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成功勵志>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1500字3篇

成功勵志 閱讀(2.53W)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1500字1: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1500字3篇

在我們的身邊,總是有不少的孩子,被人叫做“差生”。他們真的“無可救藥”了麼?作爲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我也常常會因爲遇到這樣的孩子而陷入深思與反省。

暑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部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對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終於寫成了這部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學習殘疾、閱讀困難症、好動症、功能紊亂性讀書困難症、數學滯塞症等學習有障礙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托馬斯先生髮現:孩子學習有困難,本質上是他的學習方法壓根兒跟你不一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有七種不同類型的智力。托馬斯先生在書中具體分析了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最後歸結到是現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種天賦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老師們僅僅重視孩子在很有限的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潛能被打壓了,從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差生”,“學習上的殘疾人”,當這些標籤被無情地貼到孩子的身上時,孩子們就真正地成爲了學業殘疾人了。

本書中說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爲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爲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歌德曾言:“一句話可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尊重每一個學生、賞識每一個學生、讚美每一個學生是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學習成績很出色,但讓所有學生的閃光點得到認可,讓所有學生都體驗成功地感覺,讓所有學生都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劉翔”現象就是用自信改變了黃種人不可以在短跑中奪得桂冠的說法,他創造了歷史,他也告訴我們,人的潛質是無限的。現在心靈的健康越來越被老師和家長所重視,心理健康就是無論從學習上還是其他諸多方面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使得同學不論在怎樣的競爭中都能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能正確對待得與失、利與弊,都能感受到成功與失敗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讓優秀學生自信不自負、讓潛能生自強不自卑”是我們最終的教育目標。李聖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依照書中所說的多觀察孩子,瞭解孩子,並挖掘出他們每一個的閃光點,讓他們成爲一顆顆自信的、獨特閃光的金子。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是老師表露出心底想法的外在表情,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教育的過程,我們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並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和教育,盡我們最大的努力關心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至少讓他們能感覺到自己只要努力就會做得更好。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1500字2: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對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所謂天生的“學業殘疾人”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該書的出版震驚了西方的教育界,因爲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名著《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

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學習殘疾、閱讀困難症、好動症、功能紊亂性讀書困難症、數學滯塞症等學習有障礙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托馬斯先生髮現:孩子學習有困難,本質上是他的學習方法壓根兒跟你不一樣。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有七種不同類型的智力。托馬斯先生在書中具體分析了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最後歸結到是現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種天賦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老師們僅僅重視孩子在很有限的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潛能被打壓了,從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差生”,“學習上的殘疾人”,當這些標籤被無情地貼到孩子的身上時,孩子們就真正地成爲了學業殘疾人了。

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着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的標籤不太一樣----“差生”。他們帶着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冗長複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

讀後感

《名著《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我們所著的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爲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爲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托馬斯先生認爲“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爲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爲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聖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嘗言:一句話可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一本書可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位教育家則可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近二十年來,美國展開了一場最有生命力的教育運動——“多智力類型教育”。本書作者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這場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我們認爲,這是一本必讀書,不僅家長、教師應該讀一讀,那些決定教育政策的人,也應該讀一讀。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讀後感1500字3: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一、內容簡介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在校園成爲痛苦的失敗者,被視爲“沒有希望”的“差生”、“學習困難戶”或“學業殘疾人”。他們是些什麼人?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幫助父母和教師發現孩子的天賦類型和獨特的學習方式。作者提出了與七種智力類型相適應的一系列方法,以便孩子用最適合他們自己的方式學習。作者根據自己豐富的從業經驗,還分析了影響孩子學習的其他重要因素。無論你的孩子是“差生”,還是成績優秀,書中的分析和建議都會對你有幫助。

二、作者簡介

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學習問題專家,也是世界各地許多教育組織的顧問。他是《家庭世界》、《女性之家》、《家庭教育》等雜誌的撰稿人。他寫過9本書,其中包括《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天才是這樣培養的》、《孩子好動症神話》等。

三、精彩書摘

動物們不再在他們所擅長的領域裏盡顯其才,是因他們被迫去幹忽略他們個性的事情。我們對待我們的孩子的方式,也與此差不多。我們忽視了他們的才幹與天賦,逼迫他們把時間浪費在枯燥無聊的特別教育課堂上。而雄鷹是應該展翅高飛的!

