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網絡散文>

麪條

網絡散文 閱讀(2.85W)
麪條


我作爲華北平原的一員麪條自是沒少吃,在家裏的,在飯館,手擀的,機制的……在我吃過的麪條大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只有自家做的手擀麪條,尤其是媽媽作的手擀麪條讓我念念不忘的。
我小的時候,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前,麥子產量特別低,麪粉也少見,冬季裏,不知道連續吃了多少天的玉米麪、紅薯面,母親才和了一小塊白麪,用大擀麪杖在寬大的案板上擀好了,用少量的油加點蔥花白菜熗了鍋,切點姜磨,擱上點鹽,添上一鍋湯,開鍋後下了麪條偶爾加點香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就着玉米麪餅子吸流着麪湯,品味着,那湯是香熱的,那白菜是香軟的,那麪條是軟滑的,那滋味是難忘的。媽媽總是慈愛的說,“瞧,這幾個孩子不知道飽……”
條件稍微好些後,夏天中午不只吃褐色的紅薯榆面了,而是把白麪擀成大包片,裏邊包上和好的紅薯榆面(榆面是榆樹皮磨的,起粘合作用),再擀成麪條。這樣的麪條是上下兩層白,中間是褐紅色的彩色麪條,難爲母親把兩種面都和的那樣軟硬合適,三層的麪條依然是薄薄的。然後取出春節裏節省存儲下來的冒者鹽花的一丁點豆腐、鹹肉,切成黃豆大小的碎丁做和着菠菜作了滷湯,我們又是個個吃個鉢滿肚圓。
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麥子產量巨增,麪條天天見。我們姐弟陸續學會了手擀麪條,尤其是春末夏出,蔬菜正多的時候,先擀好了麪條,新摘的西紅柿、加上自家作的麪醬熗鍋作的滷湯,尤其是媽媽作的滷湯味道是最好的,煮燙新鮮的豆角做菜碼,煮了麪條再用水衝成溫的。紅色西紅柿湯,白軟的麪條,綠色的豆角色彩搭配到位,菜碼、麪條和滷湯也都恰對口味。當時那樣的麪條每天都要吃一頓,我至今也沒記得吃煩過。
現在,我吃的最多的是掛麪,方便麪,偶爾在街上買回點麪條,吃着,心理也老犯嘀咕,有沒有攙增白劑呀。一個是沒時間或乾脆沒耐心手擀麪,再者麪粉過夏天容易壞,老家人送的麪粉都壓了掛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因爲沒有以前一家人守着媽媽時吃麪的氣氛了。而我也已不再是那個吃媽媽的麪條“不知道飽”的孩子了。於是春節期間,趁婆家人多時,我便和了大塊的面,上手擀了,用肉、豆腐、海帶豆芽醬油……最將不下幾十種材料做滷,特別做菜碼,看着大家吃的熱火朝天,來刻意尋找媽媽當年做麪條的感覺,尋找那種吃麪條的氣氛。
偶爾回老家看望父母,看看白髮日漸多起來的父母,已不忍心再特別要求母親做什麼麪條了,除非趕上了,就算打回牙祭吧。讓吃掛麪方便麪……的舌頭重溫一下記憶。
時代在變,我每每含笑癡想開去,作爲媽媽我會把什麼廚藝連同親情一起留在兒子記憶深處呢……會嗎?

※本文作者:默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