定要改變自己,儘可能的爲父母多分擔一些。

當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從”時,我更是後悔極了。平時我愛貪玩,練琴時間很少,能拖就拖,因此媽媽總是說我,給我講道理,可我卻嫌她嘮叨,總是不耐煩地敷衍,甚至頂撞她。看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她是爲了我好,明白了媽媽對我的期盼和寄託。

書中像這樣富有人生哲理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還很多,如:“寬爲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教育我們學習、工作不能拖拉,要抓緊。“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教育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要記錄下來,向別人請教。

現在,有些話我都能背下來了,今後我還會繼續讀《弟子規》,並細細品味做人處事的道理,提升自己的修養!

我們從08汶川地震中看到了光明,文明是大愛;

我們從08奧運的成功舉辦中看到了希望和未來,文明是尊重、服務、責任……

這一切,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有信心讓文明的春風颳得更新!更真!更純!讓它變成參天大樹,撐起片片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