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關於青春奮鬥的故事3個

勵志故事 閱讀(3.29K)

希望是燈塔,照亮你前行的方向;希望是清泉,喚醒你心中奮鬥的力量;希望是春風,爲成功播撒了種子。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青春奮鬥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青春奮鬥的故事3個

關於青春奮鬥的故事1:彈奏在青春路上的“荔枝特”

阿姐是一家日本拉麪館老闆。我坐在角落裏,用極慢的速度吃一碗麪,直到全店打烊。阿姐看我磨磨蹭蹭不肯起來的樣子,走過來問:“怎麼了?沒錢付賬啊?”

“你……這裏請人嗎?”我猶豫了一下說:“洗碗,端盤子什麼都行。”她打量着我問:“除了這個,你還會幹什麼?”

“彈鋼琴。我都能彈李斯特的《唐璜》呢……”阿姐一聽就笑了,“什麼‘荔枝特’啊,還‘妃子笑’呢?小孩兒挺有意思的,明兒個就上班吧。”

我沒想過,會這樣順利。阿姐連年齡都沒問,就讓我在她店裏住下來。她答應包吃三餐,和一個月500塊的工資。

那一年,我17歲,沒有人願意僱傭我。我口袋裏只剩下192塊錢,已經在火車站的候車大廳,睡了4天。我想,這也算是“江湖”了吧?闖江湖的人,不能怕苦,不能想家,可是,閉上眼睛,我總會想起一些零碎雜亂的片段……

我6歲開始學琴。14歲的時候,就可以彈出大半個《唐璜》。那是李斯特最出名的作品,被譽爲世界上最難的鋼琴曲。這多少讓我有點兒沾沾自喜。還記得那個報考前的午後,我報考了瀋陽音樂學院的鋼琴系,本以爲十拿九穩。然而一個月之後,卻發現榜單里根本沒有我的名字。

我的父母是化工廠的工人。我在那個飄滿各種化學氣味的職工小區里長大。摘下鋼琴的光環,我的生活平凡、普通,像三年如一日的深藍校服。爲了節省路費,父母甚至讓我一個人去瀋陽參加專業課的考試。所以我不能回去,也不想回去。我不想從一個人人誇耀的榜樣,變成一個人盡皆知的笑話。我固執地在瀋陽留下來。爸爸在電話裏焦急地說:“你一個孩子,在外面怎麼活呢?”

“你不用擔心,我能打工,賺錢再學一年,來年再考。”說完,我飛快地掛了電話。因爲我不想聽到任何勸阻、責罵,或是一句安慰的話。

192塊錢可以做什麼呢?

找沈音的鋼琴教授,還不夠上一堂課。我只能用它來租附中的琴房,拼命練琴。第一個月的工資,我準備拿去參加“東大”的大學聯考補習班。我信心滿滿地把自己安排成“變形金剛”,只是趕課的路上變不成汽車。

我在拉麪店裏,負責收碗。而阿姐對我格外嚴厲。當然,阿姐也有對我和善的時候。每次吃飯,她總會叫我和她同坐。因爲她的桌子上,總會多幾樣小菜,叉燒或是煎餃。

11月,瀋陽冷得很快。天空被凍得冰冷乾淨。我開始漸漸適應這座充滿工業味道的城市。打回家的電話,總是說得喜笑顏開,好像店裏長住着聖誕老人。但我並不是真的那麼快樂。阿姐的拉麪店,在學生裏做出了口碑。一放學,就會擁進大批的學生。我努力裝作視而不見,只是那些深藍色的校服,卻變得格外刺眼,讓我始終低着頭。

一天午後,兩個女生和一個男生,坐在角落裏,依然沒走。看來他們是翹課了。女孩兒說:“我要部新的i——touch,我媽就是不買。你說氣不氣人?”

男生在一旁煽風點火,“不買就離家出走,走兩天他們就怕了。不行,像他似的……”他擡起手指向我,指尖像武林高手,隔空打中我的心臟,“做個服務生,仨月就能自己買一臺了,多好。”

“不好!”我突然拍着桌子大嚷,“你以爲這樣自由!你以爲這樣很酷!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我揪着男生的校服說:“你根本不懂得穿着它有多幸福。”

說完我便推着殘羹剩飯去後廚。我已經很久沒有去琴房了。想想真的很可笑,我就是爲了學琴才這樣義無反顧地留下來。然而,工作的疲累讓我再沒有精力去應對五線譜上煩瑣跳躍的音符。我發現那雙曾經天天撫摸琴鍵的手,其實更適合端盤子。

一天阿姐進門便說:“傻瓜,音樂學院都開始報名了。你怎麼一點兒不着急啊?”

