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秀散文>

祝福,還是祝福

優秀散文 閱讀(2.44W)
祝福,還是祝福

這個冬天並不冷。偶爾會變得陰雲密佈,雖朔風凜咧卻是沒有雪的。按照最新的說法這是“暖冬”,村裏的老人說這是“災年”,並且憂心忡忡地度日如年。我在譏笑他們迂腐的同時,也在仔細的回想似乎也就是這幾年的時間纔出現這樣的天氣。既是暖冬,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有暖暖的太陽,於是人們便在閒暇時間聚集在一起,婦人們大抵會做一些針線活,男人們則開始忙碌着一年中最爲重要的東西—年貨—因爲要過年了。
臨近年關,卻嗅不出年的味道來。每每這個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要浮現出以前的圖畫來,儘管有的似乎已經很模糊,但是我還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以前臨近過年的時候,都會很熱鬧,人會很多,家族中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都還在世——我的奶奶也在世,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忙個不停,大人們會忙着掛大紅燈籠,貼春聯,貼窗花,蒸棗糕,送竈神爺爺諸如此類,小孩子便忙着去誰家偷點鞭炮,如何去放火燒荒等等,以及如果被大人發現如何撒謊等等,每個人都會很忙。而現在出現在眼前的似乎是另一番的場景:家家房門緊閉,沒有太多的孩子嬉鬧,沒有大人閒坐聊天,似乎在一時間什麼都消失了一樣。
我想起來當我在回家的路上的時候,我遠遠地打量我的村莊,它是那樣的小,又是那樣的安靜,以至於靜得可怕了。因爲上學的緣故,我離開這裏有三年了,在都市裏看不到陽光,又太過於吵雜,每天忙碌的如同是在準備過年一樣。城市的燈火輝煌卻照不出些許的溫暖,我終於是因爲忍受不了這樣的嚴寒,回到了故鄉。
但是這是我想象中的故鄉嗎?這就是我以前想象中過年嗎?
已經失去了往日繁華的張氏祠堂孤零零地站在村子的中央,屋頂的穀草隨風飄落,厚實的棗木門上已經出現了歲月刻劃的痕跡,經歷過日久天長的雨水的沖刷和蛀蟲的破壞顯得有些破舊斑駁了。屋檐下的那對大紅燈籠已經只剩下殘缺的骨架,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榮耀和輝煌,遠遠望去,祠堂的檐角在天空上勾勒出孤獨的輪廓。往年的時候祠堂都會掛起紅燈籠,恭敬地擺出族譜,由族長來行祭奠大禮,很是隆重,全村的張姓子孫都會齊聚一堂。但就在我回到家不久,我剛剛參加了兩位老人的葬禮。他們的離開使得本族中老輩人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兩三位了,在加上年青力壯的下一代都外出務工,使得原本就很冷清的村莊只剩下偶爾可聽見的稀稀疏疏的幾聲雞叫了。
於是這個小村莊就愈發的顯示出肅穆和冷靜來,也許是因爲太長時間的靜默使它已經完全厭倦了喧譁,它就格外冷靜地橫臥在那個角落,默然無言。
這還是我的村莊,我還能看見那個取水的水井,那是一村人生存的源泉。往年清晨醒來的時候,就會聽見吱吱呀呀的軲轤提水的聲音,水桶一晃一晃地悠盪而上,舒緩而又節奏,那濺出來的滴水聲,嘩嘩的倒水聲,細菜做飯聲,打掃屋院聲,伴隨着門外的雞叫聲一起瀰漫在着清晨的薄霧中了。
現在的清晨醒來,除了寂靜便還是寂靜。