四、有感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爲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 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爲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爲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爲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對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所謂天生的“學業殘疾人”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學習殘疾、閱讀困難症、好動症、功能紊亂性讀書困難症、數學滯塞症等學習有障礙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托馬斯先生髮現:孩子學習有困難,本質上是他的學習方法壓根兒跟你不一樣。托馬斯先生在書中具體分析了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最後歸結到是現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種天賦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老師們僅僅重視孩子在很有限的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潛能被打壓了,從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差生”,“學習上的殘疾人”,當這些標籤被無情地貼到孩子的身上時,孩子們就真正地成爲了學業殘疾人了。

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着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的標籤不太一樣——“差生"”。他們帶着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冗長複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許多孩子總是喜歡做一些古靈精怪的玩意兒,對學習和學校的規則總是置之不理,在我們老師眼中,他們就是後進生。現在觀念轉變了,我們也知道學生並不一定要在學習上優秀才是好學生,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這樣的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也覺得很難教,很難控制。我們在平常工作中總是會覺得這些孩子擾亂了學校和班級的正常秩序,影響了一些同學的行爲,雖然我們也明白這些孩子並不是壞孩子,但是高壓的升學,總是會讓老師和家長不自覺地會把他們判入學習不好的行列,在學習中總是會覺得他們有些不順眼。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嘗言:一句話可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一本書可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位教育家則可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近二十年來,美國展開了一場最有生命力的教育運動--"多智力類型教育"。本書作者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這場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我認爲,這是一本必讀書,不僅家長、教師應該讀一讀,那些決定教育政策的人,也應該讀一讀。

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進步,都能成功,這件事說起來可能比較容易,但貫徹到教育的每一個細節中,卻是很困難的。可能每一位老師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新接一個班級,面對一批新的學生時,也曾信心十足。但一段時間後,你慢慢就會對班上的學困生失去信心。這說明什麼問題呢?看來了解學生的內心纔是我們教學關鍵的第一步呀,學生想要什麼?想幹什麼?他們是屬於什麼優勢類型的孩子,我們都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到最佳的切入點呢?對比文中的很多觀點,就感覺我們以前學習的很多內容太脫離實際了。面對工作的將來,我們怎樣才能做的更好,個人最大的體會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盡我最大的努力關心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至少讓他們能感覺到自己只要努力就會做得更好。

還有一個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原因是她總是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她眼睛裏充滿了迷惑,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卻被認爲是“癡呆生”。

其實,教育是一門神祕的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無論古今中外不乏許多大器晚成的偉人,中國就有齊白石,年少時只能以木匠爲生,五十歲時開始學習繪畫,終成一代國畫大師;而外國就有愛因斯坦,年幼時數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沒阻礙他成年以後智力的蓬勃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家”桂冠無可分非議的屬於他。所以,我們要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一塊玉,一塊可雕之玉,對他們一視同仁;並要堅信在愛的滋潤下,“另類學生”終有一天都會成就自己,成爲社會可用之材。無論進步、落後,都不要讓我們的學生經常生活在否定中。

教育,自其誕生之始,就註定是一門關於喚醒的藝術。然而,喚醒,離不開對話。對話,不止是語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靈的交流。反思自己的工作中經常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關注學生,很少主動與孩子交流,溝通學習之外的東西。

所以,教師要創造對話雙方共同探討的平臺,要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在傾聽中提出懷疑與批判,但決不居高臨下,要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即使有錯,也以各種方式來維護和諧的對話情境,以求對話得以持續。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還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辛西亞.烏爾裏克.託拜在《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分析了不同類型孩子的成功優勢:

1.具體有序型優勢者

這類孩子的最大特點是人們可以預測他們的行爲。當他們知道別人期望他們做什麼時,他們做得最好。具體有序的天性使他們成爲實用型和實踐型的人,實在的獎勵比不實在的獎勵更能激發他們。最好的激勵是讓他們看到一個完成的樣品得到了最高的分數。把你的期望儘可能具體明確地說出來,這類孩子將很少讓你失望。

