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勵志文章

勵志文章 閱讀(2.22W)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在苦難中找到奮鬥的源泉,要越挫越勇。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勵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勵志文章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勵志文章篇一

"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激勵、奮進的話,但學會正確對待苦難更有現實的意義,畢竟,苦難不是幸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會上,那些堪稱成功的實業家、明星談笑風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國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幹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後,姐夫將他攆到了舅舅家,舅媽更是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搭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多時間是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裏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麼沒有聽你說過這些?"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這位曾經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裏,苦難纔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着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只會覺得你意志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你說什麼呢?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在苦難中鍛鍊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

艾頓一的席話,使在丘吉爾重新修訂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麼,讓苦難不再成爲屈辱的前提是:堅強面對,不屈撓,勇於奮鬥,最終戰勝苦難,而讓它成爲你人生中真正值得汲取的財富!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勵志文章篇二

苦難是動力的催化劑;苦難是一本啓智的經書;苦難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苦難是人生一道永遠開放着絢麗花朵的風景。不經過挫折,怎知道路之坎坷;不經過磨練,怎知意志之堅強;只有在人生道路中與苦難交鋒,才知苦難也是一種財富。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便是屈服於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擔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順的生活,微笑着撐過去了,就是勝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苦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表現,早在一千多年前,蘇軾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苦難是人生旅途中不可以繞着走的驛站,是成功道路上必須爬過去的山峯,我們只有知苦還嘗,知難而上,跌倒後再爬起來,失敗後再鼓起勇氣去奮鬥,才能培養起過硬的素質,纔能有抵達輝煌的希望。彩虹總在風雨後,無限風光在險峯!

沒有經歷痛苦洗禮的飛蛾,脆弱不堪。人生沒有痛苦,就會不堪一擊。正是因爲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麼美麗動人;因爲有災患,所以歡樂才那麼令人喜悅;因爲有飢餓,所有佳餚才讓人覺得那麼甜美。正是因爲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發我們人生的力量,使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強。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飛蛾一樣,人的成長必須經歷痛苦掙扎,直到雙翅強壯後,纔可以振翅高飛。

人生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悅,更得不到成就感;沒有滄桑,我們不會有同情心。苦難是成長之路的必經之點,苦難是使人成功的試金之石,苦難是催人上進的鞭策之繩。感恩苦難,不自怨自艾。昔人有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只有懂得感恩苦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中戰鬥,發奮並逐漸走向成才之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一次戰爭中受傷,導致他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就是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他完成了文明世界的長篇小說。他的成功靠的是什麼,考得是他勇於直面苦難,感恩苦難。

感恩苦難,應越挫越勇。真正的強者是不懼苦難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演藝精湛,意志堅強。他在一次表演中折斷左臂,又跌折右腿,解接骨時還接錯斷骨。他憑着在苦難面前勇往直前的精神,終於鑄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在苦難中找到奮鬥的源泉,要越挫越勇。

因此,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滿,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個人一生都註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嚐苦澀與無奈,經歷挫折與失意。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苦難並不可怕,受挫折也無需憂傷。只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萎縮,你的人生旅途就不會中斷。艱難險阻是人生對你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坑坑窪窪也是對你的意志的磨鍊與考驗——大海如果缺少了洶涌的巨浪,就會失去其雄渾;沙漠如果缺少了狂舞的飛沙,就會失去其壯觀;如果維納斯沒有斷臂,就不會因爲殘缺美麗而聞名天下。

生活如果都是兩點一線般的順利,就會如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只有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

所以,你要從現在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天地闊大,世事渺遠,掩卷凝思時,幾度物換星移。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苦難是成功的“原材料”。穿越悠悠歲月,唯有文字不會生鏽,唯有思想永恆璀璨。痛苦,是人生必須經歷的過程!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勵志文章篇三

苦難是志強者的一筆財富,是懦弱者的一劑毒藥。苦難是對人意志的磨礪,是人奮鬥的動力。苦難是對人成長和進步的挑戰。我們不要畏懼苦難,它有另一面積極作用。苦難是生命的玫瑰,只有在種種磨難背後,才能聞見玫瑰的清甜香味。苦難需慢慢咀嚼吞嚥,纔會成爲奮進和成功的營養液。

