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寫景散文>

蘇州,我夢中的呼喚

寫景散文 閱讀(3.17W)
蘇州,我夢中的呼喚。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了半個世紀的我,才得以實現這個夢想,來到這有口皆碑的人間天堂!儘管只有一天的時間,我們只去了以下幾個景點,但是她留給我的是永遠的感動和美好的回憶。

嚴家花園

懷着興奮的心情走下我們旅遊團的汽車,隨大家來到嚴家花園。美麗如畫的蘇州園林將要在這裏得到印證。嚴家花園位於木瀆鎮山塘街王家橋畔,門對香溪,背倚靈巖,爲江南名園之一。嚴家花園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古詩源》編者沈德潛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後人將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築亭建樓,有友于書屋、眺農樓、延青閣諸勝,一時題詠頗盛。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國馨(臺灣政要嚴家淦先生祖父)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稱“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佔地16畝。中路爲五進主體建築,依次爲門廳、怡賓廳、尚賢堂、明是樓和眺農樓。其中位居第三進的尚賢堂爲蘇州罕見的明式楠門廳,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木礎石質,典雅古樸;楠木直柱,圓潤柔和;雕刻簡潔疏朗,色調淡雅素淨,具有實用和審美功能。尚賢堂和明是樓前各有清代磚雕門樓一座,所雕人馬戲文玲瓏剔透,意趣雋永,雖依附於廳堂,卻是一件獨立的藝術品,極富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嚴家花園的廳堂建築宏敞精麗,堂堂高顯,顯示出嚴正的氣度和性格。而進入園區,其建築則顯得精巧活潑,豐富多彩,樓閣亭軒廊榭錯落有致,富於變化,體現出造園者精湛的造園藝術。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在如畫的園林中觀賞。葉聖陶筆下的《蘇州園林》一文不再是想像,鮮活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們無論站在哪裏,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假山池沼的配合、近景遠景的層次、亭臺軒榭的佈局、花草樹木的映襯都那麼講究。 尤其是植物花草的佈局配置方面頗具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構成春夏秋冬四個各具特色的小景區。

從尚賢堂右邊門穿越一條幽長的備弄,即進入以古廣玉蘭爲中心的“春景區”。古廣玉蘭爲羨園舊物,每逢春夏,千葩萬蕊,滿園花光。鄰近的友于書屋則爲羨園舊名,是嚴家藏書之所,嚴靜波(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覽經典古籍。 

出友于書屋,進入綿延假山的洞穴之中,便是“夏景區”。假山盡頭,視野頓顯開闊,但見碧水清天,荷風四面,心中的暑氣俗塵早已隨着清風清散殆盡。

隨着曲廊向北延伸,過池塘,即進入“秋景區”。聞木樨香堂四周遍植桂花,丹桂飄香,芬芳馥郁,聞之令人坦懷若蕩,心曠神怡。

環山草廬似乎已是園之盡頭,孰料經東北角一側門右折竟是別有洞天,此乃“冬景區”。這裏建築密度很高,曲廊廳堂,交叉搭接,形成多處特色鮮明的小庭院。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景緻都是拍照的最佳背景,我的兒子說:“媽媽,你坐在‘美人靠’上拍一張”!“咔嚓”一聲,然後又風趣地撂出一句“‘美人靠’上H老師”。我們四人笑了起來。園林的美景,令人頻頻回眸。難怪葉老說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標本!

香溪

匆匆間,我們在導遊的催促下告別嚴家花園,對面就是有名的香溪。我們便坐小烏篷船在香溪裏遊覽觀賞。聽着導遊講關於越王勾踐和美人西施的歷史傳說,彷彿嗅到西施的胭脂香味。關於西施的傳說很多。據說蘇州西郊靈巖山頂的靈巖寺,便是當初西施居住所在,吳王曾名之“館娃宮”。聽說還有“西施跡”、“玩月池”、“吳王井”……可惜我們沒有去。對西施的評說褒貶不一,不過到今天,她終歸是一個美麗女子的代名詞。這些我們都無暇顧及。我們這些來自北方的“旱鴨子”最感興趣的是這裏的水,一個個發出由衷的讚歎——“這裏的溪水真美!”平靜的水面飄過點點的青萍,撫平滿池的清澈。兩岸鬱鬱蔥蔥的樹木倒映在水中,前面不遠處有一座石拱橋,似長虹臥波,又如新月初照。伴着吳音軟語,迎着越曲揚調,橋簡直凝成了水上的詩。粉牆黛瓦的姑蘇人家,曲折成趣的小橋流水,與水中游覽的小船構成一幅絕妙的江南水鄉圖,成全了江南所有的畫意。遊人最懂得這些詩情畫意,爭先舉起相機。可就在此時,我們的船隻上有了一段小小插曲。一位發福的中年男子爲了拍下這江南水鄉特有的風韻,把家人定格在這秀麗的圖畫中。從左面挪到右面,使我們的船大搖大擺,嚇得大家驚叫起來,幸虧及時復位,才穩住船身。但卻留下了“後遺症”。我女兒到了哪裏再也不敢坐小船了,給我們出了個小小的難題。

