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青春勵志>

勵志青春短篇文章

青春勵志 閱讀(2.53W)

人可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我們都需要這樣的勵志文字和文章來激勵自己的青春,那麼勵志青春短篇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勵志青春短篇文章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青春短篇文章

勵志青春短篇文章:成長是與不夠優秀的自己和解

我很少認爲自己優秀。

小時候是學不會哭泣、賣乖、懂事,得不到大人的誇讚和獎賞;長大一些讀書又不夠好,不善交際,老師和同學很少關注自己;總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後要走的路,在決定努力寫作的時候,又發現在做這件事並且有才華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時間讓我認識到,我是一個不漂亮、不苗條、不富有、缺少天分和文字直覺的人。

跟現在的朋友聊起小時候的事,她說小時候覺得自己非常特別,一定和別人不一樣。她認爲自己的身體裏沒有器官,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但有次生病需要照X光,她在醫院裏看着片子非常失落,因爲她發現自己與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相同的構造,相同的器官。她第一次體會到沮喪這樣高端的感覺。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有許多讓現在的自己發笑的想法,並認爲當時的自己幼稚且荒唐。

曾經的我認爲現實中有嫦娥,她可以幫我完成暑假作業;認爲我在晨讀時間隨機哼出的歌詞,可以紅遍中國;認爲自己擁有稀缺的血液,能夠拯救世界;認爲我手背上心形的粉色胎記,是上一輩子留下的記號;認爲有其他平行空間,生活在那個世界的人可以看到我,諸如此類。

當然,隨着長大我發現這些認爲統統不成立。有一段時間我非常不開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爲跟想象中的“我”比起來,自己實在太平凡太普通了。我很生氣,生氣我怎麼能是這個樣子!

這個發現是不是有些殘酷?

但,這個世界上也有奮起直追、笨鳥先飛、大器晚成等成語。有27歲才正式學畫,到56歲名聲大震的齊白石;有47歲纔打算揭竿而起,55歲建立大漢王朝的劉邦;有65歲纔出版第一本書的作家勞拉·英格爾斯·懷德。我不知道他們小的時候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至少,後來他們知道了平凡的自己,可以努力改變,並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想象,這樣十分消耗比高原氧氣還稀薄的自信。一旦失去自信,在不知創造並且懷疑自己的情況下,人很容易窒息。會被平凡的生活扼住脖子,透不過氣,然後放棄掙扎的能力。

我慢慢地放過自己,瞭解自己沒有超凡的能力。接納這樣的自己,去盡力改變思想不夠成熟、寫作技能宛如新生嬰兒的自己。

時間讓人的身體成熟,但也帶來思想的空虛。身體像一件單薄的容器,經不起敲擊,很容易破碎。思想如鋼鐵、石塊、泥沙,每增加一些知識,就像在容器裏投入一些貼補壁面的材料,慢慢地,軀體和思想相稱,才能變得堅不可摧。

但如果不將皮囊中填入實質的內容,放縱思想的空虛,人一旦遇見現實鋒利的針尖,皮囊就會被扎破,空虛如風飄散,身體將變成萎縮而乾癟的氣球。

我知道自己需要鋼鐵、磚塊和泥沙,所以在不斷修煉着。

關於想讀的書、想鍛鍊的身體、想變得更漂亮的外表、想獲得讀者認可的心情、想寫出精彩內容的才華……對於這些追求,我一刻也沒停止過。但偶爾也因疲憊懈怠讀書,因懶惰而放鬆健身,因妥協於平凡的眉眼而不去打扮,因一些忽略和批評而拒絕接受,因不曾得到天賦的垂青而異常失落,這些瞬間,是阻礙我的沼澤、沙漠、鴻溝或懸崖,我曾停在它們前面,因爲害怕陷入危險,可是有什麼比平庸更危險呢?

我拒絕平庸的方式有些土氣,是出走、讀書和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確切地說是思想上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

我在努力變成一個有趣的人。當內心出現懊惱、煩躁、猶疑、憤怒的時候,我都勸告自己,不要這樣,生活還有許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去做。

煩躁就坐下來看風景,疲憊就停下來聽音樂,孤獨就讀治癒的故事,憤怒就換上衣褲去奔跑發泄。把每一天的經歷都仔細感受,發呆、快走、被碰撞、受委屈、同情生病的虛弱者、愛慕漂亮的明星、期待一場愉快或悲傷的戀情,這些都是我在做的事。

我希望時間能帶來真正的成長,而不是每年更改的數字。

接納自己的普通,讓努力的自己和現在不夠優秀的自己和解吧。

勵志青春短篇文章:優秀不夠,你是否無可替代

前些時間我們工作室招人的時候,一個小姑娘笑嘻嘻地進來了。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錯,於是就問她:“你想面試哪個崗位呢?”

她說:“剪輯。”

其實我挺想聘她的,但是我們劇組的剪輯既刻苦,能力又強,而且預算又不夠,矛盾中,我問:“有沒有想過換一個職位,比如說特效什麼的。”

她說:“我不會啊。”

我說:“那你還會什麼?”

