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寫景散文>

花園之城墨爾本

寫景散文 閱讀(1.41W)
澳洲最大的工業城市和文化藝術中心墨爾本,是全澳第二大州維多利亞州的首府。面積6202平方公里,人口四百萬,是僅次於悉尼的澳洲第二大城市。地處澳洲的東南海濱,瀕臨菲利普灣亞拉河口,犬牙交錯的海岸線延綿200多公里,驚濤拍岸,海天一色的美景令人留連。1835年,英國移民開始在此建立牧場,墨爾本成爲澳大利亞牧羊業的發祥之地。1837年,當時任英國首相的墨爾本勳爵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殖民地的城市。1851年墨爾本附近本迪戈和巴特萊特發現大金礦,藏金之富優於美國的舊金山,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聞風而動,墨爾本遂有“新金山”之稱。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曾是澳大利亞聯邦首府所在地,成爲澳大利亞的第一任首都。這座走過輝煌歲月的城市,珍藏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存,典雅華麗的氣質使她兼具古典風韻和現代時尚的氣息。市內至今保存着許多19世紀的華麗建築,哥特式的聖保羅教堂、古希臘式議會大廈、維多利亞式的摩天大樓遙相呼應,而花團錦簇的花園,綠樹婆娑的大道,佔全市面積1/4佔全市面積的1/4綠地,以人和自然融洽相處的獨特風貌贏得了花園之城的美稱。

墨爾本城中頗多花園,在鬧市區就有亞力山大花園、維多利亞皇后花園和皇家植物園毗連相鄰。皇家植物園位於南耶那(South Yarra)的鳥林大道(Birdwood),建於1845年。佔地面積35公頃,園中央還有一個4公頃之大的人工湖泊。園內種植着種類繁多的澳大利亞當地植物2萬多種,棲息著50種鳥類。雖然地處鬧市,公園的環境卻十分幽靜。林木森森,花開遍地,黑天鵝在花木相輝的水泊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澳大利亞的鳥類喜歡與人親近,即使是最機警的海鷗也是如此,或許這是澳國長期實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結果,人鳥相安無事,互相親近又可平添許多樂趣。

結束在皇家植物園的參觀,我們又到了位於聖基爾達路的亞拉河(Yarra River)河畔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藝術中心內有115米高的尖頂劇場——維多利亞州劇場,還有墨爾本音樂廳、表演藝術博物館、Sydney Myer 圓形露天劇場、George Fairfax攝影室以及Westpac展覽廳等展覽場館。廣大的中庭和以彩色玻璃爲天花板的大廳,確有一種藝術殿堂的風範。與之毗鄰的是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館中收藏着來自澳大利亞、土著、亞洲、歐洲及前哥倫比亞時代的世界級的藝術珍品2萬5千件讓人眼花繚亂。我們參觀時,維多利亞州藝術中心( VICTORIA ARTS CENTRE )正在舉行畫展和土著文化展,那些畫的水平似乎也談不上什麼高明,但其風格卻反映了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什麼山長什麼草,什麼樹藏什麼鳥”,這句話放到這個建國只有幾百年的國家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出藝術中心,在橋頭欣賞亞拉河( YARRA RIVER)二岸風光。橋北東側是18世紀的聖包利( ST PAULS)大教堂,深黃色的建築引人注目,尖尖的古塔直指蔚藍色的天空,顯得莊嚴氣派。教堂對面是古老的富林達斯中心火車站(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現代交通的發達使它失去了往日的顯赫地位,但那庸容華貴的神態遠未凋盡當年的風韻。橋西側的河上橫臥着三座樣式不一、高低懸殊的大橋:國王橋(KINGS BRIDGE)、皇后橋( QUEENS BRIDGE )和鐵路橋(RAILWAY BRIDGE),而以皇后橋最爲壯觀——這是澳洲遺傳至今的母系社會現象的縮影,至少在表面上,皇后比國王更受人尊敬。澳大利亞是女權國家,澳洲人相當注重母系的緣源,就連我們在填寫入境登記表中的時候,母系的親屬要填寫三代,就是說要寫到母親的姥姥,而父系只到父親即可,這實在太難爲中國人了——在封建統治幾千年的中國,有幾個人知道母親的姥姥名字叫什麼,或者說有幾個人母親的姥姥有自己的名字?記得與旅澳華人談天時,他們也曾說過一些形容澳洲的詼諧話,印象最深的就是“澳洲是痛苦和歡樂無人分享的地方”,“澳洲是男人沒有希望的地方”這二句發自肺腑、帶着苦澀的感嘆。