三月,阿姐突然拿着一張招生簡章回來,我沒告訴她,我不練琴了。早已習慣做一個無所事事的服務生。然而面對阿姐,我卻張不開口。她是唯一還相信我是天才的人。她拉着我去報名,生怕就此埋沒了我的天賦。

那一年,我的鋼琴資歷,還是讓我過了初試。可是,我知道我也就走到這裏了。複試前的晚上,我一夜沒睡,天空剛剛泛起微白,我就開始一個人打掃門店。阿姐來的時候,全店都在閃閃發着亮光。她卻焦急地推着我說:“你怎麼還在這兒呢?”

“我不去考試了!”我甩開她的手說:“你知不知道,我早就不練琴了。我根本就不是彈琴的料。我不想去那兒受刺激!”

“18歲就學會認輸了,你可真讓我看得起你。”阿姐把摩托的鑰匙摔在我臉上說:“你馬上給我滾到考場去,人一輩子總要爲自己夢想的東西拼一回。不就彈個曲子嗎?你忘了你當初從這個門進來跟我說你會彈‘荔枝特’的樣子了?小冬,你考不上沒關係,可千萬別把自己看扁了。”

那一天,我騎着阿姐的摩托,一路飛馳到考場,彈了一曲錯音百出的《唐璜》。面試的教授頻頻搖頭。我彈完最後一個音符,站起來,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對不起,這首曲子不是彈給你們的,它的名字也不叫《唐璜》,它叫荔枝特,送給我的阿姐。”

那天,我決定離開了。不但離開音樂學院,也離開小店,離開瀋陽。阿姐說得沒錯,我的夢想破了,但不能把自己看扁。人沒有天賦,至少還有刻苦。我要回家了,回到我闊別一年的學校。臨別前,阿姐去送我。她站在月臺上,塞給我一張存摺,裏面竟然有3000塊的存款。阿姐說:“這是你在我這裏存的工資和獎金。你要記住,人只要努力過,就會有收穫。”我努力點頭,卻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人的一生,有時就是這樣,會在某一段旅程中,遇到一位素昧平生的人。我們甚至都不能稱之爲朋友,然而她的一句話,或是某個行爲,卻會提點我們走出人生的低潮和迷惘。

關於青春奮鬥的故事2:我值一千塊

這一段時間,我除了當老師、當毛毛蟲、做DJ之外,又接了一個新工作。每週我會飛去長沙主持湖南衛視的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節目不錯,好玩得緊,所以雖然累,我依然樂此不疲。

一次週四晚上彩排結束後,我正要去辦公室開總結會,觀衆席上一個小男生把我叫到一邊。

“何炅哥哥,你能幫我一個忙嗎?”小男生有些忐忑地問。

“什麼忙呢?”我自然以爲是要簽名或照片之類,便也輕鬆反問。

“何炅哥哥,我的同學都說我和你很像,你能做我的哥哥嗎?”

咦?這倒新鮮。我當下仔細打量這名有創意之新新人類,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只是,長得清秀可人,又爲什麼妄自菲薄地說像充其量算長得有“特色”的我?

“這個……你希望我怎麼個哥哥法呢?”我費了很大勁兒忍住笑又問道。

“只要你明天上午到我們教室門口叫我出來一下就行。”

聞所未聞!我好奇心頓生:“爲什麼要這樣?”

小男生沉默了一會兒,好像下了很大決心之後才說:“我說實話吧。大家都說我像你,我一時激動就說你本來就是我哥哥。同學說我吹牛,我們就打了賭,只要你明天上午去我們教室一下,我就可以贏一千塊。”

“一千塊?”我下巴差點兒沒掉地下。“我倒成了你的搖錢樹了?你不覺得這對我很不尊重嗎?你怎麼可以拿我打賭?”我抗議道。

小男生滿不在乎地說:“沒有不尊重你呀,我們經常打賭的。什麼賭都打。”我的記憶力不太好,好多讀書時代的故事都記不起來了,但我可以肯定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從來沒有和同學打過什麼賭,更別說賭一千塊!

