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28篇)

歷史演義 閱讀(2.5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28篇)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東周列國志》的歷史書籍,這本書演了春秋戰國時期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讀後讓我深有感觸。

本書第七十一章二桃殺三士我很喜歡,不過我主要還是敬佩故事裏的主人翁晏嬰,他居然可以用兩個桃子就搞定了三員大將,這麼高的智慧這能不讓人敬佩假如讓一個正常人來想關於這件事的辦法,他恐怕想破腦子也想不出這麼高妙的辦法啊!但是晏嬰卻當場想出這麼一個妙招,這一點這能不讓人敬佩他呢 ?

本書第九十六章不屈的藺相如我也很喜歡看,藺相如的機智也十分讓我敬佩,兩次幫趙王解圍,他雖然不會帶兵打仗,但他憑一張利嘴和智慧就給了秦王兩次重重的回擊,如果是別人恐怕到了秦王的地盤連話都不敢說,但藺相如卻表現得從容不迫。這怎麼能不讓人敬佩呢?

還有書中的第三十二章諱疾忌醫也讓我愛不釋手,故事中的扁鵲好心好意的爲齊桓公看病,但齊桓公卻毫不領情,還說其求名心切,真是好心當做驢肝肺,最後齊桓公因不聽扁鵲的話而活活病死了。現在世上的好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像扁鵲那樣樂於助人,那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猜疑,但人人都像齊桓公那樣的話那人與人之間將會發生更多的猜疑,人與人之間也不會再互相信任了。

書中雖然有許多的`好人,但壞人也不是沒有,比如在書中第三十章出爾反爾的晉惠公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在晉國遇到荒年時,秦國給予他救濟糧食,但當秦國遇到荒年時,他卻乘機攻打秦國,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最後他也沒有什麼好下場被秦國俘虜了。如果晉惠公也給予秦國救濟糧食的話,便不會遭此下場了,如果人人都像晉惠公那樣忘恩負義的話,那世上就不會再有樂於助人的人了,國家也會亂的不成樣子了,所以我們要反對這樣的是發生,而要多幫助別人。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瞭解歷史時用其積極的一面走向未來,用消極的一面鞭策自我。只有這樣人人才能進取,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自強!世界纔會太平!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

今天我去啦哥哥家,看到啦這本書,我就好奇看啦幾頁,覺得很好看,愛不釋手。我把它帶回啦家。

我幾天就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了:春秋戰國,一個烽火不斷、爭雄稱霸的時代,無論英明的王侯、智慧的將相、果斷的豪俠,還是昏聵的帝王、荒淫的諸侯、陰險的佞臣,同樣活躍於歷史舞臺,演繹着驚心動魄的故事,他們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亡成敗緊密相連。恍惚間,那些劍拔弩張的歷史瞬間,那些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將我們帶回那個精彩而遙遠的時代。

這本書是中國十大名著之一。每個成年人的頭腦中都有一些古典文學名著的印記。這些印記大多是在我們童年或青少年時代留下的。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活靈活現的典型人物對我們的思想和情感產生了難以計量的影響,社會再發展,科技再進步,它們的位置也難以被取代。這是中國兒童教育研究所的陳勉說的,而我也是這樣認爲的,只要好好讀書,多看書,就可以增長知識,希望大家多讀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3

這是一本好書。它能告訴我春秋戰國時期的帝國興衰,能讓我知道各國之間爭鬥的激烈,它還能讓我們認識春秋戰國時期傳奇人物的故事。這本書就是—《東周列國志》。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周從開始到滅亡,期間發生的許多事情。有烽火戲諸侯、商鞅變法、荊軻刺秦王等等,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在眼前,怎麼會不好看呢?其中秦王統一六國又滅亡的故事,我覺得很精彩:秦王統一後,看似很和平,可是,秦朝朝廷內亂,秦王不管政事,一心想長身不老,民憤四起。這是爲什麼?因爲國家不和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平,需要。可是更需要國家內部的'和平,否則就會起內訌。這就是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這本書還讓我認識了許多傳奇人物: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有才幹的聰明人,比如智勇雙全的伍子胥和精通兵法的孫臏。這些才高八斗的聰明人主宰了帝國的興衰。

這本書告訴了我戰亂時的能人與和平真理。我喜歡讀這本書,已經讀了很多遍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4

中華五千年曆史,有着豐富多彩的故事,有爾虞我詐的公,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還有狡詐猥瑣的驪姬,而這些人物都出現在《東周列國志》裏,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藺相如,他機智勇敢,完璧歸趙,大義凜然,讓廉頗負荊請罪。

故事中趙惠文王買下了一個"和氏璧",秦昭襄王想佔爲己有,派使者跟趙惠文王商量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王左右爲難,大臣繆賢說:"有個門客叫藺相如,這人智勇雙全,我推薦他來做這事。"趙惠文王就派藺相如去出使秦國。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到秦國,發現秦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藺相如決定將自己的頭和璧一起撞到柱子上。有秦王擔心璧玉破碎,馬上改變態度,表現出很有誠意的樣子。藺相如看到這一情形,答應五天後再來交換。之後,他裝扮成了乞丐,把和氏璧送回到了趙國,廉頗不服藺相如的才能,決定羞辱他,但是在得知藺相如是爲了顧及大全才忍辱負重,廉頗十分羞愧,負荊請罪,流傳至今。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不是很像我們同學之間的'關係嗎?有時,我們會爲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就爭,爲了一點小小的榮譽就吵,這樣,不但會影響同學之間那珍貴的友情,甚至還可能會得不償失,常常出現的結局就是兩人都要接受批評,多不合算啊!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不能心中只有自己,而忽視大體局面。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要學會彼此關心,彼此幫助,讓我們身邊的人因爲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5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叫《東周列國志》的書。

這本書記敘的是從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敗落敵人入侵,東周建立一直到六國被滅,秦始皇統一天下。

這裏講述東周時期的各位諸侯王互相爭戰,互相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別的國家談和當人質,這種方式讓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後,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國發生矛盾,兩國交戰時,被攻的一方城內除了衛兵之外還要讓百姓也扛上斧門。棒子。錘子來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麼想的,衛兵就要保護百姓,讓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戰鬥,那衛兵和百姓有什麼差別,百姓當不當衛兵有什麼關係呢?這讓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後,只會索取,會奉獻的沒幾個。

而有一點讓我最痛恨的`就是,爲什麼在守城彈盡糧絕時或天災人禍沒飯吃時,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親生的還是領養的,不管是親戚的還是朋友的全都將小孩……爲什麼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爲什麼古時的大人就不能割兩塊自己的肉給孩子吃。古時的大人跟現在的媽爸跟本沒法比。我也不說了,大家都眼見爲實。爲什麼那麼殘忍,怎麼能……他們也有捨不得的,但他們不是大家都餓着,寧願餓死,也不動孩子一個手指頭,而是兩家人交換孩子,互相吃肉!可氣!可恨!可惱……

