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漢語常識>

趣味語文30篇

漢語常識 閱讀(1.37W)
趣味語文30篇

(1)“東道國”的由來
“東道國”是由“東道主”一詞演變而來的。春秋時期,秦晉圍鄭,鄭派燭之武勸秦退軍。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如果不滅掉鄭國,而叫它成爲東方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來往往,缺少的資材食用由鄭來供應,這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秦從其言撤軍。鄭在秦的東方,故稱東方道上的主人。後來,“東道主”便成了一個固定的名詞,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請客的人,其方位的含義便不復存在了。
“東道國”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國國賓的國家,或在國際活動中處於聚會居停之所和主辦其事的國家。
(2)“馬虎”的來歷
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後,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裏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爲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燬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3)“枇杷並非此琵琶”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唸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á,是同音詞。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絃樂器,意義和寫法完
全不同。將“枇杷”誤寫成“琵琶”,屬於同音誤寫而造成別字。寫別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爲別字既然是將甲字誤寫成乙字,就有引起誤解的可能。試想,如果僕人買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來,豈不鬧出更大的笑話。漢字是表意文字。多數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之間是有一定內在聯繫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聲字。“枇”和“杷”有相同的聲旁“巴”,所以“枇”和“琵”讀音相同,“杷”和“琶”讀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樹木有關,“枇杷”指一種果樹或這種樹上結的果實。“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兩塊玉石互相撞擊,玉石撞擊會發出美妙悅耳的聲音,“琵琶”是一種樂器,能彈奏出悅耳的音響。
熟悉漢字的結構,養成分析漢字的習慣,有助於消滅同音別字。
(4)錯評詠花詩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與16位朋友結伴遊江西廬山,寫了不少詩,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
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沈括讀了這首詩,非常驚訝,帶着譏諷的口吻評論道:“既然‘四月芳菲盡’了,怎麼會‘桃花始盛開’呢?大詩人也寫出這樣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呀!”說完,他也就把這事給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節,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見到了白居易詩中的奇景:四月天氣,山下衆花凋謝,山頂上卻是桃花紅豔,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詩來,才領悟到自己錯怪了大詩人,也從中發現了高度對季節的影響:由於山上氣溫低,春季到來要晚於山下。
後來,他又找來白居易的詩讀,發現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寫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華(花),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讀了,很有感慨地說:“都怪我讀書不細,經驗太少啊!”
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書房案上有一首詠菊的詩。這首詩沒有寫完,只寫了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堂堂宰相,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詩?——“西風”是秋風,“黃花”是菊花,而菊花敢於和秋霜鏖戰,是能耐寒
的,說西風“吹落黃花”就已不對了,而且還吹得“滿地金”,落了一地,豈不大錯特錯?於是,他提筆續了兩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完,蘇東坡就走了。
後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住了近一年。這年秋天,到了重九時節,連日大風。一天,風聲停息以後,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
誰知到後園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英,滿地鋪金。這時,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給王安石續詩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說不出話來,悔悟到是自己錯了。
(5)古詩中的“煉字”藝術例說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煉字,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下面就古詩的“煉字”藝術 作一點簡要介紹。
1、一字傳情。用凝鍊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意思。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盡:都。着一“盡”字,寫出了徵人思鄉的人數之多,佇立盼望的時間之長。
2、以動襯靜。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前一句寫詩人所見: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間彷彿過了濾似的,分外皎潔,投下了斑駁陸離的光影,境界顯得更加寧靜。後一句寫詩人所聞:山泉格外清澈明淨,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還能聽到它的叮咚的流水聲。用清泉流淌反襯“空山”的清幽。
3、化靜爲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這個“綠”字寫出了春風的氣勢、力量和作用,境界開闊,色彩鮮明,給人以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感。
4、以動寫靜。如“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對靜止的,但因爲有了雲的飄動,將“月”也寫得動起來了。着一“破”字,寫出明月衝破雲層的動感。“花”本也是相對靜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將它寫得搖曳多姿起來。“弄”字意在點明:從雲縫中探出頭來的月亮,把月光灑在嬌花上,像給嬌花蒙上了一層輕柔的白紗,晚風輕輕地撩撥着含羞帶嬌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襬弄着嬌羞柔美的倩影。“破”、“弄”兩詞,將雲、月、花三種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實顯虛。以有形顯無形。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木蘭花》)“春意”是隻可感知,不可聽聞的。春天來了,紅色的杏花擠滿枝頭,詩人就在這幅春景圖上着一“鬧”字,用擬人手法,把它寫活了。這一“鬧”字既是繪景,又是寫情,它不僅描繪了杏花盛開的豔麗景色,還寫出了在春風吹拂下,杏枝搖曳,花兒微動的活潑神情。
6、以樂襯哀。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鳥語花香,本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花鳥本是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淚落心驚。這樣以樂景襯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語顯旨。如“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題臨安邸》)這兩句表面上是說那些宴樂西湖流連光景的遊人,陶醉於香風而逍遙自得。實際上這一“醉”字表明瞭那些忘懷故國的可恥嘴臉。這些人不但志氣喪失,甚至連骨氣也沒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憤。
“煉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目的是選擇最恰當的字眼來表情達意,鑑賞時須根據詩意仔細琢磨體會,體會詩人的“煉字”藝術。
(6)“海外赤子”的由來
“海外赤子”,現已成爲我國旅居海外同胞的一個美稱。此詞語如何而來?