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我明天沒有時間,有時間我也不會去。而且我也不許你以後再和同學打賭,如果你真把我當哥哥的話。”我說得很激動,可看到他很失望的樣子,又有些不忍心。我從書包裏找到一張照片,匆匆地在背面簽上名,寫上“給弟弟”,遞給他說:“我想這個也許能證明你沒有吹牛,以後再不要和他們打賭了。”小男生好像還是有些不甘心,欲言又止地走了。

一個星期以後,我又飛去長沙,《快樂大本營》彩排結束後我又在現場看到那個男生,他在等我。走過去打招呼:“大家還說你吹牛嗎?”

“何炅哥哥,你明天上午有時間嗎?”“弟弟”笑眯眯地問。

“怎麼,還要我去你們學校?”

“那個賭還沒打完。上次我沒來得及告訴你,如果你沒去,我就得賠給同學一千塊。”

小男生笑靨如花,我嚇出一身汗。

見我半天不說話,他很輕地說:“沒時間就算了。”

我瞠目結舌地問:“你要輸一千塊?”

“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千塊嗎?”

倒像我沒見過錢似的!嘿,我這暴脾氣!“我問你,如果我不去,你哪來這一千塊?你爸你媽給?”

小男生豪邁地說:“我纔不會找爸媽要呢!”

“那錢從哪兒來?”

“……”小男生沉默不語很久,突然冒出一句:“所以你肯定會去。”

過分!我差點沒給他氣得一屁股坐地上!更可氣的是我已經知道我真的肯定會去的!

其實,這個小男生絕非貪財之徒,他也只是一時興起,口出妄言。雖然說每個人都必須爲自己的言行負責,可我真的擔心這個小男生因爲這筆不小的賭做出什麼錯事!

我咬牙切齒地答應:“我去。”在他歡呼之前我接着說:“但是我有兩個條件。第一,你雖然贏了,但不許拿同學一分錢。”“沒問題!”“第二,我不管你能不能帶動其他同學,但我希望你以後再也不要沾惹打賭這種壞毛病。”

“我叫他們也別再打賭了。”該帥哥開始大包大攬。

“好,明天見。”說完,我心裏一陣發毛。誰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第二天,我手裏拿着一封連夜寫好的信穿過烈日下的校園。樹陰下展卷而讀的學生好奇地打量這個戴墨鏡的鬼鬼祟祟的傢伙,猜測着。有眼尖的在身後大叫:“何炅!”我愈發匆忙地小跑起來,心裏想:“我一定是瘋了!”

好不容易找到他們的教室。往門口一站,我看到我那位“弟弟”正伏案疾書。要說我這位老弟真是“演技超羣”,擡頭見我,他立刻做出吃驚和不耐煩的表情,滿臉的潛臺詞是“叫你別來學校,又來幹什麼”,我一邊在心中爲他的精彩表情喝彩,想踹他一腳,一邊遞過那封信:“我走了,好好唸書。”然後漲紅了臉逃也似的離開!

我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但我好像別無選擇。我也不知道那個小男生會不會信守他的承諾,但我知道如果他好好地看我給他的信,他也許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

“弟,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大賭局,到時候生活自然會逼你下注,你們現在該是好好修煉、積累人生籌碼的時候,又哪有時間玩這種無聊的打賭遊戲?另外我不知道你們家的經濟狀況如何,我目前正爲把系裏讀不起書的貧困學生留在校園而忙碌,當你們一擲千金的時候,請想想他們。”

關於青春奮鬥的故事3:鸚哥嶺,一首激盪心靈的青春之歌

他們是一羣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遠離親人、遠離繁華。爲了心中的理想,來到這個人煙稀少、名叫鸚哥嶺的地方紮根。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五年來,他們的青春年華綻放在鸚哥嶺的青山綠水之間,因此當地百姓把這27位年輕人稱之爲“鸚哥嶺上的木棉花”。執着的夢最有共鳴的穿透力,近期鸚哥嶺青年團隊的先進事蹟,正在海南大地、北京校園、松花江畔,迅速引發強烈的共振波。

