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簡介>中國宗教名人>

淨慧簡介

中國宗教名人 閱讀(1.49W)

淨慧.當代佛門一高僧

淨慧簡介

襁褓之中入佛門,中興柏林寺,創辦“生活禪夏令營”……他走過一段奇特人生之路,他的大願無盡,成就將無盡。

提起淨慧大師,當代中國佛教界幾乎無人不曉。這不僅是因爲他擁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法音》雜誌主編和柏林禪寺住持等許多頭銜,還因爲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以及他對佛教事業的改革創新。

1934年的一個冬日,一個嬰兒被抱進了湖北黃岡縣的汪集仙姑廟。哇哇的哭聲打破了山門的寂靜,當家的海善尼師從來人手中接過嬰兒仔細審視,發覺這孩子雖面色焦黃四肢細瘦,但深陷在前額下的兩隻眼睛卻很有生氣,她的臉上不由地露出了幾分欣喜。一直侍立在旁的孩子的父親,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襁褓中的嬰兒,就是今天的淨慧。因爲家貧,他一歲零五個月便被父母送進廟裏,未滿一歲半就在佛門氛圍中耳濡目染,這段經歷堪稱奇聞。

汪集仙姑廟是鄉下小廟,管廟的海善、仁德二尼師原來也是窮人,心地非常善良。她們給孩子起名爲“如意”,盼望萬事如意。春去秋來,小如意漸漸長大了。廟裏做法事,他在外面聽,早晚燒香也能去幫個忙。15歲時,如意離開汪集仙姑廟,到武昌普渡寺受沙彌戒,得名“淨慧”,開始了正規的寺院生活。

1951年初,聽說虛雲老和尚駐錫的廣東雲門山大覺寺要開壇授比丘戒,淨慧興奮不已。虛老是近代禪門巨匠,年已過百,能在他門下爲徒受戒該是多麼榮幸啊!懷着無限憧憬,十八歲的淨慧不遠千里前去投奔。

虛雲老和尚並沒有馬上答應淨慧授戒之事,而是給了他一把鋤頭、六斤花生種籽和一畝荒地,讓他先去幹活兒。經過一段時間,虛老看他是個好苗子,才答應他在雲門寺受比丘戒。一年後,淨慧成爲虛雲法嗣,虛老爲他起名“妙宗”。 虛老教導他:“人生在世,無論士農工商,欲求不虛生浪死作一有用人物,首要立志高尚。蓋志高則趨向上,人格自高;志卑則趨向下,人格自卑。”在虛老的着意栽培下,淨慧先後擔任了侍者、副寺、監院等職。

1956年9月,中國佛教學院在北京成立,虛老鼓勵淨慧報考,使他成爲第一批學僧。淨慧沒有辜負虛老的苦心,學業精進,才與日長,普通班畢業後又繼續向上,成爲佛學院第一批研究生。正當淨慧埋頭學業之時,傳來了虛雲老和尚甩袖西歸的消息,淨慧大慟。痛悼之餘,他開始着手整理虛雲法匯。1962年,《虛雲和尚法匯續編》一書編輯完成,沒想到,這本裝潢並不精美的油印小冊子給他帶來了無窮災難。1963年9月,淨慧被打成“右派”,被強迫勞動改造15年,直到1979年才落實政策,重返佛教隊伍。

1987年10月,擔任中國佛協常務理事和《法音》主編的淨慧,陪同“中日友好臨黃協會”第七次訪華團,參拜河北趙州柏林禪寺祖師古塔,萬萬沒有想到這座有1700年曆史的禪門古剎,除了殘破的祖師塔和二十幾株古柏外,竟然沒有一座殿堂,沒有一尊佛像。祖庭廢杞至此,淨慧

作爲宗門之後,不禁流下眼淚,吟出了“寂寂禪風千載後,庭前柏子 待何人”的感傷詩句,決心要爲復興祖庭而努力。

歷史給了他契機。第二年,河北省佛協成立,淨慧被推舉爲會長。同年,省政府批准柏林禪寺作爲宗教場所開放,交省佛協管理並籌資修復。籌集資金,並非易事,但憑着對佛教的堅定信念,淨慧沿門托鉢、十方化緣,從中國大陸到香港、臺灣,到美國、法國、泰國、新加坡、日本,行程上萬裏,終於感動各方善信和施主,經過十年辛苦,重建起一座嶄新的柏林寺。如今的柏林禪寺,佔地80畝,由山門起前後共有五重殿宇,建築面積達15000多平方米,規模之巨冠華北之首。佛教發展到今天,已有2000多年曆史,很多制度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特別是在如何擴大僧伽隊伍、宣傳普及佛法上,迫切需要改革。早在佛學院學習期間,淨慧就已關注這個問題,建議實行由“信徒、門徒、宗徒、宗師、長老”五個階次組成的修學持戒制度。在擔任《法音》主編期間,他有機會了解世界佛教發展的新情況,想改革佛教的心情更加迫切。到柏林寺後,根據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之說,結合平易樸實的趙州禪,他提出了“生活禪”。從1993年起,淨慧在柏林寺創辦“生活禪夏令營”,此後每年一次,敞開佛門,接納學子。讓那些對佛教有興趣的青年人,在寺院裏集中住一段時間,學習佛教禮儀,參加寺院生活,學唱佛教歌曲,聆聽導師開示,並進行坐禪、出坡、雲水行腳、柏林夜話等多種活動,提高廣大營員對佛教的認識,使之對佛教產生景仰之心與參與之心,收到了良好效果,每次夏令營後都有很多營員求授三皈五戒。“生活禪夏令營”衝破了寺院的傳統習慣,開始時曾引起非議,隨着時間的推移,已得到海內外佛教界越來越多的贊同,參加的營員越來越多,文化層次也越來越高。

“大悲無盡、大願無盡、大行無盡、大力無盡、成就無盡。”這是深圳弘法寺方丈、90高齡的本煥老法師祝賀淨慧升座柏林寺方丈時的賀詞,這也正是淨慧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