後來各國連年征戰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國,最後秦國滅了其他七國統一天下。這時東周呢?早就在歷史上記錄住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6

同學們!一月不見,可曾想我馬慶原麼?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書是《東周列國志》,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這本書,不少同學都寫了讀後感,現在,讓我來談談我對《東周列國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後一個皇帝"周幽王"爲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動干戈,點燃了烽火臺,弄得諸侯團團轉,結果敵人真的來了,他又點燃了烽火臺結果諸侯們一個都沒來導致了西周滅亡。這是多麼愚蠢的做法,這和"狼來了"的性質不一樣麼

《臥薪嚐膽》最讓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踐。他在越過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爲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後來吳國君主死後。波的兒夫差繼位吳王。他打敗越國後,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與施工見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着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中訓練的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後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爲一時衝動而導致結果不堪設想時就完了。

最後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但他逼迫百姓們修建萬里長城,是百姓們感到絕望。後來陳勝和吳廣將軍舉行了農民起義,秦朝滅亡了。

從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永恆的國家,也沒有永恆的皇帝,只有永恆的人民,還有永恆的忠臣,謝謝!這是我的理解。我們大後天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7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2000多年前,周幽王無能,使得各路諸侯紛紛謀反,天下大亂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着着晉文王重耳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誠,有一次他在幫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沒吃東西,餓得很是難受。於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沒吃東西了,但他爲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可見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國在抗日期間,也有許多對祖國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爲了祖國,把敵人引進我軍的埋伏圈內,但自己卻犧牲了性命。這難道不是對祖國的忠心嗎?明知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自己會死,但他還是義無返顧的去了。但還有一些對祖國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漢奸,他們沒有經受住敵人的`威脅,而成了對方的走狗。

介子推還有一點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順。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時候,重耳要他當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贍養老母。於是重耳便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來。一開始我讀的時候,我覺得介子推很傻,放着大官不做,卻要回家贍養老母。但我轉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撫養了介子推,但介子推年輕時就跟重耳四處闖蕩,現在清閒了,就應該孝順父母。但社會上有些人卻跟介子推相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有一位30歲的人,他離家出走了,因爲父母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我覺得,他這麼大不務正業還要父母撫養,還跟父母要這要那,不滿足就離家出走實在是不應該。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8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書,這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記載了無數國家和個人在這段數百年的動盪不安中俯仰沉浮,講述了春秋列國時的許多史實。

我仔仔細細地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書中描繪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很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這些人物時而令我感動,時而令我敬佩,時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會面》是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當時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一輩子都不見母親。有一位正直之士穎考叔見莊公對母親不孝,便打了幾隻鴞鳥進獻莊公。當莊公問是什麼鳥時,穎考叔說是一種不孝之鳥,莊公默默不語。正好廚師送上蒸羊,莊公賞了穎考叔一塊羊肩,只見他卻用紙包起來要將美味孝敬老母,看到這一舉動後莊公觸動隱情,悽然落淚,挖地見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裏相見,這樣既不違背誓言又能孝敬母親,我被他的聰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動。

《楚莊王一鳴驚人》是讓我敬佩的故事。楚莊王即位後貪圖享樂、專橫跋扈,楚國漸漸衰敗,但後來十幾位大臣一起去勸說,楚莊王最終在忠臣的規勸下,他醒悟過來。他一鳴驚人,整頓內改,關心人民,經過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位置。書上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楚莊王知錯能改,還是一個英雄,我們要向楚莊王學習,做一個有錯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個讓我氣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於酒色。他爲了讓褒姒這個美人笑,聽信奸臣,點燃驪山腳下二十多座烽火臺。一時間狼煙滾滾,火光沖天,鼓聲如雷,震人心魄,諸侯以爲國有變,紛紛帶兵前來勤王。結果確聽周幽王說是個玩笑,諸侯們面面相覷,憤憤而回。褒姒見狀,大笑不已,這卻給周幽王種下了亡國的種子。後來,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氣烽火臺,就沒人來救援了,周幽王終於被殺死了。結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因爲戲弄諸侯而導致亡國。

當然,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歷史故事,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故事,現已家喻戶曉,也演變成成語,成爲中華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比《三國演義》內涵豐富,人物智謀比《三國》強,是值得我們反覆研讀的,建議你一定要讀一讀此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9

我看了《東周列國志》以後,想了很多,收穫了很多的戰國故事和一些教訓。

我讀懂了一些人活在世上的道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勾踐有着不放棄和永不忘恥辱的精神,奮鬥的.數十年,終於回到越國消滅了吳國。從中我學到了人需要夢想和信念,還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衛國公孫鞅,他十分守信用。曾經用一根普通的木棍放在城門口,對百姓們說:“誰能將此根木棍擡到城北門,我就賞他十兩黃金。”沒有人相信他。於是,衛鞅又說“那就重賞五十兩黃金。”大家遲疑了半天,終於有一人站出來將木棍擡到北門,衛鞅果然當衆賞了他。從此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衛鞅的政法也很快執行了下去。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想要得到大家的信賴與尊重,最基本要做到言而有信

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真誠,如同金子一般可貴,鞭策着我的心靈。我會永遠記住的。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0

《東周列國志》共108回,寫的是從西周結束到秦統一六國,包括春秋時期、戰國時期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暑假裏,我讀完了這本書,有很大的收穫。我不僅瞭解了這段歷史,還認識了許多歷史裏的偉人。 40個精彩的小故事完整地講述了這段歷史的。 有:《幽王烽火戲諸侯》《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說秦君衛鞅變法》······

這些故事都膾炙人口,裏面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將相和廉藺興趙》 這個故事主要是說了藺相如因爲保全了趙國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寶玉立了功,被趙王提拔爲相國。趙國老將軍廉頗很不服氣,因爲他認爲藺相如只是說了幾句話而已,而自己在戰場上爲國家出生入死,得來的地位還不如他,所以他決定羞辱藺相如一番。此事被藺相如知道後他便不再與廉頗見面,也沒有因此而憎恨廉頗,反而處處讓着他。廉頗知道後很是慚愧,便揹着荊條來向他請罪。最終他們和好,共同爲趙國效力,讓它成爲了一個強國。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班上的某些同學,有那麼一點芝麻大的小事就弄個不愉快,還吵得不可開交。如果我們也能像藺相如那樣,心胸寬闊一點,互相理解,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嗎?難道我們還不如古人嗎?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1

