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愛情散文>

靈魂的熱愛散文

愛情散文 閱讀(7.56K)

人主要由肉體和靈魂組成,肉體保護靈魂,靈魂支持肉體。人若離開了靈魂,就剩下一個毫無意義和價值的軀殼;下面是有靈魂的熱愛散文,歡迎參閱。

靈魂的熱愛散文

靈魂的熱愛散文:深入靈魂的熱愛

俯仰人之一世,有數不盡的離別,道不完的牽掛。也缺不了對些許人難分難捨的情感,對些許物深入靈魂的熱愛。

在世二十餘載,雖未盡嘗冷暖,也未踏遍河山,但卻也有自己鍾愛之事物。陶淵明愛菊,愛之入骨。杜康好酒,嗜酒如命。李白好詩,用詩成就了半個盛唐……而我,卻對窗外淅瀝的雨有着微妙難言的情感。

李清照一首“昨夜雨疏風驟”賦予了雨不盡人情的形象,後主“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更是將雨刻畫成了無情冰寒之物!如此看來,能與我達成共識的,也許只剩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

生活在江南一帶,記憶中的雨雖有時會帶來些許不便,卻從未肆意妄爲,傷人毀物更是未曾見過。有人曾問我,爲什麼對雨愛的深沉,甚至都至深入靈魂之境了。我不言,其實雨在供我品味之餘,還常常能帶我進入一種玄妙的境界。《人間詞話》如是雲:“以我觀物,則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觀我,則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我自沒有如此眼界,也未有此等境界。但雨,確確常帶我進入一種無法言表之境!

東風徐徐,吹綠了田野,更吹暖了人心。此時,這暖風中夾雜的雨滴,恍如瑤母之瓊漿。落下凡世,滴入塵土,百草得之以生,萬物得之以靈。匯入河流,本已死寂的水流彷彿得以重生,一改前世慵散,兀自東流去。最難得的,便是這雨滴進人心,化開了一臉愁容,冰凍的心被再次喚醒!而老人“只怕熬得過冬,過不去春”這種念想,似乎被這場雨帶回了遙遠的天際!一股暖流,一股生機隨雨而至。江南之春,是從雨開始的,而往往,又以雨作爲結局。這便是江南春雨,伴着河岸綠柳,一城煙絮半城雨,我愛她,深入靈魂的!

接天蓮葉無窮碧,夏日午後電閃雷鳴,烏雲密佈!隨一聲咆哮,萬千雨滴驟然泄下。有人說這夏雨是如此不近人情,躲閃不及!於我而言,夏日的驕陽何嘗通得人情?只顧展示自己光芒萬丈,而摒棄衆生!熬黃了森林,熬涸了田地,更穿透了人心。如此看來,這時這場暴雨,便似乎不再那麼惹人厭了!恰恰跟無情的烈日相對,他也是粗獷的,但在粗獷之中夾雜着一絲生機,這是對萬物的恩惠!他沒有春雨那般纏綿悱惻,一呆便是幾日。來的快去的也快,大膽隨性,毫無規律。也許他十天半月都未曾至此,然他若來,必能替這燥熱的世界降溫,替燥熱的人心降溫!在他的洗禮之後,一切格外的清澈,明亮。這便是江南之夏雨,我愛他,深入靈魂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當秋意漸濃,陽光也不再肆虐,風中不知何時竟夾雜了寒意。沒有徵兆,沒有預示,秋雨就這樣點點滴滴落下。不寒,而又微寒!直至今日,才明白秋雨本也不寒,只是能喚起我們內心的秋潮,也便覺寒了!這種寒,也許就是荊軻在易水河畔的背影;這種寒,也是就是岳飛在風波亭中的長嘆;這種寒,也許就是伯牙在子期墳前的封琴。在這凡塵之中,我們會歷經萬千凡事,如果任由它消失在腦海,這一世豈不顯得毫無意義?如此看來,秋雨是一個使者,喚起這段記憶,塵封着的。她教會你冷暖自知,教會你情本傷人!而又有多少舊夢,埋在這朦朧的江南?終有一日我們會懂橋邊紅藥竟是爲誰而生。這便是江南秋雨,我愛她,深入靈魂的!

“差不多冬至,一早一晚還是有雨,當初的堅持現已令你很懷疑,很懷疑,到最尾等到只有這枯枝!”這是由黃偉文所填的一首歌詞。他說的確實不錯,在江南,冬雨總是早晚不肯離去。夾雜着寒風,有時還會帶着小雪,飄灑而下!此時田野早已歸於平靜,更使冬雨寒上又寒。他不像春雨般朦朧,也不像夏雨般壯觀,更沒有秋雨的似寒非寒!他只是自顧自落下,偶爾滴在臉上,寒冷,深入人心!但若不經這冬雨,我們似乎永不能體會到春的溫暖。多少次自覺山重水複,卻又柳暗花明?於絕處之中的希望,冬雨便是最好的闡釋。江南冬雨,他似乎脫離三季獨自存在,然卻又是襯托三季不可或缺的,相輔相成,渾然一體!我愛他,深入靈魂的!