赴京報告 引起共鳴

10月9日至15日,應國家林業局、清華大學等單位的邀請,海南鸚哥嶺青年團隊先進事蹟報告團赴北京、哈爾濱兩地作先進事蹟報告。一週時間裏,報告團輾轉兩地連續作了4場成功的報告。從燕山腳下到松花江畔,無論是國家林業局局機關會場還是各高校會堂,報告會一場比一場精彩,現場反響也是一場比一場強烈。鸚哥嶺精神在年輕人心中產生強烈共鳴,激盪無數青春的心靈。

鮮花掌聲媒體聚焦

鸚哥嶺青年團隊先進事蹟報告團此番首次出島作報告,一路伴隨着的是鮮花和掌聲,更有各級媒體的聚焦。

從今年4月9日光明日報刊發《選擇一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後,各級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全國先後有上千家網站進行了轉載。此次鸚哥嶺報告團北上,再次掀起了一股報道高潮。

在北京的3場報告會,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等全國主流媒體的記者,場場都會前來採訪報道。光明日報記者甚至從北京到哈爾濱進行全程報道。而北京、哈爾濱的當地媒體,包括報紙、電視、網絡、電臺也都是紛紛不吝版面、時長,加以熱切關注。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主任、報告團團長張作榮表示,此次每一場報告會都取得成功,而且一場比一場效果更好,離不開從中央到各相關部委、海南省委的關愛、有力領導和傾力支持,離不開各地、各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與配合。

城市大山就業觀念

一邊是生活舒適,一邊是艱苦創業;一邊是繁華都市,一邊是寂靜大山,該如何選擇?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每一個大學生都耳熟能詳的話,真到畢業時分,要實施起來卻應者寥寥。

然而,鸚哥嶺青年們的報告,向大學生們講述了一個已成功地紮根基層的真實案例,展示了一種可以觸摸到的成功路徑。這難免讓很多人從心底裏產生了震撼。

“我們這些在大城市、大機關的青年,像高山上的小草;而他們像平地裏的大樹,能夠在基層汲取到更多的營養。”國家林業局人事司年輕的副處長嚴劍認爲,發生在鸚哥嶺的故事能夠讓在讀的大學生們重新思考上述想法,修正自己的就業觀。

事實也是如此。三場在大學舉行的報告會結束後,每一個大學都會有學子們表示要向鸚哥嶺的青年們學習,畢業後到基層工作、到西部援邊,甚至直接提出希望到鸚哥嶺工作。

最好的例證莫過於在東北林業大學報告會結束後,省林業廳舉行的唯一一次現場招聘會,上百名畢業生把會議室擠得滿滿當當,紛紛表示願意到海南的林區工作。海南省林業廳廳長、報告團副團長關進平高興地說,海南綠色崛起需要更多的優秀青年加入,海南林業系統能爲有着正確就業觀的青年們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

老人青年林業傳統

“多年來,我們林業系統宣傳的典型,一般都是年長的勞模和歷史悠久的林區、保護區。鸚哥嶺的事蹟挖掘得好,實現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因爲他們不僅年輕,而且是作爲一個羣體出現的。”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會見報告團成員時說。

海南日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我國林業系統涌現的優秀個人如楊善洲等,都是年紀比較大的老勞模;先進單位如塞罕壩林場等,都是數十年的老典型。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林業良好作風的傳承。”國家林業局保護司主任科員陳滌非曾經在河北塞罕壩林場掛職工作1年。他說,那是一個全國林業系統的老典型,在那裏他看到了老一代林業人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的老黃牛精神;而他則從鸚哥嶺人身上看到了新一代林業人繼續紮根基層、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

“鸚哥嶺青年團隊的先進事蹟是全國務林人艱苦創業的生動寫照。”國家林業局紀檢組長陳述賢認爲,鸚哥嶺艱苦樸素的思想境界,爲全國廣大林業工作者樹立了榜樣,也證明林業系統代代相傳的林業精神在新的時代並沒有過時,優秀的新一代林業工作者正在茁壯成長。

理想奉獻核心價值

理想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理想?或許,每個人都曾經問過這個問題。

面對飛速發展的社會,很多年輕人信仰迷失,缺乏堅持理想、艱苦奮鬥的精神。而鸚哥嶺青年團隊體現出了新時期青年楷模的導向作用。五年來,他們默默無聞的堅守,把個人價值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