“赤子”本指嬰兒。《尚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義。”《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離婁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還引申爲子民百姓,最早見於《漢書?龔遂傳》中“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大臣們勸道:“人們張弓挾矢立在殿前,距離陛下如此之近,萬一有狂妄無知之徒暗中向您發射,您又沒有戒備,可大大傷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視四海爲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據此話,人們便從中引出“海內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轉換演變而來。後來“海外赤子”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嚮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7)巧改標點自傳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巴爾肯在一次宴會上提議,每人用最簡捷的語言寫出一篇“自傳”,行文用句要短甚至可以作爲死後刻在墓碑上的墓誌銘。於是,在場的人冥思苦想,提筆作文。
不久,一位年輕人交給巴爾肯一篇只有三個標點符號的自傳:
一個破折號“——”,一個感嘆號“!”和一個句號“。”。
巴爾肯問他這三個標點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年輕人回答道:“一陣橫衝直撞;落了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好完蛋。”
巴爾肯望着那位年輕人悽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筆在這篇“自傳”的下邊有力地又寫了三個標點符號:
一個頓號“、”,一個刪節號“……”和一個大問號“?”。
巴爾肯用鼓勵的口吻對那位自暴自棄的青年說:“青年時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
(8)書屋趣話
古今不少文人學者喜歡給自己的書屋(又稱書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託情懷,或自警自勉。這些饒有情趣的室名,給人以有益的啓示。
陋室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自己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老學庵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此名錶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
七錄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遍後燒掉,然後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覆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聊齋 相傳,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常設煙、茶在路邊,過路人只須到此講講故事、傳聞,或聊聊天,便可免費享用。一旦聽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齡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書屋名爲“聊齋”。
瓶水齋 清代詩人舒位的詩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謙遜,把自己的知識和創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書齋爲“瓶水齋”。
北望齋 著名作家張恨水,在抗日戰爭中欣聞平型關大捷,看到了中國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爲“北望齋”,寄託他對中國共產黨的希望和對故鄉的懷念。
夢草齋 上海作家謝冰心在學生時代,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名著,對愛打抱不平、落草爲王的“綠林好漢”十分敬慕,於是她把自己的書屋起名爲“夢草齋”。
四步齋 上海作家趙麗宏1988年喜得新居,書房只有四步之長,卻也自得其樂,因而命名爲“四步齋”。積微居 語言學家楊樹達曾說:“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發展;多是少的結果,少是多的積蓄。學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因此,他給書屋取名爲“積微居”。
馬虎居 社會學家鄧偉志的居室取名爲“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馬,妻屬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簡單、馬虎一點。泥土巢 擅長農村題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給自己在河北三河縣居住的農家小院取名爲“泥土巢”,表明了他長期紮根農村的決心和對農村的熱愛。
靜虛村 這是作家賈平凹的居室名。他說:“我剛從山裏搬到西安時,住城北新村,地方雖小,卻很安靜,我就取名‘靜虛村’。靜是心靜,虛是心寬,包容大”。
(9)數字詩
