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

詩詞集 閱讀(2.96W)

詩詞作者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

張養浩(元代)

原文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全曲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衆不同的沉鬱風格。

翻譯:

山峯從西面聚集到潼關來,黃河的波濤如同發怒一般吼叫着。內接着華山,外連着黃河的,就是這潼關古道。遠望着西邊的長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里那些走過的地方,昔日的千萬間宮闕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黃土。國家興起,黎民百姓要受苦受難;國家滅亡,黎民百姓更是受苦受難。

賞析:

此曲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這一首韻味最爲沉鬱,色彩最爲濃重。

全曲可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作者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峯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峯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着一“聚”字展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羣山攢立之狀。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爲動,表現了峯巒的衆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現出那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的迴響。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還注入了作者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第三句寫潼關位於羣山和黃河的重重包圍之中,“山河表裏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可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中四句),寫作者途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爲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弔古蹟,思緒萬千,激憤難平。“望西都,意躊躕”,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爲數朝古都,其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作者萬千滋味涌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磚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不禁感慨萬千。“意”字形象地表現出思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悶。第六、七句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傷心秦漢經行處”承上啓下,想到秦人、漢人在宮闕里“經行”。“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令人“傷心”的。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觸目驚心。在這裏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裏作者面對繁華過後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爲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亦爲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秦漢王朝爲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築,但卻隨着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爲焦土。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爭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地說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樣千古流傳的名句。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百姓苦”的原因則是: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上,那麼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古詩的主題並無多大區別。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爲的人生態度。正因爲最後四句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此曲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特殊的仕途經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如《山坡羊·驪山懷古》(“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山坡羊·洛陽懷古》(“功,也不長;名,也不長。”)《山坡羊·北邙山懷古》(“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這些曲中張養浩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說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山坡羊·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裏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小令遣詞警闢,形象鮮明,於濃烈的抒情色彩中迸發出先進思想的光輝。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語言精練,且富有人民性,在元散曲,乃至整個古典詩歌中,都是難得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