在寒假裏我讀了本《東周列國志》一本書,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它精彩地記錄了這段寶貴的歷史,它從西周末年寫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宏富,頭緒紛繁。那時,東周王朝已經衰敗,對諸侯國沒有了約束,於是,諸侯們各自爲政,並相互攻伐。經過長期的戰爭,許多國家被消滅了,逐漸形成了戰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許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聰明,很有謀略,如果沒有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裏面還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來了”騙山下種田的人以獲得快樂,開始兩次大人們都信以爲真,聽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來,看到的`卻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們知道被這小孩欺騙了。當狼真的來時,不管怎麼叫喊都沒人相信了,都說這孩子又在騙人了。別人已經不相信,不去救他,讓他差點命喪黃泉!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人應該誠實,不能因爲自己的利益而欺騙別人。

在這本書裏,我不僅瞭解到那時候的歷史,更瞭解了做人的許多可貴的品質。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2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作者:馮夢龍。該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長,從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及其豐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重耳復國興霸業》、《藺相如完璧歸趙》等衆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述的是周幽王爲了討寵妃褒姒的歡心,竟然聽從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議:點燃烽火臺,戲弄各路諸侯。各路諸侯被戲耍多次,非常惱火,等到敵人真正入侵,烽火臺再次被點燃的時候,大家都以爲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樂,所以他們決定不出兵。最後周朝滅亡,周幽王慘死。

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爲博美人一笑,丟了江山。一個君王荒廢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國家強盛,而是用盡心機只爲美人一笑,那麼這個君王對國家的統治必然不能長久。一個君王戲耍諸侯,用欺騙來取樂,結果必然被滅亡。爲了減輕周幽王的過錯,褒姒就被稱爲妖姬,被後人不停的唾棄。事實上沒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決定的。就如夏桀、商紂丟了江山,就不是因爲妹喜、妲己。

《東周列國志》作者文筆非常好,把一個個故事寫得生動形象,人物刻畫得入目三分。通讀全書,讓我對西周、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豐富了歷史知識。看着一個個國家慢慢興起、慢慢強盛、慢慢衰弱。最後滅亡,我發現國家興起和強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廣納賢士的'時期,國家衰弱和滅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廢朝政的時期。

誠信、勤奮、進取是讓我的學習和生活更上一層樓的法寶,這就是《東周列國志》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3

“荊軻刺秦王”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吧。自從臺灣遊學回來,我對“荊軻刺秦王”便有了極大的興趣。

在臺灣遊學交流中,我們所表演的舞臺劇“荊軻刺秦王”與真正的歷史記載有什麼區別呢?

戰國末年,燕太子丹十分憎恨秦王,於是招攬了許多勇士。太子丹經過田光先生的指點和引薦,認識了一位叫荊軻的勇士。爲了得到秦王的信任,便想出帶着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去見秦王,達到近距離刺殺的目的。

樊將軍知道此事後,毫不猶豫的拔劍自盡,太子丹悲痛萬分。易水河邊,樂師高漸離擊箸,荊軻唱歌,看到這裏彷彿場景再現,讓人不由得悲壯萬分。

荊軻和副手秦舞陽來到咸陽宮。荊軻將人頭和地圖獻給秦王並按計劃實施刺殺行動,不料行動失敗,秦王用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最後,守衛進殿,將荊軻殺死。

這個歷史故事,讓我看到了太子丹的仁慈,不願傷及無辜;看到了樊於期的豪邁——拔劍自盡;看到了荊軻的神勇、毫不畏懼。看到了秦王的'武功高強,獨自面對荊軻。

令我記憶深刻的人物非荊軻莫屬。在他身上體現了以弱小的個體反抗強暴的精神,他的勇氣和甘爲高尚的政治價值觀獻身的犧牲精神,將千古流芳。

此外,我還看到了歷史和劇本的差距。比如說:劇本編寫高漸離推薦的荊軻,而歷史卻記載田光舉薦的荊軻。又比如說:劇本上描述高漸離是燕國的大臣,而歷史卻記載高漸離只是擊箸的樂師。再比如說:劇本上寫了秦王刺殺了荊軻,而歷史上卻記載守衛殺了荊軻。歷史劇的改編是爲了迎合觀衆的口味,而真正的歷史卻不能篡改,我們要尊重祖輩的記載。

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已銘記在我心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4

歷時兩個多星期把《東周列國志》粗看了一遍,它講的是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用半白話半文言的方式寫了出來,並且加上一部分小說形式的加工,雖然這是一本小說,但關於歷史方面的問題還是會以歷史史實爲依據的。《東周列國志》讓我對先秦時期的許多歷史進行了瞭解,並且能夠把課本上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串聯了起來。

在我看來,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失倫常,敗德俗,子弒父,臣篡奪,禮崩樂壞的例子不剩枚舉。在這種混亂的背景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有治國興邦的明主,亦有荒淫無道的昏君;有勵精圖治的能臣,也有讒言獻媚的佞臣。一個個以他們爲主角,在時間順序下串聯的故事讓我看到了這五百多年的璀璨歷史。

雖說春秋無義戰,但是還能講究個師出有名,打仗能夠講究禮節,雖戰而不重殺,雖勝而不滅國,而到了戰國後期,戰爭纔是真的毫無“義”可言,戰爭動輒滅人國,屠軍屠民幾十萬,面對虎狼,老少婦幼皆起來抵抗,甚至不乏十五歲的`孩童就上戰場的例子。

我認爲本書從頭至尾貫穿整本書的是氣節二字,推崇的也是氣節,在我們看來可以用愚忠、愚孝來形容,但是對許多古人來說氣節甚至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他們能夠矢志不渝的堅守自己的信仰,就算刀斧加身也面不改色。氣節還可以引申出來忠、信、義等等。燭之武退秦師、藺相如完璧歸趙,都是臨危受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就算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漁丈人、浣紗女投河,田光自刎,都是爲人謀事而見疑,遂以死明志,只爲守信。鮑叔牙管仲相約互薦,申包胥伍員存楚覆楚之論,都是古人朋友相交的例子,古人的朋友之交可以各爲自己的理想信念去奮鬥。

讀完這本書,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明白了許多事情,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定心中那一縷氣節。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5

我在這個暑假讀了一本由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的歷史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一部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歷史小說。

其中《爭王位鄭國四易主》帶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這個故事背景很複雜,寫到了很多個國家,其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在周朝周恆王時期,鄭莊公去世後,公子忽、公子突幾人爭位之事。爭位之時得到了宰相祭足的支持,也遭到了宋國宋在公以及鄭國大臣高渠彌的禍害。最終他們一個死於高渠彌的毒手,一個出逃於蔡國。宰相祭足便立公子儀爲國君,子儀沒有辜負衆望成爲一代明君,從此鄭國國泰民安,成爲楚國的附屬國。

