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名人勵志小故事課件素材

勵志故事 閱讀(1.4W)

作爲老師,想要在課上講得更加生動明瞭,就要學會用一些名人勵志小故事來作爲課件素材,那麼名人勵志小故事課件素材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小故事課件素材

名人勵志小故事課件素材:熊頓——活着,即使沒有明天

作者:溫言

幾年前,我還在泡天涯論壇的時候,有一個叫“滾蛋吧腫瘤君,記錄與腫瘤抗爭的病院日子”的帖子每天都在首頁飄紅。那時候各種生活體驗帖大熱,出於好奇,點了進去。

熊頓從發病五個月的時候開帖。她說自己開帖的原因是“對畫漫畫的人來說,任何際遇都可以成爲付諸筆尖的素材”,而她希望用自己的這段經歷帶給大家勇氣和希望。

在網上追腫瘤君帖子的日子裏,每天的標準動作都是刷新、催更、祝福……周而復始。儘管知道熊頓每天都被困在醫院裏,身邊充斥着化療、吃藥、測體溫、白細胞增減這些詞,可她讓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幅幅忍俊不禁的漫畫:

艱難困苦中插科打諢的朋友之情,相互扶持、故作堅強的父女之情,彷彿一夜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的母女之情。

熊頓極少在畫裏描繪痛苦,卻讓我們這一刻被逗得哈哈大笑,下一刻又熱淚盈眶。

慢慢地,最初那個帖子,也變成了一條匯聚了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命運的人羣的河流——我們不僅在裏面看熊頓,也看各形各色的人生遭遇,還看我們自己。

熊頓讓每個人都覺得周身充滿了力量和勇氣,也讓每個人爲自己感到慶幸,慶幸自己不是她,而我們的煩惱在死神面前不堪一提。

而這些給了我們一種錯覺:熊頓成功了,戰勝腫瘤,將是不日可待的事情。

不過一切就停滯在她直播了媽媽囑咐好朋友多穿衣服的一條微博裏。

其實在發出最後一條微博時,熊頓已經呼吸困難,無法躺臥。而她說“要寫兩句,否則大家該擔心了”。

就像所有那些曾觸動過我們的作品中,最讓人放不下的結尾就是這樣起起落落後的戛然而止。

在死亡面前,沒有人不爲咬緊牙關、全力以赴的戰鬥而動容。而很多時候,都讓人覺得這個姑娘有些不可思議:

一些生活瑣事和小變故往往就能輕易地讓我們崩潰絕望,而熊頓那麼年輕,怎麼就能在面對絕症之時,那麼勇敢達觀、堅忍不拔?

後來無意中看到TED上的一段演講,解開了這些疑惑。演講者是個遊走於生死界限的醫院牧師,後來自己也成爲癌症患者,開始了漫長的戰役。

她說:“你們不瞭解,對於長期受苦的人而言,最害怕的不是受苦,而是我們所承受的苦難毫無價值。”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對熊頓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或許人在陷身絕境、無計可施時,唯一能讓她感到有價值的,就只剩以光榮的方式承受痛苦了。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她的苦難已不僅僅是她所揹負的苦難——她用言傳身教讓那些通過網絡、書、電視節目認識她的人,瞬間領悟了原本實實在在的幸福。

熊頓離開後,她的作品還被改編爲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個角落流傳,不得不說,對於還留存世間的父母也是一種安慰。這位獨生女正是用這種綿延不絕的方式,慰藉並反哺着父母的養育之恩。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痛苦自當有其深意。

人們接受命運及所有苦難時,他所選擇生活道路的方式,使他在最困難的環境中向生活增添更深刻的意義。

如果說每個人都揹負着一個命運賦予的使命,那麼熊頓的使命,或許就是讓我們在笑和淚中看到生命的頑強、無力和偉大。

如果說一顆星揹負着命運,那麼它將在熄滅前用爆發式的閃耀,刺穿人間仰望的渺小心靈,令他們重聆生命的拳拳之音。

這一刻,許多的痛苦,雖敗猶榮。

熊頓,我並不認識她。

可很多時候,我覺得她就像住在我心裏的一個朋友。

我倆已經認識好久了。

名人勵志小故事課件素材:把設計電影海報做到千萬級

作者:馮超

很多人去電影院看過《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和《智取威虎山》。但你在決定買票前,它們的海報是否讓你產生了消費慾望?

