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國學常識>

【薦】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2篇

國學常識 閱讀(2.3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2篇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

回到家中,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瞅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往歸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往摘取,雖然失往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歸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超多使用了比較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之後再寫道"我"不得不離別百草園往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相當好地反襯了之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時候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全部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比較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但是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佈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齊,當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齊玩耍,一齊嬉戲,每次全部玩的相當開心,以至於每次全部忘了時光的匆匆流往,每次全部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纔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歸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我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便預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爲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往和夥伴們一齊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一樣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2

讀了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阿長與<山海經>》就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這篇散文裏,魯迅先生回憶了他兒時的保姆阿長,一個普通、平凡的封建社會的農村婦女。一件件兒時的往事在筆下流淌時,一個普通、善良、質樸又有些迷信的封建社會的農村婦女形象就浮現在讀者面前。30多年的歲月流失了,卻不能抹去魯迅先生對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平凡生命的記憶。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斷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爲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阿長和魯迅先生有了新的認識。長媽媽一生坎坷,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勞動婦女。雖然粗俗、沒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奇蹟般的給小魯迅買回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文中魯迅對繪圖的《山海經》的渴慕至極,以至於一坐下就想起,長媽媽來問了,“我”也只是隨便對她說說,阿長她不是學者啊。可是沒想到的是,不識字的長媽媽竟然在一年中僅有的幾天告假時間裏給小魯迅買來了繪圖的《山海經》!於是“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那四本小小的書本,“我”渴慕已久的書,裏面畫着“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着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長媽媽故去了這麼久,她卻依然讓魯迅又愛又恨,又敬又畏。在這裏我又想起我自己,媽媽整天這樣的愛護我、疼着我難道我不應該報答嗎?

魯迅先生在平淡的語氣下隱含着的深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也使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存在。現實的物質社會是如此的豐富,燕窩魚翅、汽車飛機、高樓大廈,應有盡有;現代的科技是如此的發達,想得到的,幾乎都可以得到。可是現代的人們卻迷失在自己創造的輝煌中,逐漸地失去了對普通生命的關愛。可以鄰居數載卻一無所知,可以圍觀以強凌弱卻無動於衷,可以見死不救作壁上觀甚至落井下石。人的善良幾被貪慾栽伐殆盡,難道這就是我們“現代化”的全部?

歷史人物之所以偉大,正在於我們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沒有把黃金世界輕易地預約給人類,卻以嫩燒的生命,成爲了千千萬萬敬慕者的精神的火炬。因此,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獲得更爲輝煌的戰績。他所憑仗的僅僅是一支“金不換”,便在看不見的但卻是無比險惡的戰場裏,建樹廠超人的殊勳。

魯迅先生對普通生命的關愛打動了我,也激勵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