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爲人處世>

因人而異說話技巧

爲人處世 閱讀(1.07W)

跟真正喜歡你說話的人說話!跟真正喜歡你這種形式說話的人說話!說對方喜歡聽的話,用對方喜歡的方式,學着裝,裝好一點。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因人而異說話技巧,歡迎閱讀!

因人而異說話技巧

因人而異說話技巧:

讀完《鄒忌諷齊王納諫》,我不禁被鄒忌話語間透露的智慧所折服,也不禁感嘆臣子的一片苦心。自古伴君如伴虎,所以那些敢於進諫的臣子說話要格外謹慎小心。

獨特的個性、愛好,獨特的知識結構使某個人只能是“這樣”而不能是“那樣”。與不同的人交談,就要採不同的談話方式。

忠言逆耳,作爲賢臣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哪怕是明君也會對一句句直言不諱的指責或批評感到厭煩,若在皇帝心情不好時,更是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越是重要的進諫,越是要語言婉轉,寓意深刻。一般而言,由一個生活中的實例或者寓言來引起皇上的興趣,再以此來說明一個道理。歷史上以敢於直諫聞名的魏徵在上諫《諫太宗十思疏》時,也是語言婉轉,生動親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因爲他知道,如果義正辭嚴地板起面孔說教,必然會讓皇上動怒而事倍功半。他爲了提醒身處太平盛世的唐太宗不能驕傲自滿,仍需虛心納諫,廣招賢才,在文章的開篇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樣,運用了幾個生活中的事例,用“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源不深而欲流之長”,來比喻現在的皇上,可以說是溫柔地敲響了警鐘,既不會觸怒了皇上,又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所以說,賢臣不單要有一顆忠於國家的心,一雙洞察一切的雙眼和一個運籌帷幄的腦袋,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說話的藝術,否則光有好主意不說或者說了皇上不聽,還是起不了任何作用。

唐太宗在看完《諫太宗十思疏》後,就把一直以來頗受人們讚譽的晉朝何曾批評了一番,說他“今乃退有後言,進無廷淨,以爲明智,不亦謬乎!”雖然這麼說多少帶點帝王的主觀意識,但是,怎麼說話對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多少賢臣良將都是因爲說話頂撞了皇上而遭殺身,而多少帝王因爲錯殺賢臣而悔恨不已,甚至導致亡國的命運。以史爲鑑,說話已不單單是一門藝術,更是人們社交的科學。

說話的方式要因人而異,所說對象不同,方式就不一樣。李密的《陳情表》寫得催人淚下,當然不少人覺得李密這人不厚道,如果真的是這麼有孝心的人,幹嗎用那麼多的語言說自己多麼悽慘,祖母多麼悲涼?其實我想這篇文章之所以要這麼寫,是因爲看這篇表的人是司馬炎的緣故。司馬炎是篡位之君,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再者,蜀的很多將士並不是真心歸順,他幾次要求李密做官而被拒絕,所以心生疑惑。再加上司馬炎疑心十分重,如果李密這次上表不夠煽情是會死的,所以文章寫得過於深情就可以理解了。換言之,如果李密是給諸葛亮或者劉備上表,這樣寫的話就不行了。可見說話不看人,必然詞不達意,說了白說。

現在有人說話口無遮攔,甚至不經過大腦思考脫口而出,這樣的話虛無而沒有內涵。有人說話口是心非,前後不一,這樣的話虛僞而沒有實質。於是什麼說話寶典、說話藝術的書,在大小書店裏層出不窮,好像還銷售得很旺,我想這不得不說是時代的倒退。多看看古詩文,好好品味名人大家們的話語,還怕話說不好嗎?

黛玉因人而異的說話技巧

黛玉嘴巴伶俐,是出了名兒的,她的口齒機敏並不同於鳳姐的滿嘴詼諧,她有時是討巧,有時是刁鑽,有時是淘氣,有時就是刻薄了。

因爲是大家閨秀出身,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重大場合中,黛玉表現得非常得體。初進榮國府時,她回答老祖母、舅母們,落落大方,款款有禮。比如婉拒邢夫人留飯時說:“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既委婉拒絕,又不失禮儀。

而和寶玉及姐妹們混熟之後,黛玉性格里的活潑、調皮就時常表現出來。私下裏跟熟識的人交流,她會根據說話對象,根據當時的情境,區別對待,隨意而自然。比如她對寶玉說話,時而俏皮,事兒刁蠻,時而乖巧,時而小性兒,但無論哪一種,都是最真實自然的黛玉,因爲寶玉是唯一一個不需要她刻意擺面孔對待的人,加薇信:vipjf5 教你輕鬆每天瘦一斤!她在寶玉面前從來不僞裝自己,流露出的是盡是少女的天真爛漫真性情。

比如寶玉說她身上有幽香時,她就牽扯到寶釵,說了一大篇話,什麼“冷香”、“暖香”,“玉”和“金鎖”的,寶玉知道她此時不是真惱,只是嘴巴上刁鑽,於是也跟她混鬧,最後黛玉忍不住叫“好哥哥求饒”。這時候的寶玉是輕鬆的。

黛玉當然有很多時候說話叫寶玉輕鬆不起來,比如在寶釵家吃酒,她說的那些一語雙關的話,借說雪雁而實說寶玉的“怎麼他的話你就聽,比聖旨還快”,讓寶玉酒吃得都不痛快。而這種時候是很多的。

兩個人一塊兒看《西廂記》,寶玉忘情,那書中的人物比兩人,明明是情思繾綣的時刻,黛玉臉上掛不住,非要跟寶玉鬧一場,說他拿她取笑,還要告訴舅舅去,害寶玉賠了好一會兒不是,然後她自己卻也口無遮攔起來,寶玉說她,被她給混了過去。

兩人之間的對話,無論黛玉是哪種情態,無論她在讀者眼中看來是多麼無理取鬧,但有人都會理解她,原諒她,有這樣的一個傾聽者真好。寶玉偶爾也會吃不消,跟她頂幾句嘴,但很快就會偃旗息鼓。果然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黛玉在寶釵面前就不一樣的。無論是愛情還是詩才,黛玉一直暗中跟寶釵較着勁兒,她心裏忌諱寶釵,所以只要涉及寶玉,她嘴上不是酸溜溜就是尖酸刻薄,或者是諷刺打趣。比如寶玉捱打後,寶釵因爲質問哥哥引出哥哥不留情面的混話,寶釵羞惱交加,哭得眼睛腫了,黛玉的話就非常得尖酸刻薄:“姐姐也自保重些。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不好棒瘡。”——她以爲寶釵是爲心疼寶玉而哭,心裏自然不好受。

但跟寶玉無關的時候,黛玉在寶釵面前便會自在許多,偶爾還能像個小妹妹一樣,跟她撒嬌,也會喊“好姐姐”。比如寶釵爲着她口無遮攔說了《西廂記》、《牡丹亭》上的詩句而審她時,她就乖巧地討好求饒,做楚楚可憐狀;也會在感恩於寶釵時跟她剖金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