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典故 閱讀(2.16W)

典故的精妙之處在於含蓄,在於其濃縮的豐富的背景內容和延伸意義。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歷史文化根源。本站小編這裏爲大家帶來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典故介紹

五十步笑百步,又稱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則寓言。戰國時候,孟子跟梁惠王談話,打了一個比方,有兩個兵在前線敗下來,一個退了五十步,另一個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退了一百步的,說他不中用,其實兩人都是在退卻,只是跑得遠近不同罷了。《五十步笑百步》既表達了孟子主張王道,提倡禮樂,反對霸道,反對戰爭的政治理念,也體現出了孟子巧妙的論辯技巧和高超的論辯水平。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歷史故事來源

梁惠王問孟子:“我對於國家,總算盡心了吧!河內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調到河內來。河東荒年的時候,我也同樣設法救災。看看鄰國的君王還沒有像我這樣做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沒有大量逃跑,我國的百姓也沒有明顯的增加,這是什麼道理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戰場上,戰鼓一響,雙方的士兵就刀對刀、槍對槍地打起來。打敗的一方,丟棄兵甲,拖着刀槍,趕緊逃 命。有一個人逃了一百步,另一個人逃了五十步。這時候,如果那個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個逃了一百步的膽小怕死,你說對不對?”

梁惠王說:“當然不對。他只不過沒有逃到一百步罷了,但同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既然懂得了這個道理,怎麼能夠希望你的百姓會比鄰國的多呢?”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雖然在數量上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儘管給了百姓一點小恩小惠,但他發動戰爭,欺壓黎民,在壓榨人民這點上,跟別國的暴君沒有本質的差別。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則寓言中提煉出來的。

五十步笑百步寓意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雖然在數量上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儘管給了百姓一點小恩小惠,但他發動戰爭,欺壓黎民,在壓榨人民這點上,跟別國的暴君沒有本質的差別。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則寓言中提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