2.抽象有序型優勢者

這類孩子幾乎在做每一件事時都儘可能做到深思熟慮。他們通常更願意自由地支配時間,即使這可能意味着受到處罰或遲到。他們常常不需要那些瑣碎的獎勵,而更願意得到對他們成就的嚴肅、真正的承認。他們同意,分數具有高度的激勵性,因爲它是一個超越同學的機會。他們瞭解和欣賞目標的重要性,通常能最好地參與有明確目標的任務。他們欣賞邏輯的、系統化的方法,對情緒化的情景往往無動於衷。

3.抽象隨意型優勢者

這類孩子不太關心事實和細節,他們不願意把智力花費在不能應用於自己生活的任何事情上。絕大多數孩子爲取得好成績去取悅一個愛他們的老師,會瘋狂地學習。他們對犯罪感也很敏感,許多人努力學習是因爲他們擔心:如果我失敗了,朋友和家人會多麼難受。他們被自己的天性所激勵去做任何有利於維持家庭和平與和諧的事。任何能夠轉變成社交活動的事對他們都會有特殊的吸引力。他們不能被嚴格和僵硬的規則所激勵,雖然出於恐懼他們會遵循這些規則。

4.具體隨意型優勢者

這類孩子有一種需要保持一切事物運動的內在衝動,有很敏感通常也很準確的本能,很少把時間花在對自己的選擇進行研究和辨認上,他們徑直去做,接受危險並把它作爲生活的組成部分。學校常常被他們看作是一個障礙,如果他們缺了課,很可能讓錯過的這段功課得零分,而不願花時間把功課補起來。他們很不願意去處理那些已成爲過去的事,將來對他們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家裏,他們顯得缺乏責任感和不尊重他人,因此常使父母憤怒。他們並非故意與父母作對,只是不願意被人任意支配。他們寧願去解決令人頭疼的問題,也不願意做家務。你越是憤怒和威脅,他們越沒法跟你合作。順應這類孩子的天性做工作,你會得到最大的滿足。

當然,人是如此複雜,任何標籤對人都不可能完全恰當。因此,不要擔心你的孩子會落入哪一個類型。學習風格本身是價值中立的,沒有一種唯一的、最好的風格,也沒有任何一種學習風格能使一個人比別人更聰明或更能幹。如果一套激勵方法不管用,就試試另一套,那麼所有的孩子都能成功。

我想問問各位,我們每個做父母親的是不是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功。是還是不是呢?我希望今天我講的時候我們多些互助,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氛圍,這樣我們各位夥伴聽起來就不那麼吃力,不那麼累,其實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能夠雙方的交流多一些,這樣效果就會很好。所以今天分享的主題分成幾個部分:

第一、每個孩子都蘊藏着無法估量的潛能。

阿甘應邀到各地去演講的時候,通常會做一個遊戲或實驗來給大家看。我會要一個聽衆上來在一個玻璃杯裏倒上水,而且是盡他所能的倒滿,但是不要溢出來,每次聽衆都很認真把那個杯子倒得非常滿,其實每次那個水都倒得非常滿,只是那個水有表面張力不會流出來。然後我手裏拿着回形針,問家長,你們猜一下,我大概可以放多少個回形針進去,然後水還依然保持不會溢出來。然後很多家長就開始猜測,有的說三個,有的說五個,等等各種各樣的答案,然後我就讓一個聽衆拿着回形針往裏面放,各位家長猜猜看,這個已經倒滿水的杯子,還能放多少個使水不會冒出來。結果放了100個,水都沒有滿出來,各位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做一下這個實驗。

我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下面的家長都不相信,這裏面還可放這麼多的回形針。我想告訴各位的是,我們不相信這杯水裏還可以放這麼多的回形針,不相信這杯水還有這麼大的潛力,就如同我們不相信我們和孩子身上還蘊藏着多麼大的潛能。據說一個人身上的潛能開發如常人來講通常不到百分之五,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也只開發了不到百分之十不到,所以呢其實我們身上蘊藏着無窮無窮的潛能,只是我們並不知道。爲什麼這樣講,我在同青少年做勵志教育的時候,經常會問到,我們的生命是從哪裏來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我們的生命是爸爸的一個精子細胞和媽媽的一個卵細胞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可是孩子們上過生理衛生課或是看過一些科普書的都知道,幾十億的精子中只有一個成功的衝破卵細胞的外殼然後跟卵細胞結合誕生了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天生就是冠命,天生就是第一名,沒有哪一個孩子不是以天生就是冠軍,天生就是第一名的身份來到這個人世間的。你們贊同阿甘的話嗎。所以我們要堅信我們的孩子天生就是以冠軍,以第一名的身份來的。所以他不是也一個失敗者,以一個沒有能力的身份來到這個人世間的,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有這樣的信念,我們抽到就是一張好牌。

