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中國歷史朝代>

五代十國曆史簡介

中國歷史朝代 閱讀(3.14W)

五代(公元907-960年)有時也稱爲五代十國,一般認爲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曆史簡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後周九年,而後漢僅僅四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一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殺。而朱友硅上臺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樑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爲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爲父,被契丹帝冊封爲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藉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附關係,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爲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爲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爲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爲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祐因殺大將郭威不成卻被郭威所代爲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一段歷史,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爲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干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爲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兩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爲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爲吳王,建都揚州。到楊溥在位時,丞相徐溫等立楊溥爲天子,國號吳。

但此時,楊氏大權早已旁落。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徐誥)廢楊溥自立,國號唐,建都金陵,改姓名爲李昪,史稱“南唐”。到後主李煜時,爲北宋所滅。

唐壁州(四川導江)刺史王建,從894年開始,先後兼併西川、東川和漢中之地。後梁建立,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子王衍繼位,以奢侈荒淫、刻剝百姓著稱。925年,後唐莊宗派兵滅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爲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攻佔東川。934年,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當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繼位,又攻取鳳州,疆域與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樣,刻剝慘毒,奢侈成性。965年爲北宋所滅。

吳越的創建者錢鏐,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爲鎮海節度使。不久,因討越州軍閥董昌有功,升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爲吳越王,都於杭州,擁有兩浙之地。這一地區戰爭很少,生產發達,經濟繁榮。錢氏政權五傳至錢俶,於978年降北宋。

唐末,馬殷割據湖南。907年,後梁封他爲楚王,都於潭州(長沙)。927年,後唐又封其爲楚國王。馬殷死,諸子爭立,政局混亂,951年被南唐攻滅。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爲北宋所滅。

893年,王審知隨其兄王潮據福州,897年,繼王潮爲威武軍節度使。909年,後梁封他爲閩王,據有泉、汀等地。王審知死後,繼位的都是暴君,內亂不休,945年被南唐攻滅。

905年,劉隱爲唐靜海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爲大彭郡王。隱弟劉龑繼位後,擴大了勢力範圍,於917年稱帝,國號越,建都廣州,次年改國號爲漢,史稱“南漢”。南漢君主都極其奢侈,統治十分殘暴,境內階級矛盾非常尖銳,971年爲北宋所滅。

907年,後梁任命高季興爲荊南節度使。924年,後唐莊宗封他爲南平王,都於江陵,僅有荊州一地,至唐明宗時才得歸、峽二州,是十國中最弱小的一國。963年亡於北宋。

北漢爲後漢高祖弟劉崇所建。951年,郭威後周取代後漢。劉崇據河東之地,在太原稱帝,仍以漢爲國號,史稱“北漢”。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十分尖銳。979年亡於北宋。

五代的嬗遞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的激烈混戰使社會經濟、文化受到極大影響。在五個朝代中維持時間最長的後梁也只有十七年。

後梁

唐王朝在黃巢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而叛變投唐的黃巢起義軍將領朱全忠(朱溫)於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挾持唐昭宗並誅宦官數百人,徹底翦除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904年,朱全忠殺昭宗,另立李柷爲太子即位,是爲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貶逐朝官,並將崔樞等被貶的朝官三十餘人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歷史稱之爲"白馬驛之禍"。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掃除後,朱全忠遂於907年廢哀帝自立,改國號樑(史稱後梁),是爲梁太祖,都於開封。至此唐朝完全滅亡。由此中國歷史由此也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公元912年6月,朱溫第三子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自稱帝。913年2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討逆之名又殺兄自立,稱樑末帝。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後梁,取代了唐朝的統治。當時,朱溫在皇宮內大擺宴席,邀請皇族國戚們狂飲,以慶賀他登基。親王們酒酣耳熱之際,便賭博嬉戲起來。這時,喝得醉熏熏的朱溫之兄朱全昱突然起身,把賭博用的骰子扔到盆裏,骰子迸散,衆人失驚。朱全昱對着朱溫大呼道:“朱三!你原不過是碭(音“當”)山的一個小老百姓,趁天下大亂,跟着黃巢造反。唐朝皇帝待你不薄,用你爲四鎮節度使,你也夠富貴了,爲何你還要滅了他李氏三百年江山,自己稱王稱朕。我可不忍我們朱家大族日後被血洗呀!你們還博啥子戲呀!”這番話,說得朱溫好窩火,可這是大哥喊着弟弟的乳名使酒罵座,還能把他咋地呢!宴席只好不歡而散了。