爲這兩部電影設計海報的是一家名叫新藝聯的公司。在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王大寧看來,爛海報無疑會影響票房,但好海報與高票房之間沒有多少關聯,最終要看片子的質量。

他有意淡化海報的宣傳作用,實際上是一種自謙。電影公司相信,宣傳海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觀衆對電影品質的第一印象和初步判斷。他們還認爲,好海報方寸之間便能精準展現電影主題,調動觀衆的注意力並讓其掏錢買票。

當然,電影公司的這些想法也使得王大寧的生意越做越大——

它和遠山、竹也、追蹤者三家公司一起包攬了華語電影的大部分海報製作。他們製作的海報,每張的均價爲5萬元人民幣。

王大寧留着一條細長的辮子,穿着印有“ET”外星人形象的T恤,看起來像桀驁不馴的藝術家。

其實王大寧在20xx年成立公司時,還沒做海報。當時,他主要給電影做官網,這種宣傳形式在電影圈很流行。但他發現,“很努力做的東西,實際得到的瀏覽量、傳播範圍和付出不符,還不如現在的微博發圖”。

網站的朋友們找到王大寧,問他網站做得這麼好,爲什麼不去做海報?他說當然想做了。真正將王大寧領進門的是華誼營銷負責人吳佳玲。20xx年,華誼製作並推出了電影《風聲》。據王大寧回憶,在上映前的緊要關頭,製片方對海報並不滿意,而吳佳玲則找到他幫忙。王大寧認爲海報信息又多又亂,觀衆看了會暈。“其實就是做減法,海報要傳達賣點和看點。”第二年,吳佳玲又請王大寧爲華誼出品、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做海報。

王大寧大學主修多媒體,專門研究聲光電效果和視頻製作,這都爲他的設計提供了經驗。

當然,創意的實現,還要吃透客戶拍攝的電影內容。對於畫質要求很高的海報,王大寧要花費兩個月去做。

他認爲發行方的想法“俗”,但他也有調和矛盾的方式——大臉、大場面可以展現,但一定要做差異化的方式。去年冬天,《一步之遙》《太平輪》等賀歲片在主海報的設計上都放上了主演陣容。但王大寧在幫助《智取威虎山》設計主海報時不這麼幹。他們做了一款“打虎上山”的主海報:主演張涵予騎着一匹揚起前蹄的戰馬,並拿着一把手槍跟一隻大老虎對峙。

部分人覺得放上演員陣容好,但導演徐克力挺這款海報。“打虎上山,對於普通民衆、現代京戲來講,都是深入民心,這就是意義所在。”王大寧說,這是該款海報廣受誇讚的原因所在。

王大寧覺得,這個行業最大的短板是設計人才的缺失。隨着上門要求的客戶越來越多,他甚至推掉了部分客戶。

王大寧還想擁有更多。實際上,新藝聯不僅爲《智取威虎山》做了海報,還爲影片中的楊子榮和座山雕製作了人偶,其單件的售價爲960元。在王大寧看來,很多國產電影在周邊產品的開發上還只是一種宣傳手段,並沒有形成獨立商品。但這又是一個令人眼饞的生意,在美國,周邊衍生品收入高達電影總收入的70%,《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周邊產品累計收入超過了270億美元。目前,該業務剛起步,還在燒錢階段。“我們笨鳥先飛,先學着做。”王大寧說。

名人勵志小故事課件素材:我用20xx年改變命運

作者:湯唯

我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父親是一位畫家,母親在我出生之前是一名越劇演員,之後也轉入繪畫學習。小時候,我們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安排,因此順理成章,父母安排了我走畫畫這條路。

但其實,我從小就有個願望,就是會說很多種語言,方言、外語都行,所以每回看見那些在多種語言間很驕傲地自由轉換的人就羨慕得不得了,總會偷偷地多欣賞一會兒。

我喜歡語言,掌握它,和當地人聊天時,語言上的親切感能讓某些隔閡瞬間消失,能幫助你快速融入對方的文化,這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後來,記得是高中二年級,我在杭州報紙中縫裏看到美國交換生的申請消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於是我想也沒想,第二天立刻按要求把申請材料,包括照片啊、老師和學校介紹信啊等,都準備好了。

可是……在父母這最後一關卡住了,出於種種原因,他們不讓我去,而我那時候也就是個高中生,別無選擇,好吧,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心中被演練了千百遍的畫面,暫時冷藏起來了。

那年,我15歲。

人生就像一個圓,常會走着走着,就遇到了陌生又熟悉的機會。

在我拍完第一部電影,而合適的第二部又尚未出現時,有了個空當。突然我發現,咦,機會來了,超級興奮。公司當時提議去紐約,但我想去瑞典學戲劇,因爲我喜愛的兩位大師斯特林堡和英格瑪·伯格曼都從那裏來。但是,我不會說瑞典語,英語也僅限皮毛。好,那就先從英語國家開始,我決定去那個有海德公園的倫敦。

之後就是不停在追問公司,我何時可以走?可以走多久?去哪間學校?什麼專業?要帶些什麼?住在哪裏?那段時間我興奮得就像個明天要去遠足的國小生。

最後,在公司和李安導演的幫助下,我去了倫敦數一數二的戲劇學校LAMDA(LondonAcademyofMusicandDramaticArt,倫敦音樂戲劇藝術學院),雖然只是唸了兩個summercourses,但小時候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就是在國外學語言。

