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鮑照描寫秋天的詩詞《登黃鶴磯》

詩詞集 閱讀(7.65K)

《登黃鶴磯》

鮑照描寫秋天的詩詞《登黃鶴磯》

南朝•鮑照

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

臨流斷商弦,瞰川悲棹謳。

適郢無東轅,還夏有西浮。

三崖隱丹磴,九派引滄流。

淚竹感湘別,弄珠懷漢遊。

豈伊藥餌泰,得奪旅人憂。

【賞析】

“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這兩句寫詩人登黃鶴磯時所見景物,並點明季節,營造一種清冷蕭索的秋天氣氛,爲全詩定下沉鬱悲涼的基調。這兩句被沈德潛評爲“發端有力”(《古詩源》卷十一)。

秋風起,北雁南翔,樹木凋零,黃葉翩飛。江邊渡口是一片清秋的肅殺景象,詩人不由得悲從中來。“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這兩句意境開闊而又蒼涼,是客觀環境描寫,也是詩人內心悲涼的直觀表現。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稱其可與屈原“洞庭波兮木葉下”比美,並非虛美之辭。唐代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早寒有懷》),也應受到這兩句的影響。

擴展閱讀:鮑照的生平簡介

鮑照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元嘉期間(424—45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聘爲國侍郎。孝武帝即位後,爲大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轉永嘉(今溫州市)令,後任朐海王劉於頊的前軍參軍、遷軍刑獄參軍,人稱鮑參軍。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鮑照26歲,據史載,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但沒有得到重視。他不死心,準備獻詩言志。有人勸阻他說:“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鮑照大怒:“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可聞者,豈可數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之後,他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閒居了一段時間。後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後,他任海虞令,遷太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爲秣陵令,轉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爲前軍參軍,刑獄參軍等職,掌書記之任。孝武帝死後,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劉子勳稱帝,劉子頊響應,後劉子勳敗,劉子頊被賜死,鮑照在荊州被亂軍殺害。文帝十一子劉彧殺前廢帝劉子業自立,是爲明帝。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劉子勳反對劉彧的鬥爭。子勳戰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爲亂兵所害,時爲泰始二年。

擴展閱讀:鮑照的詩詞風格

鮑照創作以詩爲主,今存204首。《擬行路難》18首,表現了爲國建功立業的願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爲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藝術風格俊逸豪放,奇矯凌厲,直接繼承了建安傳統,對後世李白、岑參、高適、杜甫有較大影響。藝術形式上,大力學習和寫作樂府詩,存80餘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雜言等多種形式。五言詩講究駢儷,圓穩流利,內容豐富,感情飽滿。七言詩變逐句用韻爲隔句押韻,並可自由換韻,拓廣了七言詩的創作道路。他的樂府詩突破了傳統樂府格律而極富創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語言容量大,節奏變化多,辭藻華美流暢,抒情淋漓盡致,並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潛曰:“明遠樂府,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後太白往往效之”(《古詩源》卷十一)。《蕪城賦》借廣陵在漢代的繁榮和今時的荒涼來抒發懷古之幽情,被視爲六朝抒情小賦代表作之一。散文基本上屬於駢文。《登大雷岸與妹書》,抒情議論融合,文氣跌宕,辭藻絢麗,兼有駢散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