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情感散文>

教育孩子的非常手段

情感散文 閱讀(5.47K)
教育孩子的非常手段

在某報上看到一個關於孩子的小故事,題目是《孩子的心計》。內容的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叫樂樂的小孩子到作者家玩,作者洗了幾個桃子給孩子們吃(包括他的兒子揚揚)。揚揚拿了一個大桃子給樂樂吃,他自豪兒子高尚情操之餘,拿了一個同樣大的桃子給兒子吃。之後無意中“偷聽”到孩子們的對話。
樂樂非常羨慕揚揚的從優待遇,併發勞騷說,自己的父親從來只給小東西給他吃。揚揚則說:“傻瓜,你不會把大的給他們吃嗎?我每次都是這樣,他們總會把大的那個留給我吃。”
這位父親無意中聽到兒子豪無保留的真心話。只怕心都涼透了。小小年紀的孩子竟然準確無誤地分析出大人的心態,有此心計,真讓人哭笑不得了。
有一句口頭禪在我們大人中流傳甚廣:小孩子,你知道什麼?如果我們真的這樣想他們,那就實在是有辱他們的智慧,小看他們的能力了。大人懂得總結經驗,以此來減低做事的風險,其實,小孩子一樣會。有時,他們做起事來會比大人更加乾脆利落。
有鑑於此,我給兒子吃東西的時候,經常會向他提出分享食物的要求。我不會自己去拿,而是要他主動地分給我吃。跟孩子爭吃,我從來不會有愧於心,也不會心軟,我反而覺得這是合理的要求。有時,婆婆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當兒子真給她吃的時候,她又不“領情”。總說:“你自己吃吧!”雖知她玩笑式的要求是出於愛孫情切,但我依然有點不滿。於是我會不客氣提醒她:“媽,孩子給你吃,你就吃。否則,他會想,反正我給你都不吃,我乾脆不給了。”是的,他給我,我就一定吃,就算不吃,也要假裝騙騙他。如果不這麼做,只恐善意的玩笑會變成樂極生悲的惡作劇了。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在家家只有一個孩子的年代,我們不做保皇派。絕不可讓他在家中養成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手段。
我母親經常強調說:“湯渣不要給孩子吃,湯渣硬硬的,不好吃。連我們(他們自己)都不吃,還給孩子吃。”語氣中,覺得我們似乎有點難爲孩子。但我卻不以爲然,婆婆給他吃,我也給他吃。不過,我們的心態不同。婆婆是節儉的心態,而我就覺得,這有什麼不能吃的,我們能吃,他自然也可以吃了。母親的話令我想起兒時看過的一個小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有一個富人,他愛吃餃子,但只愛吃餡,不愛吃邊。每次吃餃子,總把餡吃了,把邊吐在桌子上。後來,家道中落,連吃飯都成問題了。有一次,他經過餃子店,他求老闆給他吃一點東西。老闆熱情依舊,叫他先坐下來,然後煮東西給他吃。那人一吃,這是什麼?不是餃子啊!不過,又覺得它的味道不錯,於是就問老闆。老闆說:“這是餃子邊啊!以前你在我店吃餃子,總是不吃邊,我就把它們收起來,晾乾,收好。”那人恍然大悟!
有時,母親會抱怨兒子的衣服太寒磣,不夠體面。說:“你們不要老買地攤的衣服給他穿嘛!”我嘴上不說,心裏卻不服氣,地攤的衣服怎麼啦!不能穿嗎?有多少人穿的衣服還不如地攤的衣服呢!有一次,我無意中聽到婆婆對着我兒子自語自言地說:“奶奶沒錢,買的都是地攤的衣服。外婆有錢,買的都是貴的衣服。”雖然,有時我跟婆婆有點小磨擦,但此時我卻堅決地站在她那邊。不過,我們的想法又有不同。婆婆這麼做或者是有點無奈,但我這麼做就因爲另有想法。我覺得很多人對地攤的商品心有成見,總覺得不夠體面。我就不這樣認爲,我覺得,部分商品之所以有貴賤之分,是因爲它們身處在不同的空間裏,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我親眼所見,婆婆在地難買給兒子的衣服,我在商場裏也見過。兩件衣服同出一轍,根本就是同一生氣線生氣出來的。地攤的10元,而商場則買高一倍,這就是兩者的唯一區別了。我覺得孩子不一定要穿得一身貴氣,給孩子穿舊衣服,可以收到意外的收穫。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情操和個性,好的東西總是伴隨左右,以後怎能接納欠佳的東西。做人要能屈能伸,這更是大丈夫的所爲!有海納百川的情懷,自然可做到能屈能伸了。