那年,我27歲。也就是說,20xx年後,我實現了15歲的少女湯唯的夢想。

包括後來因爲電影工作需要,我有機會在香港學習廣東話,也是一樣。

我時常覺得生命很神奇,有很多事想做而未能成,一度失望至極,你以爲生命中的那扇門已經關閉,你以爲自己也已經放棄,可當日子過去,你只要踏踏實實走你該走的每一步,積極地去面對生活,有一天,你冷不丁就會發現另一扇門不曉得何時已經悄悄地爲你打開了。對我而言,倫敦的學習生活,就是我生命中的一扇門。

我喜歡語言,掌握它,你就可以去探索這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我選擇了莎士比亞。

那會兒整所學校我懷疑就只有我一個亞洲人,這正合適。在倫敦的日子,我給自己設了條規矩,除了與國內聯繫非用不可,絕不說中文,珍惜時間,給自己一個最純粹的語言環境,有效率地專注於感受這種語言的氛圍。

但這真不是那麼簡單,一開頭就給了我個下馬威——第一堂表演課,全班同學光腳一圈圍坐在排練廳黑色的橡膠地上,挨個兒一句句讀《仲夏夜之夢》。

我永遠忘不了,輪到我讀的那句,幾乎沒有一個詞是我認得的,大家都等着我,尷尬得呀,真想扒拉條地縫鑽進去,最後還是身邊的老師幫我念了,當時特想哭,要知道莎士比亞所用的英文是古英文,可我連基礎英語還沒掌握完全呢!

劇本讀不下來這件事挺可怕,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怎麼演啊!以前只演過中文的,這英文的使使勁兒我也能讀,可這回好嘛,是我拿着劇本,那些詞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它們,就算查了字典也不知道整句在講什麼鬼東西,崩潰!

但話說回來,我還就不信了,怎麼就不行呢?我衝去老師辦公室,拿着手機對着老師說:“Couldyoupleasereadallthelinesforme?”老師也很好,全都讀了。之後的兩三個星期我就跟這錄音談起了戀愛,每天上下課,坐地鐵一個小時,還有走路大概二十分鐘的路程,那一個半小時,來,去,我永遠都是在聽着跟讀,回到家裏也是在聽,做飯也聽,睡覺也聽。人多就小聲咕噥着跟讀,四下無人就扯着嗓子跟讀,耳朵裏永遠塞着耳塞,永遠在聽。

暑期班時間很短,只有三四個星期。期末演出後,很意外地,我獲得了兩出將在倫敦上演的舞臺劇女主角的邀請,其中一出是莎士比亞劇。但因爲與《月滿軒尼詩》撞期,最終只好忍痛割愛。這願望至今還在冷藏櫃中。

這是我學習英文的一個小例子。我想說的是,困難總是和我們如影隨形,用不着害怕,怕也沒用,反正它就在那兒,拐個彎兒就碰上了。其實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它,擁抱它。這時它就不再是個坎兒,只是一件事兒。對我而言,困難是一種營養,能強壯我的心智,幫助我成長,爲將來做準備。

我是個喜歡一直往前跑着的人,總好奇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我沒見過。跑着跑着自然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狀況(這應該是我天生好奇的性格決定的),遇到了,害怕沒用、唉聲嘆氣沒用、逃也逃不掉。

這種情況,我喜歡把自己收拾利索了,準備好,迎上去,和它sayhi,理解它,與它交談,握手,擁抱,它會離開,你也不用回望,繼續往前走就是了,生命這麼短,世界那麼大,多的是你可學可看的。我堅信,再大的障礙除非你投降,不然誰也吃不了你。當一切時過境遷,便是你破繭化蝶的日子。不用管別人怎麼想,聽從內心的聲音,自己做的決定,不管結果怎樣,我不會後悔。

剛剛說到,語言是我人生中的一扇窗戶。因爲倫敦打下的那一點語言基礎,令我有可能參與國外電影的拍攝,比如20xx年的深秋,在西雅圖,我主演了韓國電影《晚秋》,意外收穫了韓國電影同行的諸多認可與觀衆的支持。20xx年在國內上映時也得到了很多中國觀衆的喜愛,感恩。

當然,也因爲這部電影結識了當時的金泰勇導演,更沒想到,幾年之後,他竟成了我的家人。泰勇,對我而言,亦師亦友,亦是兄長,也是愛人。其實小時候,我是覺得我肯定不會嫁給一個外國人,但是緣分就是那麼隨性,我也欣然接受。要知道能遇上那麼有默契、互相那麼懂得對方,而又能一起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有多難,所以我絕不會錯過。

回到最初我的感嘆,生命很神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在前面等着你的是什麼(You’llneverknowwhatlifehastooffer)。

對我而言:

遇到機會,當機立斷,抓住它;

遇到困難,調整心態,擁抱它;

遇到緣分,變成傻子,珍惜它。

改寫命運,就是點點滴滴的生活態度。最後用三句話結束我的分享:

Everysecond,youhavetheopportunitytomakethenextsecondgreaterthannow;

Change,isinallofus;

Ibelieve,youcanchangeyourdest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