她愣住了一下,繼續說:“我剪輯很不錯的,您看了我的作品應該知道。”

那時我非常矛盾,因爲她確實很優秀,可是工作崗位已經滿了。優秀的人很多,她可以被替代,先來後到,所以我們討論了一會兒,最後推薦她去了另外的工作室。本來故事應該結束了。可是當天晚上,小姑娘給我發了一條很長的短信,問:“我很想加入你們的團隊,而且我的能力也不差,爲什麼不要我?”

其實換成其他人,就不回覆了。而我好爲人師的臭毛病又出來了,我想了半天,回了一條很長的短信:“小美,我們都看出你很優秀,可是剪輯這項工作你還沒有做到極致,雖然我們都看到你到我們這裏來後能力會提升得很快,你有超強的潛力,可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剪輯師,崗位已經滿了。你雖然優秀,但運氣不是那麼好,可是你知道如果一個人無可替代,他的運氣可能就好得多,下次一定要多學點兒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會更好的!告訴你一句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記得,優秀不夠,一定要卓越,一定要無可替代纔是最重要的。”

那天以後,小姑娘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們經常一起吃飯,直到今天,她已經與大工作室簽約了,月薪上萬。她的微博個性簽名上寫着:優秀不夠,你是否無可替代。

其實只要你還在讀文字,每天沒有睡到中午,玩遊戲沒有玩到半夜,沒有喝酒喝到天亮,那麼你就是那種正在努力的人,一個一直看着陽光、盯着未來的人,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可是,爲什麼一個優秀的人還是被理想的公司拒絕,被自己的夢想拒之門外?因爲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畢竟努力的人很多,在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夢想,最不差的就是優秀的人。可是,你優秀又能怎麼樣,每個人對於優秀的評價又不一樣,既然優秀不夠,就讓自己無可替代吧。

而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二是把別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這樣的人,纔是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

北大古生物專業一個女生的畢業照在網上瘋傳,因爲那個系只有她一個人,大家都在調侃她上課肯定不能逃課;有些人在羨慕她,因爲她不用愁找不到工作。因爲如果社會上只有一個對應的崗位,沒有關係戶的前提下,這個崗位非她莫屬;如果有兩個呢,那麼兩個單位就會競爭要她,給她更高的薪酬待遇,因爲她無法替代。這世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做到無可替代。BruceLee去好萊塢之前,有很多武行的高手都在電影中嶄露頭角,但只有BruceLee願意去美國發展,當時很多武術大師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拼事業。而恰巧那時的美國正發生着影視文化大爆炸,BruceLee去了之後,也並不是他的打法比別人都牛,而是因爲他是好萊塢武術組的唯一華人,所以,他變成了國際巨星,成爲一代大師。其實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很多都是做了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才讓自己無可替代的。

幾年前我在軍校學英語,身邊人都覺得我有毛病。記得無數個夜晚我拿着厚厚的英文字典去自習室,空空的教室對着牆大聲朗讀着、背誦着,那時我在紙上寫了一句話: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繁華。後來這句話在網上被不停地轉發。記得同學問過我一句話:“已經學得很好了,幹嘛還要繼續學?”我說:“好不夠,要拔尖纔可以。”20xx年,我參加了希望英語演講比賽,經過激烈的角逐後,我拿了北京市一等獎、全國第三名。主持人說:“你是我們這個舞臺第一個穿軍裝的演講者。”那段時間很多人問我:“在你那樣一個環境中,都沒人學英語,你爲什麼要學英語?”我笑笑說:“就是因爲沒人學英語,我才學的啊。”

我記得,那段時間腦子裏面都是如何讓我自己變得無可替代的記憶。很感激那段日子,每天跟打了雞血似地學英語,纔能有了今天自己想過的日子。直到今天,我已經開始一心一意地做工作室,拍出好電影。這條路很遠,有很多人都在競爭,而我還會繼續讓自己強大起來,每天進步一點兒,做別人不願意做的領域,把別人都能做的領域做絕,才能無可替代。

我在英語培訓這個行業做了4年,對於這個行業來說,最有名的不是公司高層,也不是工作人員,而是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老師。這些老師一直都是每個公司尋找的。他們有一技之長,是無可替代的。在這個行業呆久了,我逐漸明白了,讓自己強大起來比什麼都重要。

每次讀《水滸傳》時,都會覺得挺有意思的,那些當年風雲江湖的宋江、李逵,最後都沒有好的下場。而最後有善終的、被重用的竟然是吹笛子的蕭讓、刻字的金大堅等這些專才。杜甫留給世界的,也不是他的官職,而是他寫的詩篇。因此,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下來的利器,其實是一技之長。如果你在體制內工作,決定你命運的是領導的一句,那麼用一技之長活在世界上的人,評價你的是市場給你的相對公平的分數。靠手藝活着,哪怕沒有體制內的穩定,但總是活得自在點兒、舒服點兒,而那些無可替代的手藝人,纔是每個社會機器需要的必要零件。

年輕人,在學習的路上,不要低着頭看書,多去人才市場看看現在社會需要什麼專長,上網看看大型公司缺的是什麼人,把一技之長磨得無可替代,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業。這一路可能很難受,但是,沒有哪個高手在修煉的時候是不寂寞、不難受的,既然選擇無可替代的路,那麼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挨兩拳又如何呢?