同樣的實驗我和大山老師還做過,就是讓孩子們拍手掌,猜猜每分鐘大概可以擊掌多少次,孩子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我們的家長也可以做一下,最快的速度每分鐘大概可以多少呢?大山老師正式開始讓孩子做的時候,告訴他們剛纔只給了他們十五秒的時間,讓他們在自己的結果後面乘以四,結果都大大的超出了他們預期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我們對自己身上的能力,對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很大的程度也顯示出細心不足。根據我們研究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經驗,如果一個人孩子對本人或是一個家長對孩子都沒有一個細心認爲自己或是孩子能夠到達某個高度,成就某個事情,那麼成就和成功從此就遠離了,連可能性都沒有,任何一個偉大的夢想和目標實現之前,我們要堅定的相信他是完全有可能的,帶着堅定和熱情百分百的相信。

但是可悲的是,很多的孩子在受到挫拆或是打擊之後,慢慢的忘掉了他的第一名的身份,這是最最可悲的事情,我們都非常瞭解周弘老師周婷婷的故事,一個聾啞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潛能,她一天聾啞學校都沒有上,3歲半纔開始說話,竟然能夠連跳幾級,到留美的博士,現在又表現得如此的優秀,這樣的孩子都蘊藏着如此大的潛能,甚至婷婷的偶像海倫凱勒,又聾又啞又麻,成爲精通五國的語言,成爲一個翻譯家,作家。包括臺灣著名的演講家謝坤山,十六歲的時候遭遇一次高壓電,失去雙臂,一條腿,一隻眼睛,就是這樣一個人,命運在給他苦難的時候,同時激發了他無窮的潛能,給了他巨大的禮物。他發現了他可以用嘴巴叨着畫筆畫畫,成爲著名的口足畫家,他的畫價值連城,他在東南亞給學生做勵志演講的時候,激發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這樣的潛能天生就蘊藏在我們的生命裏面,只是上帝有時候給我們開一個玩笑,他通過拿走,讓我們痛苦,讓我們不舒服的方式,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我們的潛能。舉例,很多孩子可能在學習上不開竅,但是他可能在經商上,在其他領域是一把好手,那麼上帝爲了讓你發現孩子獨特的禮物,他可能設制了很多的困難和障礙,那麼我們有這樣的信念,不着急,不放棄,像周弘老師說的,因爲我們瞭解每一個生命都是帶着獨特的潛能,獨特的天賦來到人世間的。

這樣的勵志故事太多太多,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堅信我們的孩子,這是今天晚上我分享的第一條。假如你不相信它,那麼再談要讓孩子成功、幸福、快樂,那可能都是很遙遠的事情,而這樣的悲劇通常在生活裏面很容易上演。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把一羣放在魚缸裏養的金魚,因爲養了很久以後倒在浴缸裏面,它從魚缸裏面來到浴缸裏,他活動的範圍更寬了,可是科學家發現,這些多魚依然在浴缸裏面一個很狹小的範圍裏面遊動,就像魚缸這麼大的區域,它根本不知道它已經獲得瞭解放。

還有一個故事,在一個馬戲團失火的時候,一羣大象被燒死。按理說大象完全有能力掙脫鐵鏈獲救,但爲什麼呢?研究人員發現,大象在很小的時候曾被很細小的鐵鏈鎖住,無法掙脫。所以我們的家長在我們孩子很小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我們的孩子束縛成馬戲團的大象、金魚缸裏的魚,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成功的本質,我們要讓他們得到自由的發揮。

