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哲理散文>

少年勵志散文

哲理散文 閱讀(1.41W)

我是個沒有傘的少年, 雨天裏, 我就應該不斷地奔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少年勵志散文

少年勵志散文

少年勵志散文:改變,請從今天開始

習慣是人生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好的習慣使人成功,壞的習慣讓人頹廢。心理諮詢專家研究發現,一個人工作、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測試,讓3個人完成同樣一件事,其結果卻因爲每個人工作習慣的不同而出現差別很大的結果。在我們身邊,這種事例不勝枚舉。好習慣讓我們減少了思考的時間,簡化了行動的步驟,讓我們更有效率;而壞習慣使我們封閉保守,自以爲是,墨守成規。然而,面對生活中的壞習慣,習慣固守常態的力量對我們的控制大過了追求改變的力量。

仔細看看,我們的大多數人早已習慣了過去的自己,大多數的日常活動都只是習慣而已,如幾點鐘起牀,怎麼洗澡、刷牙、穿衣、讀報、吃早餐、駕車上班等等,一天之內上演着幾百種習慣。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仔細檢查一遍自己的習慣。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無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後將無益、有害的改爲有益的,哪怕一個小小的改變,假以時日,必能受益無窮。請記住,擁有了成功的習慣,我們就擁有了享受終生的財富。行動起來,改變就從今天開始……

烏鴉打算飛往東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雙方停在一棵樹上休息。鴿子看見烏鴉飛得很辛苦,關心地問:“你要飛到哪裏去?”烏鴉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聲不好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平靜地告訴烏鴉:“那我勸你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裏都不會受到歡迎的,如果你無法改變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你自己。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會自己找到一個方法!”

歌德有句話說得好:“最好不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幻想什麼,而是在旭日初生的時候即投入行動。”改變要趁早,不能只是在嘴上說說,遲遲不行動,到頭來,白白浪費了一生,無所成就。

一位知識淵博的教授與一位文盲相鄰而居。儘管兩人地位懸殊,知識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別,可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儘快富裕起來。

教授每天蹺着二郎腿大談特談他的致富經,文盲在旁虔誠地聽着,他非常欽佩教授的學識與智能,並且開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設想去實現。

若干年後,文盲成了一位百萬富翁,而教授還在空談他的致富理論。

有人會說,我是很想立即改變現狀,但周圍的大環境就這樣,不允許,沒辦法呀!他必定是忘了:一個人在面臨無法改變的環境的時候,他要學會改變自己,自己改變了,環境也會隨着改變。西方有句諺語:“生存決定於改變的能力。”不少人往往是一方面既想改變現狀,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痛苦,結果把自己弄得既矛盾又掙扎,折騰了一大圈又繞回到起點。改變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變,那將是更大的痛苦。

“奶酪的故事”隨着《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的暢銷已經深入人心。看過的人都知道書中反映的道理是:世界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每個人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要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必須做出改變,而且,改變必須從今天開始,馬上開始,從自己開始,從每一件小事開始。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尋求的“奶酪”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奶酪,如何面對已經擁有的而且隨時可能失去的奶酪。變化始終存在,不管這變化是好是壞,我們必須接受,而變化的好壞往往取決於人的適應能力,也就是你準備的充分與否。當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不管我們怎樣選擇,都應是隨着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每天都在變化,都在順應着潮流變化。

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說過:“一切的改變都是可以馬上辦到的。”人們對於“改變”這個問題所保持的態度,經常是“應當”而不是“必須”,就算是必須,也經常是指未來的“某一天”。要想馬上改變,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裏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點去做。如何讓自己願意主動去改變呢?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的情緒達到痛苦的臨界點,讓自己覺得不馬上改變是不成的。改變要能成功,不是知道得改變便算了事,而是得打從心知道自己必須改變才行。如果你多次曾試圖改變而未見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變的痛苦還未達到令你無法忍受的程度,而唯有當你達到那樣的痛苦臨界點時,這時能令你改變的槓桿纔會出現。

