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愛情散文>

天台深處埋忠骨

愛情散文 閱讀(1.43W)
天台深處埋忠骨

雨,緊一陣、鬆一陣地下着,風,猛一陣、緩一陣地颳着,一道道閃電劃破濃濃的烏雲,接着便是一陣驚人的炸雷響起。我們一行四人懷着景仰的心情,靜靜地坐在車中,向大革命時期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最後生活和犧牲的地方——湖北省紅安縣天台山深處的劉家灣進發。
車子駛過七裏坪,穿過香山湖,繞過十八拐,來到對天河,駛上了通往劉家灣的水泥路。這是去年才修建的一條山村公路,狹窄而盤旋。可能是因爲下雨的天氣,整個山間只有我們一輛車在悄悄地行駛着,更顯出了大山的寂靜。在風聲和雨聲中,我的腦海中不時浮現起出發前紅安縣黨史辦的同志講述的沈澤民的歷史功績和生命中最後歲月在天台山生活的情景。
沈澤民生於浙江省桐鄉市烏鎮,是著名作家沈雁冰即茅盾的弟弟。早在五四運動的發端,1919年暑假,沈澤民就在家鄉烏鎮與其胞兄沈雁冰一起投入了新文化運動,他們組織了桐鄉青年社,出版了《新鄉人》雜誌,宣傳新文化,倡導白話文。致力於新文化和科學知識的介紹。
這期間,沈澤民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婦女評論》、《學生雜誌》等報刊發表了《呆子》、《阿文和他的姊姊》、《五月》、《發動機》等白話文小說、白話詩和一些科學小品,並翻譯了大量國外文化科學論文、小說及蘇聯十月革命文藝方面的文章。如《近代的丹麥文學》、《塞爾維亞文學概況》、《俄國的批評文學》、《俄國的農民歌》等等,爲推動我國新文化運動健康發展而搖旗吶喊。
1920年7月,爲了尋求真理,沈澤民和好友張聞天一起東渡日本。1921年4月經其兄沈雁冰(茅盾)介紹,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爲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0名黨員之一。從此,他把自己的一切與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聯繫在一起,並畢生爲之奮鬥。
1926年,沈澤民接受黨組織的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秋後,在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下回國。沈澤民帶着《共產國際執委給中共中央關於立三路線問題的信》,化名李明揚取道法國,乘郵船回國。他在船上夢見紅軍,心情振奮,竟高呼起口號,幸好同船人都在酣睡,纔沒出事。到達上海後,幾經曲折,才把共產國際來信面交瞿秋白。翌年元月,沈澤民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補選爲中央候補委員,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1931年3月中旬,沈澤民奉調鄂豫皖根據地。沈澤民先後擔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鄂豫皖省委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等職,負責蘇區黨和政府的工作。
沈澤民一到蘇區,就深入地方、部隊,找人談話,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廣泛瞭解情況。當他發現紅十二師幫助建立地方武裝近3000人的好經驗後,十分重視,極力推廣。並親自抓了發展地方武裝,建立縣、區游擊隊的工作。當他了解到農民迫切要求土地的心願後,就和任鄂豫皖省委常委鄭位三一起領導蘇區開展了土地改革,強調要把分配土地和擴大紅軍、建立地方武裝、發展蘇維埃等工作聯繫起來。他在調查中瞭解到商城有藥材、金家寨有竹木掃帚和紙、蘇家埠一帶有茶葉等土產,以及國民黨每年在這些地區的稅收在30萬元以上等情況後,強調指出:“要發展土特產,才能發展蘇區。爲了軍需民食,要成立我們的稅收機構,建立蘇維埃商務工作。”
沈澤民擔任鄂豫皖省委書記後,非常重視紅軍的作用,積極配合部隊工作。爲配合部隊“擴紅”,他把赤衛隊、共青團、童子團、貧農團、婦女會一齊動員起來,開展青壯年參加紅軍的宣傳活動,動員黨團員帶頭參加紅軍,提出“快快武裝起來,壯大紅軍,保衛蘇區,擴大蘇區”的宣傳口號。並抓住紅軍的祝捷和節日紀念活動等契機,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擴紅”。1931年8月,紅四軍爲配合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發起了圻(水)、黃(梅)、廣(濟)戰役,沈澤民組織根據地人民積極予以配合。戰役結束後,他主持召開了慰勞紅四軍大會,並根據鄂豫皖中央分局擴建紅軍一個師的決定,在根據地又一次掀起參軍熱潮。11月,充實了新鮮血液的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在七裏坪合編爲紅四方面軍,戰鬥力倍增。接連取得了黃安戰役、商潢戰役、潢光戰役、蘇家埠戰役四大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