第二、孩子間的差異是最普遍的自然規律。

在我看來也和你們一樣,孩子之間是天然存在差異的。我在心靈海上過一個課程,它裏同提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靈魂,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一樣,就像這個世界沒有兩個指紋是一樣。每個孩子都是帶着獨特的使命,獨特的開賦,才華,卓越領域,來到這個人世間。每個孩子身上都帶着獨特的錦曩密令,這個密令只有他自己知道,還有有可能父母親或是老師及身邊人會發現到,但是並不是被其他同齡的孩子瞭解到的。那麼我們要想讓他幸福、成功和快樂的成長,我們是應該按照同一的模式來打造他比較容易還是獨特的天賦,本來的面貌,獨特的個性選擇適合他的方法比較好呢?那麼們在這裏分享幾個方法,讓你去發現你孩子獨特的天賦及才華。

1.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一個方面非常的熱愛,對它非常感興趣,甚至爲之着迷。

2.孩子是不是喜歡不斷研究這個領領域的一些資料,願意上網查資料,願意翻閱科普書,願意參加講座,不斷的纏着你問你這個問題,問你那個問題,不斷的問爲什麼,簡而言之孩子是不是在這個領域不斷不斷的進行探究。

3.有沒有一件事情在他做起來最適合的,其他孩子完全起來很難的工作在你孩子完全起來覺易如反掌,在某一個領域比其他孩子更加傑出,動手能力更強,動作更加迅速,更加聰明敏捷。

4.你的孩子有沒有發現在某一個領域有沒有充分的滿足感和自豪感,而且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體驗,再次成功,

5.你的孩子有沒有在閒暇的時候喜歡研究這個領域的問題,他已經把他的學習生活密不可分。

每個孩子都是帶着獨特的禮物來的,所以我們必須把他發掘出來,更好的引導孩子,假如孩子天賦禮物我們根本沒有發掘,我們卻要去指引孩子,各位夥伴,你覺得成效會如何。所以簡而言之,如果他是一隻老鷹,那屬於他的就是萬里長空,我們沒有辦法把他引到大海里面去潛水。

①時間上的差異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孩子上國小後學習上的入門有早有晚,這種差異叫做時間上的差異。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一篇文章,是老舍的兒子寫的,他小時候老是不開竅,老舍總是不斷的鼓勵他,一直充滿耐心期待。正如周弘老師所講的,時間到,花就開。假如父母親在孩子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要求他向最快的孩子看齊,我們在做什麼呢?我們是不是在強行把這個遲開的花苞掰開,那麼結束只有一個,死花一朵,所以我們要天然的存認孩子時間的差異。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開花,沒有誰規定。像愛因斯坦四五歲的時候講話還含混不清,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趕回家去。

②成敗上的差異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有的孩子一次性的就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可是有些孩子需要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失敗、不斷的忍受挫折才能慢慢做好,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可以後來居上的。比如說周舟,所以呢很多的孩子一生來就把事情做得很好是很偶然的事情,非常多的孩子是經過不斷的失敗,不斷的摸索才能獲得成功,很多傑出的人物,了不起的人物,都是這樣的。比如富豪史玉柱、比如美國總統林肯,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那些遲開的花在經歷過挫折後,會取得更大的成就,會更美麗。

如果我們的孩子一次考試沒有考好,是不是相當於摔了一跤呢?失敗了一次呢?孩子的人生是一個更漫長的跑道,我們要孩子一開始就贏,還是要他贏在最後。假如我們耐心的、符合規律的尊重孩子、對待孩子,鼓勵孩子從失敗的地點爬起來,孩子就有可能笑到最好,笑到最後,贏在最後。

第三、情商、父母的期望、對待孩子的態度和信念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我們今天的父母都特別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功是不是,那麼看重分數,那麼看重學習成績,也是希望他成功是不是?我們漚心泣血,很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但是假如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學習上面,成績可能很好,但他的情商可能不會同步的發展。心理學家研究,一個孩子的情商很高,智商不高,那麼他的成功率在50%;如果反過來,一個孩子的情商不高,不會與人打交道,不會感恩等,那麼他的成功率只有20%;如果一個孩子情商很高、智商也很高,那麼他的成功會大大增加,可以達到70%。對於第一種孩子,爲什麼他能在社會上更容易獲得成功呢?這樣的孩子往希望做得更好,希望和同學老師搞好關係,尊重別人,所這樣的孩子會得到別人的幫助,迷信俗稱有貴人相助。第二種孩子通常會很驕傲,走上社會後往往會懷才不遇,他經常會以自己的高學歷、高智商睢不起人,這樣的人人際關係會好嗎,晉升的機會大嗎?帶領團隊別人會聽他的嗎,有幾個人會跟着他去奮鬥呢?智商也不高,情商也不高的全憑運氣。

