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人物>

成功的名人魯迅

勵志人物 閱讀(6.34K)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的名人魯迅,歡迎閱讀!

成功的名人魯迅

成功的名人魯迅介紹:

筆名魯迅(Lution)源於革命revolutio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20xx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20xx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藥》、《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毛澤東主席評價魯迅爲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

成功的名人魯迅的生平:

家世

魯迅書法作品魯迅祖籍湖南道州,後遷居紹興,到魯迅這一輩,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種地的農民,到了後來,不斷髮家,變成了擁有大量土地的財主。他們在一個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園房”等等。魯迅一家屬於“覆盆房”的一個分支。“支覆盆房”全盛時期佔地三千多畝,還有七、八座當鋪。魯迅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周家做官經商,人丁昌盛,至魯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大戶。魯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後在北京任內閣中書,對魯迅教育十分開通。魯迅的父親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鬱,閒居在家。後因肺結核而死。魯迅的母親魯瑞(1858~1943)是紹興當地舉人魯希曾孫女,思想頗爲開通,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能力魯迅到了晚年,對於時間抓得更緊。不管工作多麼艱苦,環境多麼惡劣,他仍是如飢似渴的學習,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病重的時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麼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動手做起來。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體溫很高,體重減輕到不足80斤,可是他依然堅持着寫作和翻譯文章。他在逝世的前三天,還給別人翻譯的一本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還記了日記。魯迅一直戰鬥到他離開我們的那天,從來沒有浪費時間.

早年

魯迅於1881年八月九年級出生。1886年入私塾,從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誦《鑑略》。其五六歲時,大人都稱 魯迅爲“胡羊尾巴”。讚揚魯迅小而靈活。1892年正月,魯迅12歲時,往三味書屋跟從壽鏡吾先生讀書。在塾中,喜歡趁空餘時間描畫,並蒐集圖畫。在上學時,魯迅因給父親買藥而遲到被先生批評,後來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時刻提醒自己,從此再沒有遲到。魯迅外公家在安橋頭,聚族而居。1893三月魯迅曾祖母去世,魯迅祖父從北京回到家。秋,祖父因爲科場舞弊案犯事下獄,父親周伯宜公又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當鋪及藥店間很多年。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親伯宜去世,時年三十七。父親去世後,家境越發艱難。1898年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爲周樹人。1898年4月,18歲的魯迅考入該學堂的輪機班就讀,同年11月因不滿該校烏煙瘴氣的校風,憤而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課餘閱讀譯本新書,尤其喜歡小說,有時候會外出騎馬。1920xx年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這一年1月至3月間,魯迅先生撰有名詩《自題小像》。1920xx年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在日本學習期間,接受了革命(revolution)思想,故取筆名魯迅(Lution),以表達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後局面的決心。課餘喜歡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其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1920xx年爲《浙江潮》雜誌撰文。1920xx年六月七年級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1920xx年八月,往仙台入醫科專門學校肄業。1920xx年六月回家,與朱安女士結婚。同月,再次去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棄醫從文。1920xx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因爲預算不夠而沒有印刷,後來爲《河南》雜誌撰文。1920xx年師從章太炎先生炳麟,爲“光復會”會員,並與周作人一起翻譯國外小說。1920xx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1920xx年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魯迅

棄醫從文

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教室裏放映的片子裏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衆,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裏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羣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從政

1920xx年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1920xx年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的招募,任教育部部員。五月,航海到達北京,住宣武門外南邊的半截衚衕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爲教育部僉事。1920xx年七月初,因張勳復辟亂作,憤而離職,亂平之後就返回了教育部。1920秋季,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1920xx年秋,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1920xx年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魯迅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的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隨後魯迅向專管行政訴訟的平政院投遞訴狀,控告章士釗濫用職權。1920xx年秋,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1920xx年一月,新任教育總長易培基取消過去對魯迅的免職處分,教育部僉事職務恢復。二月,平政院開會作出裁決,正式取消章士釗對魯迅的處分,判定魯迅訴勝。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十二月因對學校不滿,辭職。

革命

1920xx年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爲:《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後辭職。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爲《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七月八日,移寓景雲裏二十二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十月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

1920xx年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1920xx年五月十三日,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範學院、第一師範學院等校講演。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魯迅離寓避難。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魯迅離寓避難。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爲:《流氓與文學》。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七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八月二十四日爲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1932年十一月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範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爲執行委員。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爲“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這個時候也有魯迅將被暗殺的傳聞,有人勸魯迅少露面,魯迅不聽,出門不帶門鑰匙,以示決絕。