“九·一八”事變後,鑑於國內形勢的變化,沈澤民在鄂豫皖蘇區積極開展團結、爭取國民黨愛國將領參加抗日統一戰線的工作。1932年8月,吉鴻昌將軍途經蘇區。沈澤民聞訊後,即在當時黃安附近的長衝會見了吉鴻昌,同他暢談了一天一夜,講“九·一八”事變後國內形勢,分析中國革命前途,並召開小型歡迎會,歡迎他參加抗日統一戰線。當吉鴻昌離開蘇區時,沈澤民還代表省委送給他3000元錢作路費,並指派徐海東護送一程。沈澤民的言行,深深地打動了吉鴻昌的心,使他對共產黨由敬佩轉向熱愛,從而成爲一位名聞全國的抗日誌士。
1932年7月,蔣介石對鄂豫皖等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四次軍事“圍剿”。當時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的張國燾起初盲目輕敵,採取堅決進攻的方針,使戰局一開始就陷入被動局面。在遭遇失敗後又驚慌失措,極力散佈悲觀主義、失敗主義論調。10月14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黃安的黃柴畈召開會議,決定紅四方面軍主力越過京漢鐵路向西轉移。會議還決定留下部分紅軍和游擊隊堅持在蘇區鬥爭。這時,沈澤民在蘇聯期間所患的肺病復發,時常吐血,同志們勸他隨主力到外線去。他卻回答說:“我是蘇區的省委書記,不能離開蘇區,我的崗位是和軍民一起保衛鄂豫皖蘇區,堅持武裝鬥爭。”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川陝邊轉移後,20萬敵軍大舉進犯鄂豫皖根據地。在這極爲嚴峻的形勢面前,爲堅定蘇區人民的信心,沈澤民忍着病痛,召開了全省縣級以上幹部會議,號召黨員和游擊隊員,爲保衛蘇區而進行艱苦戰鬥。在沈澤民、鄭位三、徐海東等領導下,蘇區到處貼滿了“留得大山在,到處有紅軍”等標語;羅山、黃安;河口、商城、六安等縣還成立了縣遊擊師或獨立師。經過兩個月的游擊戰鬥,殲敵近1000名,繳獲槍支2000多,武裝了游擊隊和羣衆,並於1932年11月29日在紅安的檀樹崗重建了紅二十五軍。1933年3月4日,敵三十五師一個旅進佔我蘇區根據地郭家河。沈澤民召集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領導開會,分析敵我情況,決定集中兵力,全殲敵人。6日,天未破曉,徐海東率主力團攻入郭家河,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戰,共斃俘敵軍2000餘名,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取得紅二十五軍首次大捷。4月中旬,紅二十五軍又在潘家河、楊泗寨兩次戰鬥中連連獲勝,初步扭轉了鄂豫皖根據地的不利局面。

正值蘇區形勢剛有好轉之時,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的黨中央向鄂豫皖省委提出了奪取中心城市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省委於1933年5月初不顧徐海東等人的反對,頭腦發熱地作出了奪取守備森嚴的黃安縣七裏坪鎮的決定。七裏坪戰役於5月2日打響,堅持43天后,我軍損失大半,省委遂被迫決定撤出戰鬥。
七裏坪戰役後,敵人進行了更加瘋狂的反撲,蘇區面臨着更大的困難。嚴酷的鬥爭現實,使省委和沈澤民深深感到,必須重新考慮自己的鬥爭方針。1933年10月他主持召開鄂豫皖省委擴大會議,承認目前危局“是自己的路線差錯”和“一貫的脫離羣衆所造成的”,並作出了轉變了鬥爭方針,進行遊擊戰爭的決定。會議決定將紅軍組成便衣隊,轉移到外線活動。就在這極端艱苦的歲月裏,紅二十五軍嚴格遵守紀律,保護羣衆利益,特別是副軍長徐海東更是以身作則,和戰士們一起同甘共苦。他這種愛民品德,深深地感動了沈澤民。沈澤民特意找到徐海東,緊握着他的雙手,含着淚花,感動地說:“海東同志,要是都有你這樣的黨性,紅二十五軍是不會被困難壓倒的。”隨後,沈澤民從懷裏取出瞿秋白送給他的那塊鋼表,深情地對徐海東說:“瞿秋白同志在莫斯科工作期間,目睹俄國十月革命後經濟困難,把自己的一塊金錶捐獻給了蘇聯人民。蘇聯同志爲了秋白工作方便,回贈了這塊鋼表。1931年我離滬來皖時,秋白把這塊表送給我作紀念;現在我把它轉送給你,祝紅軍勝利!革命成功!”徐海東熱淚盈眶,無限感慨,鄭重地從沈澤民手裏接過表,深沉而又堅毅地說:“紅軍會勝利的!一定會勝利!”



