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散文>

武當感懷

優美散文 閱讀(1.08W)
武當感懷

“五一”長假,邀約幾個好友,帶着拓荒般的豪情,朝聖般的虔誠,一行人驅車來到武當山。
汽車駛入江漢平原,沃野千里,青翠無邊,令人心曠神怡。車過襄陽、谷城,層巒疊嶂的武當山就像披着雲衣霞裙的姑娘,亭立遠方,風情萬種,婀娜多姿。武當山遙遙在望。此時,萬丈豪情直衝霄漢,坐在車內,憑窗大喊“武當山,我來也”。無論古今,造物弄人,然激情依舊。
車至管理區,棄車登山,更入佳境,斷嶺幽壑,雲光縹渺,雄偉的山峯就像守衛武當的小夥,彪悍,挺拔。進得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氣宇軒昂的道教建築,恢宏,嚴謹,還有幾分神祕。
武當山海拔1613米,景區400平方千米。山上有金殿,紫霄宮,太清宮,王虛宮,遇真宮等道教古建築羣。武當山道教建築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興盛於元代,至明代,武當山道教建築進入鼎盛時期。千百年來武當山道教建築遵循道教典故“真武修山”的故事佈局,故而自成一體。道教崇尚“返撲歸真,天人合一”,所以,武當山建築都是因地設施,臨險構築,巧妙藉助武當山奇異的自然風光,烘托着道教玄妙,神祕,莊嚴,威武的風格。
2001年5月26日,我國發行《武當山》特種郵票一套3枚,小型張1枚。郵票圖分別是“南巖秋色”、“紫霄瑞雪”、“太子環翠”。到了武當山,再看隨身帶來的郵票圖,除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衝動外,總感到用三枚郵票有限的畫面來表現武當山,似乎遠遠不夠,武當山太美了。同時郵票圖給人的直觀感覺是隻表現了武當山的建築,而武當山絕不僅僅是建築,如郵票對武當山本身的雄偉,道教的玄妙,武當派拳術的傳揚,似乎稍顯欠缺。
道教產生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與佛教幾乎同時形成。其創始人是當時楚國人李耳。李耳與佛教創始人釋加牟尼和孔子爲同時代人。道教的思想核心是“返樸歸真,無爲而治,去奢去泰”。這些思想今天看來確有其積極進步的一面。在中國封建王朝時期,道教思想由於不符合歷代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不被歷代統治者推崇。而佛教“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今生受難,修得來世”的宿命觀,非常符合統治階級的口味,於是,歷代統治者利用這種宿命論奴役人們的思想,並要求人們爲了修得來生幸福,應當甘願受奴役。這與道教的返樸歸真,無爲而治就不一樣了,道教不相信來世說,但道教逃避現實,這大概就是道教不爲歷代統治者推崇的原因吧。
武當拳派是創立於武當山的自成一體的武術門派體系,她同武當山一樣,雄渾,堅韌,也像道教一樣,玄妙,莫測。中國武術界歷來有南武當,北少林的說法。現在山上建有許多教授武當拳術的學校,中外人士,無論男女老少,習拳行業中均有見得。在宣囂浮躁的當今社會,武當拳術可謂修身養性的良方。
一行人一路走過太清宮,走過紫霄宮,手中的郵票似乎成了導遊圖。一路上我們均在尋找,我們到過郵票圖的什麼地方,現在到了郵票圖中的什麼位置,倒也別有一番情趣。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一處被大火吞噬後的建築的斷垣殘壁前,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這場景與武當山風光,與武當山建築極不協調。傍邊還有許多與我們一樣到此憑弔的人們。一問原來是遇真宮在2003年1月19日被一場大火化爲了灰燼。站在廢墟前,不禁令人扼腕。武當山及其建築羣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世界文化遺產”。據說遇真宮大火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北京辦事處文化項目專員卡拉先生非常重視,並就此事發表了看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不反對對“世界遺產”進行開發利用,但這些開發利用的措施應建立在“保護”的基礎上,應在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進行。如果是廟宇或是類似的歷史建築,利用時就應當按照它在古代時的功效來進行,這纔是合理的,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贊成的利用方式,武當山遇真宮如果在這個範圍內來充分利用的話,是不會發生火災這樣的事情的。我國目前的世界遺產在開發利用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合理現象。我想,既是世界遺產,首先應當是保護,其次纔是利用。我曾想,幸而遇真宮建築不在郵票上,否則就成了絕版了。
到得武當山金頂的天柱峯,一覽衆山小,也基本掃阹剛纔看到遇真宮後的痛惜之情。回首望去,天柱峯高入雲霄,如果把倚肩而笑的武當羣峯喻爲屏列而成的一艘大船,拔地而起的天柱峯恰似大船的桅杆。那金頂上金碧輝煌的建築就象鑲嵌於船桅上的錦繡。再看那層巒疊嶂的山峯,一齊朝着金頂傾斜,拜倒在天柱峯的裙下,有如衆星拱月,各有其獨特的生命:有的似乍開芙蓉,有的似初綻石榴,有的如雲間暗堡,有的如雷鑄瑤臺,有的如玉筍凌空,有的如雲頭馳馬。每個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提供給遊人無邊的詩情畫境,任你去放懷遐想。金頂是道教頌經、禮拜的場所,廟堂之上仙樂飄渺,勝似天上宮闕。古人云“仁者樂水,智者樂山”,我雖不是智者,到得武當山,也樂山也。
武當仙山,妙不可言,站在“紫霄宮”上,感受“南巖春色”看着“太子環翠”,真真令人熱血如沸,壯懷千里。
是夜,我們一行人宿于山上一賓館。一則天色已晚,再則想感受山野迷人的夜色。入夜,山峯在夜色中隱去,這時,松濤的怒吼,尤如萬馬奔騰,讓人心驚。側耳細聽,山泉汩汩,瀑布奔瀉,山溪如訴,婉如維也納金色大廳上演的英雄交響曲,雄渾、悲壯。這時不由人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造就如此美妙的人間仙境。
第二天上午,我們依依難捨地拜別武當山,驅車回程。兩小時後,車過谷城,回顧武當山,似含情少女,昂頭雲外,朝我凝睇,,更感其清空娟秀,婀娜剛健。武當山見證了中國歷史,見證了中國文化。而《武當山》郵票也見證了武當山,《武當山》郵票也將與武當山一樣永載史冊而不被歷史的煙雲所淹沒。

