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秀散文>

楊絳優美散文:大王廟

優秀散文 閱讀(1.29W)

導語:楊絳(1911- ),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生於7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爲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爲國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楊絳優美散文:大王廟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那年,我在北京女師大附屬國小上學。那時學校爲十二三歲到十五六歲的女學生創出種新服裝。當時成年的女學生梳頭,穿黑裙子;小女孩子梳一條或兩條辮子、穿褲子。按這種新興的服裝,十二三到十五歲的女學生穿藍色短裙,梳一條辮子。我記得我們在大操場上“朝會”的時候,老師曾兩次叫我姐姐的朋友(我崇拜的美人)穿了這種短裙子,登上訓話臺當衆示範。以後,我姐姐就穿短裙子了,辮梢上還繫個白綢子的蝴蝶結。

那年秋大,我家從北京遷居無錫,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廟國小上學。我每和姐姐同在路上走,無錫老老少少的婦女見了短裙子無不駭怪。她們毫不客氣地呼鄰喚友:“快點來看呶!梳則辮子促則腰裙呶!”(無錫土話:“快來看哦!梳着辮子繫着裙子哦!”)我悄悄兒拉拉姐姐說:“她們說你呢。”姐姐不動聲色說:“別

理會,快走,”

我從女師大附小轉入大王廟國小,就像姐姐穿着新興的服裝走在無錫的小巷上一樣。大王廟國小就稱大王廟,原先是不知什麼大王的廟,改成一間大課堂,有雙人課桌四五直行。初級國小四個班都在這一間大課堂裏,男女學生大約有八十左右。我是學期半中間插進去的。我父親正患重病,母親讓老門房把我和兩個弟弟送入最近的國小:我原是三年級,在這裏就插入最高班。

大王廟的教職員只有校長和一位老師。校長很溫和,凍紅的鼻尖上老掛着一滴清水鼻涕。老師是孫先生,剃一個光葫蘆瓢似的頭,學生背後稱他“孫光頭”。他拿着一條藤教鞭,動不動打學生,最愛打腦袋。個個學生都捱打,不過他從不打我,我的兩個不懂事的弟弟也從沒捱過打,大概我們是特殊的學生。校長不打學生,只有一次他動怒又動手了,不過捱打的學生是他的親兒子。這孩子沒有用功作業,校長氣得當衆掀開兒子的開襠褲,使勁兒打屁股。兒子嚎啕大哭,做爸爸的越打越氣越發狠痛打,後來是“孫光頭”跑來勸止了。

我是新學生,不懂規矩,行事往往彆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賊”(北京稱爲“官、打、巡、美”),我拈鬮拈得“賊”,拔腳就跑。女伴以爲我瘋了,拉住我問我幹什麼。我急得說:

“我是賊呀!”

“嗨,快別響啊!是賊,怎麼嚷出來呢!”

我這個笨“賊”急得直要掙脫身。我說:

“我是賊呀!得逃啊!”

她們只好耐心教我:“是賦,就悄悄兒坐着,別讓人看出來。”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