此時,沈澤民已是重病纏身,瘧疾加上肺結核,只能靠擔架擡行。
爲了不拖累大家,他決定離開部隊到天台山深處的劉家灣養病。臨行前,他檢閱了部隊,一一和戰友們話別,囑咐他們:“一定要以萬死的精神,實現黨的鬥爭方針的轉變,去爭取革命勝利!”
在病重的日子裏,他將省委宣傳部長成仿吾叫到面前,一邊吐血,一邊用藥水將給中央的檢查報告寫在一條白色褲衩上,他在報告中沉重地檢討道:“到現在弄得如此局面,完全是過去錯誤造成的。”表示今後要“洗心革面,重新做起”。
根據他的指示,成仿吾穿上這條內褲到上海,通過魯迅找到了黨中央,將報告轉給了黨。
沈澤民死後,由於當時敵情複雜,來不及找棺材,是將兩副門板拆下來,將烈士夾在裏面,然後用野滕纏緊當棺材埋葬的。埋葬時,連門環都來不及弄下來。1959年春,紅安縣烈士祠建成了。紅安縣委根據紅安籍老紅軍,時任湖北省民政廳副廳長鄭維孝的建議,決定將沈澤民與紅25軍軍長蔡申熙烈士的遺骸遷入紅安縣烈士陵園。1962年5月,董必武三度回故鄉時,應縣委的請求,親自爲兩位烈士題寫碑名。
在沿着盤山公路行駛了近一個小時之後,路旁一座寫有“鄂豫皖省委舊址、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沈澤民犧牲地”的紀念碑映入我們的眼簾,我們連忙停下車,走到紀念碑前,這才發現,就在我們車子停放的右下方隱藏着一個秀麗的山村,不到村前,發現不了它的存在。我們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到村中,看見一名中年農婦正扛着鋤頭向村外走去。我趨前一步問道:“請問沈澤民當年是住在哪家?”那名農婦朝一正靠山腳下村子最東邊的一間平房指去說:“那就是的。”我又問道:“這家房子的主人叫什麼?在家嗎?”“老人叫劉克誠,後人叫劉福安,應該在家。”
告別這名農婦,我們徑直走到那間平房中,一進屋才發現,這間外面看起來是一間普通平房的屋子,其實是類似於北京四合院的房子。東邊是大門,靠北邊是三間用石條壘起的三間瓦房,南邊是三間土土坯房,西邊是一面土坯牆。
我們一進院中,一位樸實的老大爺就拄着柺杖迎了上來。“老大爺高壽啊?”“今年90啦。”這老大爺腰不弓、腿不彎、耳不背、眼不花、聲音宏亮。當聽到我們是專程來瞻仰沈澤民最後居住的地方時,老大爺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祖父叫劉傳焱,那時正在家種田,我父親叫劉時先,在紅軍獨立團當政委,我13歲就參加了紅軍,當時給營長當勤務員。一天,營長告訴我,上級決定調我回家去給住在我家的一位大人物當勤務員,還再三叮囑要招扶好這位大人物,並一定要保守祕密。就這樣,我從部隊回到家中,當時,我還不知道他是誰。後來才知道是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那個時候條件又艱苦,隔幾天敵人就來搜查一遍。爲了不讓敵人抓到沈澤民,晴天時,每天天剛亮,我就和我祖父一起把沈澤民擡到村子後面的一個山洞裏,中午送飯去吃,天黑再去擡回來,下雨時,又把他藏在我屋的夾牆中。”
邊說着,老人邊把我們領到靠北邊的平房中,指着東邊的廂房說:沈澤民當時就住在這間房中。我們仔細地打量着這間廂房,這是一間約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離地約兩米高處是木板鋪的樓,房上邊靠牆處擺着一張老式的沒有木板的木牀,靠東邊牆邊放着一張已黑得辨不清木質的小方桌。據老人介紹:這張牀是沈澤民當年睡過的,這張桌子也是沈澤民當年用過的。老人告訴我們:這裏已被闢爲沈澤民紀念室。