虹飲山房

我們在木瀆古鎮還遊覽了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初木瀆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園林,乾隆下江南每遊木瀆,必先在此棄舟登岸,入園遊歷。因而,當地都習慣稱虹飲山房爲乾隆的民間行宮。紀曉嵐、和坤、劉墉等大臣也都曾數次下榻於此,留下了段段膾炙人口的佳話。從歷史到現實,從現實搬上銀幕。演繹了許許多多曲折動人的故事。我們在門口拍了照,爲着那塊寫“虹飲山房”的匾額和那些歷史故事,還有門前的一對“門當”和“戶對”石頭雕塑。

寒山寺

最後我們去了寒山寺。在這裏我們欣賞了題寫在石壁上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講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後來再次赴京應試,終於得中進士。因而,最爲遊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在人們的心中,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的煩惱,啓迪心靈的智慧,寄託幸福的期望,帶來美好吉祥的預兆。寒山寺的鐘聲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是文學史上罕見的。據說在明朝末年這口大鐘流入日本,清朝末年,日本的一位知名人士四處探尋,欲將此鍾歸還,但終無下落,他便募捐集資,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寒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了美好的一頁。在日本,蘇州寒山寺幾乎家喻戶曉,童叟皆知。張繼的詩《楓橋夜泊》編入國小課本,讓國小生誦讀。在這裏我們品味了詩的意境,穿越時空彷彿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我們還遊覽了典雅的寒山別院。滿園的綠色讓人賞心悅目。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鍾坪、覓詩廊,景物暉映。穿過別院前面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黃牆上“寒山寺”三個大字,古樸蒼勁,給歷盡風霜的古剎平添了莊重感。這裏的一切是渾然天成的融合。可望不可及的靜謐,古老而傳奇的音韻,亙古不變的忠誠,所有這一切在冥冥中牽引着你去品味,去深思。

後記

蘇州的歷史是凝重的,在這方土地上有“蘇州織工大暴動”、東林黨人反對魏忠賢、近年又重修了唐伯虎墓……

蘇州還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無數的古蹟會讓你熨貼着歷史定一定情懷;古代文人的題詠,讀一讀,那鳥瞰歷史的達觀能把你心頭的皺摺撫慰得平平展展。

蘇州的園林是經典的,她是一幕幕用嘴描述不完的富有神韻的景緻,是一幅幅用筆描繪不盡的精美圖畫,讓人流連忘返。

蘇州的水是溫柔的,她像一位美麗的少女,微笑着,款款地向你走來,水中柳枝的倒影,扭動着模特兒般身姿,撩撥你的情懷,叫人戀戀不捨。

蘇州的人是勤勞善良的,熱情好客的,伴着柔婉的言語,姣好的面容,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你聽她們搖船時爲我們唱的那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歌兒,淳樸,圓潤,似顆顆水珠濺起又落下,繼而伴隨着爽朗的笑聲。

蘇州,我夢中呼你千百遍,終於夢想成真!你不愧爲“人間天堂”的美稱!

  

蘇州,我夢中的呼喚
蘇州,我夢中的呼喚。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了半個世紀的我,才得以實現這個夢想,來到這有口皆碑的人間天堂!儘管只有一天的時間,我們只去了以下幾個景點,但是她留給我的是永遠的感動和美好的回憶。