柯克小屋

墨爾本曾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留下了許多舊時國都的遺蹟。曾作爲國民議會大廈的省議會大樓座落在綠茵茵的草坪上,古羅馬式的建築顯得美侖美奐、富麗堂皇,據說光是內部裝修就花掉了黃金27噸。花園裏有銅製的盆形噴泉,草坪上矗立着一尊執戈騎馬的騎士銅象。據說他就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探險家——高登,人稱澳洲的徐霞客,生於1833年、卒於1870年,一生只活了37年,但他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從墨爾本徒步貫穿澳洲南北到達爾文,不畏艱辛地考察了中部內陸地區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議會大樓的東面是著名的聖柏尼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始建於1849年,1897年完工,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築,從高高的塔尖到地面足有113米。也許是中世紀宗教的餘威,這一幢黑色的中世紀建築至今還令人望而生畏。議會大樓的路西是以豪華著稱的溫莎酒店(WINDSOR HOTEL)。離州議會大樓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十分堅固的城堡,原先是墨爾本市的監獄,現在是澳洲皇家理工學院法律系的所在地,如此的巧合釀成了歷史的嘲諷,於是便有人打趣說:如果你想當一名法官,那就先去作N年“囚犯”。

沿泉街( SPRING STREET)南下,就到了財政花園(TREASURY GARDENS ),正中有一座百花盛開的百花園,叫溫室花房(CONSERVATORY)。五彩繽紛的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一探桃花源。說是桃花源並不言過其實,小橋流水,茂林修竹,蜂飛蝶舞,使人留連忘返。緊接財政花園之東是一個佔地更大的飛士來花園(FITZROY GARDEN),綠樹蔥蔥,鳥語花香,帶著濃厚的英國鄉村浪漫色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柯克小屋(CAPTAIN COOK'S COTTAGE )。


詹姆斯•庫克船長是英國卓越的航海家,1728年出生在英國北部約克郡的一個小村莊。從少年時代起,他對航海探險擁有濃厚的興趣,長大後參加了英國皇家海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1768年8月,他受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委託,率領20名水手,駕駛著Endavour號的木製帆船,航行36000海里,首先到達了新西蘭。歸途中,又於1770年4月19日在悉尼登上了澳洲大陸。隨後沿著澳洲東海岸繼續向北航行到達澳洲大陸最北端的Cape York (現名Cook Town),將整個澳洲大陸的東海岸宣佈爲英國的領土,並命名爲“新南威爾士”(NSW),後人遂將庫克船長譽爲澳洲的建國元勳。1934年,在墨爾本建市100週年大慶之際,澳洲知名的實業家拉塞爾爵士出資800英鎊,將庫克船長在英國GREAT AYTON的故居買下,作爲禮物送給墨爾本市民,從此,柯克小屋就永久落戶在芳草如茵的飛士來花園。庫克小屋其實是他父母的故居,建於1755年,現在故居的大門石樑上仍然刻著他的父親JAMES和他的母親GRACE的姓名中的第一個字母。故居並不大,卻是1755年建造的原物,原汁原味,實在也是夠稀奇的了。一間正屋二間斜披,典型的英國式建築,樓上是他父母的臥室,樓下有一間是廚房和會客廳,還有一間是庫克船長每次航海歸來時在此居住的小臥室,四周花木扶竦。按照18世紀英格蘭北部的民居風格,小屋裏面陳列着原有的或複製的傢俱。後花園也栽種著許多來自英國本土的花草,蔬菜和水果。

