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語言運用>

寫作要重視修改能力的培養

語言運用 閱讀(7.76K)
寫作要重視修改能力的培養

說起作文教學,每位教語文的老師都感到頭痛。因爲指導了學生半天,講了很多,可是作文交上來一看,卻不盡如人意。自己辛辛苦苦地把成堆的作文改出來,發到學生手裏,可本子發下去,學生根本沒有多少人看。這些都是我們做語文老師心中的“難言之隱”。我教語文已有十多年了,我覺得現在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正帶着我們走出把大量時間花在批改的困境中。教材在每單元作文訓練中都安排了修改專題。我認爲這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嘗試走出一條“教師批改與學生修改互補”的新路子,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近年來,我堅持組織學生自己來修改作文,不僅爲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而且使我們從作業堆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投身於教改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說說我的所作所爲吧。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修改。
做好批改示範很重要,首先利用好作文評講課。學生作文,每次出現的問題總是多方面的,但我在評講中做到每節課只側重一點或一個方面,不求面面俱到,但要重點突出。這樣有利於學生修改自己作文時目標明確,從而提高修改效果。側重點可圍繞此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制定,也可圍繞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通病進行確定。同時要調動學生參與,不能只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應該是師生共評。每次我都拿出一到兩篇學生作文,投影到屏幕上,讓大家討論怎麼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雖然他們的意見不一定準確,但我認爲過程比結果重要。無論是欣賞優秀作文,還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我從來不把結論灌輸給學生,而要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學生自己看出得失來,推敲出結果來,品出“味道”來,從而促進學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另外把批改分成兩步走。把批改由老師一個人完成變成由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發揮兩者之間的聯動效應。學生的觀念中總認爲自己把作文做好就沒有自己的事了,批改是老師的事,所以要在思想上先轉變。我的做法是“批而不改”,所謂“批而不改”就是幫學生找到問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爲自己獨立修改做好過渡。教師的“批”就是在認真閱讀學生作文的過程中,發現需要修改之處做上各種符號或加以眉批,發現妙詞佳句加以鼓勵。然後學生再細心體會教師所畫的符號和所加的眉批,根據教師做的批註認真地加以修改,寫出自己的認識。
其次要讓學生懂得修改。
做好修改指導必不可少,修改的關鍵是在於能否發現問題。怎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我告訴他們根據寫作要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先查中心是否明確;再查材料是否典型,內容是否具體、生動;其次查層次是否分明,後查語句是否通順;末查有無錯別字、標點是否規範正確。同時要求堅持用符號修改。再輔以反覆的閱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修改也是這樣,把文章多讀幾遍,有時問題就自然發現了。
在修改時要做到認真,對於拿不準的不要輕易下筆。下筆的一定是拿得準的。“寧可放過,也不錯過”,不要出現以錯改錯,甚至以錯改對的情況。對於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通過小組間的討論交流解決,還可以去向老師請教。同時在修改中要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潔美觀。
第三要敢於讓學生動手修改
這一步驟的實施需要有計劃的進行。我在訓練中,重視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新課程強調“合作互助”,一般來說每個班級都成立了學習小組。我就把任務分解給組長,讓他來負責組織小組的修改工作。我們平時的作文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平時的練筆)之分,我們把小作文的批改留給小組來完成,給學生大量的鍛鍊機會。每個小組的修改由組長來組織:先自改,再互改,同時把修改意見與作者及時交流,最後我來把關。大作文修改,我有選擇的改一部分,同時留給每個小組一到兩篇集中修改。每個組員都參與修改,但最後的“總批”必須是大家的共同意見,是整個小組的集體智慧。
修改是個長期鍛鍊的過程,不要奢求幾次就有可能見效,貴在長期堅持。所以每次起點要低,要逐步提高,本着“由簡到繁”的原則,分階段實施。同時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互改。當然這個“放”,並不等於老師可以撒手不管,而仍要在老師的啓發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反覆實踐去把握自改方法。這方法就是初讀改錯漏;復讀改病句;再讀改篇章。重過程,輕結果。
爲了激發學生這方面的興趣,我們又在班級中多次舉行了專項修改比賽,如:改錯別字,改病句,改標點等。看誰改的速度快,正確率高。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修改熱情和水平都大大提高了。
最後要與課堂教學結合
培養學生作文修改能力離不開課堂教學,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堪稱典範。每一段,每句話,甚至一詞一字,都是經過作者的深思熟慮,千錘百煉的。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了解作者謀篇佈局、譴字造句等多種方法,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習遷移的規律,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及時的運用到修改作文中來,提高修改作文能力。還要注意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記憶。模仿課文的寫法技巧大膽嘗試。堅持讀改結合,以讀促改。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後,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摘記片段)
出門向前,拐過幾個彎,走過寬闊的柏油馬路,便是我現在的學校了。這裏有一道黑色的電動門,門上裝飾着精美的閃光字幕“歡迎光臨”。
進入校門之後,走完第一臺階,再向西走過一棟教學樓,就是來到我們的教學樓前了。我們七(1)班教室在一樓東,教室裏,有兩塊長長的方形黑板,前面的黑阪上寫着八個藍色的大字:“自尊自強,自信自愛”,格外顯眼。
……
老師看書入神的時候,我們是很高興的,有幾個膽大的,便用橡皮作戰鬥武器,相互打架呢!我是穿珠兒,把線往針孔裏穿過去,穿成一個漂亮的形狀,讀的書多了,穿的珠卻少了,因爲我把一些小點的都贈給了好友,她們倒喜歡的,可能是沒見過吧!把我給的珠,有的掛在書包上,有的系在筆桿上,怎樣的都有,還挺珍惜。不過,不知道她們以後是不是還會留着。
雖然這篇文章不能說很好,但其模仿得頗有味道,值得圈點一番。
其次,我十分重視口頭語言的訓練,因此,無論在課內或課外,都要十分注意回頭語言的訓練,要求學生把話說通順、完整、明白,發現語病就及時糾正。只有說好話才能寫好話。
此外,在作文修改嘗試中,我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生作文修改耗時很多,效率不高,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修改水平差距大,在平時的修改訓練中難以統一安排,經常出現以錯改錯,甚至以錯改對的情況。所以安排訓練效果不好,總難如願,而且少數同學態度不端正,使工作開展顯得被動。在修改中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我們說,只有從全篇入手進行修改,才能統觀全局;只有從大的背景上權衡得失,局部修改纔能有依據。但是由於學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而只能從小處入手,這樣一來導致修改變得盲目。
儘管這項工作開展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爲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這種嘗試,不但改變教師被動的局面,減輕了教師負擔。同時也收到良好效果,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這符合新課程自主學習的理念——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一舉而多得。值得我們繼續嘗試、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