朱溫是碭山(今安徽碭山)人。父祖都是私塾教師。因父親早亡,幼時隨母給地主做傭工,長大後不事生業,以雄武自負,在鄉里口碑極差。最初曾參加黃巢起義軍,後來降唐,被唐僖宗任命爲左金吾衛大將軍,賜名全忠(稱帝后改名爲晃)。後因與沙陀貴族李克用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被封爲樑王。

隨着政治地位不斷提高,朱溫逐漸萌生了取代唐朝的野心。公元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從開封遷都洛陽,隨即派人殺昭宗,立昭宗子李柷(音“處”)爲帝,即唐哀帝。次年,盡殺昭宗九子。907年,索性廢李柷稱帝,建號樑,改元開平,是爲後梁太祖。唐朝從此覆亡,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混亂時期。

朱溫廢唐建樑太過迅速,連歷代受九錫、行禪讓的儀式都未進行,而且還滅了唐昭宗一門,以至引起時人非議,連他親大哥朱全昱都不滿了。特別巧的是,最後朱家的命運還真讓朱全昱給說中了。923年,後唐莊宗攻入汴梁屠滅朱姓皇族。歷經三任皇帝的後梁,享國僅僅十六年就瓦解了。

後梁的覆亡根於其建立者朱溫。朱溫建立後梁後,對唐朝積弊有所改革,實行過一些利於老百姓的政策。如令諸州滅蝗,以利農桑;兩稅外不得妄有科配;禁州縣猾吏廣斂貪求,等等。但他窮兵黷武,爲維護統治權,與李克用連年征戰,使得黃河兩岸經濟凋敝,老百姓還是深受其害。

朱溫的濫殺成性,荒淫無度,使其成爲古代有名的殘暴加淫亂之君。他猜忌臣下,許多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驍將被他藉故斬殺。對待士兵和俘虜更是殘暴。作戰時,將領戰死疆場,所屬士兵必須與將領共存亡,如果有士兵生還就全部殺掉,謂爲“跋隊斬”。他殘酷地給士兵臉上刺上字,平時偷逃或者戰敗私逃,都會被關津渡口抓獲處死。

他多次幾千幾千地殺掉俘虜。據記載最烈的一次是,朱溫命朱友寧攻打青州博昌縣(今山東博興),久攻不克。盛怒的朱溫命十萬俘虜揹着石頭木料,牽着牛驢,在城南筑土山攻城。到了城下,竟將人畜木石合在一起築成攻城的道路,喊冤之聲達數十里外。攻陷該城後,朱溫又命令屠城,屍首遍野,連清河都被阻塞了流水。

朱溫晚年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導致皇子間爭鬥不已;他的縱情聲色、荒淫無度,則是丟掉性命的直接原因。朱溫本有一出身富戶、聰明貌美的妻子張氏,朱溫對她又敬又怕,是十足的氣管炎,所以妻子健在時還算老實,後張氏病死,他就把妻子臨死時“戒殺遠色”的囑咐拋在一邊,開始縱情聲色。

他曾住到大臣張全義家十多日,不顧君臣之禮,先後召去張家妻妾十餘人侍寢,連張全義妻子也被強行他召去。他還以侍病爲由,召兒媳入宮,與之亂倫。養子朱友文之妻王氏,頗有姿色,就讓她長期住侍身邊,同時又讓親生兒子朱友圭的妻子張氏朝夕侍奉在側。

