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典故>

高山流水的典故

典故 閱讀(2.96W)

高山流水是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那高山流水有什麼典故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山流水的典故,供大家閱讀!

高山流水的典故

高山流水的解析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用法】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近義詞】知音難覓

高山流水的典故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列子·湯問》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爲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箏曲《高山流水》,就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不論是各種派別的《高山流水》,都是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嚮往,無論傳承多少年,經過多少變化,《高山流水》始終是古箏曲的經典曲目。

高山流水的接龍

高山流水 → 水滴石穿 → 穿雲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雲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潔 → 潔身自好 → 好肉剜瘡 → 瘡痍滿目 → 目不識丁 → 丁公鑿井 → 井中視星 → 星旗電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氣使 → 使羊將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風清 → 清夜捫心 → 心織筆耕 → 耕當問奴 → 奴顏婢膝 → 膝癢搔背 → 背信棄義 → 義無反顧 → 顧全大局 → 侷促不安 → 安步當車 → 車載斗量 → 量才而爲 → 爲淵驅魚 → 魚游釜中 → 中饋猶虛 → 虛有其表 → 表裏如一 → 一呼百諾 → 諾諾連聲 → 聲罪致討 → 討價還價 → 價增一顧 → 顧盼自雄 → 雄心壯志 → 志美行厲 → 厲兵秣馬 → 馬工枚速 → 速戰速決 → 決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見一斑 → 斑駁陸離 → 離弦走板 → 板上釘釘 → 釘嘴鐵舌 → 舌橋不下 → 下馬看花 → 花樣翻新 → 新陳代謝 → 謝天謝地 → 地久天長 → 長枕大被 → 被山帶河 → 河落海乾 → 乾柴烈火 → 火上澆油 → 油腔滑調 → 調兵遣將 → 將伯之助 → 助人爲樂 → 樂而不淫 → 淫詞豔曲 → 曲終奏雅 → 雅俗共賞 → 賞罰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綬若 → 若有所失 → 失張失智 → 智圓行方 → 方枘圓鑿 → 鑿鑿有據 → 據爲己有 → 有眼無珠 → 珠光寶氣 → 氣味相投 → 投鼠忌器 → 器宇軒昂 → 昂首闊步 → 步履維艱 → 艱苦卓絕 → 絕少分甘 → 甘雨隨車 → 車水馬龍 → 龍飛鳳舞 → 舞衫歌扇 → 扇枕溫被 → 被髮纓冠 → 冠冕堂皇 → 皇天后土 → 土階茅屋 → 屋烏之愛 → 愛莫能助 → 助我張目 → 目挑心招 → 招風惹草 → 草率收兵 → 兵不雪刃 → 刃迎縷解 → 解衣推食 → 食古不化 → 化零爲整 → 整裝待發 → 發凡起例 → 例行公事 → 事必躬親 → 親如骨肉 → 肉跳心驚 → 驚弓之鳥 → 鳥槍換炮 → 炮鳳烹龍 → 龍蛇飛動 → 動人心絃 → 弦外之音 → 音容笑貌 → 貌合心離 → 離心離德 → 德高望重 → 重蹈覆轍 → 轍亂旗靡 → 靡靡之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難免 → 免開尊口 → 口耳之學 → 學而不厭 → 厭難折衝 → 衝口而出 → 出谷遷喬 → 喬龍畫虎 → 虎踞龍盤 → 盤馬彎弓 → 弓折刀盡 → 盡善盡美 → 美意延年 → 年高望重 → 重溫舊夢 → 夢寐以求 → 