亞拉河是流經墨爾本的一條大河,她在城中蜿蜒地流過,又緩緩地向郊外延伸。亞拉河二岸是墨爾本的主要遊覽區,林木蔥鬱,花草繁茂,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位於河岸上的許多水池和爐竈。看着我們一臉困惑不解的樣子,導遊細心地爲我們講述了發生在這個福利國家的又一樁趣事:郊遊是澳大利亞人休閒度假的一種常見方式,澳大利亞人有點象西晉時期的中國名士,興之所致,欣然成行。深山老林,大漠荒原,山谷峯巔,湖畔溪頭,都會留下了他們的車轍和足跡。每當春夏之際,亞拉河畔就熱鬧非凡,或垂釣,或游泳,或野炊,或聚飲,一副怡然自得、優哉遊哉的樣子。爲了方便市民在郊遊時野炊,墨爾本市政府就在河邊鋪設了水管和煤氣管,修建了水池和爐竈,既方便了市民,又保障了安全和衛生,同時也造就了亞拉河邊令人讚歎的獨特景觀。

企鵝島

下午,從墨爾本驅車去菲利普島,途中參觀附設於一家旅遊商店的野生動物園。在一個放大了的蚯蚓腹腔模型通道里,參觀長達1米的巨型蚯蚓的整個培育過程。在商店的後園,還可以觀賞到鴕鳥、袋鼠和樹熊。據說象這樣飼養野生動物的商店在澳洲還有許多,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還定期派出動物飼養專家和醫生到各飼養點巡迴指導和診療。看到這些野生動物悠然自得的樣子,我們由衷地感嘆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工作已經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也已漸成習俗,

菲利普島( PHILIP ISLAND )位於墨爾本東南137公里。面積與香港差不多,人口五千,卻因爲聚居着成千上萬的企鵝而闢爲企鵝自然保護區。南極的企鵝一般的個頭都在1.2~1.6米,而菲利普島的企鵝身高只有35釐米高,楚楚動人的體態更增添了袖珍企鵝的可愛,而企鵝夜歸的獨特風景線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旅遊者從四面八方向小島涌來。

也許是象徵古拙自然,幾根稀疏的欄杆算是大門,一座象甲板上聳起的白帆一樣的小亭算是景點的標誌,海邊建有接納遊客的現代化建築觀景臺。觀景臺由展廳、購物區、棧橋和看臺組成,展廳裏展出的是有關企鵝的生活習性的科普知識和企鵝標本,購物區有旅遊紀念品商店和餐廳、酒吧,走出了展廳、購物區,綿延在腳下的便是離地一米左右,寬約三米的棧橋,架築在岩石上面,蜿蜒在灌木叢中,一直伸展到浪濤洶涌的海邊。圍着海灘,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梯階式看,從上到下有一、二十層吧,足見來觀光的人數之多。當我們我們冒着寒風入座時時,看臺上早已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焦灼的目光齊刷刷投向遠處的海天。

晚霞漸漸地消退,蔚藍的海水在暮色中顯得更加深沉和濃郁,信天翁在天空中翱翔,不時發出“咕咕”的叫鳴。天越來越黑了,海天已不再分得出界線,海風夾着海浪向岸上撲來,竄起甩碎了的浪花和水沫,襲來一陣緊一陣的寒意。數以百計的人羣彙集在海堤的石級上,企盼着奇景的展現。7:45左右,淺海灘上開始出現了點點白色的鱗斑,那是小企鵝歸巢登灘探風的“先遣隊”。“先遣隊”確實也很辛苦,既要觀察四周的動靜,又要作爲先鋒導引大隊的登陸。海浪一會兒把這些看似白點的小企鵝涌上了海灘,一會兒又把它們拖下了海,反反覆覆地着、抗爭着,小企鵝們才終於爬上了海灘。拉開了企鵝歸巢“閱兵式”奇觀的序幕。緊接着,一羣又一羣的企鵝從海上歸來,搖搖擺擺結隊上岸,象一羣穿着晚禮服的紳士去參加晚宴。穿過草叢,它們才相互打着招呼,“咕咕”地哼着只有它們才聽得懂的歌曲回到各自的家——整個“閱兵式”持續了近一個小時,凜冽的寒風地吹不散觀賞者未盡的遊興,熱烈的場景彷彿是迎接得勝歸來的勇士。澳洲的企鵝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鵝,身高不足35釐米,與南極的帝企鵝相比無疑是小小的侏儒,但那種密密麻麻、熙熙擁擁、大兵團式的歸巢行動卻無異一場盛大的閱兵式。企鵝歸巢實行的是家庭集體行動。導遊風趣地介紹說,澳洲的企鵝也實行“一夫一妻”制,一個巢只住一對企鵝。從海灘歸來的一路,走的是島上的高架通行道,這是專爲保護企鵝及其棲息地而建造的。路的兩旁,有時就在高架路下,到處都可以找到企鵝雙棲雙宿的巢窠。

