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節日詩句>元宵節詩句>

元宵節詩句—《上元應制》

元宵節詩句 閱讀(1.98W)

  《上元應制》原文

元宵節詩句—《上元應制》

高列千峯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

宸遊不爲三元夜,樂事還同萬衆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間和氣閣春陰。

要知盡慶華封祝,四十餘年惠愛深。

  《上元應制》譯文

燈燭林立,照得見遠處的疊聳青峯,皇帝的儀仗降臨在皇宮最外面的門樓上,百姓歡聲慶賀。皇帝到這裏並非是要賞燈,只是想與民同樂罷了。上天被感動了,特意在天上留了皎潔明亮的一輪月亮,人間更是上下和睦,似乎這一刻的春光將在百姓心裏永駐。說到百姓們向皇帝祝福的原因,是因爲仁宗皇帝即位四十餘年來勤政愛民,百姓深受皇恩緣故。

  《上元應制》賞析

應制詩就是大臣們服從皇帝的旨意完成的皇帝親自命題的詩。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花燈節,或者叫元宵節。這一日人們要辦燈會,逛廟會,賞燈遊戲。皇帝在這一日站在皇宮門樓上接受百姓的瞻仰,是表示自己希望百姓能安居樂業,而自己則願意與民同樂。這在古代並不稀奇,很多皇帝都用同樣的方式安撫過民衆。蔡襄的這首作品,全詩用了很多歌頌性質的字眼,不知那位仁宗聖主是否感到了肉麻,大概人們都是喜歡聽奉承話的,而皇帝尤其是這樣的人,所以這首詩裏蔡大詩人竟字字帶着阿諛奉承的嫌疑。像什麼千峯高列,寶炬,方喜,宸遊,萬衆心,擱光陰,盡慶封祝,惠愛深,這些詞很誇張,很難說百姓真有這樣深的感恩之心,四十餘年中仁宗真的就老是爲百姓着想。

說實在的,那年頭讀過幾年書的人,都會寫這樣的句子,這首詩太俗套了。蔡襄的詩確實水平一般,他的書法據說名列宋四家之一,大概他專心書法,對於寫詩並不用心,只是應制之類作得多些,聲名傳出去竟有了蔡公善詩文的說法吧。應制詩一定得合皇帝的意,不能風頭蓋過了皇帝,能多肉麻就多肉麻。也許這樣題材的詩,向來是難免使讀者笑話的。臣子唯唯諾諾站在皇帝寶座下,儘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仍戰戰兢兢,生怕詩做不好,輕得不受倚重,重得丟掉性命,那麼只好揀好聽的話說了。這樣的日子還不是一天兩天的,伴君如伴虎,時間一長,於是這樣的詩歌就好像從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流傳得也自然多了,久而久之竟造就了蔡公善詩文的佳話。

要說詩的內容,其實還挺喜慶,挺熱鬧的,如果不是皇帝不合時宜地出現,又很合時宜地要求臣子們寫下應制詩,蔡襄就不會這樣寫了。寫上元佳節,俗得只寫賞燈,寫廟會的人頭攢動,寫些百姓中間發生的愛情什麼的都比寫平民對君王的擁戴要強。既然要與民同樂,就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說什麼“宸遊不爲三元夜”,那就沒有什麼樂趣了。

 《上元應制》作者簡介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謨,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天聖(宋仁宗年號)進士。歷任知諫院、知制誥、翰林學士、三司使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福、泉二州,英宗朝以母老杭州府事。卒諡忠惠。工書法。有《蔡忠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