少年勵志散文:少年須勵志,年華別虛度

——讀《“我要讀書”》有感

《“我要讀書”》這篇文章生動的描寫了張海迪姐姐克服重重困難、刻苦自學的故事。“我要讀書”這個要求,對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是多麼的平常。可是對張海迪姐姐來說,卻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啊!海迪姐姐在五歲時,不幸患了硬脊膜外出血管炎,所以,從第二塊胸骨以下幾乎就沒有知覺。如此,海迪姐姐無法站立,更無法走路。她只有用胳膊支撐着輪椅的扶手才能勉強坐住。讀着讀着,我的淚水不禁模糊了眼睛。海迪姐姐那時才五歲,怎麼不幸患了這種疾病呢?患了這種病,怎麼才能上學讀書呢?但是,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海迪姐姐並沒有屈服,對生活也沒有失去信心。1976年,海迪姐姐做了第四次大手術。手術後她還在堅持學習。因爲不能拿書,她請媽媽把書和鏡子放在牀頭櫃上,從鏡子裏映出《英語九百句》那展開了的書頁。她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小、國中以及高中的全部課程,還學習了英語、德語、日語和世界語。不僅如此,她還利用了四年的時間翻譯出了四萬多字的英語小說——《海邊診所》。

海迪姐姐這種頑強的毅力感染了我。想想海迪姐姐,再比比自己,除了聽老師講課以外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認爲學習夠緊張的了。讓許多美好的時光在玩耍、無聊中溜走。相比之下,我感到無限的慚愧和內疚,我取得的一些成績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海迪姐姐勇往直前、奮力拼搏的精神,使我體會到:人的一生難免有些挫折與失敗。但是,這些挫折與失敗,是錘鍊我們意志力的熔爐。一個人的身體雖然癱瘓,但是,只要她的心沒有癱瘓,不悲觀,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就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夜幕緩緩的降臨了,天空變得越來越深,周圍變得越來越靜。我躺在牀上,卻輾轉難眠。想了很多很多:雖然我們現在年紀還小,但是少年須勵志,年華別虛度。我們從小就要磨鍊成堅強的意志,珍惜美好時光。愛學習、愛科學,爲將來建設祖國打下結識的基礎!

少年勵志散文:悅讀改變人生

“讀書,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就靜下心來讀書吧!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會沉澱成就將來更好的你,在書香文墨裏,認識世界,成就自己。”

曾經有一個落榜舉人,放着四書五經不讀,八股不作,卻研究農業和地理,在當時看來,都是無用之舉,不但看不到前景,也找不到任何出路。是違背傳統的做法。但是有用與無用會相互轉化。無心插柳柳成蔭。他這種無功利性的讀書,爲他日後帶兵打仗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如軍糧自給自足,對地理形式的瞭如指掌,這些學問都是他在蕭閒寂寞中練習出來的結果。這個人就是左宗棠,可以說,是閱讀成就了他。

書籍作爲從古到今最重要的傳承工具,它還承載着拯救許許多多迷途之人的精神世界的使命。曾經,有一個既叛逆又精靈古怪的“問題女孩”,在她本該多彩如霞的學子生涯,被一個心靈扭曲的老師將她最美好的七年青春時光塗成了灰色。在自閉的七年時間裏,唯一將她從黑白的青春中拯救出來的救命稻草是書籍,她閱讀各式各樣的書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缺。在這七年的灰色人生裏,她暢遊書海,奠定了她以後的傾世才華。而閱讀又成爲了成就一代才女的最重要的積累。她就是三毛。三毛說過:“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侯,自己可能以爲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是仍然潛在的,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裏。”如果她從不曾熱愛讀書,又怎能留下如此優美的文字?沒有閱讀,也許她會永遠囚禁在那無限的自卑與自憐中,得不到解脫。三毛將一個自閉的少女演繹成這世上不一樣的煙火。她的優雅與從容,與她海量的閱讀不無關係。

一個人的尊嚴和體面皆來自於個人的奮鬥,而奮鬥很大程度上和讀書是分不開的。讀書不僅可以領略文字的魅力,開闊視野,還可以修身養性。

曾經我把大把的時間消費在無聊的肥皂劇或是東家長西家短上,膚淺的羨慕,無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讓我整天活在別人的影子裏。年復一年,也許,就是這樣,歲月的盡頭彷彿一馬平川,沒有付出也沒有承受,沒有記憶也沒有憧憬。彷彿把一生歲月都稀釋成一片空白。偶然的機會讓我愛上閱讀,那些靜靜讀書寫字的時光,讓我擁有“寵辱無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豁達。擁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心境。閱讀,給了我一種安靜又從容的底氣和力量。

假如你把時間撒播在閱讀上,必然能夠或晚或早在那兒看到一種你自己可能都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說,悅讀改變人生!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