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唐詩三百首>

唐詩七言絕句《涼州詞·其一》賞析

唐詩三百首 閱讀(1.94W)

唐代:王翰

唐詩七言絕句《涼州詞·其一》賞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彷彿催人出征。

如果醉臥在沙揚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註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爲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爲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製成的酒杯,光可照明,這裏指華貴而精美的酒杯。據《海內十洲記》所載,爲周穆王時西胡所獻之寶。

欲:將要。

琵琶:這裏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君:你。

征戰:打仗。

【鑑賞】

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打動過無數熱血男兒心靈深處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絕唱。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爲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欲飲琵琶馬上催”,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但是這一句的最後一個“催”字卻讓後人產生了很多猜測,衆口不一,有人說是催出發,但和後兩句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爲:催儘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應該是着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最末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順着前兩句的詩意來看應當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這樣理解的話,全詩無論是在詩意還是詩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了,過去曾有人認爲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啓發。

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爲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着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爲盡情酣醉尋得了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着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也有人認爲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

七言絕句《涼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時幷州晉陽人。對於此詩,《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孫洙的批語是:“作曠達語,倍覺悲痛。”孫洙不愧知音之士,八個字批語,準確道出了此詩意蘊。

這首詩不僅意蘊深遠,邊塞風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音樂高度發達的李唐王朝,不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且詩中有樂,樂中有詩。

如果熟悉唐朝音樂,就會明白,“欲飲琵琶馬上催”,是指“琵琶”、“馬上”兩種不同樂調。詩中“馬上”,是“馬上樂”之略。所謂“馬上樂”,是“鼓角橫吹”的軍樂。追溯歷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樂的“鼓角橫吹”始於漢代。史稱:“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爲武樂。”

這種“鼓角橫吹”的“武樂”(即軍樂),在殿庭之上,稱作“橫吹”;于軍旅行中,則稱“騎吹”。後世因“騎吹”是在馬上演奏,亦稱“馬上樂”。如西晉傅玄《琵琶賦序》即有“作馬上之樂”的說法。《舊唐書·音樂志》也說:“北狄樂,其可知者鮮卑、吐谷渾、部落稽三國,皆馬上樂也。鼓吹本軍旅之音,馬上奏之。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

魏晉隋唐,“馬上樂”已成爲融會北狄、西域音樂而形成之“鼓角橫吹”軍樂的專有名詞。

明白了“馬上”二字典故,我們可以知曉:《涼州曲》中描寫的樂調,除了用“琵琶”一類樂器演奏的馬下俗樂以外,還有“馬上”軍樂,二者形成強烈對比。所謂“欲飲琵琶馬上催”是說:邊塞將士正欲欣賞琵琶一類樂器奏出的悠揚樂調,以就痛飲,突然遠處傳來金鼓鉦鉦、號角齊鳴的馬上軍樂,這馬上軍樂,使他們又回到即將出徵的現實之中。

《涼州曲》不僅是“詩中有樂”的佳作,而且是“樂中有詩”的絕唱。詩中樂調的強烈對比,自有一番深意。如於音樂不甚了了,很難領會其中滋味。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涼州曲》這首意蘊深邃的古詩,譯爲如下白話: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裏傾來,

琵琶悠曲,助我們痛飲開懷。

忽聽得,馬上樂已高奏催徵,

將士們,要喝酒的還不趕快。

醇漿急飲,好一陣頭暈腳歪,

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

不見我足下這千古沙場,

早成了戰屍狼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