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

勵志文章 閱讀(6.24K)

對於父母的錯誤,子女應想方設法溫和勸諫,若能這樣,父母很可能爲之動容。我們都應該懂得感恩,那麼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

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兩代人之間,有一種忽略痛到徹骨

吃飯

“咋吃啥菜都沒味道?”母親的聲音不大,還伴隨着一聲輕嘆。

“現在的人,都吃饞了,見啥都不稀罕,吃啥都不香。”你附和了一句,頭也沒擡,依舊往嘴裏撥拉着飯菜,吃完飯你得趕緊出去一下。你總是那麼匆忙,匆忙到母親的話語像風兒吹過,在你心裏留不下一點痕跡。

或許人的衰老,就是從味覺開始的。這是你過後纔想到的。隨之而來的,是許許多多重疊的影像,在所有的影像裏,她都表現得那麼沒有食慾。而你,當時竟然可笑地覺得,那是因爲她跟着你們兄妹享福了,啥都吃過,也就啥也不覺得香了。

當你在一本權威雜誌上看到美國最權威的機構已經證明“人的衰老是從味覺開始”時,你狠狠地捶打着自己,覺得自己真是個混蛋!

你記起自己小時候不喜歡吃東西了,母親就變着花樣給你做,她最怕你吃不好了。那時母親常說的話是:“媽不要我娃有多大的出息,只要我娃健健康康、壯壯實實就好。”

睡覺

“咋老睡不踏實?”在你面前,母親說啥聲音都很小,顯得很隨意,隨意到她的話進不了你的心。

“人老三大病——怕死,愛錢,沒瞌睡。正常,沒事。”

你覺得那不是一件事,至少不是一件足以引起你重視的事。

後來你才知道,嚴重失眠對年老體弱的母親來說,是致命的,讓她神情恍惚,讓她各方面急劇衰退。

你記起許多——小時候睡覺時,母親總將你的被子暖在火炕最熱的地方,她自己就睡在最涼的牆邊兒。就那樣,母親還給你的被子上再蓋上一層被子保暖……

聊天

你趴在電腦前敲着,自得其樂,你喜歡在文字裏暢遊。

你的餘光瞧見母親倚着門框看着你,你說:“你自己看看電視吧,電視多好,隨便調臺看。”你想打發母親離開,再說了,她站在那裏,你也不能靜心寫作。

多少次,你看見電視開着,被調到無聲,她怕影響你寫東西。而她,蜷縮在沙發裏,顯得那麼瘦小,那麼無力——已經神遊他方了。

偶爾你也會良心發現,想陪她說會兒話。可她一開口,就是30年前你們如何如何。你就煩了,就膩了,因爲那些歲月已經遙遠到你自己都快淡忘了。

於是你很少陪她,留給她的,是無邊無際的寂寞和眼睛裏越來越深的空洞!

一聲長嘆

你懊惱,你氣自己,都是在母親已經走了之後。

母親在時,你總覺得屬於你們的日子很長,你的心裏、你的嘴邊總掛着一句話:“有時間再……”

直到有一天,她徹底將自己的生命放棄,你才覺得悲哀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你無從躲避。你不能原諒自己,你甚至想不明白自己何以如此冷漠,應該是至親至愛的人,卻偏偏被自己忽略了。

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清明節的諾言

母親是一九九?年清明節前夕走的,清明節這天落的葬。也許是父親離不開母親,母親也離不開父親,這年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九日父親就隨母親去了。

次年清明節這天,我們爲父母立了墓碑。墓誌銘是春哥撰寫的:因爲兒子而貧窮,因爲兒子而富有。看着春哥的兩眼淚光,我堅信他是心裏流着血寫下這兩句碑文的。前一句寫的是父母艱辛的一生,後一句是兒子寫給父母的諾言。春哥寫畢見兄弟幾個都默默地點頭,便朝着我說:“題刻的字就由鵬旋來寫,這幾年他的隸書寫得有些長進。”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沉重的感覺,那毛筆沉甸甸的,提筆的手顫抖着,寫完這短短的兩句碑文,像是走完一段漫長的歲月。

