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國學常識>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

國學常識 閱讀(4.13K)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1

《山海經》是一部先秦古籍,它主要記述了古代的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方面的內容,也包括了一些古代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還記載了許多具有神話傳說性質的奇怪事件,稱得上是我國古代一部奇特的百科全書。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

該書所記事物的地理位置是以中國的中原爲中心,向四面展開鋪敘。其中描述《山經》五卷是從南方開始,依照南、西、北、東、中的順序,最後到達九州中部;海經八卷分海外四經和海內四經,也是依照南、西、北、東、中的順序來描述;大荒經四卷則是依照東、西、南、北的順序進行描述;最後一卷是海內經。

《山海經》成書以來,因爲書中的許多內容是所謂的“荒誕不經”,所以,歷經幾千年,該書既不爲正史所載,也不爲諸子所傳,因而也很少被後人改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書的風貌和許多珍貴的遠古資料信息。

我在20__年寫《白廟子山岩畫斷想》時通讀了幾遍《山海經》原文及白話文,有所感觸,下面把有關的感想寫出來,粗淺理解,旨在學習,重在參與,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和同仁指正。

一、對《山海經》的爭議曠日持久

對《山海經》的作者、成書時間和內容等至今在學術界仍存在着較大的爭議,《山海經》遠遠沒有被人們所認知。《山海經》的書名最早見之於《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直到約百年後的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經傳諸子詩賦,纔將此書公之於衆。《山海經》涉獵面廣,內容十分奇雜,從古至今對《山海經》該歸於那類書籍都多有分歧。《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數術略的形法類中,《隋書·經籍志》以下則多將它歸入地理書,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是“小說之最古者爾”,魯迅則將它視爲“蓋古之巫書”。因此,《山海經》問世之後,圍繞其內容、成書時間的爭論,對它的作者是誰也一直是衆說紛紜未成定論。

按照劉向、劉歆父子和東漢王充的“正統”說法,《山海經》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是人們在《山海經》中卻找到了發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後的史實,因此“禹、益作說”受到了質疑。此後,隋朝的顏之推雖堅持舊說,但面對書中的漏洞,他用“後人羼入,非本文也”來作解釋。以後,《山海經》的作者便成了衆多學者考證的對象,各種假說紛紛出籠。當代學者袁珂認爲,《山海經》實際上是無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時期一人所作。耐人尋味的是,一些國外學者將《山海經》作者的視角伸向國外,作出了“《山海經》並不是中國人所作”的——令人十分吃驚的結論。等等,不一而足。

何幼琦先生認爲:“《山海經》由《山經》和《海經》兩部分組成,內容大不相同,文字的筆調也相去很遠,表明它們是相互獨立而平行的兩種書籍。”。“認爲《海經》來自《禹本紀》,當劉向父子領校中祕的圖書時,把《山經》和《禹本紀》合編在一起,改題新名爲《山海經》,這就是此書首見於《藝文志》,也是《藝文志》不再著錄《山經》和《禹本紀》的原因。”

總之,無論是從《山海經》包羅萬象的內容上看,還是從《山海經》各篇成書時間的早晚上看,《山海經》不是出自一人一時之手,應該是由集體創造積累編輯而成。雖然《山海經》是由多人編輯,但是,其主要的編輯人還應該是夏禹和伯益,這一觀點具有一定的.歷史根源。可以說《山海經》是在經過夏禹和伯益的初編後,加之後人的續編,最後成就了《山海經》這部鉅著。

二、對《山海經》描述地域範圍的思考。

有學者認爲,《山海經》所述及的地理位置,《南山經》約東起浙江舟山羣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有學者認爲,《西山經》約東起山、陝間的黃河,南起陝、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有學者認爲,《北山經》約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裏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東山經》約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中山經》約從中原西達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也有的學者認爲《山海經》所述及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國的某幾個省的範圍之內的,等等,衆說紛紜。

但是,從實際來看,歷史學家凌純聲的看法可能較符合實際,即:《山海經》乃是以中國的中原爲中心,南至南海諸島,西抵西南亞洲,北到西伯利亞、東及西太平洋的一本《古亞洲地誌》,它記述了古亞洲大部分的地理、博物、民族、宗教等諸多寶貴的資料。試想把《山海經》記敘的地理範圍侷限於中國的某幾個省的範圍之內,都有可能失之偏頗。

三、對《山海經》中使用較多的兩個名詞的理解

(一)四海。古代一般指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也泛指海內之地,也泛指全國各地。《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海內即中國,四海之外便是四荒,四極。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

(二)大荒。指四海之外的極遠地區②。荒,一般是指荒涼的地方,也指地理遠,邊遠的地方,荒遠的地方,邊遠的地區。《文選·左思<吳都賦>》:“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劉逵注:“大荒,謂海外也。”荒廢不治。《荀子·強國》:“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楊倞注:“大荒,謂都荒廢不治也。”