孩子剛學說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用一些自創的古怪方式教他。如,他下車的時候,教他說車車再見。看完魚的時候,要他跟魚告別。車子久等不來的時候,我就會說,車子不來,不聽話。他不聽話,執意要看魚的時候,我們會說,魚魚要睡覺了。現在,小傢伙見不到魚的時候,自己就會說,魚魚回家睡覺了。今天,去妹妹家吃飯時,母親告訴我,兒子不看魚的時候,會說,魚魚拜拜,烏龜拜拜。這個方法雖然有點古怪,但我都非常滿意這個方法,因爲我覺得,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感情,發揮一下他的想像力。孩子總有任性,撒野的時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會放縱他。因爲,孩子也需要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某報上看到一個關於孩子的小故事,題目是《孩子的心計》。內容的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叫樂樂的小孩子到作者家玩,作者洗了幾個桃子給孩子們吃(包括他的兒子揚揚)。揚揚拿了一個大桃子給樂樂吃,他自豪兒子高尚情操之餘,拿了一個同樣大的桃子給兒子吃。之後無意中“偷聽”到孩子們的對話。
樂樂非常羨慕揚揚的從優待遇,併發勞騷說,自己的父親從來只給小東西給他吃。揚揚則說:“傻瓜,你不會把大的給他們吃嗎?我每次都是這樣,他們總會把大的那個留給我吃。”
這位父親無意中聽到兒子豪無保留的真心話。只怕心都涼透了。小小年紀的孩子竟然準確無誤地分析出大人的心態,有此心計,真讓人哭笑不得了。
有一句口頭禪在我們大人中流傳甚廣:小孩子,你知道什麼?如果我們真的這樣想他們,那就實在是有辱他們的智慧,小看他們的能力了。大人懂得總結經驗,以此來減低做事的風險,其實,小孩子一樣會。有時,他們做起事來會比大人更加乾脆利落。
有鑑於此,我給兒子吃東西的時候,經常會向他提出分享食物的要求。我不會自己去拿,而是要他主動地分給我吃。跟孩子爭吃,我從來不會有愧於心,也不會心軟,我反而覺得這是合理的要求。有時,婆婆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當兒子真給她吃的時候,她又不“領情”。總說:“你自己吃吧!”雖知她玩笑式的要求是出於愛孫情切,但我依然有點不滿。於是我會不客氣提醒她:“媽,孩子給你吃,你就吃。否則,他會想,反正我給你都不吃,我乾脆不給了。”是的,他給我,我就一定吃,就算不吃,也要假裝騙騙他。如果不這麼做,只恐善意的玩笑會變成樂極生悲的惡作劇了。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在家家只有一個孩子的年代,我們不做保皇派。絕不可讓他在家中養成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手段。
我母親經常強調說:“湯渣不要給孩子吃,湯渣硬硬的,不好吃。連我們(他們自己)都不吃,還給孩子吃。”語氣中,覺得我們似乎有點難爲孩子。但我卻不以爲然,婆婆給他吃,我也給他吃。不過,我們的心態不同。婆婆是節儉的心態,而我就覺得,這有什麼不能吃的,我們能吃,他自然也可以吃了。母親的話令我想起兒時看過的一個小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有一個富人,他愛吃餃子,但只愛吃餡,不愛吃邊。每次吃餃子,總把餡吃了,把邊吐在桌子上。後來,家道中落,連吃飯都成問題了。有一次,他經過餃子店,他求老闆給他吃一點東西。老闆熱情依舊,叫他先坐下來,然後煮東西給他吃。那人一吃,這是什麼?不是餃子啊!不過,又覺得它的味道不錯,於是就問老闆。老闆說:“這是餃子邊啊!以前你在我店吃餃子,總是不吃邊,我就把它們收起來,晾乾,收好。”那人恍然大悟!
有時,母親會抱怨兒子的衣服太寒磣,不夠體面。說:“你們不要老買地攤的衣服給他穿嘛!”我嘴上不說,心裏卻不服氣,地攤的衣服怎麼啦!不能穿嗎?有多少人穿的衣服還不如地攤的衣服呢!有一次,我無意中聽到婆婆對着我兒子自語自言地說:“奶奶沒錢,買的都是地攤的衣服。外婆有錢,買的都是貴的衣服。”雖然,有時我跟婆婆有點小磨擦,但此時我卻堅決地站在她那邊。不過,我們的想法又有不同。婆婆這麼做或者是有點無奈,但我這麼做就因爲另有想法。我覺得很多人對地攤的商品心有成見,總覺得不夠體面。我就不這樣認爲,我覺得,部分商品之所以有貴賤之分,是因爲它們身處在不同的空間裏,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我親眼所見,婆婆在地難買給兒子的衣服,我在商場裏也見過。兩件衣服同出一轍,根本就是同一生氣線生氣出來的。地攤的10元,而商場則買高一倍,這就是兩者的唯一區別了。我覺得孩子不一定要穿得一身貴氣,給孩子穿舊衣服,可以收到意外的收穫。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情操和個性,好的東西總是伴隨左右,以後怎能接納欠佳的東西。做人要能屈能伸,這更是大丈夫的所爲!有海納百川的情懷,自然可做到能屈能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