勵志青春短篇文章: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

如果說人生前半部分的根本特點在於不知滿足地追求幸福,那麼,其後半生則充滿着不幸的惶恐。所有幸福皆爲虛無縹渺之物,而所有苦難則爲實實在在的東西。因而,我們畢竟都變得謹小慎微,所渴望的僅僅是少一點痛苦和那種不再被人打擾的境遇,而不是快樂。

當我們年青的時候,總是想象那些傑出人物和偉大事件會在我們的人生中,伴隨密集的鼓點和僚亮的號角登場亮相;而在老年,當我們回首平生,發現,他們都關門閉戶靜靜地睡着,沒有人注意他們。

人過四十,多數人難免產生憤世嫉俗的毛病。這是很自然的。人們都樂於從自己的性格出發去衡量他人,看到的情形是別人在思維或激情方面遠遠落後於己。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來往,於是不是喜愛孤獨,就是仇恨孤獨,或者顧影自憐。

我們青春時代的活力和歡笑,部分是出於這祥的事實:我們剛登上人生的峯巔,並不知道那邊山腳下等待着的死神。然而我們跨過山巔後,看到的只是道聽途說的死神的真實面目。與此同時,我們躍躍欲試的神情頓時消退,這使得我們的精神突然消沉。此時,悲涼憂戚的嚴肅認真感遂壓倒了青春時節豐富多彩的愉悅。我們在青春時節,視生命爲無盡的長河,毫不珍惜地消磨時光;可是,當我們變得蒼老時,越發感到時間彌足珍貴。猶如一個死囚一步步邁向斷頭臺的感受一般。

從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遙遠未來;從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卻宛如一個非常短暫的往昔。一個人必須等到年歲已大,纔可能透悟人生。青春時節,時間邁着非常緩慢的步履;因此,我們生命的第一個四分之一階段,不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漫長的,所以它留下了那樣多的美好記憶。假如我們要人追憶往事,那麼,任何人在此期間可敘說的東西,比下兩個階段都要多得多。這一段生活,就:像時令之春季,日子本身在根本上就變得令人難熬的漫長。

當生活臨近結束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到底會發生什麼。不過,爲什麼在老年我們會發現所經歷之生活是如此的短促呢?因爲,此時,我們對這段生活的記憶是非常之少,因而顯得時光之短罷了。於是,我們忘掉了許多無關緊要的事,尤其是我們所經歷的不幸,剩下來的東西當然就爲數不多了。此時,我們活得越長,則會更少考慮那些曾在我們看來是舉足輕重、富有價值的事件。時光往往不留痕跡地逝去。就像航船離岸越遠,岸上之物便越發變化,越難區分和辨認一樣,我們往昔的東西也漸漸淡漠了。

在青春年少時,我們具有完整的意識;而在年老時,我們實際上只具有一半意識。我們越變老,我們就越是減少意識的程度而活着。事物在我們眼前穿過,卻不會產生任何印象,就像一件藝術作品被看過幹百次後沒有產生任何效果。我們做不得不做之事,過後,又不知道所做的究竟是些什麼。此時,由於生活本身越來越變得無意識,當社會衝向意識完全消逝的那個終點,這個過程會越發加快。由於長時間養成的接受同一對象的習慣,智慧就會變得如此精疲力盡,任何事件所產生的效果會越來越小。由此看來,孩子們的一小時比老人的一整日都漫長。因此,老人的時光,像一個下滑的圓球一樣,是作加速運動的。

我們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兒童總是需要不停的玩耍,無論是遊戲和幹活都行。如果不讓他們這樣,他們就會陷入可怕的無聊。青年人也復如是。隨年齡增長,無聊日趨減少。我們一生“最好時光”即是在老態龍鍾之日到來之時,因爲,老人雖然情感的折磨平息了,但人生之重負卻遠較青年爲甚。

青年人長於直觀式的感受,老年人擅長思索追憶。因此,青春是詩歌豐收的季節,而老年則更適宜收穫哲學。同樣,在實際領域,我們青年人是由直觀感受到的和體察到的東西所決定;而在老年,是由思維中的東西所決定。

人生的前四十年適於著書立說,而後三十年宜寫些評論。

奇怪的是,只有到生命的尾聲,我們才真正聽到和領悟到我們自身和目標,尤其是同世界的關係。

老年,長於避免不幸;青年,樂於容忍不幸。青年是一個不安的年歲,而年老則是一個休整的時節。

人越老,人世之事則看得越輕。

倘我們爲老年,我們無疑面臨着死神;倘我們是年青人,我們佔有着生活。問題在於:二者之中,何者更可怕;而且,生活從整體上看,並不是那種過去比未來美好的東西。《舊約傳道書》說:“死亡之日比出生之日更美好。”想長命百歲,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淺薄的念頭。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得好:任何人活得越長,經歷的邪惡便越多。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勵志青春短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