苦難是一所學校。苦難,不但會教給我們如何堅持不懈,如何樂觀向上,如何頑強拼搏,而且會磨礪我們的意志、品格,昂揚我們的鬥志,發揮我們的潛能,增長我們的知識、智慧、才能,使我們懂得爲人的準則,學會做事的本領。人在童年和青年時期,不要懼怕苦難,那也許是你一生奮鬥的動力,是人生難得的一筆精神財富。我曾於十六年前寫過“從某種意義上說,磨難是上帝饋贈人類最好的禮物。磨難是試金石,磨難是試風標。它可以使人變得卑微甚至癱軟,也可以使人變得堅強,變得高大,它也可以將人性蛻變爲獸性,也可以將凡人昇華爲聖徒。”關於磨難,司馬遷該體悟最深。他曾深有感慨地說;“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此真乃千古良言。我們也可以將司馬遷的名句續寫出來,那就是“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記》,曹雪芹困頓而著《紅樓夢》。”縱觀歷史長河,凡成就一番偉業之士,無不是飽經苦難磨礪之人。古今中外,在歷史上許多有成就的名家中,不少人都經歷過了苦難的歷練,最後才做出輝煌的業績。

中國現代有不少身殘志不殘者,做出了我們常人無法想象和企及的偉績。譬如,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英國約克大學榮譽博士張海迪女士。她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此一直和輪椅爲伴。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對人生充滿了信心,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但經過自己的發奮努力,學完了國小和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和日語,還有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開始涉足文學,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10萬英文小說,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作品,被譽爲“當代保爾”。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着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爲別人着想,爲人民做事。她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孩子們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後來她又發現村裏缺醫少藥,就開始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爲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爲羣衆無償治療達一萬多人次。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雖然重病不能行動,她卻坐着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藥。

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牀上,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她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併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了《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張海迪,從此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爲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鄧小平的親筆題詞是:“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裏的殘疾人問題》。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爲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她現爲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xx年11月,張海迪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20xx年9月19日連任中國殘聯第六屆主席團主席,20xx年10月6日當選康復國際主席。

張海迪在《我依然活着》一文中,敘述了自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忍受世界上最難以忍耐的痛苦。她沒有沮喪和沉淪,戰勝很多別人根本就看不見的東西,克服很多別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痛苦與障礙。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忍受疾病的折磨發憤學習。她說:“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柯察金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她是我們中國青年一代的光輝榜樣,是世界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再如史鐵生,於1951年出生在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中國當代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1969年去陝西延川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史鐵生的苦難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因爲他有一具殘疾的身體,更因爲他有一個聰慧過人的大腦。這麼多年了,他在輪椅上年復一年地沉思默想,度過絕望而狂躁的青年時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他在輪椅上勤思苦讀、奮力疾書,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文學事業。

今年(20xx年)某晚,在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節目裏,播出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上肢失去了兩條手臂而只用一隻腳趾夾着筆進行書法和繪畫,看後令人淚流滿面,感動不已。她的書法遒勁有力、筆酣墨飽,繪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使我們許多常人都無法企及。最近,網友傳來一段視頻,是參加浙江衛視“夢想成真”節目的一位無臂陽光女孩面對苦難、笑對人生、快樂生活的場景。令主持人周立波、演員番長江和在場所有觀衆幾次流淚,使人感慨、敬佩不已。這是一位來自陝西安康,現年24歲的女孩楊佩。她9歲時,在找母親的路上拽了一下斜躺着的電纜,不料觸電,導致雙臂被截肢,只剩下左右肩膀。爲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五個月前,她一個人來到上海,不但生活自理,而且在街頭用雙腳做刺繡出賣,夢想在上海開一個十字繡店。現場還回放了她生活的幾個鏡頭,自己用腳趾夾着鐵勺柄炒菜,用雙腳洗衣服等。在現場,她還用雙腳穿針引線表演補繡一塊未完善的刺繡。現場一位觀衆用一萬塊買了她拿來的六塊刺繡,當主持人她問願意不願意時,她高興的跳了起來,連喊幾聲“願意”,說自己原來準備賣三四千元,不料能賣這麼多。另一位好似女老闆的來賓說到,願意爲她出資開一個刺繡店。女孩始終笑容滿面,堅強快樂,令在場觀衆感動至極,使看錄像者禁不住淚水盈眶。在現實中,戰勝苦難後而取得巨大成就者,使人欽佩,不勝枚舉。

人有素質的差異和出身的不同,有意志堅強者,也有意志軟弱者。苦難可以萌發動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練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啓迪智慧,也可以矇蔽智慧;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質如何。素質大致規定了一個人承受苦難的限度,在此限度內,苦難的錘鍊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則會把人擊碎。

伏爾泰面對苦難曾說過:“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我們常說“梅花香自苦寒來。”縱觀古今中外,大多數名士豪傑,都經歷過苦難而最後取得了卓越成就。苦難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只有跨越苦難,戰勝苦難,纔有可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