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語言運用>

獲取作文材料的三種方法

語言運用 閱讀(2.18W)
獲取作文材料的三種方法

俄國著名文學家岡察洛夫曾深有體會地說:“在我本人心中沒有誕生或沒有成熟的東西,我沒有看見、沒有觀察到、沒有深切關懷的東西,是我的筆桿接近不了的啊!……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的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我清楚地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也就是說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有觀察、檢驗和閱讀吸收。
一學會觀察
觀察是我們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有目的地認識某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說通俗一點,就是你要認識某一事物,你就要有目的地去看、去聽、去摸……以便熟悉它、瞭解它,這個過程就叫觀察。觀察下面就一一簡要說明。
1、全程觀察與重點觀察。
全程觀察是對動態事物發展全過程的觀察。凡事情,都有起因、經過、結果,而經過通常有若干個階段;運動着的事物在各個不同階段,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狀況。全程觀察,就是對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從頭到尾,從開始到結束,從起因到結果,進行細緻的觀察,從而瞭解它的來龍去脈,把握其各個階段的特點,達到正確認識某個事物的目的。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就仔細觀察了父親買橘子的全過程:爲什麼去買橘子,怎樣去買的,結果怎樣。在這全程觀察中,作者又重點觀察了父親爬柵欄時的具體動作,像這樣,截取全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進行仔細觀察,就是重點觀察。
2、長期觀察。
像這類活動比較簡單,觀察它們的全過程,也比較容易,不過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可是,要了解某件複雜事情的全過程,要認識某種複雜的事物,短短几分鐘幾小時顯然就不夠,就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這就是長期觀察。如寫某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就需要從播種、發芽、抽枝、長葉到開花,結果進行全過程的觀察。還有的活動不是一天、兩天就完成,要把活動過程寫清楚也需要跟蹤觀察,如朱長超寫的《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從1969年7月21日人類登上月球那一刻寫起,寫到7月25日凌晨離開月球。這歷時195個小時的月球見聞就需要長期觀察,長期觀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3、對比觀察。
對比,就是互相比較。把兩個以上的事物放在一塊兒,比較着看,就叫做對比觀察。如某學生髮表在《安徽青年報》上的習作《小怪事》就是對比觀察的結果。她觀察了當衛生局長的姑爹在任職期間和退休後,人們對他的不同態度:任職期間他家門庭若市,送禮的絡繹不絕;退休後他家冷冷清清,無人上門。作者運用對比手法,一前一後,兩相對照,得出一個結論:人該怎麼做?官該怎麼當?
對比觀察關鍵在“比”。要“比”,就要選擇一個比較點。同一事物,可選擇現在與過去進行比較。如通常講的新與舊的對比,某人與別人與自已的對比等。不同的事物,可選擇一個共同處比,如兩個同學在學習上的對比,在工作上的對比,在勞動方面的對比等。找不到比較點,就無法對比。
4、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
定向觀察,就是在預先確定好的對象和範圍內進行觀察。如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在寫《綠色蟈蟈》之前,就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了蟈蟈的生活習性,這就是定向觀察。
與定向觀察相反,它預先沒有確定觀察和對象或範圍,而是偶然遇到而又引起自己注意的一種觀察。宗璞散步時被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吸引而駐足觀賞,寫下了《紫藤蘿瀑布》。他的這種觀察就是隨機觀察。隨機觀察要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提出問題。
觀察就是看,就是聽,就是想,就是去了解把握某個事物。學會觀察就是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如觀察要講究點面結合,觀察要注意順序、條理,觀察要選好角度,觀察要注意方位等,這些方法同學們在實踐中可以慢慢領悟到。
二體驗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中學生的作文當然離不開生活。可是有的同學覺得中學生還沒有步入社會,哪有那麼多現實生活的東西好寫。其實不然,中學生每天就置身於現實生活當中,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人人有,自不必說,就是社會生活,也同樣人人都有。學校也好,家庭也罷,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我們身在其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着社會大潮的涌動和時代脈搏的跳動,怎能說體驗不到社會生活呢?如某考生的會考滿分作文《苦惱》一文,就是用日記的方式記下自己一週中每天的時間安排。對這種如牛負重、缺少樂趣的學習生活,恐怕不少同學都厭煩。可是大多數同學都習經爲常,想不到這是一種生活體驗。那位考生想到了,他把這種披着“素質教育”外衣的“應試教育”暴露無遺,因而作文《苦惱》意境深刻。現實生活中異彩紛呈的人、事,通過我們的各種感官反映到頭腦中來,這就是作文素材。所以我們中學生要做現實生活中的有心人,隨時留意,多加體驗。如果置身於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卻熟視無睹、無動於衷,就會哀嘆作文是“無米之炊”。
體驗生活的另一層含義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那麼,怎樣來認識呢?我覺得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將心比心,就是拿自己的心去比一下別人的心,想一下在某種情況下,自己會怎樣,從而體會人家也會怎樣。《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邱少雲烈火燒身的事蹟讓我們深受感動,但這種事作者是無法通過“親身經歷”去體驗,而只能通過“我”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去描寫。這就是“體驗”的一種特殊功能,掌握體驗生活的這種特殊方式,我們獲取作文材料的範圍又擴大了許多。
三閱讀吸收
一個人要獲得寫作的材料,應該去觀察、去實踐、去體驗。但是,無論誰都知道,一個人不可能事事、時時、處處這樣做。那該怎麼辦呢?只有廣泛閱讀,讀中國的書,讀外國的書,讀現代的書,讀古代的書,讀有字的書,讀無字的書,讀各種各樣的書,從中獲取各種知識,得到各種材料。如2005年江蘇鹽城一考生的滿分作文《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文中紅樓名著,李白陸游詩詞,梁祝孟姜女的傳說娓娓道來,如數家珍。這就是廣泛閱讀吸收的結果!“只有挖得深,尋得密,纔會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也是這道理。
廣泛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讀的數量上,而是注重吸收,邊讀邊想邊做筆記。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廣取作文材料,寫作時纔有活水。同學們不妨按以上三種途徑去獲取作文材料。
作者:朱碧玉
地址:安徽省太湖縣大山中學
郵編:2464631369662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