走出這間平房,我們提議去看一看沈澤民當年藏身的山洞。老人提出要陪我們一起去。看到正在下着的雨,我們謝絕老人的好意,但是,老人執意要陪同,我們只好隨順老人。幾個人將老人圍在中間,慢慢地向山洞走去。一路上,老人邊走邊告訴我們說:“沈澤民個子很高大,人很和藹,說話很流利,,但是不好懂。聽說,他還有一個女兒,我們很想看一看。”當我們問到老人目前的生活時,老人說:“一個季度政府給170多元。”“夠用嗎?”“有點緊張,但比沒有強多了。”“你當時怎麼沒有回到部隊上去呢?”1933年4月,我父親在河口打仗時犧牲了。沈澤民去世後,我再去找部隊,部隊又轉移了,沒有找到。那時,國民黨搜查得又兇,我祖父怕我出事,硬把我留在家中。那時要是找到了部隊,現在也不是這個樣了。”“那你後悔嗎?”後麼悔呢?當年不曉得幾多人死了,連屍體都找不到。連沈澤民那樣有學問的大幹部都犧牲了,與他們比起來,我真是幸運的。
說着、說着就來到被村民們稱作“澤民洞”的跟前。這是一個被雜樹和冠木掩映的石洞。如果沒有當地村民帶領,走到跟前也發現不了。這個洞口寬內窄,前高後低,整個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有個天然的石凳,洞的最深處還有一個僅容人身的縫隙通往山上,這時正瀝瀝淅淅地滴着水。老人說:從1933年10月,紅二十五軍轉移到天台山之後,沈澤民就一直住在他家,這年的11月10日夜晚,當他和祖父把沈澤民從“澤民洞”擡回家中時,沈澤民就燒得燙人,還咳個不停。深夜,當劉克誠醒來時,看到沈澤民房中還亮着燈,他輕輕地走到房門前一看,只見沈澤民在如豆的梓油燈下翻看着一疊字紙,還不時地寫寫畫畫。爲了不打擾沈澤民,劉克誠轉身回房睡覺。當他正在迷迷糊糊之際,忽然聽見沈澤民房間傳來一聲悶響,劉克誠連忙跑去一看,只見沈澤民栽倒在地。劉克誠叫來祖父,二人共同把沈澤民擡上牀,但是,沈澤民從此一病不起。1933年11月20日凌晨,沈澤民就在劉克誠家中逝世,時年34歲。沈澤民當時畫畫寫寫的就是他代表鄂豫皖省委寫給中央的報告。

當我們走出洞口時,一陣山風颳過,陣陣松濤彷彿把我們又帶回那個艱苦、殘酷的年代,我們彷彿看到沈澤民萬死不辭的決心和鬥志。
走下山後,當我們與劉克誠老人告別時,老人站在山前久久地凝視着那個山洞。

雨,緊一陣、鬆一陣地下着,風,猛一陣、緩一陣地颳着,一道道閃電劃破濃濃的烏雲,接着便是一陣驚人的炸雷響起。我們一行四人懷着景仰的心情,靜靜地坐在車中,向大革命時期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最後生活和犧牲的地方——湖北省紅安縣天台山深處的劉家灣進發。
車子駛過七裏坪,穿過香山湖,繞過十八拐,來到對天河,駛上了通往劉家灣的水泥路。這是去年才修建的一條山村公路,狹窄而盤旋。可能是因爲下雨的天氣,整個山間只有我們一輛車在悄悄地行駛着,更顯出了大山的寂靜。在風聲和雨聲中,我的腦海中不時浮現起出發前紅安縣黨史辦的同志講述的沈澤民的歷史功績和生命中最後歲月在天台山生活的情景。
沈澤民生於浙江省桐鄉市烏鎮,是著名作家沈雁冰即茅盾的弟弟。早在五四運動的發端,1919年暑假,沈澤民就在家鄉烏鎮與其胞兄沈雁冰一起投入了新文化運動,他們組織了桐鄉青年社,出版了《新鄉人》雜誌,宣傳新文化,倡導白話文。致力於新文化和科學知識的介紹。
這期間,沈澤民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婦女評論》、《學生雜誌》等報刊發表了《呆子》、《阿文和他的姊姊》、《五月》、《發動機》等白話文小說、白話詩和一些科學小品,並翻譯了大量國外文化科學論文、小說及蘇聯十月革命文藝方面的文章。如《近代的丹麥文學》、《塞爾維亞文學概況》、《俄國的批評文學》、《俄國的農民歌》等等,爲推動我國新文化運動健康發展而搖旗吶喊。
