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寫景散文>

桃坪羌寨行

寫景散文 閱讀(7.96K)
桃 坪 羌 寨 行

走進桃坪羌寨,你就走進了歷史的記憶之中。

位於阿壩州汶川縣與理縣之間的高山山腰,岷江支流的雜谷腦河畔,遠遠望去,一片黃褐色的石屋皆順着陡峭的山勢依坡逐次上壘,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其間碉堡林立、氣勢不凡、風格獨特。這片相連的石屋,就是聞名於世的榮獲世界文化遺產殊譽的桃坪羌寨。她雄居在一座險峻的山體下面,被高大的樹木上氾濫的綠陰和溪水的歌聲縈繞着,古樸而雄奇,在滄桑中充滿了柔性。據史料記載,寨子始建於公元前111年,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遠望中呈八卦形佈局,結構嚴謹,屋屋相聯,渾然一體,以至於還在河的對面,就有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心中也充滿敬意。

進入寨中,高大的千年古牆一堵堵地矗立在藍天白雲之間,它們支撐起來的寨子就在牆內。寨子是一處石碉與民居合二爲一的建築羣,片石與黃泥砌成的堅固經歷了無數的地震後仍安然不動。寨房大多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班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猶如迷宮。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每戶人家的寨房一般有二至三層,下層設牛羊圈舍或堆放農具,中層作爲住房,上層爲儲藏室。最高的有五層的寨房,那麼四層就用做曬壩,五層則用做瞭望臺。羌族人家每間房屋房頂四角或一角常常壘有一“小塔”,供奉一塊卵狀白色石頭,那是羌人供奉的白石神;在二樓家家戶戶都設有火塘,在靠火塘的牆上,都設有祭祀祖先的洞龕。羌寨樓層的用途很能體現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傳統習俗。現在,不少的羌寨房頂都放置了衛星電視天線,融入了現代化的氣息。在寨房的牆體與牆體之間,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道,走入其中,顯得幽深而神祕,就像步入了歷史的迷宮。和我們隨行的一姓楊的導遊告訴我們,寨子的修建適應了戰時的需要,僅通向各家各戶的通道就有30多條。每一條通道里都佈滿了對外射擊的暗孔,房屋的每一孔牆洞安放的木棒以及設計的圖案都具有特殊的意義。人走在裏邊,既神祕又恐懼,因而寨子又被人稱爲了“中世紀的東方古堡”。

羌寨中最具特色的莫過於碉樓,一個羌寨中總有幾座碉樓立於寨中,使整個羌寨極富立體感。桃坪羌寨像這樣的碉樓有兩座,它們均爲9層,高約30米,呈四角型堡壘造型,基部較寬,逐漸向上收縮,碉樓內有木梯直通堡頂雲臺,窗戶內寬外窄,登高可俯視大寨內外;碉樓用途主要作爲瞭望、禦敵、通報敵情之用,個個雄偉堅固、棱角突兀有致,而作爲現存不多的石碉樓,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古羌族人精美的建築藝術,據說歷經多次雷擊、地震皆安然無恙。我們在裏面望見一口藏在石牆中的千年石水缸時,被一柱從牆洞中射進的陽光所打動,看見的一切都充滿了靈性。站在碉樓之顛,注視着這房頂上的白石神所散發的歷史韻味,人一下子就如同飲了一杯千年老酒,沉醉在了巨大的心靈震撼中。

更讓人驚奇的則在路的下面,每條通向各戶的主要通道的石板下都是暗藏的流水,它們縱橫交錯,形成一個立體的網狀,叫做“地下水網”。這些流水來自於遠方雪山上終年的積雪,四季不斷,永不幹涸,流經每一戶人家的門前或是寨房的底層,冬暖夏涼,沁人心脾,既可供飲用,又可供調溫。此外,這水道還有更深意義的用途。相傳,這條暗藏的流水深溝,在緊要關頭還可以通人,過去在戰時可做爲地下通道,對敵開展游擊戰;在羌寨發生火災時,這水溝裏的水還能就地用於滅火,對保羌寨一方平安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古羌人對這來自於雪山聖地的精靈,總是百般呵護,千般憐愛,甚至視作她們生命的守護神,寄予無限崇拜。瀏覽古羌寨,無不對古人對於這水的有效利用,對於這水網的合理設計,歎爲觀止,對古羌族人的勤勞和智慧充滿膜拜之情。

在羌寨內,似乎濃縮了羌族的千年服飾史,直到現在,這裏的羌民們也還保留着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其中的婦女服飾猶爲鮮豔多彩,衣着上花樣圖案獨特,羌繡亦是自成風格,不少羌民還在路邊擺賣各種羌族飾物、銀器、犛牛牛頭、各種繡織品等土特產品。現在桃坪羌寨設有羌族舞蹈表演等旅遊項目,尤其在旅遊旺季的每年10到12月,幾乎每個週末都有鍋莊、沙朗或其它民族舞蹈表演,幾十人圍着一堆篝火盡情地唱啊跳啊,抒發着對羌族人民的濃濃深情。沐浴這厚重的民風民俗,遊人皆爲感嘆,不枉此行。