祭足帶給我的印象很深。他足智多謀,明辨是非。在鄭莊公想立子突爲王的時候,他推薦了爲鄭國立了許多大功的子忽;在宋莊王來催他們交出金銀時,他巧妙回信緩解了交易;在說不通打不過時,他懂得聯合其他國家,強大自己的實力擊退宋國;在知道高渠彌對公子忽的毒害後,使用計謀爲子忽報仇。

宋莊王是一個貪心和野心非常大的君王,他不僅要求鄭國給他們一百雙壁玉,千噸黃金,甚至還要每年給他三萬錘糧食!他一直預謀要讓子突上位,以達到吞併鄭國的目的。

高渠彌心胸狹窄,記仇,心狠手辣。因爲公子忽曾阻止他封爲上卿,與公子忽不和,使用陰謀鬼計下毒手把他殺了滅口,想輔佐另一位公子上位以達到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是,最終還是死於齊國君王的手下。

歷史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貪婪、狡詐、陰險的人最終還是達不到目的的。我們更多的應該學習古人的足智多謀,學習智者身上優秀的精神,學會辨別是非善惡,從古人的智慧裏學習爲人處世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6

荊卿,名軻,本慶氏 ,齊國大夫慶封之後也。時楚國討伐慶封,其族人奔衛,衛人謂之慶卿。後荊軻以劍術說衛元君,元君不能用,復奔燕,改氏曰荊,燕人謂之荊卿。

荊軻嗜酒,日與燕人高漸離飲於燕市。高漸離善於擊築,荊軻常和而歌於市中,已而相泣,旁若無人,以爲天下無知己。燕之名士田光先生知其非庸人也,常資於酒資,善待之。

未幾,燕太子丹爲國之大事求教於田光先生,田光先生便力薦荊軻。在得到荊軻答應去見燕太子丹時,爲避免國家機密有泄漏之嫌,田光先生遂拔劍自刎,以死自明。

於是,燕太子丹尊荊軻爲上卿,在秦國歸順大將樊於期公館旁邊,復築一館,名爲荊館,以奉荊軻。事後,太子丹日造門下問安,供以太牢,間進車騎美女,資其所欲,惟恐其意不適也。

爲取信秦王,荊軻獻計:用得罪於秦國的樊將軍之首,以及督亢膏腴之地奉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將軍之仇可報,而燕亦免於滅亡之患。樊於期聞聽此計,即拔佩劍刎其喉,慷慨獻顱。

於是,太子丹又以百金覓得鋒利匕首一枚,並淬以劇毒,包裹在所獻地圖之中。另外,太子丹挑選門下最勇武士秦舞陽爲其副手。

及見秦王之時,秦舞陽面白如死人,不能升階。荊軻只能一個人來到秦王面前,將所之物拱手奉上。待秦王展圖欲觀之時,圖中匕首已現,荊軻依計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執匕首刺其胸。秦王驚而奮起,掙斷袖袍,繞柱而行,待內侍提醒,方纔拔出寶劍,將荊軻刺倒在地。

事敗之後,荊軻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罵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倖免,豈非天乎!

荊軻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陽三人性命,又斷送了燕丹父子,結果卻是功敗垂成!

但是,歷史往往並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榜上有名的共有五位,即曹沫、專諸、豫讓、聶政,最後一位就是荊軻。

在這幾個人當中,代價最小,效果最佳的當屬曹沫;最有耐心,最有執行力的是專諸;最爲衷心,最爲慘烈的是豫讓;最忠孝兩全,不計名利的是聶政;最高消費,最爲悲壯的就是荊軻了。

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影響力最大的卻是荊軻。

一是荊軻刺殺的對象名氣最大。

春秋三百年間,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最後一統天下的正是秦國,而秦王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始皇帝。

如果荊軻所屬意的'好友蓋聶能夠擔當荊軻的副手,而不是臨上陣前才倉促換上了徒有其名的秦舞陽,也許這個計劃可能完成;如果荊軻不心存僥倖,想學曹沫,生擒秦王,脅迫其返還諸侯領地,也許,最先倒在地上的應該是秦王了;如果荊軻的行刺能夠成功,荊軻改變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歷史,而且整個世界的歷史恐怕都得重新書寫了。

二是荊軻行刺的目的是爲了天下百姓,而非一己之利。

曹沫劫持齊桓公是爲了追討其三戰所亡之魯國失地,意在雪恥,以此來洗刷齊國手下敗將之名;專諸刺殺吳王僚,是爲了還吳公子闔閭的人情債;豫讓毀容吞碳,行乞於市,幾次刺殺趙王無恤未果,是爲了報智伯知遇之恩;聶政刺殺韓相俠累,是爲了酬謝嚴仲子供奉老母之義。而荊軻刺殺秦王,則是爲了向秦王討還各諸侯國的土地,免除戰亂,讓老百姓能夠過上一個安生的日子。

另外,更有甚者,當年美國總統的里根遭到一名企圖“以刺成名”的刺客的刺殺,一顆子彈穿過了里根的胸膛。而這名青年暗殺里根的惟一目的——竟是爲了引起一名著名女影星的注意。他試圖以這種形式 來博取世人的矚目,結果卻是成爲世人的笑柄而遺臭萬年。

三是荊軻的那首絕唱,贏得了衆多粉絲。

臨發之日,太子丹與相厚賓客,以及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荊軻至易水之上。高漸離聞訊,亦持酒肉而至。酒行數巡,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此歌聲,如長虹貫日,直達九霄,至今還環繞在我們的耳畔。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7

這幾天我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一生必讀的經典之中國十大名著的《東周列國志》。

在漫長的歲月裏,周朝是一個最久的朝代,可卻是歷史中一小部分。周朝分爲東周和西周,在西周的時候,國力強大;而在東周,政府的力量十分衰弱,結果天子只是一個名義而已罷了。東周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此時諸侯割據,羣雄逐鹿。《東周列國志》就敘述了春秋戰國間,五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下面我給你們講講“春秋五霸”的故事吧!

