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有關勵志的高中議論文3篇

勵志文章 閱讀(8.84K)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也是高中作文最常用的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3篇有關勵志的高中議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勵志的高中議論文3篇

勵志的高中議論文篇一:需要美化的是人類的尊嚴

一個人的成長是部苦難史。人總要無可避免地在生活中遭遇苦難,一個人的工作可以不暢,情感可以受阻,人生可以坎坷,苦難無時不在,又無處不在。

苦難之所以爲苦難,可是因爲它不僅摧殘人的肉身,更是一種對意志的考驗,它就像一把利刃在你皮膚上留下的傷疤,不僅是肉體上的傷殘,而且是精神上的摧殘,成爲了你不願回憶的傷痛。

一個沒有軍訓過的人,永遠無法體會那種在長時間烈日炙烤下的痛苦,汗水流下了不能擦拭,眼淚流下了也無人關心。你可能早晨摸黑起牀晨訓,曬了一天的太陽,淋了一軀的汗水,可教官還是叫你去跑1500米,對此你毫無怨言,準確地說是不能有怨言,因爲你必須明白,在軍隊,沒有藉口只有服從,所有反抗皆成了了無謂的掙扎,那不僅是一種對於肉體極限的挑戰,更是對精神潰敗底線的挑戰。

由此看來,那些讚揚苦難的人是多麼的虛僞。在我看來,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麼做作。更不要對我說,苦難淨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毀滅了失意英雄,何必用舞臺上的繪聲繪色,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

苦難不需美化,更不需迎接。茫茫宇宙間,有多少苦難,多少虛僞而“偉大”的苦難讓人痛心疾首,不堪回首。相反,要美化的是人對苦難的態度,沒有人,苦難再多,也沒有載體。苦難就像寄生蟲,只有在宿主上纔有其存在的意義。

我想,只有人類偉大而不屈的尊嚴才能抵禦苦難的侵擾。以尊嚴承受苦難,本身就是人生一項偉大的成就,因爲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品質,而是整個人類的高貴和尊嚴,證明了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都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於此,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受世世代代的敬仰。

人有時必須面對極大的苦難,受災於整個人類的苦難,面對無可逃避的厄運和死亡,在失去一切慰籍後,總還有一個慰籍,便是在勇也承受命運的尊嚴感,由於降災於我們不是任何人間勢力,而是大自然本身,因此,在我們的勇敢中體現出的乃是人類的最高尊嚴——人在神面前的尊嚴。

電影《後天》中,紐約被嚴寒控制,許多人凍死街頭,可是主人公仍然在風雪中不顧生命的尋找生存者,在他身上張顯的,正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永遠不屈的偉大尊嚴。

因此,不必美化苦難,需要美化的,是人類的尊嚴,這種受苦難的最高形式,只有如此,一代代人才能在前輩不屈的尊嚴下擁有與苦難抗爭的資本

勵志的高中議論文篇二:別忘了,給生活加點苦

忽地想起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不禁有些疑惑:借講學之機到各地遊覽,但不用操心飲食住宿車船票之類的俗事,依然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怎麼談得上

"苦旅"呢?原來,苦的是沉重的人生,苦的是我們悵然若失的面對,義無反顧地揹負這些重量的嘆息,這苦,苦得有幾分沉重,有幾分責任。

周作人的書房先叫苦雨齋,後叫苦茶齋,都脫不了一個"苦"字,苦的是什麼?是"唯覺留得殘荷聽雨聲",聽雨的枯寂?還是"唯覺兩腑習習清風生",品茶時的閒適?還是兩者都是,抑或都不是?他後來跟了日本人,也許有他的苦衷?不過,他最後倒是越發苦悶了,只好寫些飲食的文章聊以自娛。這苦,苦得有幾分無奈,有幾分悲哀。

生活中苦味的食品本不多,再除去黃蓮等難以入口的,也只剩下了杏仁、蓮心、苦瓜等不多的幾樣了。可奇怪的是,東方人愛品的茶,西方人愛喝的咖啡,其味道竟出人意料的一致,都是苦。這也許是巧合,但也許是一種信息,傳遞和表達着一種普遍的體味和感受。記得讀過一篇關於酒坊的小說,文中的百年老店釀出百里聞名的美酒的不傳之祕是在酒罈中加入幾枚奇苦的苦楝子!這苦,苦得有幾分縹緲,有幾分神祕。