嚴家花園

懷着興奮的心情走下我們旅遊團的汽車,隨大家來到嚴家花園。美麗如畫的蘇州園林將要在這裏得到印證。嚴家花園位於木瀆鎮山塘街王家橋畔,門對香溪,背倚靈巖,爲江南名園之一。嚴家花園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古詩源》編者沈德潛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後人將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築亭建樓,有友于書屋、眺農樓、延青閣諸勝,一時題詠頗盛。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國馨(臺灣政要嚴家淦先生祖父)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稱“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佔地16畝。中路爲五進主體建築,依次爲門廳、怡賓廳、尚賢堂、明是樓和眺農樓。其中位居第三進的尚賢堂爲蘇州罕見的明式楠門廳,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木礎石質,典雅古樸;楠木直柱,圓潤柔和;雕刻簡潔疏朗,色調淡雅素淨,具有實用和審美功能。尚賢堂和明是樓前各有清代磚雕門樓一座,所雕人馬戲文玲瓏剔透,意趣雋永,雖依附於廳堂,卻是一件獨立的藝術品,極富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嚴家花園的廳堂建築宏敞精麗,堂堂高顯,顯示出嚴正的氣度和性格。而進入園區,其建築則顯得精巧活潑,豐富多彩,樓閣亭軒廊榭錯落有致,富於變化,體現出造園者精湛的造園藝術。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在如畫的園林中觀賞。葉聖陶筆下的《蘇州園林》一文不再是想像,鮮活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們無論站在哪裏,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假山池沼的配合、近景遠景的層次、亭臺軒榭的佈局、花草樹木的映襯都那麼講究。 尤其是植物花草的佈局配置方面頗具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構成春夏秋冬四個各具特色的小景區。

從尚賢堂右邊門穿越一條幽長的備弄,即進入以古廣玉蘭爲中心的“春景區”。古廣玉蘭爲羨園舊物,每逢春夏,千葩萬蕊,滿園花光。鄰近的友于書屋則爲羨園舊名,是嚴家藏書之所,嚴靜波(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覽經典古籍。 

出友于書屋,進入綿延假山的洞穴之中,便是“夏景區”。假山盡頭,視野頓顯開闊,但見碧水清天,荷風四面,心中的暑氣俗塵早已隨着清風清散殆盡。

隨着曲廊向北延伸,過池塘,即進入“秋景區”。聞木樨香堂四周遍植桂花,丹桂飄香,芬芳馥郁,聞之令人坦懷若蕩,心曠神怡。

環山草廬似乎已是園之盡頭,孰料經東北角一側門右折竟是別有洞天,此乃“冬景區”。這裏建築密度很高,曲廊廳堂,交叉搭接,形成多處特色鮮明的小庭院。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景緻都是拍照的最佳背景,我的兒子說:“媽媽,你坐在‘美人靠’上拍一張”!“咔嚓”一聲,然後又風趣地撂出一句“‘美人靠’上H老師”。我們四人笑了起來。園林的美景,令人頻頻回眸。難怪葉老說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標本!

香溪

匆匆間,我們在導遊的催促下告別嚴家花園,對面就是有名的香溪。我們便坐小烏篷船在香溪裏遊覽觀賞。聽着導遊講關於越王勾踐和美人西施的歷史傳說,彷彿嗅到西施的胭脂香味。關於西施的傳說很多。據說蘇州西郊靈巖山頂的靈巖寺,便是當初西施居住所在,吳王曾名之“館娃宮”。聽說還有“西施跡”、“玩月池”、“吳王井”……可惜我們沒有去。對西施的評說褒貶不一,不過到今天,她終歸是一個美麗女子的代名詞。這些我們都無暇顧及。我們這些來自北方的“旱鴨子”最感興趣的是這裏的水,一個個發出由衷的讚歎——“這裏的溪水真美!”平靜的水面飄過點點的青萍,撫平滿池的清澈。兩岸鬱鬱蔥蔥的樹木倒映在水中,前面不遠處有一座石拱橋,似長虹臥波,又如新月初照。伴着吳音軟語,迎着越曲揚調,橋簡直凝成了水上的詩。粉牆黛瓦的姑蘇人家,曲折成趣的小橋流水,與水中游覽的小船構成一幅絕妙的江南水鄉圖,成全了江南所有的畫意。遊人最懂得這些詩情畫意,爭先舉起相機。可就在此時,我們的船隻上有了一段小小插曲。一位發福的中年男子爲了拍下這江南水鄉特有的風韻,把家人定格在這秀麗的圖畫中。從左面挪到右面,使我們的船大搖大擺,嚇得大家驚叫起來,幸虧及時復位,才穩住船身。但卻留下了“後遺症”。我女兒到了哪裏再也不敢坐小船了,給我們出了個小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