國家林業局青聯副主席郝育軍說,國家林業局機關和直屬單位45歲以下的青年幹部有4000多名,佔到職工總數的六成。“對待事業,我們林業青年幹部都要向鸚哥嶺的青年學習,能負責、有擔當。”

“他們是一種精神上的召喚。”清華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忠強認爲,鸚哥嶺青年們選擇這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也應該是我們國家和整個社會推崇和推動的一種生活方式,“不光是我們學生,也包括我們每一箇中國人。”

光明日報駐海南記者站站長、報告團副團長魏月蘅在東北林業大學的報告會後,在同報告團成員交流時充分肯定他們的業績,並對他們未來的成長提出勉勵並寄予了厚望。

陳述賢也在會見報告團成員時對他們進行了褒揚和鼓勵,並強調林業系統要學習好“鸚哥嶺精神”:“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做好本職工作結合起來,把理想信念轉化爲報效祖國、保護生態、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鸚哥嶺青年團隊一直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北京林大學子:學長們了不起

“我們對鸚哥嶺不陌生”

對於鸚哥嶺,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的大學生們並不陌生,因爲鸚哥嶺青年團隊中的李飛和陳元君就畢業於這個學院。

“在鸚哥嶺這個優秀的青年團隊中有來自我校的畢業生。”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吳斌在報告會上自豪地介紹說,李飛畢業後放棄北京生源的優勢,和女朋友陳元君毅然選擇到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他的團隊和他選擇了有遠見的生活方式,也用實際行動選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價值觀。

幾年來,在這個學院,每年新生入學,在入學教育課堂上,院領導都要向學生們講述李飛和陳元君的就業故事。這種堅定的事業選擇方式,一直在這個學院被學弟學妹們傳誦。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大四學生顧采薇說:“我對鸚哥嶺不陌生,因爲我在入學教育時就聽過李飛和陳元君的故事了。今天聽了報告團的報告後,更覺得自然保護事業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業。雖然說掙錢不多,但爲了一個堅定的理想,爲了一個崇高的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還是非常值得的。”

“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我感動”

今天的報告會上,同學們數百雙專注的目光彙集主席臺,海南鸚哥嶺青年團隊的4位代表和一位海南廣播電視總檯記者,用質樸的語言,講述着他們在鸚哥嶺上的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熱烈的掌聲,不時響起。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大二學生何經緯說:“我覺得,能夠爲自己的理想,在如此偏遠艱苦的地方堅守,做一些對生態文明有意義的工作,是鸚哥嶺團隊最打動我的地方。鸚哥嶺的學長們了不起。”

北京林業大學物業11——2班的甘露純說,聽了報告後特別感動:“王合升在作報告時講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願以一生量青山。他們這種甘於寂寞、隱跡深山做貢獻的精神,以及他們在面臨事業與親情難以兼顧時的取捨,都讓我非常感動。”

吳斌在報告會上強調,鸚哥嶺的感人事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學以致用的執着信念,詮釋了甘於奉獻、樂於付出的時代精神,彰顯了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高尚品行,是青年大學生當之無愧的學習榜樣。

“我也要去鸚哥嶺”

當被問及如果讓你選擇鸚哥嶺是否願意時,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大四學生楊軒堅定地說:“我願意!”他說,自己現在對專業的瞭解還不是太深刻,因此會繼續在學院讀研究生,把自己的專業技能進一步提升。但在研究生畢業後,他願意循着李飛師兄的道路,去鸚哥嶺工作。“作爲一個青年人,我覺得我必須到需要我的地方去。”

而更多的人認爲,海南廣播電視總檯記者黃冠華的一句話非常有道理,那就是學習鸚哥嶺青年團隊不一定要到地理意義上的鸚哥嶺工作才行,只要牢記這種精神,祖國大地上處處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

“看到我們學長學姐們在鸚哥嶺有自己的作爲,更堅定了我要去西部支教的信心。”明年面臨就業的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大四學生靳秋桐說,聽了今天報告會後,更堅定了他畢業後到新疆支教、服務基層的信心。

