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寫景散文>

做客希拉穆仁草原

寫景散文 閱讀(1.16W)
天上閃爍的星星多呀星星多呀,不如我們草原的羊兒多;天上飄浮的雲彩白呀雲彩白呀,不如我們草原的羊絨白……

這是我童年時最愛唱的一首歌。當時,龍梅玉榮爲保護公社的羊羣與風雪頑強搏鬥的事蹟傳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而根據她們的事蹟創作的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也風靡大江南北,這首歌就是那部影片中的插曲。從那個時候起,碧綠的草原,如雪的羊羣,色澤豔麗的蒙古袍,對我產生了如強大磁場般的吸引力。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夠馳騁在草原上,領略一下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壯觀景象。

從山西大同出發,驅車七個小時,當前方的視野越來越廣闊時,當窗外的綠色愈來愈濃時,當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一個接一個映入我們的眼簾時,希拉穆仁草原到了,幾位膘悍的騎士揮着旗幟向我們跑來,把我們帶到了住地。車剛停穩,六位身着民族服裝的姑娘上來分站在車門兩邊,每人手裏捧着一條潔白的哈達,高聲唱起了迎賓曲。雖然我們不懂蒙語,聽不懂她們唱些什麼,但是那歌聲卻非常好聽,帶着濃厚的蒙古味。由於導遊事先沒有交待,面對這場面,坐在前排的我竟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硬着頭皮下了車,有團友提醒我說應該接過哈達喝一口酒的,我直抱怨他,早點說呀。

吃過午飯後,導遊安排我們去騎馬,這是一個自費項目,騎一個小時五十塊錢。因爲大家都是第一次騎馬,爲了安全起見,一般都要請一至兩個馬倌隨同,而馬倌的馬也是要客人出錢的,這樣算下來就不止五十元了。雖然有些貴,但絕大部分客人還是慷慨解囊,誰也不願意錯過這個“我騎着馬兒過草原”的好機會。

在馬倌的幫助下騎上馬,擺出威風凜凜的模樣照了幾張像,馬兒開始前進了。剛走了幾步就覺得不對勁,可能是由於緊張,或者是姿勢不對,騎在馬上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輕鬆,瀟灑就更談不上了,屁股還給烙得生疼生疼的。馬兒們經過訓練,都非常地溫順聽話,完全按照馬倌的指令調整速度。我們一行人中有兩人帶着孩子,馬倌怕出意外,始終不敢讓馬跑起來。有兩個年輕人耐不住性子,胡亂喲喝了幾聲,也被馬倌及時制止了。以前在電影電視裏看到騎手們躬着身子抖動繮繩,策馬奔馳,傳出“得得”的馬蹄聲,揚起陣陣煙塵,以爲騎馬都是這個樣子。不想我們騎着馬卻完全是一幅閒庭信步的滑稽場面,實在是可笑之極。我自嘲地說,我們這是騎着馬在草原上散步呢。

一個多小時後,到達位於草原腹地的牧民家,還未下馬呢,懷抱各色蒙古服的牧民們就圍了上來,鼓動我們穿他們的民族服照相,每穿一次十元錢,看到帶有小孩的客人,他們還要說服小客人抱着小羊羔照相,每抱一次也是十元錢。鬧哄哄地照完像,牧民這才請我們到他們家中品嚐奶茶,並擺上幾小蝶諸如炒小米、奶酪等蒙古風味小吃。奶茶和奶酪雖然都是知名度很高的食品,但說實話口味不是很好,略略地帶一點羊羶味。品嚐是免費的,如果想要帶一點小吃走的話,那是要掏錢的,十元一袋。

品嚐過蒙古小吃後大家上馬開始往回走,不過走的並不是先前走過的那條路。這會兒大家都有些經驗了,主動要求馬倌讓馬小跑幾步,讓我們多少領略一下騎馬的感覺。馬倌輕輕地唿哨了一聲,馬兒們便撒起了歡,結果引來一陣驚叫,馬倌只好又讓馬兒恢復散步的速度。

爬上一個山坡,只見不遠處有一個纏滿白色哈達的大石頭堆,在如洗的碧空下格外醒目,導遊告訴大家這就是敖包。提起敖包,耳邊就響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啊,爲什麼旁邊沒有云彩……”,優美的旋律勾起了多少人對敖包的憧憬和嚮往啊,誰知它竟是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石頭堆。其實,敖包的原意就是堆子。很久很久以前,由於內蒙古到處是廣闊無垠的草原,不好辨別方向,道路也難以確認,牧民們便想了個辦法,在邊界較高的地方壘石成堆作爲標誌,爲牧人指明方向。後來,敖包漸漸地成爲談情說愛的好地方。青年男女相愛了,他們會悄悄地避開人羣,來到偏僻的敖包,表達心中的愛慕和思念之情,並相約下次見面的時間,於是就誕生了《敖包相會》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再後來,敖包又演變爲牧民們祭奠山神的地方,所以敖包也可以算是祭壇吧。