正確地理解《山海經》中大量使用的這兩個名詞概念及所指的範疇,可能避免對《山海經》所述及的地理位置產生過於狹小的設想。

四、《山海經》的成書及所記述事物發生時間的推算

由於《山海經》述及事物的年代相當久遠,《山海經》的著書過程和時間還不被現在的人所詳知。從現象上分析,記敘事物的最早時間應該在夏朝以前。夏朝始於公元前21世紀,距今已經4000多年,但是,從《山海經》所記述的許多傳說內容來看,有些傳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遠比距今4000年要早,有些事件和故事可能是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來發生的事情或者是傳說的故事。

《山海經》中記載的許多事蹟,由於那時候還沒有發明文字,人們對事情的記億隻能靠語言和大腦,一代一代的口傳心授,處於口傳歷史的時期。自從黃帝史官倉頡造字以後纔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山海經》記錄的內容應該包括文字發明以前的一些史實和傳說。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2

這本書的確不錯,因爲每一種生物,每一個不同種族,都有一幅圖畫,還是彩色的。剛打開這本書,立刻就被山海經總貌的地圖所吸引,當時似乎水平面還高點,我的老家山東竟然還有一小半在水裏,而且每一種神奇的動物,植物所在的山峯、河流都一座座串聯起來,看後簡直說不出話來。

裏面對於各個“國”及不同的民族的風俗都給予了不錯的見解,比如書中提到的:單腿、單眼、單耳、單手單腳的國家,也許可能是這種居民的服飾問題,總是蓋住一隻手腳,所以記載成這樣。

不過,對這本書的作者有一點不滿,如果你買了書就知道了,因爲作者在闡述某種比較奇特的怪物時,如果這個怪物太過於超乎常識,特別是現今的生物,物理常識,馬上就會說:那是記載錯誤,或是由人假扮的巫術活動!!

我個人以爲,山海經實在太遙遠了,當時人們的思維,特別是寫這本書的人,他是爲了什麼目的,這些真的無從可考!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當時的歲月,僅僅是用現在的人們對這個社會,對自然的瞭解,就可以出書

說:“那個時候應該是怎麼怎麼樣……”就好像我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研究別人在想什麼,好像不會有什麼結果。

《山海經》成書於戰國至漢初。記載40個方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神怪異獸。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誌、民俗志、巫術以及大量原始神話於一身。

古時學者大都認爲《山海經》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來此說純屬無稽之談。無論是從其包羅萬象的內容上看,還是從各篇成書時間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經》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是集體編述而成。因爲《山海經》的內容非常廣泛,是民間個人無力完成的,即使一個氏族部落的領導集團也只能編成其中的一部分。由於受古時地域、交通條件的限制,一個部落不可能瞭解到各個的情況。所以,只能通過巫師口耳相傳累積,在大一統的.後世將其加以整理成書。而早期巫師的職責,決定了他們文化知識的結構,大凡天文、地理、歷史、宗教、生物、醫藥、帝王世系及重大技術發明等等,無不知曉,故《山海經》的內容十分駁雜。

《山海經》所記的山、水、國、民族、動物、植物、礦物、藥物等,除大部分是殊異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見的。然而,無論其是殊異的還是常見的,都是上古歷史、地理、風俗的一個側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風物、奇獸怪鳥、神仙魔鬼、金玉珍寶、自然礦物、神話故事,不可不讀《山海經》。

《山海經》中所保存的爲人們所熟知的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鯀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神話傳說,不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積極鼓舞;而那些如太陽每天的東昇西落、月亮每月的圓缺盈虧、一年四季的寒暑變化等有關自然界的記述,不僅僅是上古人要爲解釋自然現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探索的勇氣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3

我和媽媽剛剛親子共讀完了《山海經》青少版,這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名著,有些地方誇張的手法,讓我想起了《吹牛大王歷險記》,但風格截然不同。

《山海經》從女媧補天、神農氏炎帝、精衛填海、軒轅氏黃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話故事一直講到啓建立夏朝,故事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精彩。書中還描寫了分佈於東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異動植物以及當時被稱爲海內、海外的許多周邊古國或部落的奇特風土人情。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黃帝勢力日漸強大超過炎帝,炎帝戰敗,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黃帝報仇時,炎帝說:“我出生入死就是爲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戰爭中讓百姓犧牲。”這充分說明炎帝是個很關愛百姓的好首領。

讓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長了一個頭,八個身子,真奇怪;還有一種鳥,長了一個頭,三隻眼,四隻翅膀,三隻尾巴,稀奇吧!

