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唐詩三百首>

我和唐詩的故事

唐詩三百首 閱讀(1.16W)

我和唐詩的故事1

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在歷史這部宏偉鉅製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筆並萬古垂青,而唐詩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它和我會有什麼故事呢?

我和唐詩的故事

時間向後推移,在幼兒園中班,定格。

那時候,每天媽媽都會拿一本唐詩三百首出來讓我一篇一篇地背誦。這些詩裏面都是一些奇怪的字詞,背一篇就要花一天的時間,可辛苦了。我從《憫農》《春曉》再背到《尋隱者不遇》,還有李白那一篇又一篇著名的詩作,一步步在無可奈何中,漸漸地我會背許多首唐詩了,可那時的我仍然不喜歡唐詩——

如果沒有了它,我就可以玩奧特曼,玩小汽車,玩變形金剛,多好!

後來一次很偶然的機會,爸爸請人吃飯。叔叔伯伯們請我爲大家吟誦唐詩,我就吟誦了,一首又一首,大家都爲我鼓掌,我別提有多得意了,那是我第一次嚐到背唐詩的甜頭!從此以後,我也慢慢地喜歡上了唐詩。再到後面,我開始背一些更深奧的詩,我背杜甫的《春望》,我背李白的《俠客行》……,我還背一些其他詩人借古諷今的詩歌。可是那時我卻始終不明白這些詩歌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日日背誦,也許只是爲了某一日又能像那次一樣:“長臉”。

時間漸漸褪色,我已經背上書包讀書了。有一次我們考試考了杜甫的《春望》,我心想我背了那麼多詩歌肯定做得出來,沒想到那次我考得很差,只有默寫題做對了,而理解題基本上全都是錯的!原來唐詩不僅要靠背還要靠理解,我背了那麼多,其實得到的只是一些虛無的掌聲。後來媽媽又給我買了好多補課書讓我邊背唐詩邊刷題,我看久了也就看膩了,也就不再喜歡那些唐詩了,這種憤懣的心情一直陪伴我到了國中。

進了國中後,我參加了語文素養班,我以爲還是那些教輔書不停地做做做。可上課了,我就感覺完全都不一樣了!陳老師告訴我們:“文學即人學”、“讀文先讀人”,學好古詩就一定要理解詩人,當時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那時我才漸漸讀懂了那些弔古諷今,那些羈旅感傷。慢慢的,我對詩人的理解、對唐詩的理解,再也不是拘泥於爲了大家的`掌聲,抑或是爲了做題,而是真正將唐詩印在我的心上,融進血脈裏,成爲我生命的基因。現在我說話時,常不自覺冒出兩句唐詩,我想也許現在的我真的對古詩有了一點感悟,情到了,自然也能吟誦一二以抒胸意。

我慢慢覺得,這唐詩,現在是真正在我生活裏,分不開了。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千百年來想必不少文人騷客都與它譜寫出了不少的故事,我雖與他們相去甚遠,但喜愛唐詩的心到底也是有幾分相似的吧,如果我們都能與唐詩寫下一點小小的故事,那相信這文學的瑰寶便能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我和唐詩的故事2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知何時起,我與唐詩結緣,從一開始的牴觸,到後來的相識、相知,一點點地陶醉其中。它的光芒漸漸閃耀,讓我情不自禁地靠近,也深深沉淪,無法自拔……

與唐詩初遇,是在一個楊柳依依的初春。

那時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的、牙牙學語的孩童。那是我今生接觸的第一首詩,也是我印象極深的一首詩——初唐詩人駱賓王的《詠鵝》。猶記那時,母親一字一頓、慢慢吟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猶記她的微笑和清晰的發音。那時的我或許還無法理解詩的含義,只是專注地傾聽,只覺得那聲音和韻律都是美好的。那時的我,甚至沒有見過鵝,只想象着它身披潔白羽毛,浮游在碧水清波,只感覺那副畫面好美。

與唐詩的相識,是在一個涼風颯颯的秋日。

那時的我,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那是我從課本上學習的一首詩——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讀懂那首詩後,我常常“化身”李白,流連在夜晚的窗邊,一邊賞月,一邊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媽媽看到我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好奇地問我在想什麼,知道我在心底默誦《靜夜思》,媽媽笑了,第二天便買回一本《唐詩三百首》放在我書桌上。從那以後,我每日捧書朗誦,經常似懂非懂,又彷彿自己滿腹經綸。那時的我,因此書而結識唐代的一位位大詩人,也漸漸開始懂得了唐詩。

愛上唐詩,是在白雪皚皚的冬天。

那時的我,對古詩詞興趣濃厚,常常花很多時間沉浸其中。我愛詩仙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瀟灑不羈,也愛詩聖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每每朗誦他們的詩詞,感佩之心油然而生。

寂靜的星空中,那道橫跨天際的銀河之於夜空,就像唐詩之於古典文學,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心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