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心情散文>

奇怪的小孩

心情散文 閱讀(2.14W)

奇怪的小孩

奇怪的小孩
(夜)麥當勞的門口,父母還有小姨拉着一個小孩從裏面走出來。小孩不情願的樣子,雙手拽着母親的衣角,想把母親往回拖。走了幾步,看樣子是無望了。大人堅決的表情,不容許他再無理取鬧了。他猛地放開手,往回跑。在門口靠着玻璃門,哀求的目光望着母親。神情堅決,一付不滿足他的要求就不甘罷休的樣子。
  猛然想起自己的年少,倔強固執。不由哈哈大笑:有個性,像我。小孩的示威是自尊心的要求。有時候父母就生氣的留他在那裏。然後他會遲遲迴家,或者到小朋友家去吃飯,住一夜。
實在不象話了,父親一把抓住他,橫空抱起。他掙扎不下,哇哇哭起來了。即使力量上的低微,心靈深處依舊不服輸。在一小段時間內,他會通過各種不配合表示他的憤怒。他要惹你生氣,煩,即使面臨捱打的疼痛。他以遠大的眼光讓父母從小就認識到,如若他全心要某樣東西,沒有什麼能攔阻。
  小孩也有自己的心理,原則。他並不是一味的迎合和乖巧。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愛好。也能爲堅持自己的某些東西(如表示自己的憤怒)而放棄誘人的零食,敢於迎戰各種體罰,不流淚,不服輸,不說疼。他會想多少東西,他能爲自己的人生做些奇怪的準備--若我有喜歡的人,父母也不能禁止(最初的叛逆)。今日是麥當勞,明天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總有我願意守候並努力爭取的東西,不容任何人的反對和阻礙。
  小孩在另一方面用來暗示無盡甚至無理的索求。代表人們本來的慾望。它不是後來附加的各種變質的慾望,而是最基本的慾望。他需要別人注意他,寵他。他需要有人安慰他,疼他。他從不顧及現實。他只是一味的索求。
  《第七封印》中艾諾維和他原我所幻化的小孩,正是最好的例證。
  “ 艾諾維,抹殺是沒有用的,要融合才行啊!沒有了艾雷,你根本是不完全的!痛苦與慾望,本來都是生命前進的 基石,沒有了它們就沒有了真實的自己!就算殺光了,得出來的也不會是真實的自己!你聽見我了嗎,艾諾維
  好嗎,艾雷?記得媽媽的話喔。不要逼自己逼得太緊了,也莫要再責怪自己什麼。多疼自己一些,多愛自己一些。多聽聽……你自己內心的聲音……”
  艾諾維,快些住手!那孩子——那孩子真的是你啊!他是——是你刻意壓抑的、遺忘的、深埋在意識底層的慾望和情感凝結而成的啊!不是什麼妖孽假冒了你的形體或佔用了你的心臟,他就是原初的你,本能的你!”
  要知道以她這些時日以來對艾諾維的觀察,早已深知:他所承受的創傷悲苦,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只是讓他用強大的理智與意志給硬生生地束縛了起來而已。可這就像是光與影的依存一般:光源越強烈,光源底下的暗影就越深澹;“原我”所經歷的一切,“內在”所發出的呼喚,都不是硬行壓抑就能夠消除的。而,在場諸人之中,惟有她一人曾經親身經歷過魔變的痛苦,也因此惟有她一人能夠真真明白:這孩子的存在有多麼真實。不,還不止是真實而已。他的出現根本是不得不爾,根本是無由阻止
  犧牲和委曲固然是沒有選擇的,但事後的遺忘與壓抑,卻並不是你惟一的選擇。事實上那可以說是最糟的選擇
  “你是不曾懊悔過,聖法王。”皇都誠摯地說:“任何一個具有你這樣的靈魂、以及擔當的人,都絕無可能爲自己所做的事產生任何的懊悔。”
  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共存,選擇抹殺和忤奪。如若有傷害,那麼傷害的對象就是這個小孩。每一次傷害總是隱含不發作。一次比一次的虛弱,一次比一次的疼痛。他每一次的呼喚都被你不留情的抹殺。於是他就會蛻變,選擇與你共存,蛻變的慾望,引導你磨滅自己人性的所有。
  你是不曾懊悔過,聖法王。因爲你一直憑以大義的名目;你是不曾知道的,因爲你從不曾聆聽過自己的聲音,最後碌碌爲蛻變的慾望所驅使的快樂追求;你是無奈的選擇的,你以爲這是成長的必然。有時候破壞的快感同時是不是感覺內心深處有個惡魔的聲音。他的聲音帶着魔力,令人不由自主的遵從。那就是那個蛻變的小孩。
  當他受傷的時候,他需要撲到一個安穩的懷抱。無比的粘勁,尋求那股安心的氣息。他會死死貼着你,像只無尾熊,不放你離開他片刻。這個時候,表現他的最脆弱。他不求任何的話語。他只是突然眷戀那股氣息,死命的嗅。埋在懷裏,不願動彈。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企求,在清晨甦醒的剎那。說不出的虛弱和無助,總希望自己是小孩,可以名正言順的尋求安慰。
  當他受傷的時候,他需要撲到一個安穩的懷抱。無比的粘勁,尋求那股安心的氣息。他會死死貼着你,像只無尾熊,不放你離開他片刻。這個時候,表現他的最脆弱。他不求任何的話語。他只是突然眷戀那股氣息,死命的嗅。埋在懷裏,不願動彈。
  也許真正要表達的是這個。每個人都是有小孩一樣的欲求。小孩的欲求是最基本的欲求。
  雖然說了很多的小孩,其實更多是用來表示人們的內心。
  聖法王已經很大了。但是他內心產生的那個小孩,是他刻意壓抑的、遺忘的、深埋在意識底層的慾望和情感凝結而成的啊!
  這纔是我所說的小孩,在這篇文章。他和你是一體的。沒有他,你就是不完全的。他的虛弱必然也是你的虛弱。如若有傷害,那麼傷害的對象就是這個小孩。每一次傷害總是隱含不發作。一次比一次的虛弱,一次比一次的疼痛。
  這個小孩,你是否聽到他的聲音。一直以來基於大義基於理智基於現實生活,你刻意遺忘了他,壓制他的索求。
  真實的小孩,那是另一回事。
  我姨的小孩,有時不像話,我是要管的。她就哭,我就惡狠狠的說,哭,用力哭。她的聲音會更大。然後我一點表情也沒有的看着她。不讓任何人靠近。再把她,抱進小房間。把門鎖住。幾次過後,就會有些怕我。
  小孩子有時候不能太嬌縱。懲罰就是告訴她們的代價。
  不過,還是再強調一下。我說的孩子是每個人心靈的孩子。
  情感上的無助,受傷的躲藏,委屈,。。。。等情感的體現

