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宋元明清朝名人資料

詩詞集 閱讀(1.25W)

1、文天祥(1236—1283)南宋抗元名臣,文學家。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佑四年狀元。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進迫臨安,他在贛州組織民兵萬人,北上勤王。次年以右相赴元營議和,因不屈被扣押,脅持北上,至鎮江逃脫,輾轉海道至福州,與張世傑等擁立趙昰爲帝(端宗)。後進兵江西,號召人民繼續抗元,兵敗退守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於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書舊作《過零丁洋》詩斥元將張弘範。後被囚大都(今北京),於獄中編《指南錄》,作《正氣歌》。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就義。有《文山先生全集》,其詩多敘及險惡經歷,氣勢豪放,允稱詩史,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句,尤爲後世傳誦。

宋元明清朝名人資料

2、張世傑(?—1279)南宋抗元將領。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原爲元將部下,後投宋,以功遷都統制。德佑元年(1275年)率部援臨安(今浙江杭州)勤王,城陷後率軍至福建,與文天祥、陸秀夫立趙昰爲帝(端宗),繼續組織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又奉立趙昺。次年與元將張弘範決戰海上,兵敗突圍時溺死。

3、陸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字君實,楚州鹽城(今屬江蘇)人。寶佑進士。初爲李庭芝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爲帝。昰死,又擁趙昺,奉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1279年)爲元軍所敗,負帝投海而亡。有《陸忠烈公遺集》。

4、阿保機(872—926)即“遼太祖”。遼王朝的創建者(907—926)。耶律氏,漢名億。出身契丹貴族,公元901年襲夷離堇職位,916年被推爲可汗,統一契丹八部,控制鄰近的.奚、女真等族。採納漢族士大夫建議,推翻選舉可汗制度,於916年自立爲帝,國號契丹,建元神冊,建都臨潢(今內蒙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在位期間,改革習俗、築城堡、發展農商,創制契丹文字和成文法典。並先後攻取營、平等州及渤海。對契丹封建化過程的推進及歷史發展有重大作用。

5、蕭太后(953—1009)遼景宗後。名綽,字燕燕。遼聖宗即位,以皇太后攝政。先後遣將攻北宋。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與聖宗耶律隆緒親率大軍攻宋,次年迫宋訂澶淵之盟。

6、阿骨打(1068—1123)即“金太祖”(1115—l123)。漢名旻,金王朝創建者。遼天慶三年(1113年)任女真族部落聯盟酋長都勃極烈。次年率兵反遼取勝。1115年元旦稱帝,國號大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縣南)。推行“猛安謀克”制度,命人創制女真文字。天輔四年(1120年)與北宋訂“海上之盟”,夾攻遼國,奪遼大片土地。對女真族歷史發展有重大作用。

7、撻懶(?—1139)即“完顏昌”。金朝大將,女真族。天會五年(1127年)起任左監軍,屢攻南宋,招降劉豫,放秦檜南歸主和。粘罕死後主國政,取消僞齊,採“以和議佐攻戰”的誘降策略,與宋議和。後兀朮掌權,遭排斥,被殺。

8、粘罕(1079—1136)即“完顏宗翰”。金大將。原名粘沒喝。金太祖阿骨打之侄,助其反遼。天會四年(1126年)破太原,會合斡離不之師共陷東京(今河南開封)。後三年在宋金戰爭中一直任統帥。天會十年(1132年)任都元帥,執國政至病死。

9、兀朮(?—1148)即“完顏宗弼”。金大將。女真族。金太祖阿骨打第四子。宋金戰爭中歷任統帥、都元帥。天會八年(1130年)曾被韓世忠困於黃天蕩。不久在陝西苦戰張浚獲勝。後攻秦嶺北麓一帶,屢被吳玠等擊退。天眷三年(1140年)毀和約進兵河南,因南宋政府的投降政策,終得以秦嶺、淮河爲宋金分界。熙宗時封瀋王,進封越國王。

10、李元昊(l003—l048)西夏國君(1032—l048)。即“趙元昊”,又名曩霄,廟號景宗。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主持創西夏文字,定官制、軍制和法律。敗吐蕃與回鶻。屢次對宋用兵,至天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年)雙方約和。

11、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古代政治家、軍事家,蒙古族領袖。名鐵木真,出生於蒙古部孛兒只斤氏族。初被推舉爲部族首領,長期征戰後統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蒙古汗國,被公推爲汗,稱“成吉思汗”(“成吉思”爲強大之意,一說原意爲大海)。建立軍事編制和領戶分封制,編纂習慣法法典,建立行政管理體系,創立蒙古文字,確立宗教與政治的關係,對蒙古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在位期間連年用兵。1215年陷金中都(今北京)。1219年率軍首次西征,攻滅花刺子模,擊敗斡羅思(俄羅斯舊譯)、欽察聯軍,收降康裏國,將版圖擴至中亞及俄羅斯南部,並將佔領地分封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哈臺及三子窩闊臺。1226年率軍南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於軍中。