歸程旅思

結束在澳大利亞十天的旅行,下午去墨爾本機場登上歸國的航班,透過舷窗向機外望,長天萬里無雲,地面景物清晰可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一條條直線穿越在地平面上。由於實現了耕作機械化,田野就象拼木地板一樣整齊劃一,直是直,橫是橫,草場、作物變成呈現不同顏色的拼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起來。是呵,要在這麼廣袤的土地上實行精耕細作,除了實行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別無他路可走,這或許是澳大利亞號稱發達的農業國的原因吧。聽介紹,澳大利亞是位居世界第四的一個高福利國家,人人享有公費醫療和養老保險,兒童讀書免費,城市環境清潔,碧水藍天,花木蔥籠,公園、花園俯拾皆是,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高福利來源於高稅收,澳大利亞的人均月工資收入爲2500澳元,最低生活線爲1500澳元,一般工人也需交納30%以上的所得稅,高收入者甚至要交納70%。社會的發展反映了經濟的實力,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撐除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發達的農業(向被稱爲“坐在礦山上的國家”、“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外,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旅遊業和電子工業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組成。澳大利亞的計算機應用號稱世界第一,它不但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金融,甚至也滲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門旅行,無論定票、購物、通信、娛樂都離不開計算機,就連走路也享受到計算機的關照。這一點,不經親身體驗簡直難以置信。澳大利亞的城市交通堪稱發達,四通八達的公路上車輛往來不絕,計算機擔當了交通衛士的職責,而且“工作”還做到相當細緻:紅燈亮時,同時響起了有節奏的“篤篤篤”的敲更聲,據說這是用來提醒行路的盲人;人們如有急事需要穿越路口,可以按燈柱上的按鍵,計算機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放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還會實現“特事特辦”,或許這就是“管理人性化”給人們帶來的恩惠吧。


告別澳大利亞,我們帶走的不但是對澳大利亞美麗風光的美好回憶,也帶走了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深刻啓示。別了,澳大利亞!我們也許還會再來。

  

花園之城墨爾本
澳洲最大的工業城市和文化藝術中心墨爾本,是全澳第二大州維多利亞州的首府。面積6202平方公里,人口四百萬,是僅次於悉尼的澳洲第二大城市。地處澳洲的東南海濱,瀕臨菲利普灣亞拉河口,犬牙交錯的海岸線延綿200多公里,驚濤拍岸,海天一色的美景令人留連。1835年,英國移民開始在此建立牧場,墨爾本成爲澳大利亞牧羊業的發祥之地。1837年,當時任英國首相的墨爾本勳爵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殖民地的城市。1851年墨爾本附近本迪戈和巴特萊特發現大金礦,藏金之富優於美國的舊金山,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聞風而動,墨爾本遂有“新金山”之稱。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曾是澳大利亞聯邦首府所在地,成爲澳大利亞的第一任首都。這座走過輝煌歲月的城市,珍藏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存,典雅華麗的氣質使她兼具古典風韻和現代時尚的氣息。市內至今保存着許多19世紀的華麗建築,哥特式的聖保羅教堂、古希臘式議會大廈、維多利亞式的摩天大樓遙相呼應,而花團錦簇的花園,綠樹婆娑的大道,佔全市面積1/4佔全市面積的1/4綠地,以人和自然融洽相處的獨特風貌贏得了花園之城的美稱。

