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的心情隨筆選集

人生感悟 閱讀(2.31W)

所謂“感悟”,是指人們接觸外部事物後有所發現人有所感觸而領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閱讀中的“感悟”是學生憑藉對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是意會。下面有小編整理的人生感悟的心情隨筆選集,歡迎閱讀!

人生感悟的心情隨筆選集

燈下獨思

在一盞燈下翻閱泛黃的書頁,如同翻閱一段塵封的往事。不如風也不如煙,如一滴春天的雨落在緊閉的玻璃窗上,一聲沉悶的嘀嗒,是那漸行漸遠漸模糊的時光麼?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瀰漫,化成一點最沉重的嘆息,久久飄散不出門去。

好多年了。我們始終以爲自己已經習慣了冷漠。臉上的皺紋深了?這沒有什麼,老家門前的那條木凳已經糟朽,再也承載不起我們日益發福的軀體。頭上的頭髮白了?這也沒有什麼,紅漆木箱裏的那本稿箋已經潮溼,再也書寫不下我們日漸遠離的青春。年年中秋,頭頂的那輪明月,用它看過在這世間走過的每一個人的冷眼看我的時候,我總會回報它一雙冷眼——如海螺溝千萬年沒有融化的冰川。

可是,在一些時候,心,爲什麼會隱隱約約地疼痛?難道是在翻閱那些泛黃的書頁時,不經意觸痛了自己結痂的傷口?在朦朧的《背影》裏,我們的父親是否來過?一句話也不說,甚至不讓我們看一眼他越來越陌生的面龐,就匆匆地消逝在悽婉迷茫的夢裏。在“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句裏,我們的雙眼是否有過淚花?在一棵長滿果實的樹下,怎麼也看不見那一樹織成雲霞的桃花。

得到過,失去得更多,好像是所有人共同的感嘆。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迷茫裏,我們艱難地前行;在“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浩嘆裏,我們盡力地突圍;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傷感裏,我們不停地求索。在來來去去匆匆忙忙纏纏綿綿糾糾結結的腳印中,到底有沒有我們鮮紅的淚滴。

其實,我們都不願意癡念着過去。但是過去總是以各種形式與我們糾纏不清,比如一頁潦草的日記,或者一張黑白的照片,或者一首多情的老歌。我們避無可避,因爲我們註定要在他們的蠱惑中走過一生,就像陽光,就像空氣,就像流水。

蕩澤河上幸福橋

蕩澤河,古稱波水,酈道元在著名的《水經注》中對其有專門記述。它是淮河上游滍水(即魯山沙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汝陽縣境內的黃花嶺,一路上穿山過峽,吸納了衆多的山澗支流,閃轉騰挪,在伏牛山腹地畫了個大大的圓弧,最後向東南注入昭平臺水庫。

蕩澤河之名,寄託了伏牛山先民對生命之源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蕩澤河的確曾經給沿岸生靈帶來過恩澤和福祉。

清乾隆年間,臨河而居的石坡頭羣衆從江南引種水稻,把兩岸大片旱地改造成水田,使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一片蛙聲起,十里稻花香”的米糧川。至今在石坡頭到昭平臺一帶,還生活着那時從安徽來此傳授種稻技術的金、汪、郭、李四姓家族。

新中國成立後,村黨支部帶領石坡頭羣衆響應號召,成立了魯山縣第一個農業互助組,從此,石坡頭的農業生產很長一段時間位居全縣的先進行列。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蕩澤河在惠及兩岸農業的同時,也隔斷了兩岸交通。

蕩澤河河灘足有二里多寬。平日水量小,但要走過遍佈卵石的河灘也不容易。夏秋河水暴漲,河道即成天塹。陰雨連綿時節,兩岸一隔絕就是一二十天。

在以糧爲綱的年代,石坡頭是遠近聞名的豫西小江南,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以能嫁到石坡頭爲自豪。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由於交通的侷限,礦產開不出來、山貨運不出去,秀美的風景也開發不了,石坡頭竟淪爲貧困縣裏的貧困村。