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是一個善於用人的霸主。管仲是齊桓公弟弟的老師,爲了讓齊桓公的弟弟當上皇帝,於是管仲曾經用箭射他。但因爲他的胸襟十分寬廣,而且管仲也很有才能,於是他任用管仲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管仲協助他整頓齊國,國內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齊國日益強大起來、有所振興。這時,齊桓公稱霸之心活泛起來,佔據了他心中所有位置。有了管仲,齊桓公信心百倍地踏上了稱霸諸侯的旅程。

啓發:說明了只有以誠相待,才能讓別人幫助你,感激你。其實齊桓公對人以誠相待,也是爲了自己的霸業做的奠基。所以,我要向齊桓公學習,做一個對別人以誠相待的人。

第二個霸主就是厲害的晉文公,他的.身邊都有難得的文臣武將,他也跟齊桓公一樣善於用人。他爲人賢明,出言不浮誇虛飾,氣度不凡,所以他打敗了專橫跋扈,讓人們抱怨連天、不得安寧的晉懷公。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登上了盟主的位置。

啓發:只有一個善於用人的人,才能當好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因爲只有懂得用人,他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才能爲他自己的公司增添了得力人才。而晉國就好比一個公司,晉文公則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假如他不懂用人,他還能當上霸主嗎?

第三個霸主是宋襄公,他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人。他愚蠢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可以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傻蛋。

啓發:我們應該引以爲戒,不能向他學習。比如說他要用仁義戰勝刀槍,這可能嗎?假如一個善良的小羊羔在一隻貪得無厭的大灰狼手中,善良的小羊羔有可能用自己的仁義戰勝大灰狼那可怕的牙齒嗎?

第四個霸主就是——胸襟寬廣的秦穆公。秦穆公懂得用人,用了許多難得的文臣武將。他也是一個十分明智的君主,該提拔的就提拔,不該提拔的就不提拔。在這些文臣武將的幫助下,他成爲稱霸各國的盟主。

啓發:做一個懂得寬容的別人的人是有些難,但是秦穆公做到了,他寬容別人時,別人則會以感恩的心去回報寬容他的人,在這時寬容則變成了秦穆公成就霸業的奠基石。寬容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我要向秦穆公學習,做一個懂得寬容的人。

第五個霸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楚莊王。在楚莊王年輕的時候貪圖享樂,專橫跋扈,一點都不關心政治。經過好幾個大臣的規勸,他醒悟過來了。他一鳴驚人,有了大幅度的改變,整頓內政,關心人民。經過許多年的努力,他坐上了盟主這個位置。

啓發:國學讀本上說“過而不改,是謂過以”。楚莊王在以前也曾經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但是他知錯就改,他提拔了許多厲害的文臣武將,國裏漸漸恢復,從而當上了盟主。我們其實應該向楚莊王學習,因爲在學校中,有許多同學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他絕對不改,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所以,我們應該向楚莊王學習,做一個有錯必改的好孩子。

《東周列國志》是精彩萬分的一本書,令人拍案叫絕。它不僅讓我瞭解了歷史,也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喜歡這本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8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集合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聞名歷史典故。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候是我國曆史上1個出色混亂的時候,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制社會制度開始構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由此引發了戰爭。在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中,不僅僅有傾國傾城的褒姒,昏庸無道的`幽王,還有驍勇善戰鄭伯友等人物。

讀了這本書,讓我彷彿親身歷程了奴隸制社會變成封建制社會的過程,親眼看到了正因西周滅亡,東周的建立而置成的戰爭。心裏感受到了當時奸臣的挑撥,致使好多忠臣被陷害,斬頭。

在這本書中,我最中意的人物是白起大將軍,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爲秦國統一大業立下了大功。只可惜,之後正因殘忍的殺死了趙國的四十萬降兵,又接連觸怒了秦王,最後被貶爲平民,被逼自殺。我想:假如沒有範睢這些奸臣的的挑撥,白起將能爲國內歷史進程再立下汗馬功勞。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9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許許多多歷史故事熠熠生輝,並能夠給人們啓迪。而《東周列國志》就再現了當年烽煙四起、諸侯紛爭的年代。它成書於明代,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記載了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這一段歷史,其中的許多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家喻戶曉的故事。令我感觸很深的是春秋時期鄭莊公“黃泉”見母親的行爲。鄭莊公母親武姜不喜愛大兒子,也就是鄭莊公,因爲武姜生他不太順利,而武姜更喜愛小兒子共叔段。鄭莊公即位後,武姜與共叔段想謀反,不料被鄭莊公發現。於是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絕不與母親相見。一年後,他後悔自己說的話,十分懷念母親。大臣潁考叔出主意,他認爲“黃泉”爲地下的泉水,讓鄭莊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與母親相見。潁考叔安排之後,母子倆抱頭痛哭。我欣賞鄭莊公孝順母親的行爲,儘管母親謀反,但他始終對母親念念不忘。而現在的我們,有些人就爲小事而與母親發生爭吵,實在不應該。“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用自己的能力去發揚光大。管鮑之交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兩位好友互謙互讓,值得讚揚。其中,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管仲帶兵打仗,向前衝總在最後面,後退總在最前頭,大夥兒都笑他膽子小。鮑叔牙幫好友辯解,說他家老母無人贍養,管仲要保護自己性命。從這本書的語言中不難看出,作者對鮑叔牙的行爲是讚揚的。可能,由於古代與現代觀念不同吧,我認爲觀衆的行爲應當要批判。保衛祖國,就應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而鮑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應包庇。這故事放在現代的話,可能會遭批判。因此,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我認爲還是不要學習他們的',不過應該學習的是管仲的孝,鮑叔牙與管仲間真摯的朋友關係。閱讀這本書,我真的是學到了很多。學習歷史,就是爲了“鑑往知來”,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們應自己分析,自己判斷,做一個“大寫的人”。家長感言:學習歷史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史學著作《東周列國志》就可以讓我們領略歷史的傳奇。諸多著名成語就源於東周故事。因此,他是文學的精華所在。學歷史的意義是“鑑往知來”,東周時代看似與現代社會毫無關聯,卻能影射出現代社會,從書中找到現代社會的影子。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陶冶我們的情操。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0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東周列國志》,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這本書是十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

本書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多故事,此時諸侯割據,羣雄逐鹿。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在這個時期相繼出現,經歷了興盛與衰亡。本書一共有三十四章,從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

《東周列國志》選取了許多內容豐富的故事,其中人物描寫比較突出。讚揚了勵精圖治、胸懷寬廣的鄭莊公和忠心耿耿、有勇有謀的管仲一行人。諷刺、批評了昏庸、殘暴、無能的周幽王、衛莊公等,和姦詐狡猾的虢石父等奸臣。

我最喜歡“秦贏政一統平天下”這個故事。秦國是先將弱小的韓國打敗;再趁趙國發生地震、災荒時將其消滅;秦王派王賁將魏國、燕國先後打敗。楚國是一個大國,秦將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攻楚。他驕傲輕敵,終於兵敗,隨後派王翦用以逸待勞麻痹敵軍,打敗楚國;最終打敗了四十四年無戰爭,一直過着安逸生活的齊國,一統天下。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優秀的小說,爲什麼秦國能夠一統天下?這是因爲秦王會審時度勢、抓緊機會、做事果斷、知錯能改、作戰經驗豐富。並且手下文武官員極多。贏政自幼天資料聰穎,加上後天勤奮好學,最終成爲了一位出色的'君王。