奇怪的小孩

(夜)麥當勞的門口,父母還有小姨拉着一個小孩從裏面走出來。小孩不情願的樣子,雙手拽着母親的衣角,想把母親往回拖。走了幾步,看樣子是無望了。大人堅決的表情,不容許他再無理取鬧了。他猛地放開手,往回跑。在門口靠着玻璃門,哀求的目光望着母親。神情堅決,一付不滿足他的要求就不甘罷休的樣子。
  猛然想起自己的年少,倔強固執。不由哈哈大笑:有個性,像我。小孩的示威是自尊心的要求。有時候父母就生氣的留他在那裏。然後他會遲遲迴家,或者到小朋友家去吃飯,住一夜。
實在不象話了,父親一把抓住他,橫空抱起。他掙扎不下,哇哇哭起來了。即使力量上的低微,心靈深處依舊不服輸。在一小段時間內,他會通過各種不配合表示他的憤怒。他要惹你生氣,煩,即使面臨捱打的疼痛。他以遠大的眼光讓父母從小就認識到,如若他全心要某樣東西,沒有什麼能攔阻。
  小孩也有自己的心理,原則。他並不是一味的迎合和乖巧。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愛好。也能爲堅持自己的某些東西(如表示自己的憤怒)而放棄誘人的零食,敢於迎戰各種體罰,不流淚,不服輸,不說疼。他會想多少東西,他能爲自己的人生做些奇怪的準備--若我有喜歡的人,父母也不能禁止(最初的叛逆)。今日是麥當勞,明天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總有我願意守候並努力爭取的東西,不容任何人的反對和阻礙。
  小孩在另一方面用來暗示無盡甚至無理的索求。代表人們本來的慾望。它不是後來附加的各種變質的慾望,而是最基本的慾望。他需要別人注意他,寵他。他需要有人安慰他,疼他。他從不顧及現實。他只是一味的索求。
  《第七封印》中艾諾維和他原我所幻化的小孩,正是最好的例證。
  “ 艾諾維,抹殺是沒有用的,要融合才行啊!沒有了艾雷,你根本是不完全的!痛苦與慾望,本來都是生命前進的 基石,沒有了它們就沒有了真實的自己!就算殺光了,得出來的也不會是真實的自己!你聽見我了嗎,艾諾維
  好嗎,艾雷?記得媽媽的話喔。不要逼自己逼得太緊了,也莫要再責怪自己什麼。多疼自己一些,多愛自己一些。多聽聽……你自己內心的聲音……”
  艾諾維,快些住手!那孩子——那孩子真的是你啊!他是——是你刻意壓抑的、遺忘的、深埋在意識底層的慾望和情感凝結而成的啊!不是什麼妖孽假冒了你的形體或佔用了你的心臟,他就是原初的你,本能的你!”
  要知道以她這些時日以來對艾諾維的觀察,早已深知:他所承受的創傷悲苦,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只是讓他用強大的理智與意志給硬生生地束縛了起來而已。可這就像是光與影的依存一般:光源越強烈,光源底下的暗影就越深澹;“原我”所經歷的一切,“內在”所發出的呼喚,都不是硬行壓抑就能夠消除的。而,在場諸人之中,惟有她一人曾經親身經歷過魔變的痛苦,也因此惟有她一人能夠真真明白:這孩子的存在有多麼真實。不,還不止是真實而已。他的出現根本是不得不爾,根本是無由阻止
  犧牲和委曲固然是沒有選擇的,但事後的遺忘與壓抑,卻並不是你惟一的選擇。事實上那可以說是最糟的選擇
  “你是不曾懊悔過,聖法王。”皇都誠摯地說:“任何一個具有你這樣的靈魂、以及擔當的人,都絕無可能爲自己所做的事產生任何的懊悔。”
  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共存,選擇抹殺和忤奪。如若有傷害,那麼傷害的對象就是這個小孩。每一次傷害總是隱含不發作。一次比一次的虛弱,一次比一次的疼痛。他每一次的呼喚都被你不留情的抹殺。於是他就會蛻變,選擇與你共存,蛻變的慾望,引導你磨滅自己人性的所有。
  你是不曾懊悔過,聖法王。因爲你一直憑以大義的名目;你是不曾知道的,因爲你從不曾聆聽過自己的聲音,最後碌碌爲蛻變的慾望所驅使的快樂追求;你是無奈的選擇的,你以爲這是成長的必然。有時候破壞的快感同時是不是感覺內心深處有個惡魔的聲音。他的聲音帶着魔力,令人不由自主的遵從。那就是那個蛻變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