“在聽報告以前,我覺得自己可能不會有勇氣去一些艱苦的地方;但是在聽了報告後,我覺得其實去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有敢於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大二學生徐音說,以後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向鸚哥嶺的學長們學習,在崗位上堅守,執着自己的理想,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鸚哥嶺故事將拍成電影

海南鸚哥嶺27位大學生“堅守理想、奉獻青春”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年輕人,他們的故事被搬上大舞臺,根據他們的故事改編的歌舞紀實劇《執着》在海南掀起了一陣學習他們“堅守理想,奉獻青春”精神的浪潮,據瞭解,他們的故事即將改編成電影,登上銀幕。

海南省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負責人表示,爲迎接黨的的召開,以《一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一書中反映的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27位大學生的事蹟爲背景創作的電影故事片《綠色故事》(暫名)已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准立項。

該片講述了“四野”及“知青”老一輩人在海南鸚哥嶺紮根,其後代大學生們在這裏執着保護海南綠色生態的故事。省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表示將用電影表現綠色崛起、用電影表現“遊客的度假天堂,百姓的幸福家園”、用電影表現“堅守理想,奉獻青春”。

據瞭解,該片由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海南廣播電視總檯與海南省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攝製,著名編劇王興東擔任劇本顧問。王興東曾創作過電影劇本《離開雷鋒的日子》、《建國大業》、《辛亥革命》等。他對海南影視事業十分關心,力求把該片打造成爲集主旋律與商業化與一體的影片。

他們爲什麼留在鸚哥嶺?

劉磊:5年前的留下和5年後重回母校

5年前,他從這裏走出校門,走向自己的理想發軔之地鸚哥嶺;5年後,他又從鸚哥嶺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將自己堅守理想的事蹟講述給自己的學弟學妹們。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副站長劉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林業專業學子對理想的執着。

劉磊20xx年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是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招來的第一批大學生。

“他的專業是專門做保護區方面的,所以說有機會去保護區工作,我認爲是非常好的。”東北林大野生動物資源學院黨委副書記、劉磊的老師趙新勇回憶說,劉磊快畢業時,自己告訴他,海南有一個剛剛成立的自然保護區叫鸚哥嶺,急需專業人才,問他想不想去?

當時,劉磊並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而是先和鸚哥嶺管理站取得了聯繫,認真研讀鸚哥嶺發給他的材料。他看完資料後就堅定地認爲,加入鸚哥嶺保護區,致力於保護海南的青山綠水,是一項能夠發揮自己所學而且意義重大的工作,於是下定決心來到美麗的寶島。“首先,鸚哥嶺的氛圍很好,它很開放。它吸引了很多專家來,使這裏地方不封閉。上級領導給予了我們每個人很寬鬆的環境,並進行因材施教。另外,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但是,鸚哥嶺保護區塑造了一種家的感覺,使得大家都有一種歸屬感,我們去海口兩天就迫不及待地想回來,回到單位。它塑造了很有凝聚力的團隊文化。”

5年來,他已經深深地融入到鸚哥嶺的生活當中,並在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這也是他當初選擇鸚哥嶺的目的所在。儘管條件艱苦、遠離城市,但他覺得那是一片真正能讓林業專業的學生髮揮作用的一片熱土。

“不管到哪裏,我跟我們學弟學妹們說一句心裏話就是,用心做事,用心做人,要認真動腦,要認真動手。”劉磊殷切地寄望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希望他們在找工作時不要只看高薪,也不要只看重在城市中工作。

今天,劉磊的事蹟讓廣大東北林業大學的學子深受感觸。

“我覺得他們對夢想的堅持很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希望自己能夠跟他們一樣。”東北林大學子張晶說。

如今,劉磊已經作爲東北林大的優秀校友登上了該校的校園網。

東北林業大學黨委書記吳國春認爲,劉磊和他的同事們把自己的理想放在第一位,在今天這個社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對於後來校友的激勵,對他們就業和人生的選擇,非常有指導意義,具有實實在在的激勵作用。”

而說到這5年的得到與失去,劉磊表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到的是同事的信任和時刻不能放下的責任;還有自己抱負的實現。5年了,我們護林員的素質提高了,分站和其他基礎設備在不斷增強,我們還對管理制度進行了創新。這些是我們作爲工作者感覺非常自豪的事情。如果說失去了什麼,那就是親情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其他的我並沒感覺失去了什麼。”