病逝

1934年八月二十三日,由於有熟人被抓了,魯迅離開公寓避難。十二月十四晚上脊肉作痛,盜汗。1936年一月肩及肋都疼得厲害。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五月十五日病情又嚴重,醫生說是胃病。從這之後一直髮燒,三十一日,史沫特萊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情非常危險。六月,從委頓中逐漸好轉,稍微能坐起來看書,寫幾十個字。八月,痰中見血。十月,體重八十八磅,比起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山完造。十八日天還沒亮,又發病了,氣喘不止。魯迅寫了一封信,委託內山完造請醫生過來,這是魯迅的絕筆。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魯迅逝世。

魯迅在1936年10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上海,上萬名上海民衆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着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着“民族魂”三個大字,後遭到破壞,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至虹口公園,毛澤東爲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成功的名人魯迅的大事記:

1881年 一歲

八月九年級(公曆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鑑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1888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爲妹妹啦。”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1892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鑑讀。

在塾中,喜乘閒描畫,並蒐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爲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莊、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藥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1898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爲樹人。

1899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餘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1920xx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

1920xx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餘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1920xx年 二十三歲

是年爲《浙江潮》雜誌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1920xx年 二十四歲

六月七年級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安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歲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爲《河南》雜誌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爲“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1920xx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20xx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20xx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1920xx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衚衕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爲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1920xx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1920xx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1920xx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蒐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20xx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蒐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1920xx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勳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蒐集研究拓本。

1920xx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爲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爲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 羅研究拓本。

1920xx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是年仍蒐羅研究拓本。

1920xx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0xx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0xx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0xx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衚衕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衚衕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0xx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衚衕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爲《語絲》週刊撰文。

1920xx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魯迅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隨後魯迅向專管行政訴訟的平政院投遞訴狀,控告章士釗濫用職權。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爲《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誌。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1920xx年 四十六歲

一月,新任教育總長易培基取消過去對魯迅的免職處分,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開會作出裁決,正式取消章士釗對魯迅的處分,判定魯迅訴勝。

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於學校,辭職。

1920xx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爲:《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爲《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雲裏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1920xx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爲《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1920xx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範學院,第一師範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許廣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周海嬰)。同月爲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1930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 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爲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於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藥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1931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誌《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爲:《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爲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爲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閒集》。編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範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1933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爲執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於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於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爲“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爲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裏開會。又短評集《僞自由書》印成。

1934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後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準風月談》出版。

1935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臺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裏《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並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並作序。

1936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編》畢,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爲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雲胃疾,自後發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在我們的動力》。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爲《中流》創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魯迅先生與電影的故事

魯迅先生一生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魯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數比較多。他看電影不拘一格,尤其講究電影的品位魯迅當時很推崇進步的外國電影。他對前蘇聯的早期革命電影情有獨鍾,如《夏伯陽》、《復仇豔遇》(《杜勃羅夫斯基》)等。許廣平曾回憶說:"至於蘇聯的片魯迅是每部都不肯錯過的,任何影院不管遠近,我們都到的,着重在片子。"雖然,在當時很難看到這些影片,魯迅先生還是想盡辦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還看了由普希金小說改編的《復仇豔遇》,魯迅把它視爲"最大慰藉、最深喜愛、最足紀念的臨死前的快意"影片,並向友人推薦"不可不看"。

對美國電影,他以"拿來主義"的態度接受、欣賞。二三十年代美國電影波及到世界各個影院,充斥着駁雜斑斕的美國文化特點。而對傳入中國的美國電影,魯迅先生雖時而流露出不滿和激憤,但更多的還是成了他考察美國文化和作爲文化娛樂的重要途徑。據統計,魯迅在1927-1936年的20xx年間,共觀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國片就有121部。對好萊塢的探險片、喜劇片、偵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評價,特別對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城市之光》給以熱烈的讚賞。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國紀錄片學派實地拍攝的探險片,有37部之多,如《南極探險》、《人獸奇觀》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魯迅熱情扶持中國的"左翼"電影事業,在《準風月談·後記》、《中國文壇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懼地痛斥了藍衣社特務用法西斯手段搗毀藝華影業公司,禁演田漢、夏衍等編寫的早期進步電影的罪惡行徑。特別是對早期進步演員阮玲玉的自殺和"左翼劇聯"盟員艾霞之死,魯迅寫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論人言可畏》。魯迅對當時一些不好的國產電影也興趣索然。針對無聊的電影,魯迅曾當頭棒喝:"現在的中國電影,還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響……看了之後,令人覺得現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須是流氓。"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的名人魯迅,歡迎閱讀!