在家過了很多天,或者說離過年終於只剩下兩三天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又終於漸漸多了起來,終於又可以聽見小孩們嬉鬧的聲音了,如同是與就別的親人相見一樣。我也終於可以找一些同齡人聊天了,但是我確實是滿懷信心地去,失望之極地回來。原來他們都出去務工了,成羣結夥地南下或者北上,又成羣結隊地回來,又成羣結隊的變了。
我們大多是同齡人,他們是連高中也沒有上的就出去了,不願接受文明教育。他們在相互問候之後,便大談社會,在大談社會之後便開始“教育”我,並冷嘲熱諷我的愚昧。說着“上學不如打工來的錢快”之類的話,隔壁的小虎甚至於打保票說只要是不上學出去跟着他混,一年兩年保管有錢。我一邊唯唯諾諾地答應着,一邊在想若是你們能這樣風光地還鄉,也不用穿露出破口的衣服了吧,我還是卻說他們可以回來復讀,考大學等等。然而等待我的卻是冷眼,僵持不下,我們終於不歡而散。
大抵就是這樣子吧。鬱郁而歸的我決心準備一大堆的理由來說服他們,但當我真的要去的時候,卻又躊躇起來。誠然短暫的經濟效益會讓他們看見些許的鈔票,委實能得到實惠。然而久遠些看,卻是不明智的做法。但讓貧窮落後的家庭來供養如此大花消的教育事業是誰也供養不起的,再者說,如今的孩子嬌慣任性,玩心正濃,並無心上學,若要去勸說回校復讀,恐怕效果不大,畢竟“放虎歸山易,擒虎如籠難”,更何況外邊的世界的誘惑真是太大了。
如此這番之後,我亦坦然而又釋然,文明的社會正在教育和改造着他們去學習文明,甚至是正在同化着他們,他們滿嘴髒話似乎正是在標榜着文明的標籤,但是他們再抽菸、搓麻、酗酒、化妝等等就難以讓人接受了,因爲他們還是比我小或者是和我同歲的孩子啊,那種不相稱的成熟與掩藏不住的幼稚都堆積在他們的臉上,讓人看了十分別扭。大概這就是文明社會培養出來的“社會病”抑或是“文明病”吧,或許他們會在這其中變得從容,但這種從容是如魚得水還是圓滑世故就不得而知了,或許他們會變得無所適從,這纔是最爲悲哀的地方。
而他們卻還是渾然不覺,他們還小,後知後覺倒也無妨,而那些農村的大人們卻又表現出相當程度的默然與無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們主張把孩子送出去的,而且他們在這一方面也是積極上進的,近似在—攀比。聽母親說後院的三叔也似乎要將自己15歲的女兒送出去呢!
他們樂此不疲地做這樣的事情,我又何必這麼着急呢?每個人都在選擇着自己的路,或好或壞,終歸是自己選擇出來的。無論是命中註定抑或是世事多變,皆如此類,一切似乎都順其自然,我們都沒有理由去阻攔,去防礙,或者用默然的眼光冷眼旁觀,或用淡漠的語言良言相勸,或者都不如用別人的一句話來說服自己:“由他去吧”!
新年的鐘聲終於敲響了,看着圍坐在一起嬉鬧的孩子,如今的我已經和他們之間有後障壁了,這是我不能打破的,他們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我們已經不再是一路人了,就像是我在出門的時候習慣向左走,他們會向右走一樣,但在這個除夕之夜我希望他們都能走好。而幸福和希望這樣的念頭也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的,正如我在多年前讀魯迅的《故鄉》時並未能體味到那種瀰漫在其中的悲涼與哀傷之意,終於在多年之後這個除夕之夜我觸摸到那看似輕描淡寫卻凝結成型的悲傷,重重地壓在每個人心上,沉重之極,這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呼吸,或者能也是在延口殘喘罷了。