這兩個女人在一起侍奉皇帝兼公爹,不僅是爭枕蓆之寵,還頗有政治企圖。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出征河北一帶割據勢力,患病還朝,急命王氏去洛陽將養子朱友文找來,要託付後事;張氏聽到這消息,趕緊告訴丈夫說:“大家(皇帝)把國寶交給王氏,看來我們死期將至了!” 朱友圭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發動兵變,殺死朱溫,用破氈子裹其屍體,掩埋在宮中,祕不發喪。然後假稱奉旨,殺死朱友文,自立爲帝。

但朱溫諸子對朱友圭並不服氣,都想取而代之,諸子之間也互相猜忌,於是爭位鬥爭白熱化。朱友圭稱帝僅十一個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就發動洛陽禁軍兵變,禁軍千人突入城中,殺了朱友圭。朱友貞在東都開封即帝位,是爲後梁末帝。此後,朱友圭三子朱友孜派心腹潛入宮中刺殺末帝,事泄,朱友孜反被誅殺。

正在朱溫諸子自相殘殺之際,龍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瑁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帝,建號唐,是爲後唐莊宗。當年十月,後唐兵如汴梁,後梁末帝對將領皇甫麟說:“我與晉人是世仇,不可等其刀鋸辱我。請你把我殺了,絕不能落入敵手!” 皇甫麟執行命令,算是幫自己的皇上盡了節。

此後,朱溫的三個兒子朱友璋、朱友雍、朱友徽皆爲唐兵所殺。其侄、孫也都或亡於戰火,或被唐兵斬殺。有史可考的,在朱氏皇族中,只有當初罵朱溫會斷送家族的朱全昱壽終正寢。

追尋朱溫及其子失天下之因,有人說是武夫治國,本無良策;有人說昏君無道,天地不容。磚家謂,二者兼之可也!

後唐

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爲晉王)之位,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後攻破幽州,盡並盧龍及河北之地,923年稱帝,建後唐,稱莊宗,同年攻佔開封樑末帝死,後梁隨即滅亡,莊宗遂定都洛陽。926年後唐魏州發生兵變,莊宗被亂兵所殺。太祖李克用養子李但遂入洛陽,稱後唐明宗。明宗死後,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後爲李從珂部下所殺。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石敬瑭叛後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

後晉

936年李克用部將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陽,滅後唐稱帝,國號晉,稱高祖。割燕雲十六州與遼,對遼主臣稱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貴嗣位稱出帝。946年,遼兵攻入卞,出帝被擄至遼建州,後晉亡。

後漢

沙陀部人劉知遠曾與石敬瑭合謀反唐。後唐滅亡後,爲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後晉亡,他便改國號漢,後定都於汴,稱高祖。948年高租第二子劉承佑嗣位,稱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隱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殺之,郭威遂反,隱帝爲潰軍所殺,後漢亡。

劉崇(公元895至公元954年),原名崇彥,後改爲崇,後漢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即帝位後改名劉旻,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家世貧寒,不學無術,是一個市井無賴。他嗜酒嗜賭如命,窮愁潦倒,無以生計,遂投軍爲兵卒。天福六年(公元941),其兄劉知遠爲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時,遂推薦他做了河東步軍都指揮。天福十二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後赴開封建都,以劉崇爲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