莊周說,不順其自然就是苦,有爲就是苦,無爲才能清靜而安樂。釋迦牟尼說,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阿彌陀佛。又有人說,上了年紀的農村老太太大多喜 quot;苦"戲,常常走上幾十里路前往,而且每看必哭,哭完後第二天又去看同樣的戲,樂此不疲。道士、僧人和老太太的生命航船都已駛入風平浪靜的港灣,可他們卻始終不能割捨那份"苦"。也許,苦已經成爲一種必需?沒有苦的生活,也許像沒放過鹽的菜餚一樣淡而無味吧。這苦,苦得有幾分渴求,有幾分滿足。

泥土的味道是苦澀的,海水的味道是苦鹹的,樹林中清新的空氣也有着一絲苦津津的味道。這苦味的大自然,孕育了人們交織着各種苦痛的心靈,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而這一切,竟都是苦的!這苦,苦得有幾分博大,有幾分深。

如今已高三,高三是"苦役"的代名詞,一切都圍繞着苦,苦題目,苦分數,苦個好大學,一切都是苦。老師照例給我們出個題目《別忘了,給生活加點苦》,其用心也是良苦的。除了讓我們苦中取樂之外,還要讓我們知道,其實,苦本身就是樂的源泉。苦,正是如今高三生活的幸福所在。今天我們擁有苦,明天,我們將擁有受用終生的財富!

勵志的高中議論文篇三:寬容需要廣闊的胸懷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精神近乎崩潰,同時,作爲一名醫生,她也放不下自己的病人們。正當拿起勇氣重回崗位之際,她卻收到了不同尋常的病人——一個精神病人,正是那個殺死她的孩子的兇手。經歷一陣思想的狂瀾,她還是決定醫治他,她也做到了,並且一直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照顧,直至送他走出醫院。

正如紀伯倫所言,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無論是憤怒還是仇恨,無論是私心還是邪念,這些心靈的毒瘤都應當用寬容去消釋,大地承受不住的東西,胸懷可以容納!

又如韓嬰所言,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齊桓公不計管仲一箭之仇,故能成其霸業: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徵,故能成就“貞觀之治”;婁師德放下恩怨,舉薦荻仁杰爲相,讓大唐再度興盛。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美德,它不具有寶石一般的華貴,卻如天空般浩然。只有以廣闊的胸懷容納他人的過錯,消釋恩怨,同時壓制自己的妒賢忌才之心,才能爲衆人所擁護。如果把才能比作左翅,那麼胸懷恰是右翼,它們將助你乘風而上,輕鬆飛翔。

我們或許不能輕鬆放下什麼深仇大恨,但生活中也沒有那麼多深仇大恨等着我們去化解,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周面對理髮師無心之失時的一個微笑,一種寬容。記得一個故事:蘇東坡曾與惠崇和尚戲語,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牛糞。”惠崇說:“我看你像如來。”蘇東坡不解,這和尚怎麼以德報怨呢?蘇小妹說:“心存牛糞,看人都如牛糞;心存如來,看人都是如來。”儘管這只是朋友之間的玩笑,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惠崇和尚的胸懷有多麼廣闊,如果他心胸狹窄,怎麼會心存如來,有着以德報怨的寬容呢?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就像一場戲,相逢相聚不容易,爲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生氣,只是在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面對他人的不同觀點或是過失,與其斤斤計較,爭執不休,不如淡然一笑;面對別人的針鋒相對,何不暫避鋒芒,以免激化矛盾。在危機四伏的政壇,林肯尚能寬容面對政敵,以交朋友的方式消滅敵人;在禮教森嚴的古代,楚莊王猶可寬釋殿上絕纓者,我們爲什麼不能用寬容的心拂去生活中的陰影呢?

當然,寬容不是聖賢特有的品德,胸懷也不是天生就那麼廣闊。就像每個人的心臟,需要鍛鍊纔會越發強健。胸懷所承載的事物越多反而更加廣闊,人自然而然變得更加寬容。

如果世界異變,縱然天空爲之震怒,縱然大地爲之崩裂,縱然海洋爲之翻滾,請別忘了,我們還有廣闊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