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描寫類詩句>描寫春天的詩句>

描寫春天的詩句—《春夜洛城聞笛》

描寫春天的詩句 閱讀(2.23W)

《春夜洛城聞笛》原文

描寫春天的詩句—《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②暗飛聲③,

散入春風④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園⑦情?

《春夜洛城聞笛》註釋

①洛城:今河南洛陽。

②玉笛:美玉製作的笛子。

③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④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

⑤聞:聽;聽見。

⑥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樂府雜錄》雲:‘笛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楊柳》曲也。”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⑦故園:指故鄉,家鄉。

 《春夜洛城聞笛》譯文

陣陣悠揚的玉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

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

有誰的思鄉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爲主體。“暗”字爲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爲一種理解。因爲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爲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裏“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爲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着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爲“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春夜洛城聞笛》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爲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後來永王爲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爲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讚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爲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他的詩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被後人尊稱爲“詩仙”。他和另一位偉大詩人杜甫被世人合稱爲“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