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突然去世,隱帝劉承祐即位,後漢大權落入樞密使郭威之手。劉崇與郭威一向不和,便問判官鄭珙怎麼辦?鄭珙獻計說:“朝廷肯定要出事,晉陽兵強馬壯,地形險固,十州賦稅,足以自給。你是宗室,現在不作準備,將來一定會受制於郭威。”至此,劉崇停止上交賦稅,蒐羅人才,招兵買馬,圖謀待舉。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率兵突襲後漢都城開封,城破之日,隱帝被弒。以郭威之意,此舉便要奪位稱帝。但是,他很快發現隱帝雖死,後漢大臣們並沒有立即擁戴自己的意思。他害怕劉崇出兵晉陽討伐自己,遂假意與太后商量,立劉崇的兒子劉承贇爲帝,並立即派宰相馮道迎接劉崇之子于徐州。時人對郭威的伎倆都看得非常清楚,這不過是穩住劉崇不要起兵的緩兵之計,絕非郭威本意。然而,無知昏憒利令智昏的劉崇,卻沾沾自喜,以爲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今後還怕什麼?遂停止出兵,並派人前往開封。郭威見到劉崇的使者,得知劉崇果然中計沒有出兵,便欺騙劉崇的使者說:“我出身低賤,脖子上還黥了飛雀,自古那有雕青天子,請你家將軍不要懷疑我。”這番沒人相信的鬼話,劉崇聽後非常相信,高興異常。太原少尹李驤勸諫說道:“郭威出兵弒帝,決不會甘心屈居人下,甘爲人臣,更不會立劉氏後代當皇帝。”並誠告劉崇:“我們現在立即出兵,下太行、控孟律,陳兵於汴,觀時局變化。這樣或許公子尚能坐得帝位,到那時再罷兵也不爲晚。”’李驤之計,可謂萬全之策。那知糊塗的劉崇竟不知就理,大罵李驤道:“你這腐儒,竟敢離間我父子。”遂命令左右把李驤拉出去殺掉,並派人把此事告訴郭威,以示坦誠。豈知未過數月,郭威即殺掉劉崇子,稱帝開封,建立後周,劉崇至此方大夢初醒,深悔沒有聽信李驤之言,然而,良機已失,兒子已死,悔又何用?遂據晉陽爲都,稱帝太原,建立北漢,並諂媚於契丹,自稱侄皇帝,丟盡劉氏之顏面。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卒,柴榮即位,史稱周世宗。劉崇以爲報仇時機已到,乞得契丹騎兵一萬,自帶漢兵輕騎三萬,攻伐潞州向後周宣戰。初戰之時尚獲小勝,兵臨潞州城下。三個月之後,戰況急轉直下,前鋒勇將張元徽兵敗被殺,漢軍頓時大亂。劉崇慌不擇路率十餘騎進歸太原。周世宗則乘勝追擊,直趨晉陽城下。後來周兵雖撤走,但是裹脅遷走北漢臣民十餘萬於河南,使北漢政權的兵源和糧源發生很大的困難。第二年十一月,劉崇憂病而死,時年60。

後周

950年後漢大將郭威以鄴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滅後漢,即帝位,建後周,稱太祖,後於954年卒。同年柴榮以太祖養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訓嗣位,稱恭皇帝。960年正月,遼兵南侵,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御,在陳橋策動兵變,建宋代周,恭帝在位僅六個月。

十國割據概況

前蜀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節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溫建樑後,王建不服後梁統治,建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擁有沃地千里、豐饒五穀的成都平原,又因長年沒有戰爭,因此前蜀的經濟、文化、軍事得以迅速發展,成爲強國。但918年王建死後,繼承人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公元925年,後唐伐蜀,蜀軍戰敗,成都淪陷,前蜀滅亡。

後蜀

公元925年,後唐滅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爲節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後唐發生內亂時自立,國號蜀,史稱“後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當了7個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繼位之初勵精圖治,擴展疆土,後蜀一度國勢強盛,並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於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後期開始貪圖逸樂、不思國政,朝政變得十分腐敗。公元965年,宋軍攻蜀,蜀軍主力在劍門關大敗,宋軍趁勢進攻成都,孟昶出降,後蜀滅亡。

南吳

南吳的創始者楊行密在892年被唐封爲淮南節度使,902年被封爲吳王。公元905年,楊行密逝世,其子楊渥繼位,但他喜好遊玩作樂,又排擠功臣宿將。張灝、徐溫因故發動兵變,楊渥被架空權力,並在908年被殺,由其弟楊隆演繼位。公元919年,楊隆演正式即吳國國王位,改元武義。由於徐溫繼續獨掌大權,楊隆演仍然無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鬱鬱而終,由其子楊溥繼位。楊溥在927年正式稱帝,大權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楊溥讓位於徐溫養子徐知誥,南吳滅亡。