1920年7月,爲了尋求真理,沈澤民和好友張聞天一起東渡日本。1921年4月經其兄沈雁冰(茅盾)介紹,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爲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0名黨員之一。從此,他把自己的一切與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聯繫在一起,並畢生爲之奮鬥。
1926年,沈澤民接受黨組織的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秋後,在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下回國。沈澤民帶着《共產國際執委給中共中央關於立三路線問題的信》,化名李明揚取道法國,乘郵船回國。他在船上夢見紅軍,心情振奮,竟高呼起口號,幸好同船人都在酣睡,纔沒出事。到達上海後,幾經曲折,才把共產國際來信面交瞿秋白。翌年元月,沈澤民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補選爲中央候補委員,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1931年3月中旬,沈澤民奉調鄂豫皖根據地。沈澤民先後擔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鄂豫皖省委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等職,負責蘇區黨和政府的工作。
沈澤民一到蘇區,就深入地方、部隊,找人談話,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廣泛瞭解情況。當他發現紅十二師幫助建立地方武裝近3000人的好經驗後,十分重視,極力推廣。並親自抓了發展地方武裝,建立縣、區游擊隊的工作。當他了解到農民迫切要求土地的心願後,就和任鄂豫皖省委常委鄭位三一起領導蘇區開展了土地改革,強調要把分配土地和擴大紅軍、建立地方武裝、發展蘇維埃等工作聯繫起來。他在調查中瞭解到商城有藥材、金家寨有竹木掃帚和紙、蘇家埠一帶有茶葉等土產,以及國民黨每年在這些地區的稅收在30萬元以上等情況後,強調指出:“要發展土特產,才能發展蘇區。爲了軍需民食,要成立我們的稅收機構,建立蘇維埃商務工作。”
沈澤民擔任鄂豫皖省委書記後,非常重視紅軍的作用,積極配合部隊工作。爲配合部隊“擴紅”,他把赤衛隊、共青團、童子團、貧農團、婦女會一齊動員起來,開展青壯年參加紅軍的宣傳活動,動員黨團員帶頭參加紅軍,提出“快快武裝起來,壯大紅軍,保衛蘇區,擴大蘇區”的宣傳口號。並抓住紅軍的祝捷和節日紀念活動等契機,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擴紅”。1931年8月,紅四軍爲配合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發起了圻(水)、黃(梅)、廣(濟)戰役,沈澤民組織根據地人民積極予以配合。戰役結束後,他主持召開了慰勞紅四軍大會,並根據鄂豫皖中央分局擴建紅軍一個師的決定,在根據地又一次掀起參軍熱潮。11月,充實了新鮮血液的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在七裏坪合編爲紅四方面軍,戰鬥力倍增。接連取得了黃安戰役、商潢戰役、潢光戰役、蘇家埠戰役四大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