立碑的時候,我站在父母的墓前,目不轉睛地注視着那塊黑色的花崗岩碑石,默默地流着眼淚,驀然想起父母臨終前的情景。母親的死很悽慘:她是幾天前胃病突然發作,不料出血不止,輸進的血鮮紅鮮紅的,流出的血紫黑紫黑的,輸進越多流出越多。醫生說“胃癌到了晚期就會這樣,沒辦法了。”到後來血也輸不進了,血也流盡了,母親挺了四天四夜最後嘆一口氣撒手走了。在我還小的時候,因爲靠父親的那點工資生活難以爲繼,母親決然上街去擺煙攤,這一擺就是二十年。久而久之飽受風霜寒冷,患上了胃病,發展成潰瘍,轉化爲胃癌。驀然一回首,這竟然就是母親生命的軌跡。

父親的離去很悲涼:母親走後,父親好像就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思念母親。那天父親夜不能寐,起身解手時彷彿聽見了母親說話的聲音,心裏一恍惚就摔倒了,跌成了股骨骨折,臥牀痛苦呻吟了幾個月。也許是母親於心不忍,就接他去了。我在父親牀前眼看着他慢慢地閉上雙眼,顫顫地合上嘴脣,斷了最後一口氣。是我和凱哥爲父親更的壽衣。我坐到牀上,凱哥將父親托起依靠在我的前胸,然後小心翼翼地爲父親脫下一件一件的衣褲。我用淚眼看着父親那稀疏的白髮,枯瘦的身子,最後一次感觸到父親那暖暖的餘溫。誰也不會信,父親更下的衣褲全是打過補丁的,破損的厲害,不是我們買不起,而是父親偏不讓買,買了偏不肯穿。記得那次他對我說:“我穿這些衣褲暖心,都是你母親一針一線縫的,一針一線裏都是過去的日子,是與你母親共度的那段艱難歲月。”

想到這兒,我的心在滴血,目光緊盯着“因爲兒子而貧窮”那句碑文,抱着愧疚問自己:父親母親來到這世上,就是註定了要爲兒子們而辛勞、焦灼、貧窮一生的嗎?又充滿着怨恨問上帝:爲什麼就不能讓我的父母再多活幾年?他們的兒子已經有能力讓他們不再辛苦不再貧窮了,爲什麼讓他們在一個該享福有福享的年齡離我們而去呢?難道,他們註定是這世界上活得最苦的父親母親?

我的眼眶裏盈滿淚水,目光移向“因爲兒子而富有”那後一句碑文。忽然想起有好幾回清明節祭祖時,母親對我們說的那番話:“總有一天父母親也會離開你們的,到那時不在於你們燒多少紙錢給我們,只要能聽到人家說起劉家的幾個兒子沒讓他們的父母白苦一場,那就讓我們欣慰了。陳老總不是有句‘捷報飛來當紙錢’的詩嗎,就是這個意思。”我終於悟出,這後一句碑文源自母親生前留下的雋永的教誨,春哥這樣表述已轉換成我們向父母許下的諾言。

那碑肅立在父母的墓前,我相信他們在天有靈會看到它的。所以,二十年了,每年清明節的前夜,我都會在寂靜的夜裏理一理過去的時光,理一理曾經的往事,也理一理複雜的心緒,問一問自己明天回去有什麼話要對父母說,有什麼事能讓父母高興的,就像是要趕赴考場面對考官的考問;到了墓地頭一樁事就是去擦一擦那塊碑石,然後點燃兩支香菸供在墓前,默默地向父母說着心裏的話。

記得那年回黃橋當鎮長的前一天,我獨自去了一回父母的墓地,一邊燒着紙錢一邊對父母說:“兒子明天就要回來做鎮長了,我會踏踏實實爲家鄉做點事情,對得起我是劉家的兒子。別人離開了可以不回來,我不能不回來,父親母親的墓在這兒呢……”那天離開墓地,我專門約請家兄和平日走得近的幾個親戚吃了頓飯,開場白便對他們說:“人家都說東西南北中,黃橋最難弄,偏偏讓我回來當這個鎮長。今天設‘鴻門宴’,拜託你們三件事:一不要有什麼事找我的麻煩,二不要攬人家的事給我添亂,三不要借我的名去辦什麼事。”