成功的名人魯迅介紹:

筆名魯迅(Lution)源於革命revolutio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20xx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20xx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藥》、《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毛澤東主席評價魯迅爲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

成功的名人魯迅的生平:

家世

魯迅書法作品魯迅祖籍湖南道州,後遷居紹興,到魯迅這一輩,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種地的農民,到了後來,不斷髮家,變成了擁有大量土地的財主。他們在一個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園房”等等。魯迅一家屬於“覆盆房”的一個分支。“支覆盆房”全盛時期佔地三千多畝,還有七、八座當鋪。魯迅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周家做官經商,人丁昌盛,至魯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大戶。魯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後在北京任內閣中書,對魯迅教育十分開通。魯迅的父親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鬱,閒居在家。後因肺結核而死。魯迅的母親魯瑞(1858~1943)是紹興當地舉人魯希曾孫女,思想頗爲開通,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能力魯迅到了晚年,對於時間抓得更緊。不管工作多麼艱苦,環境多麼惡劣,他仍是如飢似渴的學習,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病重的時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麼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動手做起來。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體溫很高,體重減輕到不足80斤,可是他依然堅持着寫作和翻譯文章。他在逝世的前三天,還給別人翻譯的一本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還記了日記。魯迅一直戰鬥到他離開我們的那天,從來沒有浪費時間.

早年

魯迅於1881年八月九年級出生。1886年入私塾,從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誦《鑑略》。其五六歲時,大人都稱 魯迅爲“胡羊尾巴”。讚揚魯迅小而靈活。1892年正月,魯迅12歲時,往三味書屋跟從壽鏡吾先生讀書。在塾中,喜歡趁空餘時間描畫,並蒐集圖畫。在上學時,魯迅因給父親買藥而遲到被先生批評,後來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時刻提醒自己,從此再沒有遲到。魯迅外公家在安橋頭,聚族而居。1893三月魯迅曾祖母去世,魯迅祖父從北京回到家。秋,祖父因爲科場舞弊案犯事下獄,父親周伯宜公又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當鋪及藥店間很多年。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親伯宜去世,時年三十七。父親去世後,家境越發艱難。1898年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爲周樹人。1898年4月,18歲的魯迅考入該學堂的輪機班就讀,同年11月因不滿該校烏煙瘴氣的校風,憤而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課餘閱讀譯本新書,尤其喜歡小說,有時候會外出騎馬。1920xx年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這一年1月至3月間,魯迅先生撰有名詩《自題小像》。1920xx年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在日本學習期間,接受了革命(revolution)思想,故取筆名魯迅(Lution),以表達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後局面的決心。課餘喜歡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其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1920xx年爲《浙江潮》雜誌撰文。1920xx年六月七年級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1920xx年八月,往仙台入醫科專門學校肄業。1920xx年六月回家,與朱安女士結婚。同月,再次去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棄醫從文。1920xx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因爲預算不夠而沒有印刷,後來爲《河南》雜誌撰文。1920xx年師從章太炎先生炳麟,爲“光復會”會員,並與周作人一起翻譯國外小說。1920xx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1920xx年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魯迅

棄醫從文

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教室裏放映的片子裏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衆,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裏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羣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從政

1920xx年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1920xx年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的招募,任教育部部員。五月,航海到達北京,住宣武門外南邊的半截衚衕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爲教育部僉事。1920xx年七月初,因張勳復辟亂作,憤而離職,亂平之後就返回了教育部。1920秋季,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1920xx年秋,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1920xx年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魯迅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的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隨後魯迅向專管行政訴訟的平政院投遞訴狀,控告章士釗濫用職權。1920xx年秋,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1920xx年一月,新任教育總長易培基取消過去對魯迅的免職處分,教育部僉事職務恢復。二月,平政院開會作出裁決,正式取消章士釗對魯迅的處分,判定魯迅訴勝。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十二月因對學校不滿,辭職。

革命

1920xx年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爲:《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後辭職。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爲《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七月八日,移寓景雲裏二十二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十月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

1920xx年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1920xx年五月十三日,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範學院、第一師範學院等校講演。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魯迅離寓避難。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魯迅離寓避難。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爲:《流氓與文學》。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七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八月二十四日爲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1932年十一月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範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爲執行委員。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爲“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這個時候也有魯迅將被暗殺的傳聞,有人勸魯迅少露面,魯迅不聽,出門不帶門鑰匙,以示決絕。

病逝

1934年八月二十三日,由於有熟人被抓了,魯迅離開公寓避難。十二月十四晚上脊肉作痛,盜汗。1936年一月肩及肋都疼得厲害。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五月十五日病情又嚴重,醫生說是胃病。從這之後一直髮燒,三十一日,史沫特萊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情非常危險。六月,從委頓中逐漸好轉,稍微能坐起來看書,寫幾十個字。八月,痰中見血。十月,體重八十八磅,比起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山完造。十八日天還沒亮,又發病了,氣喘不止。魯迅寫了一封信,委託內山完造請醫生過來,這是魯迅的絕筆。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魯迅逝世。

魯迅在1936年10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上海,上萬名上海民衆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着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着“民族魂”三個大字,後遭到破壞,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至虹口公園,毛澤東爲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成功的名人魯迅的大事記:

1881年 一歲

八月九年級(公曆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鑑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1888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爲妹妹啦。”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1892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鑑讀。

在塾中,喜乘閒描畫,並蒐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爲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莊、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藥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1898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爲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