所以正如周弘老師所說的,不說學不代表沒有出息,假如一個孩子學習不行,但他在其他方面出手很強,那也是在學習啊,只要他愛學習,我們就相信他會有非常好的前程。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期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呢?我們是一直期待還是孩子在路上我們就開始懷懷疑了呢?假如我們的孩子去參加運動會,我們是在他跑到終點的時候給他鼓掌加油,還是在他一路的過程中,無論是跌倒,還是跑最後一名,我們都爲他加油呢?可是我們很多的孩子因爲考試不好,因爲成績不理想,就已經得不到歡呼鼓掌加油了,從父母親那裏或是其他人那裏得到的就是潑冷水、喝倒彩,而這個時候孩子在他漫長的人生路上還纔剛剛跑了一個開頭,我們就開始不相信他,不再鼓勵,孩子的人生到他蓋官論定纔是完。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一直應是積極正面的期望,而不是用一些破壞性的手段和破壞性的批評去對待孩子。國外曾做個這樣的一個實驗,把一批智商相同的孩子分到兩個不同的班級,對一個班的老師說,這是一羣一般的孩子,你就一般的對待;對另一個班的老師說,這是一羣智商超羣的孩子,你要多鼓勵他們。結果一段時間後發現,結果天差地別,那個被寄於了期望的一羣孩子非常棒。

賞識不單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態度,一種強烈的需求。因爲我們每一個意念都是有能量的,有波動的,有頻率的。假如你對孩子發出正面的積極的鼓勵,賞識,同樣會激發孩子正面的積極的波動。

有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也闡述了這個道理,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裏被老師放棄了,在家裏被父母指責,抱怨,詛咒,那麼他也會放棄他自己。既然水都知道答案,那麼我們的意念對孩子的影響重要不重要,我們每一個起心和意念太重要了。

現在給各位分享一個非常好的課程,叫十二個人生理念。

1.生命是值得慶祝的。每一個來到這個人世間都是帶着獨特的禮物和天賦來的,幫更多的人點亮人生,照亮他們的世界。

2.活着就是一種幸福。想想四川的地震,想想失去父母的孩子,失去孩子的父母,我們要深深的感恩。哪結人的失去讓我們這個民族空前的團結,這些孩子包括失去生命的人用他們的生命喚醒我們心中的愛。

3.你是深深的被愛着的。我們每個人不是孤立的,你是被父母,老天深深愛的。

4.你值得擁有一切。讓他相信他可以。

5.我是一切的源頭。這世界上沒有人能主宰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沒有人能夠影響我們的心情,除了我們願意被他影響。孩子出現問題只是在提醒父母親,我們需要成長。

6.一切都有可能性。

7.有意願就有方法。

8.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助於你。周弘老師說,倒過來就明白。每一件的發生你都會發現他正面、積極的一面。

9.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10.相信就會有奇蹟。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只要你相信。

11.愛是一切的解答。

12.世界需要你,你很重要。

13.神奇的人生態度,講的是人與人的交往:

14.你把對方想像成心智成熟但生理年齡只有五歲的人,你會有怎樣的包容心呢。

15.你把對方想像成只有24小時生命的人,這個祕密只有你知道。

16.你把對方想像成下輩子一起生活的人,你準備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呢?

第四、父母是孩子一生成長最重要的成長因素。

我們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是責任者,我們責無旁貸。

1.父母是孩子心中的上帝,所有一切都得依靠父母。孩子身邊每一個重要人物講的話,孩子都把他當作真的。

2.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3.家長是孩子終身的榜樣。

4.我們是孩子一生的朋友。

5.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鏡中的影子。孩子的問題都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正了,孩子就正了。

第五、孩子的可持續發展是家庭教育最大的理性。

1.自動,只要我們給他足夠的營養,足夠的養水,他就會自動的成長。

2.自發,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把學習的本能還給孩子。

3.自然,不能違背規律,不可按家長的意願修剪。所有的父母一切包辦代替,剝奪了他自然成長的規律,撥苗助長。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這本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