12、忽必烈(l215—1294)即“元世祖”。元代皇帝(1260—1294)。蒙哥汗之弟。蒙哥汗三年(1253年)率軍滅大理國。九年(1259年)聞蒙哥汗死於攻宋軍中,迅即北還,一反蒙古傳統選汗制度,於次年宣佈即汗位。至元元年(1264年)擊敗與其爭奪汗位的幼弟阿里不哥,建都燕京(今北京)。至元八年(1271年)定國號爲大元。次年改燕京爲大都。至元十六年(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在位期間,重用漢人,襲用漢法。軍事上實行軍民異籍、軍民分治;思想上提倡程朱理學;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建立行省制度,鞏固和發展了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

13、元順帝(1320—1370)元朝末帝(1333—1368)。名妥懽貼睦爾,明宗子。在位時,政治黑暗,統治腐朽,加上災荒嚴重,爆發農民起義。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軍攻克大都,元朝亡。他北逃。兩年後死於應昌(今內蒙古達裏諾爾西南)。

14、哲別(?—1224)成吉思汗大將。一作者別。蒙古別速特氏人。驍勇善射,在成吉思汗攻金與西征中屢立戰功。後病死軍中。

15、速不臺(1176—1248)蒙古成吉思汗、窩闊臺汗時大將。兀良哈氏。先後率軍進攻欽察、斡羅思及金朝,戰果甚豐。

16、兀良哈臺(12O1—l272)蒙古窩闊臺汗、蒙哥汗時大將。兀良哈氏,速不臺之子。先從拔都(成吉思汗長孫)西征,後從忽必烈滅雲南大理,又參與會師攻宋。後被解除兵權。

17、木華黎(1170—1223)成吉思汗時大將。蒙古札刺兒氏。初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參與攻宋,曾被成吉思汗任命爲太師國王,負責攻取黃河中下游地區。後病死於聞喜(今屬山西)。

18、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成吉思汗、窩闊臺汗時重臣。字晉卿,漢化契丹貴族。任職近30年,官至中書令,備受重用。蒙古立國之初,各種政策及典章制度多出於其手。曾提出《便宜一十八事》,被皇帝作爲臨時法律頒行全國。在法律上,一是主張軍民分治,州郡長吏專理民事,萬戶府總管軍事;二是開科取士,釋放被俘爲奴的漢族知識分子,“以儒治國,以佛治心”;三是慎刑恤民,秉公執法;四是死刑必須申報批准後方可行刑,不得生殺任情“。其法律思想和實踐對建立元朝法律制度具有重大影響。有《諶然居士集》。

19、史天澤(1202—1275)元大將。字潤甫,永清(今屬河北)人,父爲降蒙古漢人。繼其兄任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參與攻金。元世祖時任中書右丞相,執國政,後升至平章軍國重事。後死於攻宋途中。

20、姚樞(1203—1280)元初名臣。字公茂,元柳城(今屬河南)人。程朱理學信徒。曾爲忽必烈教授世子。蒙哥汗時,請興屯田。世祖授爲昭文館大學士,詳定禮儀,官至翰林學士承旨,頗受重用。

21、許衡(1209—1281)宋元之際學者,元初名臣,字仲平,號魯齋,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忽必烈即位後,爲其定朝儀官制,主張沿用漢法。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信奉程朱理學。有《魯齋遺書》等。

22、阿合馬(?—1282)元初權臣。花刺子模費納克忒城(在今錫爾河畔)人。世祖繼位後,初任諸路都轉運使,專領財賦,後升至中書平章政事。任職20年間,專權納賄,搜刮民財,後被刺殺。

23、賈魯(1297—1353)字友恆。元河東高平(今屬山西)人。他治河,主張疏、浚、塞並舉。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決口,十一年河患更甚,他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四月興工,疏浚故道,堵塞決口。十一月完工,河道復故。其治河方略見歐陽玄《至正河防記》。

24、察罕鐵木兒(?—1362)元末地主武裝首領。字廷瑞,畏吾兒人。曾祖時自蒙古隨軍入中原,定居於沈丘(今屬河南)。元末紅巾軍起,組織地主武裝,曾擊敗數路起義軍,被委任汝寧府達魯花赤。後爲降將所殺。

25、王保保(?—l375)元末將領。原名擴廓鐵木兒,察罕鐵木兒養子,沈丘(今屬河南)人。初從其父鎮壓紅巾軍,察罕死後代統其兵。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封河南王,總領元軍。明軍北進後,逃入蒙古。

26、李思齊(1323—1374)元末將領。字世賢,羅山(今屬河南)人。初與察罕鐵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後擁兵陝西,任陝西等地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忙於與諸將自相爭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