讓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身體象蛇一樣,腦袋卻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長命百歲。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對“鳳凰涅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書中說鳳凰是南方羣山中的一種象徵吉祥的鳥,鳳凰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的生命力,這就是“鳳凰涅槃”。鳳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時纔會出現,並且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怪不得生活中人們常說“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呢。

《山海經》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建議大家有時間都來讀讀,一定會有收穫。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4

在暑假裏,爸爸送給了我一個禮物--《山海經》。看到了這個書名,頓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無數的景像又是山又是海的,勾起了我很濃厚的興趣。

但是當我看完了這本書我太震撼了。

《山海經》約成書於4000年前,它是一部先秦古籍。分爲《山經》、《海經》兩大類,共18卷。書中記載了古代的各種奇形怪狀、擁有超人神通的'奇靈怪獸500多個,內容包括了地理、神話、宗教等方面,也同時記載了許多具有神話傳說性質的事情,在我看來稱得上是一部神奇的百科全書。裏面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現會發生天災,還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聲,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其中還有兩種奇異的動物讓我難忘:一種是比翼鳥,每隻鳥只長了一隻翅膀,所以必須得兩隻鳥並在一起飛才能飛的起來。還有一種叫相柳,它長了九個頭,可以同時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凡是相柳到過的地方,都被掘成沼澤和溪谷。

在海經第六卷,海內西經記載了讓我感覺十分神奇的樹。珠樹:傳說只生長珍珠的樹。文玉樹:當然就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生長五彩美玉的樹。玗琪樹:生長紅色玉石的樹。還有最神奇的不死樹:就是一種長生不死的樹,人服食了它長生不老。

總結最後我覺得《山海經》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知識的山、知識的海,它以豐富和奇特的內容,爲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所歎服。所以要想學習和探索中國的歷史在我看來不可不讀《山海經》。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5

第一次知道《山海經》這本書是在那年熱播的《軒轅劍》裏,裏面的角色“書香”是“書妖”原型就是《山海經》這本古籍,當時看到就覺得很驚奇,書香什麼都知道,後來上網查了《山海經》才知道這是一本這樣神奇的書,後來,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沒機會。又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這本書。

全書共分有四個部分,依次是《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藏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佈情況;《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文字晦澀難懂,記錄一個事物往往只用兩行字,卻要你用很久的時間思考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的時候甚至五個字中三個都不認識。不過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明白了,《山海經》也就只是《山海經》,沒有人可以證實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謬的,這種神物本不應該存於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來歷,少有人去深究,卻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證實其存在的真實性。不過即使驗證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經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顯的誇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們只能從這些文字、圖畫中去嘗試窺視古人生活的情景,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科學……

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獲得新的知識。即使是這樣,有些人的生平卻會被我弄的一團糟,會不停質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過質疑歸質疑,我自己無法解釋。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間中,去用心來看他們用心書寫的圖畫,那種欽佩感會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種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是讓我感到吃驚,這大概就是我們心心念念尋找的所謂的創新吧!可是時間確實改變了一切,我們那些美好的東西卻被遺失在了那裏。

《山海經》是古人智慧的凝結,這本看似平凡的書卻一點也不平凡,它是中國特有的,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傳承。它怪,它奇,它內容天馬行空。但又因爲現代科技的發展,它似乎被我們遺棄了,中國的古老文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山海經》這本經典怎麼能消失呢》我們或許可以靜下心來去讀一讀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們終身受益的。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6

在一個雨天的下午,我讀了《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初讀,就是感覺這位長媽媽的形象不同,而後兩三遍,慢慢領略到其中的韻味。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討厭喜歡切切察察,讓讀者對她有一個初步印象。然而我有一時卻對她發生了空前的敬意。這次長媽媽的`話語讓我出乎意想之外,不能不驚異,並且上文中我對她討厭的“大字形”睡勢,這裏有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對她的感情一下提高很多,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爲她給我買了《山海經》。顯而易見,這是文章主體,上一個敬意因爲她謀害隱鼠而完全消失,而這裏,謀害隱鼠的怨恨完全消失。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我想作者應該是比較憤恨這一點,但我更多觀注的是,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聯想到現在的生活中逐漸失去了這種成份,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關於山海經讀後感7

今天,我看了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我的心深深的觸動了。

文章是講述魯迅先生與“阿長”的故事。“阿長”就是“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說“‘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認爲這是魯迅先生在評價“長媽媽”的地位。讀到下面時,我又有了新發現,“阿長”這個名字別的女工也用過的,我可以體會到“長媽媽”在魯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麼低下,因爲連名字都可以用別人的,而且是爲了省事。

又往下讀時,我發現魯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長“,因爲阿長經常會告狀,我卻認爲”阿長“雖然會告狀,但她是出自於真心想帶好魯迅先生的`,阿長不僅會“切切察察”還知道許多風俗。但魯迅先生卻不領情。

“阿長”的性格不僅善良、熱心,還會關心人,我知道她對魯迅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時魯迅先生還小,並不願聽。可她卻不知厭煩的傳授她所知道事情。還爲魯迅先生買了一本《山海經》,別人不願做,她卻會去做,她小時候沒讀過書,從“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中,她連字都記不住,可以想像到她買這本書有多麼艱難,於是魯迅先生又對她產生新的敬意。

所以,魯迅先生爲何三十年後還要專門寫一篇關於“阿長”的一篇文章。

我可以想像,其實魯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長”的。因爲,她爲這個家做出了許多的貢獻,最後,卻連名字都沒落下,我認爲魯迅先生是有後悔和內疚的。

最後,我想說我也很同情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