王合升:願以一生量青山

我叫王合升,山東人,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是鸚哥嶺27名大學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員。我的身高有1米9,這樣的身高在籃球場上也許算不上什麼,但在白沙縣可是回頭率非常高的。也好,個子高,腿就長,我正好用這長長的腿,用我的一生來丈量鸚哥嶺——這寶庫般的青山。

20xx年,我初到鸚哥嶺時,的確因爲身高鬧過不少笑話。就說睡牀吧,到鸚哥嶺前,單位領導就知道我個子高,特意派人到白沙縣城去給我買張大牀,但是怎麼都找不到夠長的,只好專門訂做一張。但我睡下後,腿還是無法伸直,只好將就着用。

我們27個人,大多是學林業、動植物保護利用等專業,我的專業是昆蟲學。學我們這些專業的人,不往大山裏跑,不往林子裏鑽,是很難取得實際專業成就的。所以,研究生一畢業,我就迫不及待選擇並奔向了鸚哥嶺。我知道,鸚哥嶺有華南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那裏生物多樣性指數非常高,一定有一個龐大的動物世界等着我去發現、去研究。

我到鸚哥嶺一個多月,女朋友就來看我了。她看到這裏的工作生活條件如此艱苦,覺得與她的理想有着巨大的落差。她勸我說:“在這麼偏僻的地方,以後有了孩子,怎麼得到好的教育?我們回山東,另換一份工作吧!”一邊是自己鍾愛的戀人,一邊是自己深愛的事業,抉擇是如此的艱難。戀人看出了我難捨青山的決心,獨自離去。看着她漸漸模糊的背影,淚水溼潤了我的雙眼。

選擇了鸚哥嶺就是選擇了我的理想,這裏有我摯愛的雨林, 這裏有我熱愛的事業。

20xx和20xx年,我正在研究國家I級保護植物伯樂樹。3月前後是伯樂樹一年一次的花期,是進行物候監測最特殊的時期,這對了解伯樂樹生態學特徵十分重要。一旦錯失良機,全年的科研工作就將前功盡棄。

然而,就在這關鍵的時候,我突然接到了哥哥打來的父親病重的電話。父親生病半年多,我卻毫不知情。哥哥告訴我,父親知道我回趟家很不容易,怕影響我的工作,堅持不讓家人告訴我。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我還是選擇了留下。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我默默無語地守在大山深處,守在伯樂樹旁。當我終於完成任務趕回家時,病牀上的父親已不能開口說話。彌留之際,父親緊緊地拉着我的手,欲言又止,就這樣,他老人家永遠地離去了,留下了兒子對他永遠不能彌補的愧疚。後來我才知道,父親病重時,曾留下遺囑,要我安心在鸚哥嶺工作,多爲保護海南的青山綠水作一點貢獻,成就一番事業。父親對我深沉的愛,使我常在工作中想起父親的叮囑。我對父親的牽掛,我想大山會知道,伯樂樹會知道,在天堂的父親也會知道。

在崇山峻嶺中做科研必須耐得住寂寞,要堅持得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調查、記錄和積累;要忍得住飢餓耐得了寒暑,經得起風雨吃得了苦頭。5年時間裏,我們每個月都要背上帳篷睡袋、監測儀器、鍋碗瓢盆進山開展調查,往往在山裏一住就是10余天,最多時甚至是40天,我們的足跡遍佈鸚哥嶺200多座山峯。因爲常下雨,乾柴很難找到,我們經常不能把飯煮熟,只好吃半生的飯菜。有時乾糧帶的不夠,我們甚至拿野芭蕉心、野山芋充飢。常年累月如此,我們很多人都患上了腸胃疾病。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的精心監測和記錄下,摸清了鸚哥嶺保護區的家底和熱帶雨林的生態情況,爲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提供了幫助,這些成果對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幕天席地練筋骨,安步當尺量青山。”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認識鸚哥嶺這塊寶地,去發現鸚哥嶺那些美,去保護鸚哥嶺這片海南的肺。個子高高的我,一步跨出去就是三尺多。在今後的日子裏,我還要繼續以步當尺,把鸚哥嶺這座大美的青山不斷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