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吳大將徐溫。楊渥繼承楊行密之後,任用自己的親信,排擠舊將。907年,徐溫和張顥藉此發動兵變,剝奪了楊渥的權力,並在908年將其處死。楊渥死後,張顥企圖自立,而徐溫想繼續立楊氏爲後。最終,徐溫推楊隆演繼位,張顥感到不滿,兩人遂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徐溫殺掉張顥,獨攬大權,吳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溫一開始讓其子徐知訓掌握大權,但徐知訓經常凌辱楊氏和部將,918年最終被部下朱瑾所殺。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平定叛亂,遂開始執政。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自此成爲南吳的實際統治者。徐知誥生活儉樸,尊重楊氏和手下部將,逐漸得到民心[7]。937年,徐知誥見時機成熟,便篡吳稱帝,國號爲齊,史稱徐齊。939年,徐知誥宣稱自己是唐王室的後裔,恢復原來的李姓,改名爲李昪,改國號爲唐,史稱南唐。李昪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跟鄰國和好,南唐國力強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繼承皇位。李璟積極用兵,在945年攻滅閩,又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將其滅亡。不久,南楚舊將劉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對湖南一帶的控制,連年用兵使南唐國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採取聯合契丹來壓制後周的政策,最終導致雙方兵戎相見。957年,後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敗,割讓長江以北十四州給後周,並且去掉自己的帝號,只稱江南國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雖然是一個出色詞人,但卻不是一個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趙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絕,趙匡胤遂進攻南唐。975年,宋軍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滅亡。

吳越

吳越的建立者爲唐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首都杭州,盛時疆域爲約爲今浙江全省、江蘇南部、福建東北部。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後梁封錢鏐爲吳越王,故該年爲吳越建國之年。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錢鏐卒,子錢元瓘繼位。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錢元瓘去世,其子錢弘佐繼位。遼國會同十年(公元947年),錢弘佐去世,其子年紀尚幼,故由其弟錢弘倧繼位。但錢弘倧欲限制將領權力,結果內牙統軍使胡進思在當年十二月發動政變,改立錢弘倧的弟弟錢弘俶繼位。公元978年,錢弘俶向北宋獻出土地投降,吳越滅亡。

閩國

閩國的建立者王審知與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間逐漸控制福州一帶,王潮被授爲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審知繼承。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爲閩王。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在位時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並稱臣於中原,使閩國迅速發展。925年王審知去世,長子王延翰繼立。王延翰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兇暴,結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鈞及王審知之養子王延稟殺掉。王延鈞繼承閩王位,在933年稱帝。935年王延鈞被其子王繼鵬所弒,王繼鵬奪位。王繼鵬個性猜忌,屢殺宗室,結果在939年朱文進、連重遇的兵變中被殺,由其叔王延曦繼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進、連重遇兩人認爲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殺王延羲。朱文進自稱閩王,但不久就被王審知的另一個兒子王延政擊敗。945年,南唐抓住閩國內亂機會進攻,南唐軍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閩國亡。

南楚

南楚的創立者馬殷在896年被唐封爲武安軍節度使。907年後樑建立,馬殷主動向中央稱臣,被封爲楚王。馬殷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927年,後唐正式封馬殷爲楚國王,馬殷改潭州爲長沙府,作爲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獨立王國。930年馬殷去世,由其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去世,其弟馬希範繼承。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此舉導致馬希萼的不滿,楚國內亂爆發。950年 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戰敗,馬希萼自立爲楚王。但馬希萼自得位後志得意滿,縱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佔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爲武安留後,南楚大亂。南唐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進攻楚國,攻佔長沙,南楚滅亡。

南漢

南漢的奠基者是唐清海軍節度使劉隱,唐亡後臣服後梁。劉隱率兵平定了嶺南,又從南楚手中奪取了容、邕兩管。他重用嶺南士人,爲日後建國打下了基礎。911年劉隱去世,由其弟劉巖繼位。劉巖在削平嶺南其他地方割據勢力後,於917年稱帝,建國號漢,史稱南漢。劉巖與鄰國和好,又興辦學校,提倡教育,在國內推廣科舉制度,使南漢國力蒸蒸日上。 942年,劉巖去世,其子劉玢繼位。但劉玢貪圖享樂,不思治國。結果境內發生反抗起義,南漢國力開始走下坡路。943年,劉晟殺兄自立,雖然他從南楚手中奪取了不少地盤,但他卻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大肆屠殺皇族和部下,使南漢每況愈下。958年,劉晟病逝,由其子劉鋹繼位。劉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漢在他手中徹底腐壞墮落。結果在971年宋軍進攻時,南漢無力抵抗,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荊南

