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名言>名言>

關於佛經中的名人名言精選

名言 閱讀(2.46W)

你知道佛經的經典名言名句有哪些嗎?下面本站小編爲你分享的是佛經經典名句名人名言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關於佛經中的名人名言精選

佛經經典名句名人名言精選

1) 妄語和邪淫,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讚賞這四種邪惡的事情。

2) 撒謊是罪惡的根源,它使一個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裏出現臭味,他所說的話語,不爲人喜歡,而且受別人輕視。

3) 所有的衆生都渴求安樂。爲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衆生的人,以後不得安寧。

4) 不貞潔是婦人的污垢,吝嗇是施捨的污垢。所有壞的言行和意念都成爲今生和後世的污垢。

5) 不沈緬於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6) 在充滿憤恨的人羣中不懷絲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快樂。

7) 有兩種極端是修行人所不應做的。這兩種極端是什麼呢?‘貪圖感官’的享樂是下流的,而且導致身心的損害;‘自我折磨’是卑鄙的,也同樣會給身心帶來傷害。然而完美的聖者所發現的‘中道’,避免以上兩種極端,而帶給你敏銳的洞察力和知識,引導你走睿智、覺悟和永恆的樂境。

8) 到老年還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樂的,信心堅固的人也是快樂的。得到智慧的人快樂,不做惡的人也快樂。

9) 幸福在於願望的實現,而且在於只存著高尚的願望。

10) 信賴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

11) 人是他自己命運的主人。

12) 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親戚;沒有煩惱是最大的幸福。

13) 一個人的心念極爲微細而且不易察覺,可是聰明的人卻善於護守即將蠢動的心念,經過護守的心能導致幸福。

14) 啊!沒有一切貪執和掛礙,我們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悅爲食。

15) 寧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

16) 放下過去的煩惱,不耽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17) 不不沒有私慾,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18) 不要把所得的估計過高,也不要嫉妒羨慕別人,就得不到寧靜的心靈。

19) 當一個人品嚐孤獨與恬靜的美味時,便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和犯罪的行爲。

20) 痛苦的根源是私慾,無論企求或只企求長壽的慾望,都會導致痛苦。

佛經經典名句名人名言錦集

1) 慾望會導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慾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

2) 從愛慾產生憂愁,從愛慾產生恐懼,拔除愛慾的人,既沒有憂愁,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

3) 固執某一件事物(或某種見解),而輕視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稱它爲‘束縛’。

4)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

5)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愛慾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6) 一個人應該捨棄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縛。不執著心靈和物質的人,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而不受外在的影響。

7) 聰明的人說木頭和麻繩所做成的枷鎖,並不是堅固的束縛,迷戀妻子纔是最堅固的束縛。

8) 所有的慾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卻隱藏著相當多的苦惱。

9) 沉溺在愛慾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籠裏那般驚恐,爲束縛和執著所纏綁,長期受苦痛的折磨。

10) 被不正確的思想所困住,愛慾強烈貪圖感官享樂的人,慾望便加倍也增長,束縛也因而更堅牢。

11) 不可只依據或事物的外表來決斷事理。

12) 只有當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確不完善和錯誤時,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當你自己確實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確時,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體力行。

13) 以不真實的事物爲真實,以真實的事物爲不真實,停留在不真實的思想中,永遠無法達到真實的境界。

14) 明智的人不易爲別人的想法所影響。

15) 不要被任何或流言所左右。

16) 不要輕信別人的道聽塗說,不要相信謠言,不要絕對信賴一般書籍。

17) 不要輕信你自己的猜測,不要因爲和你的意見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隨便輕信權威。

18) 急躁地裁斷事理是不妥的。智者應該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19) 願所有的衆生幸福安寧,內心滿足!

20) 讓我們心中無限的愛,遍佈整個世界——無論是宇宙的那一個角落——都沒有絲毫的怨恨和敵意。

佛經經典名句名人名言最新

1) 當一個人感覺到不滿而刻意追求時,他就成了愛渴的奴隸。

2) 尋找別人過失,而且容易發怒的人,苦惱越來越多。離開沒有煩惱的境界也越來越遠。

3) 聰明的人不奢望未來,也不追悔過去。

4) 勝利者招來怨恨,失敗者生活在苦惱中。寧靜的人捨棄勝敗,所以平安幸福。

5) 鍛鍊心智的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高尚道德的訓練,第二種是高超思考方的訓練,第三種是高等領悟力的訓練。

6) 讓你的老年過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讓你的童年過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穩重,這意思也就是說: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7) 智慧是從禪定產生的,沒有禪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8) 假如一個人活了一百歲而沒有真實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規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靜的功夫。

9) 假使有人說你的壞話,你不需要心憤恨、輕視或者對他們不滿。

10) 假如你心存怨恨,那麼它不但會阻礙你心智的發展,而且使你無法判斷那言論到底是對還是錯。

11) 同時,假如別人給我戴高帽子,過於讚美我的教法和僧侶,你也不要太得意,因爲這樣也會損害你內在的(心智)發展。你應該接受事實的部份,而且向他們表明實際的情況。

12) 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於約束自己的感官, 飲食有節制,充滿信心和幹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岩不會被風所動搖。

13) 通常發生下列這種情形:當一個人經歷過壞醫生的診療後,他連好醫生也不信任了。

14) 透過良好的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瞭解和實行同時並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煩惱。

15) 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損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16) 不要輕視小惡,以爲我不會受報應。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滿的。愚笨的人不斷地做出微小的壞事,日子久了,整個人就充滿了邪惡。

17) 靈明的知覺有五種障礙:睡眠和不安和疑惑。

18) 當罪惡的行爲還沒有成熟(尚未產生結果)時,愚笨的人視罪惡的行爲如同甜蜜。可是當他的行爲成熟時,他便有了憂傷。

19) 沒有不愛不考慮到來世的人,將可能做出種種邪惡的行爲。

20) 在惡行未成熟以前,行惡的人總以爲自己幹得天衣無縫,但等到惡行成熟時,行惡的人便嚐到不好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