談起蕩澤河,石坡頭村羣衆也有不少苦水。

爛寨組的一村民,那一年蹚着洪水,過河到醫院取藥,被上漲的河水捲走。石坡頭組一村民和蓮菜坑組的一村民,也都是被洪水吞噬的。洪水甚至還造成南坡組一家八口的滅門之災。

人們至今還記得,那年七月十五觀音寺廟會,石坡頭很多人過河趕會。在人們蹚河返回時,突然漲了大水,一丈多高的水頭劈頭蓋臉撲來,一個媳婦在衆人的驚呼中,被洪水無情地捲走。

在蕩澤河兩岸的山頭上,分佈着許多廟宇,如觀音寺、玄臺觀等,農曆二月十五、三月十八、七月十五,都有規模宏大的廟會。細究起來,這些廟會,其實都是兩岸人民祈求平安的一種祭河儀式。

那麼,爲什麼不修一座大橋呢?

提起這橋,既是兩岸人民的期盼,也是兩岸人民心中的傷痛。

早在人民公社的時候,石坡頭村民就多次申請在蕩澤河上架橋,但政府拿不出錢來。xx大以後,黨中央更加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縣裏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程,建設大橋的希望,再次在石坡頭人民的心中升起。他們通過鄉政府,向縣裏提出了申請。2019年,作爲對蕩澤河西岸4個貧困村精準扶貧的重點項目,確定在觀音寺和石坡頭之間最窄處修建蕩澤河大橋。經過兩年多的施工,投資2000多萬元、跨度1000多米的公路大橋,終於如長虹臥波,橫跨蕩澤河之上。

橋修成了,如何給它命名呢?有人說叫蕩澤河橋,有人說叫觀石橋,還有人說叫觀音橋。可這些名字哪裏能集中表達石坡頭人民心中最複雜而又最真切的感受呢?直到有人提議叫幸福橋,羣衆才一致贊同。從此,這座橋有了自己的名字,更有了自己的內涵和使命。

蕩澤河上幸福橋的建成,使石坡頭人民深刻地認識到,恩澤福祉,天上降不下,水上漂不來,只有經濟發展、國家富強了,老百姓才能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

生活如風鈴

生活是時光每時每刻都在觀看的日曆,被它尖銳的刻刀劃下一道道鮮明的印記,在看似繁雜喧囂的生活裏,多的則是寂寞難耐,所以它需要傾訴,正如風鈴,需要一顆細膩的心去傾聽。

當風鈴被掛在屋檐下,它就等待明庶風,吹響它空寂的心,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叮叮,叮叮......”爲了什麼奏響天籟。

而更多的時候,它卻在寧靜地仰望或安穩地沉睡。帶着純純的依戀靜靜地望着隨時都在變化着的纖雲或空寂的舒月,閃動着銀色的光澤,宛如瞌睡人的眼。

有時侯也並不總是那麼順利,還是會碰上風雨天的。風鈴被沾溼,被颳起,憤怒化作幾聲清脆的響而隨後又在風雨中消失殆盡。白晝一點一點被雨吞噬,風鈴也因陰翳的加重而顫抖不已。"叮叮,叮叮......"它無助的哭訴已變成了美妙的享受,呢喃低吟,似乎自己正在深谷下,茂林中接受着生命聖潔的洗禮。“吧嗒”一滴晶瑩的雨珠落在風鈴上,緩慢地沿着它的輪廓滑下,雖然還是如此冰冷,但已嚐到了它甘甜的味道。

日光彈指過,花影座前移。韶光已去,年華不再,光陰的故事,全被折進了書頁的某個章節。風鈴,留下了它鏽跡斑斑的記憶,似水年華在它眼前轉瞬即逝,種花的人變成了看花的人,看花的人變成了葬花的人,寂寞的年歲裏竟滿是“物是人非”的蒼涼吶喊,惟風鈴依舊,恬恬淡淡,波瀾不驚。

是誰說過的,那些離開的人,離開的事,終有一天會捲土重來,而那些曾經認真傾聽過風鈴的心的人,才能一次次變幻時間的拼圖,懷念而憂傷地咀嚼着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