江南雨,總是多情,然又與衆不同!走在古道上,我不禁想起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樓上,紅燭昏羅帳!對於雨,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們,確是很少會去品悟。也許多年後,我們自會明白“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是有多麼的自然隨和!但無論如何,我愛江南雨,深入靈魂的熱愛!

靈魂的熱愛散文:用靈魂熱愛的土地

南方四五月,正值插秧的好時節,晨光初曉,一絲絲魚白劃過天際,日出東方,天空也像個大姑娘在它那白淨的臉上抹上朵朵胭紅。這時田間已經非常熱鬧了,隨處可見卷拉着褲袖的插秧人,他們彎着腰,腳丫穿行在溫潤柔軟的泥土裏,一手執着一小把秧苗,另一隻手飛快的插下一株株秧苗,插的又快又直,動作十分嫺熟自然,似乎已經演練過千萬變。

老家的年親人大多都在外打工謀生,留在家裏的基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們打過革命,經歷過水深火熱的五八年,從改革開放一路淌過……一種勤勞、樸實的習慣早已紮根在了靈魂裏,一家種上幾畝地,供自己吃喝和日常生活開支。不忍看那些老一輩人拋頭顱、撒熱血打拼下來的土地白白荒廢,再有就是像張爺爺說的:“這人吶,就是閒不下來,一閒下來渾身不舒服。”張爺爺是一位退伍老軍人,身子骨一直很硬朗,已年過八旬,依然種着兩三畝地,也許是一種軍人的特質,張爺爺講話聲音非常的洪亮並且爲人處事一絲不苟。

插好秧的秧田,放眼望去,密稠的秧苗像一鋪編制均勻的深綠色的流動絨毯,風一刮,嫩秧左右搖擺,像一汪碧綠的波濤,瀰漫到了天際。腳踏着一方黃土,頭頂着一片藍天,置身於一片碧綠的海洋,一股青草夾雜泥土的清香撲鼻而來,這一刻心靈與自然融爲一體,一切的煩惱都隨着這清風波濤遠去,達到前所未有的放鬆和空靈,我想這就是自然的魔力。這時,我忽然明白了那些老一輩對土地的執着與熱愛。

張爺爺經常給我們講他們打革命時的一些小故事,每當這時我們總會眼睛發亮,連最村上調皮的孩子這時也會伸長着耳朵,規規矩矩的聽着,那時我們都憧憬着能夠從軍當兵報效祖國,包括現在看着穿軍裝的軍人總會肅然起敬,胸中充滿着一槍熱血。張爺爺說,人吶,就像這插秧,要把秧插的又正又直,纔會有好收成,就如同我們做人,要行的端、坐的正,纔會真正成人。張爺爺的一生都在充分詮釋這句話。

到了十月水稻差不多就成熟了,放眼望去,盡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如同一場大火席捲了天際,襯的整片天際都紅通通的,飽滿的稻穀壓彎了枝幹,就像一位飽經事世的中年人,謙虛的底下了頭顱,裏面充滿的智慧和感悟。稻子由光凸凸到綠油油到金燦燦,這就是所有生命沿襲的軌跡,先由剛剛到世潔淨無雜、到青年時的張揚活力、到中年的謙虛內斂……稻子成熟的過程正如人生一步步蛻變的過程。

稻子成熟後就該收稻穀了,田野裏盡是農民的歡聲笑語與高談闊論,夾雜着機器開動的隆隆聲,有相互問收成的,有吆喝家人拿袋子裝稻穀的……好不熱鬧。現在科技進步了,大多農村都普及上了收割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那時還都是人工的,人們用鐮刀割下稻子後,一把一把排列好放下,之後抱着割好的稻子將稻穗頭對着道打稻機口處絞一下稻子就下來了,留下了稻草,焚燒後滋養着土地,等候下一場生命的新生。

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秧到稻穀短短的一年詮釋了生命進化的過程,從樹苗到大樹要十年去推演,做人這一門學科要靠我們的一生去解讀它。稻穀的一生,在春風吹起的季節時有年少輕狂,昂首挺胸,隨着時光的洪流搖搖擺擺,他們經歷過陽光雨露,也經歷過暴風驟雨,但細軟的根莖並未被折斷,也未趴地不起,在秋風拂過時,那一顆顆飽滿的稻穗頭就遠遠的低下,彎起了腰,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經歷的蛻變。

這天早上,天矇矇亮的時候,張爺爺就挑了兩擔秧去了田裏,捲起褲腿和袖子,露出枯瘦的手臂和腿,慢慢地把一顆一顆的秧苗插進了田裏,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認真仔細,等到中午的時候大家發現張爺爺還沒回來吃飯,就差人去叫,發現張爺爺倒在剛剛種好的地旁邊,手裏還拿着最後一顆秧,表情卻是滿足的……張爺爺一生都在爲這片土地奮鬥,最後甚至把他的生命都貢獻給了這片他用靈魂熱愛的土地。

那一年的收成格外的好,稻穗個個圓潤飽滿,厚厚地壓滿了根頭,放眼望去,如同一片黃金鋪陳的天地,大家都忙着收稻子,又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但是那個用生命熱愛這片土地的老人卻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裏。

靈魂的熱愛散文:深入靈魂的熱愛

既然是深入靈魂的熱愛,那麼,何爲靈魂,何又爲熱愛呢?