當時心裏這樣想的:剛纔我向父母許下的諾言連上帝也聽見了,我自己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可不能讓兄弟們礙了我的事叫我有口難辯。卸任回城那天,我在烈烈寒風之中趕去墓地向父母告辭,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簡簡單單隻說了兩句話:“父親母親,我在黃橋的工作結束了,兒子沒有給你們丟臉。兒子就要回城裏了,明年清明節再回來看你們。”

五年前,我從監察局長崗位上轉崗,到建設局當了書記。到了建設局我困惑了:半個腦子做事,留着半個腦子幹啥呢?有一天,與春哥凱哥喝酒侃大山,說起父母去世快二十年了,春哥提議:何時三人合出一本書告慰兩位老人。春哥已是拿過兩個曹禺劇作獎的大家,凱哥也已出過幾本企業文化的專集,還是全國化工行業作協副主席。我曾經寫過不少官樣文章,都是歸屬於文書檔案的文字。這一提議委實讓我有點爲難。爲了讓父母欣慰和驕傲,我還是欣然應允了。這年的三月二十四日,我的第一篇散文《翱翔春天》見了報。沒過幾天清明節就到了,我把報紙帶去了墓地,隨那燃燒的紙錢捎給了父親母親。我確信他們一定會看到的。記得四十多年前春哥的處女作《蘆溝一月》見報那天,母親有整整一夜高興得沒閤眼呢。

清明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獨坐在寂靜的夜裏又一次困惑了:報紙已捎信給父母看了,他們一定是爲兒子高興了,高興之餘便是期待。春哥去當兵的那幾年,父母總是天天望眼欲穿,期待着兒子的來信,今天收到了,明天又開始了新的期待。我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可接下來卻又不知道往哪兒去寫,便陷入了沉思。也許剛從父母的墓地回來,思緒還沒走出對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便不由自主地順着父母走過的那條充滿艱辛的路去尋覓,於是想起了母親的煙攤:

在那人頭攢動、車擠人擁的街頭,在那烈日酷暑、天寒地凍的街頭,我看見了母親的身影。於是我記下了母親煙攤的故事,也記下了母親走過的那段風霜歲月,感悟之間便潸然淚下。當夜,我在夢中將淚跡未乾的稿紙送給母親去看,心裏膽怯怯的,生怕灼痛了母親的記憶,但我清清楚楚地看見母親露出了微笑。我有點揣摩不透:那是母親看了兒子的文章之後發自心底的欣慰一笑呢?還是母親從容走過風霜歲月之後的淡定一笑呢?

於是,我一次次順着父母走過的路向前尋覓,往昔歲月裏那些生活的情景,昔日街巷裏那些生命的影子不期而至。我把我看到的、記得的和想到的記錄下來;我把我那個曾經搬過七次的家和那些生命裏的故事、生活的況味記錄下來;我把我所熟悉的那些平凡、普通、庸常的一羣人,那些貧困、卑微、寂寞的一羣人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命運記錄下來,一旦見了報又一次次隨着那清明節燃燒的紙錢捎給父母去看。

我不知道春哥凱哥爲何放棄三人合出一本書告慰父母的約定。春哥在前年就出了本《音詩畫作品選》,去年凱哥的《心力管理》也出來了,這就逼着我獨自出本文集不可了。春節前我請春哥爲我的散文集《家住黃橋》寫序,他在《寫給鵬旋》這篇序裏對我說:“你的成功還應該歸功於我們的父親母親。我相信,父母的遺傳基因裏一定有着神祕的文化密碼。”雖然寫得詩化了一點,但真實的是,我們在父母身邊的日子裏接受了太多的耳濡目染和心靈啓迪。這首先不得不感恩我們的母親。

