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孝經>

感恩孝道的800字文章

孝經 閱讀(9.07K)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行孝的民族,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感恩孝道的800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感恩孝道的800字文章

感恩孝道的800字文章:學會感恩,崇尚孝道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爲他忙碌,爲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爲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孝爲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爲公”。

感恩孝道的800字文章:孝道、感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遊子吟》大家都很熟悉,可仔細品味作者傾注的情感的有幾個呢?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可作爲人類的我們,又是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呢?

感謝是一種情感,一種品質,一種品德,我最感謝感謝的人是我的父母。父母是給予我生命的人,他們陪伴在我成長路上,多少個春夏秋冬,多少個日日夜夜。父母就像一盞明燈,在我迷途時,默默的爲我指引方向;父母就像是一把傘,在飄雨落雪的時節,他們爲我撐起一片溫情的天。兒女就像是父母放出的風箏,無論何時,身處何地,都有絲絲牽掛伴引。牽掛着的心無時無刻不在祈禱着兒女平安,無時無刻不在盼望着全家的團圓。可作爲兒女的我們,又何曾認真牽掛過父母呢?父母默默無聞的爲我們付出,不求任何回報,而我們又何真關心過父母呢?

父母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我們身上,而我們卻不知報答和感恩。“笑道父母”人們常常提在嘴邊,可付諸行動的又幾個呢?中國古人就十分注重“孝”,“孝”不僅顯在言行,而更在於行動。古人以“百善孝爲先”,而我們現在的現代人,早已融入在這個現代化的生活中。隨着科技的發達,人們文化素質的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國家賴以生存的思想基礎。但我們這些可悲的現代人卻連這最基本的孝道都不知是什麼,更不會感恩。

人的一生要說多少個謝謝,有時甚至是謝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可又有誰跟朝夕相處的父母道過一聲“謝”呢?謝他們的賜生之恩,謝他們的養育之情,謝謝他們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謝他們爲我們所作的一切、、、、、、

有句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今天別人給你一滴水,明天你回饋給別人一眼甘泉;今天你送別人一朵玫瑰,明天人家就會回饋給你整個春天!朋友,不要把別人對你的關心想成理

所當然,要學會感恩,感恩我們的父母,感恩所有關心我們的人!

一個充滿着恩情得世界,將有多美妙,處處洋溢着溫馨的幸福!

感恩孝道的800字文章:行孝與感恩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行孝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讚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無疑是對行孝意義的最高詮釋。由人的性情中發出來的一切美德,而行爲中最大的就是孝。論語上說∶“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就是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可見,孝是所有愛之本源。

孝行最初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情感很多,但是隻有一種愛的付出是本能的、不講回報的,是心甘情願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它最執著,最真誠,最持久。

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自己拉扯大,付出了無限的心血和愛意,人就會產生一種回報的心理,這種回報的心理就是“孝道”的神髓。對父母的養育產生了報恩的孝心,進而擴展到對於傳授自己知識,教導自己做人的老師,就會產生一種回報之心;我們的一切“所得”,都緣於別人的“所施”,因而產生了一種博大的愛心,上帝稱她爲博愛,佛祖喚她做慈悲,她就是聖人的“仁愛之心”,也就是“仁”。這種報恩的情感,對於天地而言就是敬畏之心;用於對民族、國家、事業,她就是忠誠之心;用於對朋友她就是友愛之心,用於對社會、對自然,她就是熱愛之心……

行孝的過程,其實就是感恩的過程。一個人最高尚的精神狀態,就是時時刻刻常常懷着一顆充滿感激的心。

然而隨着社會生活步伐的加快,不少人對父母的感情逐漸疏離,就像一對褪色的襪子,人們下意識地把它冷藏在冰凍一角的舊衣櫃,卻忘了那雙襪子曾經爲保護他們而損傷、磨擦多少。然而,在它被打入冷宮時,依然不嘆一聲。我們的父母爲我們不記報酬地付出,而我們把這些習以爲常,而忘記要懷着感激的心來接受父母對我們的愛。這是對親情的背棄,對愛的扭曲。

一個人有了孝,一個人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這就是“義”;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爲有禮而不輕漫,這就是“禮”;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啓智慧,這就是“智”;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這就是“信”。現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於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

所以,作爲一個在社會生活的“社會人”不得不需要對父母行孝,需要對愛的正確認識,需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着才能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用,不枉費曾經活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所付出的愛。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