墨爾本城中頗多花園,在鬧市區就有亞力山大花園、維多利亞皇后花園和皇家植物園毗連相鄰。皇家植物園位於南耶那(South Yarra)的鳥林大道(Birdwood),建於1845年。佔地面積35公頃,園中央還有一個4公頃之大的人工湖泊。園內種植着種類繁多的澳大利亞當地植物2萬多種,棲息著50種鳥類。雖然地處鬧市,公園的環境卻十分幽靜。林木森森,花開遍地,黑天鵝在花木相輝的水泊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澳大利亞的鳥類喜歡與人親近,即使是最機警的海鷗也是如此,或許這是澳國長期實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結果,人鳥相安無事,互相親近又可平添許多樂趣。

結束在皇家植物園的參觀,我們又到了位於聖基爾達路的亞拉河(Yarra River)河畔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藝術中心內有115米高的尖頂劇場——維多利亞州劇場,還有墨爾本音樂廳、表演藝術博物館、Sydney Myer 圓形露天劇場、George Fairfax攝影室以及Westpac展覽廳等展覽場館。廣大的中庭和以彩色玻璃爲天花板的大廳,確有一種藝術殿堂的風範。與之毗鄰的是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館中收藏着來自澳大利亞、土著、亞洲、歐洲及前哥倫比亞時代的世界級的藝術珍品2萬5千件讓人眼花繚亂。我們參觀時,維多利亞州藝術中心( VICTORIA ARTS CENTRE )正在舉行畫展和土著文化展,那些畫的水平似乎也談不上什麼高明,但其風格卻反映了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什麼山長什麼草,什麼樹藏什麼鳥”,這句話放到這個建國只有幾百年的國家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出藝術中心,在橋頭欣賞亞拉河( YARRA RIVER)二岸風光。橋北東側是18世紀的聖包利( ST PAULS)大教堂,深黃色的建築引人注目,尖尖的古塔直指蔚藍色的天空,顯得莊嚴氣派。教堂對面是古老的富林達斯中心火車站(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現代交通的發達使它失去了往日的顯赫地位,但那庸容華貴的神態遠未凋盡當年的風韻。橋西側的河上橫臥着三座樣式不一、高低懸殊的大橋:國王橋(KINGS BRIDGE)、皇后橋( QUEENS BRIDGE )和鐵路橋(RAILWAY BRIDGE),而以皇后橋最爲壯觀——這是澳洲遺傳至今的母系社會現象的縮影,至少在表面上,皇后比國王更受人尊敬。澳大利亞是女權國家,澳洲人相當注重母系的緣源,就連我們在填寫入境登記表中的時候,母系的親屬要填寫三代,就是說要寫到母親的姥姥,而父系只到父親即可,這實在太難爲中國人了——在封建統治幾千年的中國,有幾個人知道母親的姥姥名字叫什麼,或者說有幾個人母親的姥姥有自己的名字?記得與旅澳華人談天時,他們也曾說過一些形容澳洲的詼諧話,印象最深的就是“澳洲是痛苦和歡樂無人分享的地方”,“澳洲是男人沒有希望的地方”這二句發自肺腑、帶着苦澀的感嘆。

柯克小屋

墨爾本曾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留下了許多舊時國都的遺蹟。曾作爲國民議會大廈的省議會大樓座落在綠茵茵的草坪上,古羅馬式的建築顯得美侖美奐、富麗堂皇,據說光是內部裝修就花掉了黃金27噸。花園裏有銅製的盆形噴泉,草坪上矗立着一尊執戈騎馬的騎士銅象。據說他就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探險家——高登,人稱澳洲的徐霞客,生於1833年、卒於1870年,一生只活了37年,但他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從墨爾本徒步貫穿澳洲南北到達爾文,不畏艱辛地考察了中部內陸地區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議會大樓的東面是著名的聖柏尼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始建於1849年,1897年完工,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築,從高高的塔尖到地面足有113米。也許是中世紀宗教的餘威,這一幢黑色的中世紀建築至今還令人望而生畏。議會大樓的路西是以豪華著稱的溫莎酒店(WINDSOR HOTEL)。離州議會大樓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十分堅固的城堡,原先是墨爾本市的監獄,現在是澳洲皇家理工學院法律系的所在地,如此的巧合釀成了歷史的嘲諷,於是便有人打趣說:如果你想當一名法官,那就先去作N年“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