“五一”長假,邀約幾個好友,帶着拓荒般的豪情,朝聖般的虔誠,一行人驅車來到武當山。
汽車駛入江漢平原,沃野千里,青翠無邊,令人心曠神怡。車過襄陽、谷城,層巒疊嶂的武當山就像披着雲衣霞裙的姑娘,亭立遠方,風情萬種,婀娜多姿。武當山遙遙在望。此時,萬丈豪情直衝霄漢,坐在車內,憑窗大喊“武當山,我來也”。無論古今,造物弄人,然激情依舊。
車至管理區,棄車登山,更入佳境,斷嶺幽壑,雲光縹渺,雄偉的山峯就像守衛武當的小夥,彪悍,挺拔。進得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氣宇軒昂的道教建築,恢宏,嚴謹,還有幾分神祕。
武當山海拔1613米,景區400平方千米。山上有金殿,紫霄宮,太清宮,王虛宮,遇真宮等道教古建築羣。武當山道教建築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興盛於元代,至明代,武當山道教建築進入鼎盛時期。千百年來武當山道教建築遵循道教典故“真武修山”的故事佈局,故而自成一體。道教崇尚“返撲歸真,天人合一”,所以,武當山建築都是因地設施,臨險構築,巧妙藉助武當山奇異的自然風光,烘托着道教玄妙,神祕,莊嚴,威武的風格。
2001年5月26日,我國發行《武當山》特種郵票一套3枚,小型張1枚。郵票圖分別是“南巖秋色”、“紫霄瑞雪”、“太子環翠”。到了武當山,再看隨身帶來的郵票圖,除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衝動外,總感到用三枚郵票有限的畫面來表現武當山,似乎遠遠不夠,武當山太美了。同時郵票圖給人的直觀感覺是隻表現了武當山的建築,而武當山絕不僅僅是建築,如郵票對武當山本身的雄偉,道教的玄妙,武當派拳術的傳揚,似乎稍顯欠缺。
道教產生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與佛教幾乎同時形成。其創始人是當時楚國人李耳。李耳與佛教創始人釋加牟尼和孔子爲同時代人。道教的思想核心是“返樸歸真,無爲而治,去奢去泰”。這些思想今天看來確有其積極進步的一面。在中國封建王朝時期,道教思想由於不符合歷代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不被歷代統治者推崇。而佛教“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今生受難,修得來世”的宿命觀,非常符合統治階級的口味,於是,歷代統治者利用這種宿命論奴役人們的思想,並要求人們爲了修得來生幸福,應當甘願受奴役。這與道教的返樸歸真,無爲而治就不一樣了,道教不相信來世說,但道教逃避現實,這大概就是道教不爲歷代統治者推崇的原因吧。
武當拳派是創立於武當山的自成一體的武術門派體系,她同武當山一樣,雄渾,堅韌,也像道教一樣,玄妙,莫測。中國武術界歷來有南武當,北少林的說法。現在山上建有許多教授武當拳術的學校,中外人士,無論男女老少,習拳行業中均有見得。在宣囂浮躁的當今社會,武當拳術可謂修身養性的良方。
一行人一路走過太清宮,走過紫霄宮,手中的郵票似乎成了導遊圖。一路上我們均在尋找,我們到過郵票圖的什麼地方,現在到了郵票圖中的什麼位置,倒也別有一番情趣。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一處被大火吞噬後的建築的斷垣殘壁前,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這場景與武當山風光,與武當山建築極不協調。傍邊還有許多與我們一樣到此憑弔的人們。一問原來是遇真宮在2003年1月19日被一場大火化爲了灰燼。站在廢墟前,不禁令人扼腕。武當山及其建築羣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世界文化遺產”。據說遇真宮大火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北京辦事處文化項目專員卡拉先生非常重視,並就此事發表了看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不反對對“世界遺產”進行開發利用,但這些開發利用的措施應建立在“保護”的基礎上,應在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進行。如果是廟宇或是類似的歷史建築,利用時就應當按照它在古代時的功效來進行,這纔是合理的,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贊成的利用方式,武當山遇真宮如果在這個範圍內來充分利用的話,是不會發生火災這樣的事情的。我國目前的世界遺產在開發利用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合理現象。我想,既是世界遺產,首先應當是保護,其次纔是利用。我曾想,幸而遇真宮建築不在郵票上,否則就成了絕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