秦王抓住六個諸侯國互相征戰的機會,一舉消滅所有國家。

讀完這本書後,我們不僅學會了解許多史事,還能獲得許多啓發。

我們要學習秦王的勤奮好學、足智多謀。也可以學習他的計謀,秦王從弱小國先起兵,最後征伐強國,我們做題時也可以先做簡單的,再做難的。在比賽中先打敗弱小的對手,再與強大的對手對抗……

我合上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1

“衛石碏大義滅親 鄭莊公假命伐宋”

“爲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於春秋亂世,禮崩樂壞,而在《東周列國志》的第六回中,石碏向讀者展示的卻是一個完全正面的角色。

公義私情不兩全,甘心殺子報君冤。州籲殺兄長衛桓公篡位,石厚幫其奪位,實屬大不義之舉,石碏獻計使二人被捕於異國,羣臣念及石厚乃國老石碏之子,願意饒其一命,但絲毫不有舐犢之私心,憤怒的要親手斬殺兒子,最後獳羊肩代石碏斬了石厚。古往今來,石碏之舉得到無數讚許,更是印證了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敢於爲國鋤奸、殺子滅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於吾輩自身而言,石碏大義滅親之例,在當下對我等做人做事於公於私、於國於己、孰重孰輕、怎樣權衡、如何取捨也有一定的啓示和教益。

自是老臣懷遠慮,故留子厚誤州籲!在兒子石厚一開始爲惡不仁之時,石碏其實一直有機會剷除逆子,但出於對衛國長久發展考慮以及對州籲爲人的瞭解,深知若現下除掉石厚,只會更加縱容州籲的胡作非爲,倒不如留着石厚在州籲身邊有所提點,待事情有了轉機,再斬草除根也不遲,不得不佩服石碏的深謀遠慮,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這也啓示我們,放長線,釣大魚,眼下的蠅頭小利、利得利失不必過分在意,懷着長遠辯證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不拘泥於一時間的結果,不單單着眼於當前。

通過馮夢龍的文筆,我們也能看到更加豐滿的石碏個人形象,他有着難能可貴的文人氣節,敢於勸諫君主、直言不諱;堅守個人本心不隨意侍君、不爲金寶折腰;德高望重、爲羣臣所尊;善於處理外交、友好陳國。

筆鋒一轉,馮夢龍接着上文闡述鄭國莊公假命伐宋之事。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戰,伐宋當然也要滿足一些先決條件,春秋時期,各國之間關係紛亂,剪不斷、理還亂,首先要團結陳、魯兩國,方能有所勝算,最後,事情的結果也是如鄭莊公所願,有了發兵的理由,併成功的團結了陳、魯、齊三國出戰宋國,通過現象看本質,在伐宋的準備中,我們能看到怎樣的背後呢?

重用能人異士、好的臣子的`輔佐事半功倍,君主善於納諫、從善如流相得益彰。鄭莊公起初準備直接出兵宋國之時,幸得身邊臣下祭足、穎叔考的出謀劃策,即團結他國、有充足的伐宋理由,鄭莊公對臣子的意見也是虛心接受、而非剛愎自用,纔有了十足的準備,正所謂內因起決定作用,伐宋的準備進展的如此順利,離不開君臣間的美美與共。

明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充足而又正義的出兵理由很難不讓人贊同。雖說鄭莊公此戰非義戰,但打着的是周天子的名號,是因爲宋國不來朝覲對王室缺乏尊重所以纔出兵的,引得路人羣衆紛紛一邊倒向鄭莊公,宋國也就成了衆矢之的,孤立無助,在戰初處於被完全碾壓的局勢。假的名號被信服的背後我們也能看到周天子仍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天子不是完全的形同虛設。當然,鄭莊公假託王命的行爲,在當下的正能量教育中也是不可以被當做正面教材。

國與國的政治外交中,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齊、魯二國只是單純的想幫助鄭國才願意協助出兵的嗎?非也,我們不能完全的排除這方面的原因,但齊、宋之間本就是表面關係,且魯與齊牽扯的各方利益更是多,魯國願意幫鄭國,齊國自是不能袖手旁觀,且鄭莊公說過在伐宋之戰中,所得到的領土,皆歸二國所有,沒有單純的只是出於道德的政治關係,一段好的政治關係的出現,在它的背後一定有着更深層次的利益結合。

在《東周列國志》第六回中,馮夢龍通過精彩、犀利、而又通俗易懂的文筆用石碏大義滅親向我們展示了爲人爲臣之道,同時也用鄭莊公伐宋之事讓我們看到君臣間相處之道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維繫之法!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2

讀懂了歷史,就會獲得前人寶貴的經驗,使自己變得明理智慧。

《東周列國志》描繪的是西周滅亡後東周成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裏面有許多各自爲戰的國家,有無數驍勇的將軍,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許多昏庸和開明的君主。他們爲了權力和土地的鬥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性格,善良與奸詐的嘴臉就像一碗攪和着許多人性佐料的湯,不僅再現了那個征戰的時代,還留下了許多令我振聾發聵的驚奇和值得銘記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國》一章述說了周幽王因爲女色而不勤政愛民,最後招致亡國禍事,八百年基業毀於褒姒。哎!這個悲劇固然可悲,警醒了後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與女色面前要學會衡量,孰輕孰重自己心裏應該有個數。我想周幽王爲什麼會亡國,不僅僅是褒姒的責任,他應該負全責,因爲從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對自己沒有自控力和束縛力,不懂得剛則柔,柔則剛,只是一味的柔,泯滅了上進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嚴於律己,修身養性,勤於國事的心,亡國之事便是天荒夜談,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興亡。

歷史總是和人連在一起的,諸多的感情就在歷史的激揚文字中展現得令我感動萬分。鄭莊公因爲母親偏愛小兒子,幫助小兒子起兵造反而傷心。母親的計謀失敗後,被髮配邊疆,莊公有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是後來因爲思念母親,派人迎回了她,母子兩人一相見便抱頭痛哭,盡釋前嫌。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畢竟親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親對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對子女愛的初衷,纔有偏愛。這是個錯誤,但我認爲這也是因愛而錯,誰不會在愛的旅途上犯錯呢?我讚揚鄭莊公能夠把親情放在隔閡恨意之上。親人犯了錯誤,不應該一味的責怪,應該學會包容,這樣在愛的'融化下,有什麼坎兒過不去呢!畢竟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十指連心的親情。

