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典故>

關於棄官奉親的歷史典故

典故 閱讀(2.08W)

用典用得巧妙、恰當,可以使語言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詩句更凝練,言近而旨遠,含蓄而婉轉,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接下來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棄官奉親的歷史典故

棄官奉親:孝順父母要內安其心

【出處】《二十四孝》。

【釋義】爲了孝順父母放棄做官。

歷史典故: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父親去世後,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到林中賞花遊樂。

一年,母親染病想念家鄉。潘岳得知了母親的心願,馬上辭官奉母回到了家鄉。雖然上級再三挽留,但他毫不動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級被他的孝心感動,便允許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親的病很快痊癒了。家裏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然後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羣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感言:

每個人都知道要孝順父母,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應該怎樣盡孝道。有人認爲,給父母提供很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孝順父母,其實,這隻能做到“外安其身”。真正的孝道是要能夠“內安其心”。如果不能從心裏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牢記父母的年齡,一方面會因爲高堂健在而高興,另一方面又會爲他們已入暮年而憂懼。如果我們內心對父母有愛,那就馬上行動,不要等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