不過,這敖包可不是白看的,市場經濟下,牧民們想出各種辦法來賺錢。這不,到了敖包跟前,隨行的馬倌變戲法似地拿出一堆哈達和香火,勸說大家敬獻給敖包,以保佑家人幸福安康,財源滾滾。好在只有十五元倒也不貴,於是大家紛紛賣下,並不虔誠地在哈達上寫下心願,沿逆時針方向圍着敖包轉了三圈,然後把哈達胡亂纏在一塊石頭上。至於那香火嘛,就隨手交給馬倌了,他點不點的都無所謂了。

結束了三個小時的騎馬行程,我覺得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花錢買罪受,不過這罪還非受不可。

晚上,我們吃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自古流傳下來的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大凡到草原上去的人,不管多貴都要品嚐一下的。還是在吃午飯的時候,就有人來問我們要不要烤全羊,因爲烤全羊從殺羊到烤熟至少需要四五個小時,現做是不可能的。我們這一行大大小小共二十一人,就花1200元要了一隻中等大小的。

等我們在蒙古包裏坐好,身着民族服裝的服務員就把烤好的羊擡了上來,羊頭上纏着一根紅布條,“站立”在大木盤子裏,散發出陣陣撲鼻的香味,引得大家垂涎欲滴。等了好一會兒,別的菜都上齊了,才盼來一支盛裝的樂隊。原來,吃烤全羊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開餐儀式。司儀過來請大家推舉一位“王爺”,鬨笑聲中,一位年長者搖身一變成了“王爺”,他按要求爲那隻不幸成爲盤中餐的綿羊剪綵,又切下第一塊羊肉獻給他最心愛的人,當然是他的“王妃”了。正欲回到座位上,司儀說話了,這王爺可不是好當的,還得喝三杯酒呢。這下大家全樂了,慫恿“王爺”一連灌下三杯草原上自己釀製的烈性酒。酒喝完了,樂曲也奏響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再次唱起我們聽不懂但卻非常好聽的歌,在歌聲的感染下,我們全都站了起來,和着節奏鮮明的旋律整齊地鼓掌。一曲歌罷,餘音繞樑,兩位侍者這纔開始切肉。我對同伴說,吃個烤全羊還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想來這人類也是夠虛僞的,把羊都烤熟了,還要搞那麼隆重的儀式,好像是對死去的羊表示懺悔一般。羊肉一盤盤地端上來了,剛開始大家狼吞虎嚥,邊吃邊說好吃好吃,可不一會兒就吃不下去了,因爲此前已經差不多都吃飽了。“王爺”怕浪費,挑選出一塊塊又焦又香的帶皮肉分給大家,雖然已經是酒足飯飽了,可我們還是愉快地接受了“王爺”的“恩賜”,這麼美味的食物不吃,那可真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一個個打着飽嗝出來,夜色早已把整個草原染得漆黑一片。篝火燒起來了,晚會開始了,若隱若現的燈火,時高時低的樂曲,更顯出草原的空曠與寧靜。這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們和大部隊走散了,以爲這裏只有一處篝火,就不緊不慢地走了過去,到了跟前卻找不到自己人,這才知道草原上不止一家旅行社,而每家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互相之間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用手機聯繫上後,才知道我們走錯了方向,只好高一腳低一腳地往回走。好不容易聽到自己人的聲音了,正興奮呢,卻發現眼前竟是是一條“楚河漢界”,左右望望搞不清楚出口在哪裏,又不敢再走遠,誰知道會不會又走錯呢?沒辦法,只有翻過去了,那鐵柵攔上端尖尖的,一不留神就會傷着人,而且那攔杆也不是很結實,站在上面晃晃悠悠的,大家你扶着我我攙着你,總算是折騰過去了。

等我們趕到,篝火晚會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一位男演員正拔着馬頭琴,唱着草原上的歌,可能是一首愛情歌曲吧,歌聲如泣如訴,彷彿是在訴說着對心上人的思念。客人們踏歌而舞,不管什麼姿勢,不管是否優美,甚至也不管是否認識,手拉着手跳着熱情奔放的舞蹈,盡情地揮灑着心中的豪情。孩子們則圍着篝火忘乎所以地又蹦又跳,也有人自告奮勇地上前拿過話筒高歌一曲,把晚會氣氛推向了高潮。也許,只有在這樣的時候,人們纔會無拘無束地還原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在平時的工作中,誰能不掩飾自己呢?