求全之毀 → 毀家紓難 → 難言之隱 → 隱惡揚善 → 善始善終 → 終南捷徑 → 徑情直行 → 行成於思 → 思潮起伏 → 伏低做小 → 小恩小惠 → 惠而不費 → 費盡心機 → 機關算盡 → 盡忠報國 → 國士無雙 → 雙宿雙飛 → 飛災橫禍 → 禍從天降 → 降格以求 → 求同存異 → 異名同實 → 實至名歸 → 歸真反璞 → 璞玉渾金 → 金玉錦繡 → 繡花枕頭 → 頭沒杯案 → 案牘勞形 → 形單影隻 → 隻字不提 → 提心吊膽 → 膽大心細 → 細枝末節 → 節用裕民 → 民脂民膏 → 膏脣試舌 → 舌鋒如火 → 火傘高張 → 張冠李戴 → 戴月披星 → 星移斗轉 → 轉禍爲福 → 福至心靈 → 靈丹聖藥 → 藥籠中物 → 物以類聚 → 聚蚊成雷 → 雷厲風行 → 行將就木 → 木本水源 → 源源不斷 → 斷爛朝報 → 報冰公事 → 事預則立 → 立身處世 → 世外桃源 → 源源不絕 → 絕甘分少 → 少不經事 → 事不師古 → 古今中外 → 外強中乾 → 干城之將 → 將機就機 → 機杼一家 → 家常便飯 → 飯糗茹草 → 草木皆兵 → 兵連禍結 → 結結巴巴 → 巴三覽四 → 四面楚歌 → 歌功頌德 → 德厚流光 → 光陰似箭 → 箭在弦上 → 上好下甚 → 甚囂塵上 → 上下交困 → 困知勉行 → 行若無事 → 事倍功半 → 半夜三更 → 更僕難數 → 數見不鮮 → 鮮車怒馬 → 馬革裹屍 → 尸居餘氣 → 氣衝牛斗 → 斗筲之器 → 器小易盈 → 盈盈一水 → 水陸雜陳 → 陳規陋習 → 習焉不察 → 察察爲明 → 明知故問 → 問道於盲 → 盲人摸象 → 象齒焚身 → 身不由主 → 主客顛倒 → 倒鳳顛鸞 → 鸞翔鳳集 → 集苑集枯 → 枯木逢春 → 春山如笑 → 笑裏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外奇談 → 談笑封侯 → 侯門如海 → 海闊天空 → 空室清野 → 野草閒花 → 花顏月貌 → 貌合神離 → 離鄉背井 → 井蛙之見 → 見仁見智 → 智勇雙全 → 全受全歸 → 歸馬放牛 → 牛驥同皂 → 皁白不分 → 分香賣履 → 履舄交錯 → 錯彩鏤金 → 金城湯池 → 池魚之殃 → 殃及池魚 → 魚爛而亡 → 亡羊補牢 → 牢不可破 → 破顏微笑 → 笑逐顏開 → 開宗明義 → 義薄雲天 → 天南地北 → 北轅適楚 → 楚囚對泣 → 泣不成聲 → 聲嘶力竭 → 竭澤而漁 → 漁人之利 → 利令智昏 → 昏天黑地 → 地大物博 → 博聞強識 → 識途老馬 → 馬到成功 → 功德圓滿 → 滿腹狐疑 → 疑神疑鬼 → 鬼使神差 → 差三錯四 → 四時八節 → 節衣縮食 → 食而不化 → 化整爲零 → 零打碎敲 → 敲冰求火 → 火樹銀花 → 花好月圓 → 圓顱方趾 → 趾高氣揚 → 揚湯止沸 → 沸沸揚揚 → 揚幡招魂 → 魂不附體 → 體無完膚 → 膚皮潦草 → 草長鶯飛 → 飛鷹走狗 → 狗吠非主 → 主情造意 → 意馬心猿 → 猿猴取月 → 月露風雲 → 雲蒸霞蔚 → 蔚爲大觀 → 觀眉說眼 → 眼饞肚飽 → 飽食暖衣 → 衣架飯囊 → 囊空如洗 → 洗耳恭聽 → 聽而不聞 → 聞雞起舞 → 舞文弄墨 → 墨子泣絲 → 絲恩髮怨 → 怨氣沖天 → 天羅地網 → 網開三面 → 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 可心如意 → 意氣揚揚 → 揚眉吐氣 → 氣涌如山 → 山南海北 → 北叟失馬 → 馬仰人翻 → 翻然改圖 → 圖窮匕見 → 見多識廣 → 廣開言路 → 路柳牆花 → 花遮柳隱 → 隱姓埋名 → 名垂後世 → 世風日下 → 下車泣罪 → 罪孽深重 → 重於泰山 → 山盟海誓 → 誓死不二 → 二心兩意 → 意氣相投 → 投機取巧 → 巧取豪奪 → 奪其談經 → 經年累月 → 月下花前 → 前思後想 → 想入非非 → 非親非故 → 故弄玄虛 → 虛位以待 → 待人接物 → 物盡其用 → 用兵如神 → 神差鬼使 → 使臂使指 → 指不勝屈 → 屈指可數 → 數一數二 → 二姓之好 → 好高騖遠 → 遠走高飛 → 飛蛾投火 → 火上弄冰 → 冰天雪地 → 地獄變相 → 相機而動 → 動如脫兔 → 兔絲燕麥 → 麥穗兩歧 → 歧路亡羊 → 羊質虎皮 → 皮裏陽秋 → 秋荼密網 → 網開一面 → 面紅耳赤 → 赤子之心 → 心高氣傲 → 傲然屹立 → 立功贖罪 → 罪魁禍首 → 首善之區 → 區聞陬見 → 見兔顧犬 → 犬馬之勞 → 勞燕分飛 → 飛蛾赴火 → 火海刀山 → 山高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