這本書裏許多地方讓人感悟非凡,除了親情,還有謙虛讓位。鮑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爲了齊國的強盛讓位於他。這是鮑叔牙的寬闊胸襟與爲國的中心。他在國家與自己的路上選擇了國家。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這樣。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們的榮譽是國家給的,就要爲國家着想。有能人強過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謙虛的舉薦,並且爲了祖國可以讓位,這樣祖國在能人的帶領下,一定會強大的。自己也會因爲國強而獲得自己的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3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經史典籍,古文和白話夾雜,典故很多,閱讀難度很大。我幾次捧起這本書都是東挑西撿看幾回就放下了。今年暑假,我決定繼續讀這本書。慢慢地,終於讀懂了一些,並且想寫寫讀後感。

這本書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爲主線,描寫了從宣王中興到秦滅六國這段動盪的歷史。當時列國爭雄,豪傑輩出,對於中華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書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如管仲相齊、重耳出亡、吳越爭霸等,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戲諸侯、完璧歸趙、紙上談兵、毛遂自薦等。

當我讀到"石蠟大義滅親"時,我不禁感慨!石蠟的兒子石厚和爲桓公的弟弟州籲和謀殺死了爲桓公。州籲當了皇帝后戰火四起,民不聊生!石蠟對自己兒子的行爲深惡痛絕。他設計把州籲和石蠟處死,國家才得以安寧。這和成語故事《大公無私》非常的相似。故事裏的`晉國官員祁黃羊,爲了國家的利益,分別推薦他的仇人和兒子去不同的地方擔任不同的官職,並得到了百姓的好評!

石蠟和祁黃羊他們都熱愛自己的祖國,爲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但是現在有很多的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和平的國家裏,不珍惜。爲了個人的一些利益,去損害國家和人民羣衆的利益,生產出不安全的食品,毒害大家的健康。

我希望大家都能從國家利益出發,做一個大公無私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4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叫《東周列國志》的書。這本書寫了東周五百多年的歷史,讓人看了身臨其境。

其中有一篇《百里奚謀求官位》。講的是春秋時期虞國有個人叫百里奚。他家裏非常窮,但他從小博覽羣書,很愛學習。在他三十多歲時娶了妻子杜氏,然後去謀求官位。他先來到了齊國,想輔佐齊襄王,但是沒人引薦,時間一長,百里奚身上的錢就花光了,只好在路邊乞討。有一位叫蹇叔的人看出來他是個賢才,就與他一起謀求官位。但當時五十多歲的百里奚想回老家,就與蹇叔一起趕回了虞國。在虞國大臣宮之奇的幫助下,百里奚當上了中大夫,但一直沒受到重用。蹇叔對他說“虞國國君見識短淺而且剛愎自用,不會有什麼作爲的。”可是百里奚不聽。

後來虞國滅亡了,百里奚被晉國作爲奴僕陪嫁到秦國。在途中,他逃到了楚國。楚王不知道他的才能,讓他去養馬。秦穆公發現陪嫁的人裏有百里奚的名字,卻沒有這個人,就問大臣。大臣說“百里奚有經世治國的才能,只不過沒有遇到賢明的君主。”秦穆公與大臣們商議完之後,決定用五張羊皮去換百里奚,這樣楚王就不會懷疑。楚王以百里奚就是普通的'奴僕就爽快地答應了。百里奚由此被稱爲“五羖大夫。”百里奚後來又向秦穆公推薦了蹇叔,兩個人一起輔佐秦穆公。

在這個故事中,雖然百里奚是主要人物,但我最喜歡的人物時秦穆公,他之所以會成爲春秋五霸中的一位,是因爲他能招賢納士,任用賢才,把原先弱小,國土不廣的秦國變得強大。他還霸西戎,擴大陝西北部地區,讓他的霸業越來越穩固,不愧是一代賢君啊!

讀了這本書,不但給我帶來了豐富的歷史知識,而且還認識了很多賢君。將領和大臣,這本書真是太棒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5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到秦始皇併吞八荒,一統天下,《東周列國志》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各顯神通的恢弘曆史畫卷。東周列國時期,唯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求變的強者,才能生存下來。

春秋初,天下分封爲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至戰國初,僅剩下二十餘個,直到秦國成爲最終贏家;東周舞臺上的主角無不是求變最徹底的君主和國家。"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都是在打破舊的制度,任用賢能,改革內政、富民強兵後才成爲霸主的。能夠稱雄中華大地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也是在求變中崛起的。

東周時期,個人通過改變自己,可以衝破世襲制的束縛,走上歷史舞臺。蘇秦學縱橫之術,遊說秦王不成,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爲炊,父母不以爲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奮讀書,後配六國相印。"蘇秦刺股"式的個人奮鬥在東周比比皆是:孫臏,張儀,毛遂,吳起,他們通過不斷學習,日新月異,才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泥古不化,拒絕改變的人,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宋襄公堅持排兵列陣的古典戰法,不攻半渡的楚兵,等到楚兵擺好陣形再對攻,導致"泓水之戰"的.慘敗。楚共王堅持"將在謀而不在勇"的老教條,不用神箭手養由基,害死了太子,自己也弄瞎了一隻眼,方知悔改。趙括"紙上談兵",在"長平之戰"敗給了戰神白起,斷送了四十萬將士的性命和趙國前途,終成千古笑柄。

順應潮流,積極應變,提升的是競爭力,對道義的堅守卻是不變的。鄭莊公黃泉認母,伯牙摔琴謝知音;廉頗負荊請罪,重耳退避三舍。小勝靠智,大勝憑德,齊桓公"尊王攘夷",憑藉的是道義。求變,但要講原則,守道德。若恣意妄爲,失去民心,必然一敗塗地。秦始皇一統天下,卻橫徵暴斂;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終究是曇花一現。

東周列國,汰弱留強,勝者爲王。順應潮流,積極應變是這一時期的主題。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值得一讀。以史爲鑑,受益良多:在今天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我們應當不斷改變自己,成爲時代的強者。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6

這幾天,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裏講述了西周的敗潰、東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興起。

這本書講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韓、趙、魏、燕、楚、齊),以“三皇”裏的“皇”和“五帝”裏的“帝”合體爲“皇帝”作爲自己的稱號之後,修建萬里長城,做了許多勞民傷財的事情。後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秦王朝很快就滅亡了。這本書裏講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贏政、呂不韋、李斯、范雎、周幽王等等。負荊請罪、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圖窮匕見、焚書坑儒這些成語都是在這裏產生的。我喜歡其中“三家分晉”的故事,這個歷史事實使晉國分裂,也加快了秦統一中國的步伐。