荊南的建立者高季興爲朱溫部下,907年朱溫稱帝后被封爲荊南節度使,其首府爲江陵。後梁滅亡後,高季興繼續向後唐稱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爲南平王。後唐滅前蜀時,高季興曾表示要幫助後唐進攻,但實際並未兌現承諾。後唐明宗繼位後,高季興卻向後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發兵征討荊南。所幸因爲江南雨季到來,唐軍糧草不濟,高季興才擺脫被滅亡的命運。929年高季興逝世,其子高從誨上臺後,重新修復與後唐的關係,於934年被封爲南平王。 荊南地小國弱,因貪圖賞賜,幾乎向所有附近稱帝的政權稱臣,而且還搶奪其他政權的貢品。各國稱高季興和高從誨爲“高賴子”。948年高從誨逝世,其子高保融繼位,繼續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繼沖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繼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繼衝繼承。963年宋軍南征時路過江陵,高繼衝見宋軍兵威深感恐懼,遂投降於宋,荊南滅亡。

北漢

北漢的開國君主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任河東節度使、太原尹。951年年,郭威滅漢建周。劉崇佔據河東十餘州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 北漢是十國中最弱的國家之一,所以劉崇結遼爲援,奉遼帝爲叔皇帝。公元954年,劉崇試圖趁周世宗剛繼位的機會進攻後周,結果被後周打得慘敗,國力大衰。劉崇於同年逝世,其子劉承鈞繼位,繼續侍奉遼國的政策,稱遼主爲父皇帝。公元968年,劉承鈞病逝,養子劉繼恩繼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榮刺殺。劉繼恩之兄劉繼元繼位,殘忍嗜殺,亦動輒將忤逆他的臣屬滅族,北漢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宋軍久攻不下退兵。但宋軍在979年捲土重來,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宋軍勢不可擋,劉繼元向遼軍求救,遼國援軍亦被擊退,劉繼元被迫投降,北漢亡。

五代簡史

(907年-960年)

五代時期,又是中國一個大分裂時期。當時有很多小國同時存在。

後梁(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念:zhen)。

後唐(923年-936年)

莊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點水,念:dan)、閔宗李從厚、末宗李從珂。

後晉(936年-947年)

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貴。

後漢(947年-950年)

高祖劉(cao)(本名知元)、隱帝劉承佑。

後周(951年-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榮、恭帝柴宗訓。

擴展閱讀: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五代(公元907-960年)有時也稱爲五代十國,一般認爲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後周九年,而後漢僅僅四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一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殺。而朱友硅上臺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樑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爲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爲父,被契丹帝冊封爲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藉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附關係,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爲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爲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爲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爲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祐因殺大將郭威不成卻被郭威所代爲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一段歷史,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爲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干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爲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兩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爲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爲吳王,建都揚州。到楊溥在位時,丞相徐溫等立楊溥爲天子,國號吳。

但此時,楊氏大權早已旁落。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徐誥)廢楊溥自立,國號唐,建都金陵,改姓名爲李昪,史稱“南唐”。到後主李煜時,爲北宋所滅。

唐壁州(四川導江)刺史王建,從894年開始,先後兼併西川、東川和漢中之地。後梁建立,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子王衍繼位,以奢侈荒淫、刻剝百姓著稱。925年,後唐莊宗派兵滅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爲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攻佔東川。934年,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當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繼位,又攻取鳳州,疆域與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樣,刻剝慘毒,奢侈成性。965年爲北宋所滅。

吳越的創建者錢鏐,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爲鎮海節度使。不久,因討越州軍閥董昌有功,升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爲吳越王,都於杭州,擁有兩浙之地。這一地區戰爭很少,生產發達,經濟繁榮。錢氏政權五傳至錢俶,於978年降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