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的故事3篇

人生感悟 閱讀(2.86W)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爲,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下面有小編整理的人生感悟的故事,歡迎閱讀!

人生感悟的故事3篇

高純度的結合

幾年前,參加一個心理課程,主持人說,“你會成爲你最憎恨的那個人”。這句話如雷貫耳,憎恨父親的兒子,通常是和父親最相似的;憎恨母親的女人,通常也最像母親。我們非常憎恨某人,不知不覺,卻變成像對方那樣的人,這不是最大的玩笑嗎?某人憎恨他的上司,即使離職後,他仍然在別人面前咒罵他,然而每個人都覺得他們兩個其實非常相似。

我們憎恨某人,也許是在那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爲了不想變成同類,於是切齒痛恨,卻又因恨得太深,一不留神,便會變成那個人。爲了不要變成我憎恨的人,我唯有儘量不去憎恨。我寧願變成我愛的人。

因爲欣賞一個人,纔會愛上他,假使要選擇成爲另一個人,很自然地就希望成爲他,要像他那麼仁厚,要像他那麼睿智,也要像他那麼有風度,又或者擁有他那雙好看的眼睛

變成像他那樣的人,是一種幸福。以前做過一個心理測驗,問題是:你想變成愛人哪一部分?我選擇了眼睛,那便可以看到他看到的東西,看到他眼中的我。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不是變成一部分,而是全部。

人會變成自己最愛的那個人嗎?朝夕相對,天長日久,一天,你發現,你原來擁有他的眼神。你在自己身上看見他,也在他身上看見自己,這是純度最高的結合。

人生總會有那麼多錯過

錯過了清早的晨曦,錯過了正午的驕陽,錯過了夕陽的絢爛,錯過了暮色中的朦朧,也許還會錯過迷人的月色。

錯過了春日的爛漫,錯過了夏季的奔放,錯過了秋天的豐碩,錯過了冬日的凜冽,也許還會錯過春夏秋冬轉換的空隙。

錯過了童年的幼稚,錯過了少年的懵懂,錯過了青春的激揚,錯過了中年的凝重,也許還會錯過老年的安詳。

錯過了青梅竹馬的兩小無猜,錯過了卿卿我我的初戀情懷,錯過了海誓山盟的相親相愛,錯過了耳鬢廝磨的相依相偎,也許還要錯過超脫於現實之外、凌駕於精神之上的相遇相知。

跨越萬水千山,抹去昨日背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裏,邂逅了你,偶遇了他,成就了你們的相知。茫茫人海中,你們能夠相遇、相識、相知,可謂是緣分不淺了。但即使如此有緣,也許在你們之間還要上演一幕幕的錯過。

也許你會感慨:爲什麼不在花開的季節與你相遇?爲什麼不在青春激揚的日子裏與你相逢?爲什麼不在心無負重、口無遮攔的時候與你相知?爲什麼不在最美麗的時刻與你相愛?也許你會設法挽救這份錯過,試圖牢牢把握瞬間的緣分。可是你要明白,緣分宛如手中沙,攥得愈緊,失去愈多;或許你們曾經的錯過,不是彼此心靈的退縮,而是宿命的安排。

人生中總會有那麼多的錯過,錯過有時會讓雲流淚,讓風止步,讓春夏秋冬停滯,讓生命輪迴有情。承受過錯過之痛的人都明白:一時的錯過,也許就會成就一世的落寞。但又有什麼辦法呢?人不能讓自己生活在感慨裏。

錯過了上世的相遇,錯過了前世的相知,錯過了今世的相愛。別人是三生的緣分,有緣無分的你們就把希望寄託於第四世吧,你們可以約定好第四世的重逢。

生活中的錯過實在是太多,幾多愁思,幾多無奈。不經意間,許多美好的記憶和我們擦肩而過,隨風流逝。其實也正是因爲錯過,那一切才顯得如此令人爲之動情、難以忘懷、彌足珍貴。假使你使之成爲現實的永恆,回頭看看,也許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平淡了。因此,錯過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是一種新生,是一種別樣的美麗。如果不是曾經的錯過,塵封的心裏怎麼會有思念在日夜瘋長?情感的荒原怎麼會有蓓蕾在悄悄綻放?一生一世,我們錯過的永遠比得到的要多無數倍,滾滾紅塵中,我們有多少機遇與可能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據爲己有呢?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就是這個道理。知道錯過了,其實根本就沒有錯過,因爲我們最起碼還知道有這麼一份美麗的存在。我們所不知道的,其實才是真正錯過了的。所謂擁有,也不一定是自己要把它抱在懷裏,抱在懷裏的也不一定就真正擁有了,而擁有的是自己內心深處最鮮活的體驗。

功名利祿,愛恨情仇,人生的種種,都是這個道理。如果可以看淡了,如果可以看開了,如果可以坦然了,這個時候也許才擁有了更多……

不能少的字

在沒有手機和電話的年代,如有緊急事情想通知家人,都會利用發電報的方式。有個生意人到外地出差,事情處理完畢,打算提前回家。於是他到電信局給妻子發了一封電報,請妻子到車站接他。

櫃檯小姐算好字數並報了價錢,這人才發現身上的現金不夠,就說:“請把電報中‘親愛的’三個字去掉,這樣錢就夠了。”

不料,櫃檯小姐卻溫和地笑着說:“不,這三個字無論如何都不能去掉,你妻子最期盼的就是這三個字,請不必爲難,這幾個字的錢,我們會代你付的。”

是的,有些話語必須說出來,有些意念必須表達出來,這才能真正使對方受益。愛與關懷不光是放在心中,也必須在文字中、言語中以及行動上表達出來,這不但適用於伴侶及家人身上,對同事朋友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