母親是一個常常把聰慧和機智融爲笑談的人。譬如,那年大表哥與大表嫂鬧彆扭,大表嫂一氣之下回了孃家三個月沒有回來。中秋節前大表哥上門請母親去當一回“和事佬”,母親二話沒說拉上我去了大表嫂的孃家。進門那刻,母親笑聲朗朗着說:“侄媳婦今天看了報紙沒有?勃列日涅夫發來賀電祝賀中國國慶啦,兩國在珍寶島動槍動炮的打得不可開交,中國國慶蘇聯還有個禮數呢……這次是我大侄子的不對,你要站個大理,跟姑媽回去過團圓節,啊!”母親這麼一說,大道理還真管住了小道理,大表嫂無言以對就跟着母親回來了。直到今天,這件事都讓我打心裏欽佩母親。

母親是一個總是把堅韌的意志和母愛的偉大融於常態的人。譬如,那年母親偏偏是選擇在冬天去十字街頭擺起了煙攤,以自己二十年的艱辛乃至生命代價作爲本錢去換取兒子們的成長。我曾在《本錢》這篇文章裏感慨“母親當年拿定這樣的主張,是一種面對困惑的從容,是一種不向周圍祈求的大氣,是一種看得很遠卻又超乎尋常的高度”“是這樣的母愛:一種熱度,近乎於滾燙;一種財富,近乎於無價……”這種體味,隨光陰流轉,在我心裏愈加深切。

我將書稿整理完畢送去鳳凰出版社的那天夜裏,夢見了花園橋下的那個家,我告訴父親母親說:“兒子已退居二線,過兩年就要退休了。雖然還忙點事情,有時間就寫寫文章,都是你們那段艱苦歲月裏的那些事,那些人。”母親微笑着說:“兒子,想寫就寫吧,這是我和你爹的福祉,也是你的福祉。”

清明節又要到了,我還拿什麼去告慰父親母親呢?我想,父母一生看輕錢財,看重的是兒子們能帶給他們精神上的富有,於是寫了這篇文字。我只是常常在夢中看見他們欣慰的笑容,而在他們的墓前只能默默地用心靈去感悟。也許,那一片盛開的油菜花就是他們綻開的笑容。

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當父母老了

人老了,就變成了孩子。所以,假如父母的言行舉止有失,比如天天打麻將、喝酒、吵架,那麼子女應當好言勸解,不能語言犀利、態度強硬。

一次,我聽一個年輕人說:“今天我父親做的事很不對,我就把他狠狠痛斥了一頓。”當時,他一副很英雄的樣子。

其實這是不對的,即使他父親有錯,這種做法也不恰當。父母畢竟是長輩,要以柔和的語言來規勸。倘若因看法各異,父母不接受你的觀點,你也應婉轉地給他講道理。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從小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可他父親對祖父卻極不孝順。

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在筐裏,把他送到深山裏扔掉。孫元覺拉着父親,跪下來哭着勸阻,但父親不爲所動。

猛然間,他機靈一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要求:請把那個筐帶回來。”

父親不解地問:“你要這個幹什麼?”

“等您老了,我也要用它把您扔掉。”

父親聽了,大吃一驚:“你怎麼說出這種話!”

孫元覺回答:“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

父親大悟,趕緊把老人帶回家好好奉養。

所以,縱然父母做得不對,性格難以溝通,子女也應巧妙地循循善誘,讓它們放棄錯誤的做法,而沒必要言辭犀利,令他們難堪。

孔子也曾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侍奉父母的過程中,見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如果父母不採納你的意見,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以誠懇的態度反覆請求。若能再三規勸,明智的父母還是會接受的。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他年輕時天下大亂,他常陪同父親李淵一起打仗。

一次,李淵決定連夜拔營,攻打另外一個地方。李世民從各方面分析後,認爲敵方可能有埋伏,此舉難以成功,就再三勸阻父親。

父親不採納他的建議。眼見整個軍隊就要拔營了,李世民就在軍帳外面嚎啕大哭。

李淵見兒子哭的那麼傷心,所分析的道理又比較中肯,於是及時停止了進攻行動。

所以,對於父母的錯誤,子女應想方設法溫和勸諫,若能這樣,父母很可能爲之動容。如此,既保全了父母的名聲,也盡了自己孝順的本分。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感恩勵志的感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