對於生活在這寨子中的人來說,他們是幸福的,最初他們是拒絕外人進入的,但現在他們已不再對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滲入,他們今天也知道了敞開羌寨大門,笑迎八方賓朋。但古老的羌寨,總能以她神祕的色彩彰顯她的魅力,神奇的建築和古老的民風有機相融,那些溫暖的鍋莊,那些飄逸的沙朗,總會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走在桃坪羌寨,踏幽訪古,與歷史對話,與時間對話,我的思緒不經意間又回到了那碉樓所指引的方向。

桃坪羌寨,一部鮮活的羌民族滄桑史。

  

桃坪羌寨行
桃 坪 羌 寨 行

走進桃坪羌寨,你就走進了歷史的記憶之中。

位於阿壩州汶川縣與理縣之間的高山山腰,岷江支流的雜谷腦河畔,遠遠望去,一片黃褐色的石屋皆順着陡峭的山勢依坡逐次上壘,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其間碉堡林立、氣勢不凡、風格獨特。這片相連的石屋,就是聞名於世的榮獲世界文化遺產殊譽的桃坪羌寨。她雄居在一座險峻的山體下面,被高大的樹木上氾濫的綠陰和溪水的歌聲縈繞着,古樸而雄奇,在滄桑中充滿了柔性。據史料記載,寨子始建於公元前111年,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遠望中呈八卦形佈局,結構嚴謹,屋屋相聯,渾然一體,以至於還在河的對面,就有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心中也充滿敬意。

進入寨中,高大的千年古牆一堵堵地矗立在藍天白雲之間,它們支撐起來的寨子就在牆內。寨子是一處石碉與民居合二爲一的建築羣,片石與黃泥砌成的堅固經歷了無數的地震後仍安然不動。寨房大多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班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猶如迷宮。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每戶人家的寨房一般有二至三層,下層設牛羊圈舍或堆放農具,中層作爲住房,上層爲儲藏室。最高的有五層的寨房,那麼四層就用做曬壩,五層則用做瞭望臺。羌族人家每間房屋房頂四角或一角常常壘有一“小塔”,供奉一塊卵狀白色石頭,那是羌人供奉的白石神;在二樓家家戶戶都設有火塘,在靠火塘的牆上,都設有祭祀祖先的洞龕。羌寨樓層的用途很能體現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傳統習俗。現在,不少的羌寨房頂都放置了衛星電視天線,融入了現代化的氣息。在寨房的牆體與牆體之間,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道,走入其中,顯得幽深而神祕,就像步入了歷史的迷宮。和我們隨行的一姓楊的導遊告訴我們,寨子的修建適應了戰時的需要,僅通向各家各戶的通道就有30多條。每一條通道里都佈滿了對外射擊的暗孔,房屋的每一孔牆洞安放的木棒以及設計的圖案都具有特殊的意義。人走在裏邊,既神祕又恐懼,因而寨子又被人稱爲了“中世紀的東方古堡”。

羌寨中最具特色的莫過於碉樓,一個羌寨中總有幾座碉樓立於寨中,使整個羌寨極富立體感。桃坪羌寨像這樣的碉樓有兩座,它們均爲9層,高約30米,呈四角型堡壘造型,基部較寬,逐漸向上收縮,碉樓內有木梯直通堡頂雲臺,窗戶內寬外窄,登高可俯視大寨內外;碉樓用途主要作爲瞭望、禦敵、通報敵情之用,個個雄偉堅固、棱角突兀有致,而作爲現存不多的石碉樓,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古羌族人精美的建築藝術,據說歷經多次雷擊、地震皆安然無恙。我們在裏面望見一口藏在石牆中的千年石水缸時,被一柱從牆洞中射進的陽光所打動,看見的一切都充滿了靈性。站在碉樓之顛,注視着這房頂上的白石神所散發的歷史韻味,人一下子就如同飲了一杯千年老酒,沉醉在了巨大的心靈震撼中。

更讓人驚奇的則在路的下面,每條通向各戶的主要通道的石板下都是暗藏的流水,它們縱橫交錯,形成一個立體的網狀,叫做“地下水網”。這些流水來自於遠方雪山上終年的積雪,四季不斷,永不幹涸,流經每一戶人家的門前或是寨房的底層,冬暖夏涼,沁人心脾,既可供飲用,又可供調溫。此外,這水道還有更深意義的用途。相傳,這條暗藏的流水深溝,在緊要關頭還可以通人,過去在戰時可做爲地下通道,對敵開展游擊戰;在羌寨發生火災時,這水溝裏的水還能就地用於滅火,對保羌寨一方平安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古羌人對這來自於雪山聖地的精靈,總是百般呵護,千般憐愛,甚至視作她們生命的守護神,寄予無限崇拜。瀏覽古羌寨,無不對古人對於這水的有效利用,對於這水網的合理設計,歎爲觀止,對古羌族人的勤勞和智慧充滿膜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