晉國實力非常強大。可是到了公元前403年,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晉國的軍隊分上、中、下三軍,每軍都有一個正統帥和副統帥。打仗時,他們是統帥,不打仗時,他們就是朝中的“六卿”。也掌握實權。由於晉獻公時期,聽從寵姬驪姬的讒言,殘害公族,導致同姓公族勢力急劇下降,這異姓大官“六卿”便掌握了實權。當時六卿分別是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智氏先滅了範氏和中行氏,接着,其他三家要地。由於當時智氏的智伯實力最強大,韓氏族長韓康子聽從家臣段規的意見;魏氏族長魏桓子也聽從家臣的意見,給了智伯地。可當智伯向趙族族長趙襄子要地時,趙襄子卻說:“地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不能給你。”智伯很生氣,聯合韓康子、魏桓子、在趙族的領地晉陽打了一仗。由於晉陽城特別堅固,趙軍又軍民同心,打了一年也打不下來。智伯想了一個辦法,派士兵堵住晉水修建一個渠,放晉水水淹晉陽城。水一直淹了三年,人也只能住在樹上了。趙襄子沒有辦法,就找他的'家臣張孟談商量。於是當天夜裏,張孟談爬出城牆,找到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服了他們背叛智伯。一天晚上,智家士兵正在睡覺,忽然聽到嘩啦啦的水聲,原來韓、趙、魏三家的士兵把水改變了方向,直淹智軍軍營。智伯奪了一艘船想逃走,結果被張孟談的伏兵抓住殺了。所以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宣佈:晉國正式分裂成韓趙魏三國。

我對這個故事,也有看法。智伯自仗實力強大,想獨吞晉國,在第一步時就取得了成功,更加驕傲,結果不但沒有獨吞晉國,連自己的性命和老祖宗給他傳下來的地也丟掉了,太可惜了。像這種有趣的故事,《東周列國志》裏還有很多。

我喜歡看《東周列國志》這本歷史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7

對《東周列國志》感興趣,源於兒時父親親口相授的這部書裏的很多故事。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程嬰爲救趙氏孤兒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歷盡艱難,終於復國;這是何等的大義!因報智伯之恩,豫讓不僅以土地和地位相許,在智伯死後,還幾次爲智伯復仇;這是何等的情義!田光向燕太子丹舉薦荊軻刺秦,爲了保守機密自刎而死;這是何等的忠義!在現實生活中,正因爲有了這些“大義”、“情義”和“忠義”,使得我們有了朋友,有了“死黨”;使得我們擁有了和諧的社會和充滿活力的國家。有了這些,才使得我們的生活有了樂趣,也使得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勾踐臥薪嚐膽,圖謀十年,終於摧毀強敵,稱霸天下。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無論處境多麼糟糕,都不能沒有志向。按照自己的志向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必有所成。

“智宣子建嗣,謀於族人智果曰:’吾欲立瑤何如?’智果曰:‘不如宵也。’徐吾曰:‘宵才智皆遜於瑤,不如立瑤。’智果曰:‘瑤有五長過人,惟一短耳。美須長大過人,善射御過人,多技藝過人,強毅果敢過人,智巧便給過人,然而貪殘不仁,是其一短,以五長凌人,而濟之以不仁,誰能容之?若果立瑤,智宗必滅!’”其結果就是智瑤剷除了除自己以外的智氏宗親。智瑤有英武的外表,過人的智慧和超強的武義,按說,應該是以爲很好的.帶頭大哥,然而,正是智瑤的“貪殘不仁”,導致了智氏亡祖滅宗。假設當初立“宵”爲嗣子,“瑤”很可能是一位英勇善戰、保家衛國的將軍。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仁德,乃成人之基,成事之本;更昭示了“小勝靠智,大勝憑德”的道理。

如何做人很重要,如何做事,也同樣的重要。《東周列國志》中不乏這樣偉大的人物:太史季“據事直書”而不畏死;藺相如“國計爲重,私仇爲輕”; 魏絳不懼權貴、不計後果而執意嚴明執法; 祁奚“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孫叔敖的“一錢不入私門”等等。說明正直、無私的品質對於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國家有多麼的重要。反觀現實中,對上諂媚奉承,對下武斷粗暴的人時而有之;不顧大局、只重私利的事並不鮮見。而倡導“書香武漢”,正好能夠讓我們數百萬市民讀書明理,陶冶清朝、盪滌心靈。作爲女人,作爲妻子和母親,通過多讀書,讀好書,提升自我相夫教子的能力,豈不美哉!

作爲一名教師,我希望把我讀《東周列國志》的體會、認識和感受一屆一屆的傳授給我的學生們;以期我的學生們以史爲鑑,學會做人,善於做事;把古人的智慧結合現實融會貫通,更好滴服務於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讀一部《東周列國志》,既能瞭解五百多年的歷史,又能沐浴衆多大家的光輝思想,還能受教於爲人處世、待人接物和安生立命之法;真可謂受益無窮。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8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這本書,可以讓你走進一個戰爭時代,它講述了秦國、齊國、楚國、趙國等幾個國家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也同時締造出春秋時期的`英雄。

書中有許多個性不同的人物,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他在越國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爲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後來吳國君主死後,夫差即位爲吳王。他打敗越國後,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於是,勾踐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着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親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經過了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那種忍辱負重,心繫國家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

雖然這是一個講國家與國家之間發生爭鬥的歷史故事,但是裏面卻涌現出許多捨己爲人、不怕困難、盡忠報國的英雄人無物,如管仲、鮑叔牙、介子推、豫讓、藺相如。其中介子推這個人最讓我欣賞、敬佩,雖然他只在這本書裏出現了幾個故事,但是他卻使我對他念念不忘,在大臣們飢寒交迫之時,他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給了飢餓的君臣們吃,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啊!這難道不是捨己爲人的精神使他做出這樣偉大的事?的確,這樣的精神,在我們的身邊,也是有不少的人和例子,如我們最熟悉的清潔工,還有我們親愛的老師,雖然他們不是爲了捨己爲國,但是他們也爲我們付出了很多,這也是捨己爲人的精神。在大家的回憶裏,應該還記得那牽動億萬人心的那次5·12時間嗎?在地震的一瞬間,許多人都在想着如何逃跑,有一些人卻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那些在廢墟里無辜的人,甚至連生命也送給了死神,列如譚千秋老師,他爲了保護學生,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他們,自己卻與世長辭了。在災難發生時,誰都沒有無動於衷,許多志願者都在救援傷者,爲災民犧牲了個人的時間,甚至是生命,無償而不怕艱苦地去救人,這難道不像那一千多年前的忠臣介子推的精神嗎?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無私奉獻、捨己爲人的心。雖說好人會有好報,但介子推卻被燒死在晉文公的一把火下。雖然介子推死了,但是他那無私奉獻、捨己爲人的精神滲透在我的心中,滲透在讀者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