第二天一早,我們要離開草原了。因爲要趕路,早上五點就起牀了,一開門,只覺一陣寒風吹來,竟不由自主地後退了一步,這可是盛夏時節呀。是了,草原上早晚溫差極大,素有“早穿棉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的說法。現在看來,可真是名不虛傳。

再見了,希拉穆仁。雖然由於草原的日益退化,“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就連我們住的蒙古包也不過是一座座圓型的微型賓館,而且時間還那麼短暫,但我對草原的美好印象卻一點也沒有改變。

返程的路上,我的耳邊一直迴響着“草原上的百靈鳥”德德瑪那渾厚的女中音“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兒唱,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做客希拉穆仁草原
天上閃爍的星星多呀星星多呀,不如我們草原的羊兒多;天上飄浮的雲彩白呀雲彩白呀,不如我們草原的羊絨白……

這是我童年時最愛唱的一首歌。當時,龍梅玉榮爲保護公社的羊羣與風雪頑強搏鬥的事蹟傳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而根據她們的事蹟創作的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也風靡大江南北,這首歌就是那部影片中的插曲。從那個時候起,碧綠的草原,如雪的羊羣,色澤豔麗的蒙古袍,對我產生了如強大磁場般的吸引力。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夠馳騁在草原上,領略一下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壯觀景象。

從山西大同出發,驅車七個小時,當前方的視野越來越廣闊時,當窗外的綠色愈來愈濃時,當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一個接一個映入我們的眼簾時,希拉穆仁草原到了,幾位膘悍的騎士揮着旗幟向我們跑來,把我們帶到了住地。車剛停穩,六位身着民族服裝的姑娘上來分站在車門兩邊,每人手裏捧着一條潔白的哈達,高聲唱起了迎賓曲。雖然我們不懂蒙語,聽不懂她們唱些什麼,但是那歌聲卻非常好聽,帶着濃厚的蒙古味。由於導遊事先沒有交待,面對這場面,坐在前排的我竟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硬着頭皮下了車,有團友提醒我說應該接過哈達喝一口酒的,我直抱怨他,早點說呀。

吃過午飯後,導遊安排我們去騎馬,這是一個自費項目,騎一個小時五十塊錢。因爲大家都是第一次騎馬,爲了安全起見,一般都要請一至兩個馬倌隨同,而馬倌的馬也是要客人出錢的,這樣算下來就不止五十元了。雖然有些貴,但絕大部分客人還是慷慨解囊,誰也不願意錯過這個“我騎着馬兒過草原”的好機會。

在馬倌的幫助下騎上馬,擺出威風凜凜的模樣照了幾張像,馬兒開始前進了。剛走了幾步就覺得不對勁,可能是由於緊張,或者是姿勢不對,騎在馬上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輕鬆,瀟灑就更談不上了,屁股還給烙得生疼生疼的。馬兒們經過訓練,都非常地溫順聽話,完全按照馬倌的指令調整速度。我們一行人中有兩人帶着孩子,馬倌怕出意外,始終不敢讓馬跑起來。有兩個年輕人耐不住性子,胡亂喲喝了幾聲,也被馬倌及時制止了。以前在電影電視裏看到騎手們躬着身子抖動繮繩,策馬奔馳,傳出“得得”的馬蹄聲,揚起陣陣煙塵,以爲騎馬都是這個樣子。不想我們騎着馬卻完全是一幅閒庭信步的滑稽場面,實在是可笑之極。我自嘲地說,我們這是騎着馬在草原上散步呢。

一個多小時後,到達位於草原腹地的牧民家,還未下馬呢,懷抱各色蒙古服的牧民們就圍了上來,鼓動我們穿他們的民族服照相,每穿一次十元錢,看到帶有小孩的客人,他們還要說服小客人抱着小羊羔照相,每抱一次也是十元錢。鬧哄哄地照完像,牧民這才請我們到他們家中品嚐奶茶,並擺上幾小蝶諸如炒小米、奶酪等蒙古風味小吃。奶茶和奶酪雖然都是知名度很高的食品,但說實話口味不是很好,略略地帶一點羊羶味。品嚐是免費的,如果想要帶一點小吃走的話,那是要掏錢的,十元一袋。

品嚐過蒙古小吃後大家上馬開始往回走,不過走的並不是先前走過的那條路。這會兒大家都有些經驗了,主動要求馬倌讓馬小跑幾步,讓我們多少領略一下騎馬的感覺。馬倌輕輕地唿哨了一聲,馬兒們便撒起了歡,結果引來一陣驚叫,馬倌只好又讓馬兒恢復散步的速度。

爬上一個山坡,只見不遠處有一個纏滿白色哈達的大石頭堆,在如洗的碧空下格外醒目,導遊告訴大家這就是敖包。提起敖包,耳邊就響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啊,爲什麼旁邊沒有云彩……”,優美的旋律勾起了多少人對敖包的憧憬和嚮往啊,誰知它竟是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石頭堆。其實,敖包的原意就是堆子。很久很久以前,由於內蒙古到處是廣闊無垠的草原,不好辨別方向,道路也難以確認,牧民們便想了個辦法,在邊界較高的地方壘石成堆作爲標誌,爲牧人指明方向。後來,敖包漸漸地成爲談情說愛的好地方。青年男女相愛了,他們會悄悄地避開人羣,來到偏僻的敖包,表達心中的愛慕和思念之情,並相約下次見面的時間,於是就誕生了《敖包相會》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再後來,敖包又演變爲牧民們祭奠山神的地方,所以敖包也可以算是祭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