驀然間我又想起《祝福》的結尾來,“我給那些因爲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着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衆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的幸福。”既然大家都有全新的開始,於是我也便陶醉在這無邊的祝福中了。

這個冬天並不冷。偶爾會變得陰雲密佈,雖朔風凜咧卻是沒有雪的。按照最新的說法這是“暖冬”,村裏的老人說這是“災年”,並且憂心忡忡地度日如年。我在譏笑他們迂腐的同時,也在仔細的回想似乎也就是這幾年的時間纔出現這樣的天氣。既是暖冬,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有暖暖的太陽,於是人們便在閒暇時間聚集在一起,婦人們大抵會做一些針線活,男人們則開始忙碌着一年中最爲重要的東西—年貨—因爲要過年了。
臨近年關,卻嗅不出年的味道來。每每這個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要浮現出以前的圖畫來,儘管有的似乎已經很模糊,但是我還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以前臨近過年的時候,都會很熱鬧,人會很多,家族中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都還在世——我的奶奶也在世,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忙個不停,大人們會忙着掛大紅燈籠,貼春聯,貼窗花,蒸棗糕,送竈神爺爺諸如此類,小孩子便忙着去誰家偷點鞭炮,如何去放火燒荒等等,以及如果被大人發現如何撒謊等等,每個人都會很忙。而現在出現在眼前的似乎是另一番的場景:家家房門緊閉,沒有太多的孩子嬉鬧,沒有大人閒坐聊天,似乎在一時間什麼都消失了一樣。
我想起來當我在回家的路上的時候,我遠遠地打量我的村莊,它是那樣的小,又是那樣的安靜,以至於靜得可怕了。因爲上學的緣故,我離開這裏有三年了,在都市裏看不到陽光,又太過於吵雜,每天忙碌的如同是在準備過年一樣。城市的燈火輝煌卻照不出些許的溫暖,我終於是因爲忍受不了這樣的嚴寒,回到了故鄉。
但是這是我想象中的故鄉嗎?這就是我以前想象中過年嗎?
已經失去了往日繁華的張氏祠堂孤零零地站在村子的中央,屋頂的穀草隨風飄落,厚實的棗木門上已經出現了歲月刻劃的痕跡,經歷過日久天長的雨水的沖刷和蛀蟲的破壞顯得有些破舊斑駁了。屋檐下的那對大紅燈籠已經只剩下殘缺的骨架,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榮耀和輝煌,遠遠望去,祠堂的檐角在天空上勾勒出孤獨的輪廓。往年的時候祠堂都會掛起紅燈籠,恭敬地擺出族譜,由族長來行祭奠大禮,很是隆重,全村的張姓子孫都會齊聚一堂。但就在我回到家不久,我剛剛參加了兩位老人的葬禮。他們的離開使得本族中老輩人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兩三位了,在加上年青力壯的下一代都外出務工,使得原本就很冷清的村莊只剩下偶爾可聽見的稀稀疏疏的幾聲雞叫了。
於是這個小村莊就愈發的顯示出肅穆和冷靜來,也許是因爲太長時間的靜默使它已經完全厭倦了喧譁,它就格外冷靜地橫臥在那個角落,默然無言。
這還是我的村莊,我還能看見那個取水的水井,那是一村人生存的源泉。往年清晨醒來的時候,就會聽見吱吱呀呀的軲轤提水的聲音,水桶一晃一晃地悠盪而上,舒緩而又節奏,那濺出來的滴水聲,嘩嘩的倒水聲,細菜做飯聲,打掃屋院聲,伴隨着門外的雞叫聲一起瀰漫在着清晨的薄霧中了。
現在的清晨醒來,除了寂靜便還是寂靜。
在家過了很多天,或者說離過年終於只剩下兩三天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又終於漸漸多了起來,終於又可以聽見小孩們嬉鬧的聲音了,如同是與就別的親人相見一樣。我也終於可以找一些同齡人聊天了,但是我確實是滿懷信心地去,失望之極地回來。原來他們都出去務工了,成羣結夥地南下或者北上,又成羣結隊地回來,又成羣結隊的變了。
我們大多是同齡人,他們是連高中也沒有上的就出去了,不願接受文明教育。他們在相互問候之後,便大談社會,在大談社會之後便開始“教育”我,並冷嘲熱諷我的愚昧。說着“上學不如打工來的錢快”之類的話,隔壁的小虎甚至於打保票說只要是不上學出去跟着他混,一年兩年保管有錢。我一邊唯唯諾諾地答應着,一邊在想若是你們能這樣風光地還鄉,也不用穿露出破口的衣服了吧,我還是卻說他們可以回來復讀,考大學等等。然而等待我的卻是冷眼,僵持不下,我們終於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