仔細的想想,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裏,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感知一下自己的靈魂是否存在呢?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好好地愛一下自己的靈魂呢?

當然,我是不相信這個世界沒有純粹的人,正如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是一個安靜的世界一樣。

有人會說我太悲觀了,可是我清楚的知道,我並沒有悲天憫人,我只是站在一個足以看見是非的角度裏做了一些發自肺腑的判斷罷了。試想一下,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深入靈魂的熱愛某一件東西的話,那麼我們的這個世界絕非是現在的這個樣子。有人會說,我們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可是,如果我們人云亦云,心中都沒有美好,只會重複別人所創造的東西的話,那麼我們的世界將永遠是老樣子,絕對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總之,一個只會盲目模仿的民族是不會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有時候,看着我們的世界地圖,我會發現我們總是那樣的一廂情願,完全不考慮世界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的這個民族真的太過於狹隘了。所以,我們不會有偉大的哲學家,偉大的文學家。只會出必定會出現的大學聯考狀元,卻不會有享譽世界的大師。

可是,在這個平庸的世界,我們是那樣的需要大師的光芒啊,更需要有自由呼吸的學者,需要有深入靈魂熱愛的純粹之人。

事實上,我們大多時候都太功利了。總想着掙更多的錢,買更好的車,卻從來不想着怎樣去接觸偉大的思想,卻接受偉大的靈魂。漸漸地,我們變得很有錢,然後,稀裏糊塗的帶着一大堆紙錢走向了墳墓。

這就是我們的現實,這就是我們所願意承認的社會。我們的精神價值很匱乏,我們大多時候接受到的只是政治所強加給我們的價值。更可怕的是,我們竟然也非常的願意去接受那些近乎於教條式的東西。這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爲我們很懶惰,二是我們不會創造,所以我們自願受到“思想的奴役”。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我們曲解了政治的目的。當然,我們也曲解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了。我們從來都是不思進取的金錢朝聖者,我們從來都是活在別人思想下的精神寄生蟲。我們不會噫籲長嘆,因爲別人告訴我們我就是我,我們也從來不願意去親自感受一下自己的靈魂,感受一下自己的存在。所以,我們說這就是現實,所以我們只看到了虛僞的表象。

既然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那麼我們的熱愛也是虛僞的。

沒有了熱愛,也就沒有了純粹。一旦沒有了純粹的內心,我們只會簡單的傾向於感官的享受。因此,我們也就忽略了靈魂的存在。既是如此,從一開始就忽略了靈魂的話,我們又怎麼去深入呢?

有很多人不敢說我們中國人到底是怎麼了?因爲漫長的歷史存在感告訴我們自己很偉大,我們是最有智慧的民族。而且,我們還生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們在自己的內部“耀武揚威”,“沾沾自喜”,卻始終難以走出國門半步。爲什麼呢?不是人家不願意接受你,而是我們自己本身不夠美好。既然我們一身銅臭和污垢,而且還沒有自己的思想,那麼我們又憑什麼進入人家的古堡呢?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嚮往美好的內心。既然是每一個人,當然也就不分種族,不分國籍。如果我們的美好打破了這種人類本能的限制,那麼也就能夠走向世界了。

也許,我們需要一個過程。可是,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自由的氣息,我們怎麼去創造更美好的價值,更美好的社會呢?如果我們要變得美好,變得值得讓別人去接受,就必須要有對於自由的感知。

深入靈魂的熱愛!沒有內心的自由,我們是不能去深入靈魂的。

毫無疑問,自由是需要資本的。那麼,我們從什麼地方去汲取自由呢?我想了想,有兩個地方。一是安靜,二是各種各樣的偉大的思想。

這是我堅定不移的信仰,也是我深入靈魂所熱愛的東西。

我是一個純粹的人,我也是一個自由的人。所以,我不希望任何一個人限制我的創造,限制我的想法,限制我的發自肺腑。總而言之,不管是藝術創造還是其他,自由意志永遠高於一切。

可能,我的想法太偏激,但我絕對不承認太狹隘。不管對錯,我一定要獨斷一下。

我想說,要想自由,除了接納安靜和汲取思想兩者之外,別無其他!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