數字是抽象的,詩歌是要用形象思維的,然而這兩者結合,同樣有佳作產生:可以是豪放的,“黃河入天走東海,萬里寫入 胸懷間”;可以是細膩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可以是沉痛,“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可以是感傷的,“六朝如夢鳥空啼”;可以是憤怒,“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可以是誇張,“孤臣霜發三千丈”;可以是諷刺,“三千寵愛在一身”;也可以是歡快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不過,這些詩中的數字,僅是作“鑲嵌”之用,真正的數字詩,必須是以數字爲主體,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可以解讀爲是一個長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是一個遠離家鄉,歸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着早一點與心上人見面。——其實,路還長着呢。心理描寫非常準確。另一首“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個位基數詞全無遺漏,又描繪了一幅恬淡寧靜的田園風光,用之作爲蒙童讀物,真是一舉兩得。
電視臺曾播放過的《宰相劉羅鍋》,內中有一處情節:乾隆皇帝手持一枝鮮豔的紅花,將花瓣一片片地剝落拋撒,口中唸唸有詞,“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劉墉信口接了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衆人大笑。這齣戲編得並不好,紅花入草叢怎會都不見?明顯有疏漏之處。
故事的“原產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長。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見放鶴亭內一羣秀才正借酒賞梅,便進前求飲。秀才們不識泰山真面目,道是詩人聚會,不會寫詩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長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詠雪詩來,前三句尚未唸完,衆秀才已是笑罵成“一片”了,說道,你這俗子是否只認識得數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飛入梅花都不見”一出,秀才們頓時大驚失色。白雪飛入號稱“香雪海”的孤山梅林之中,當然是看不見了,這種深邃蒼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構思,纔是化腐朽爲神奇的“數字詩”。
(10)文章妙批
●古時一考生爲文,援引了《詩經》中“昧昧我思之”句,卻誤寫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錯了!”
●李鴻章一親戚參加考試,但這位仁兄胸無點墨,便欲仰仗李鴻章的權勢得到優待。於是,他在考卷上寫道:“我是中堂大人的親□。”欲寫“戚”,無奈搜索枯腸,就是想不起“戚”如何寫,最後寫成“妻”字。爲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以上兩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字的特點,故意將錯就錯,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評效果。
●據說有位學生濫用“而”字,其師便在其文章評語中寫道:“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後,已而已而。”教師針對學生濫用“而”字的情況,將“而”字的多種用法集中對照,既批評了學生,又在批評中傳授了知識,實在巧妙。
●一學生作文,詞不達意,且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其師戲評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離題萬里。”又一學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絕,但有用的話極少。其師仿《敕勒歌》,批曰:“篇蒼蒼,字茫茫,風吹草低見四行。”作文不能扣題,說話水分太多,這都是應堅決剷除的毛病;批語或直接引用古詩句,或化用古詩句,語言生動形象,也易於學生記憶,既批評了學生作文的毛病,又有利於指導他們的作文實踐,可謂“一箭雙鵰”。
●某學生寫好論文後,請其導師提意見,導師提筆寫道:“請看《聖經》第十一章三十五節。”學生急忙翻開《聖經》,找到導師指出的那一節,只見上面寫着:“耶穌在哭泣。”導師的批語是充滿趣味、智慧的批評,他的批評轉了兩個彎:一是借《聖經》的話作評語,二是耶穌爲何哭泣,學生自可去作種種猜測和聯想,從而明白其導師的真正意思。
●某生在作文簿發下後,見老師在文末批曰:“請看《前出師表》最後一句。”
他暗自得意,以爲自己的文章可與諸葛亮相比,趕快去查看,原來是“不知所云”
四字。
這位高明的教師,採用了一種高明的批評方式,既切中肯綮、一針見血,又含而不露、發人深省。
(11)徐文長以奇獵客
明朝萬曆年間,紹興城裏新開了一家點心店,徐文長常常光顧。一次,店主央求他給寫一塊招牌,徐文長一揮而就,並囑咐店主不得改動。誰知招牌一掛出來,立刻門庭若市,原來大名鼎鼎的徐文長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點沒有寫,紹興城 的人都來看熱鬧,點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興隆。
可是名聲賣出去以後,店主就開始偷工減料,點心的質量每況愈下,生意也就漸漸不景氣了。一天,一個顧客對店主說:“‘心’缺一點還叫‘心’嗎?難怪生意不好!”店主於是用黑漆在“心”中間補了一點,可生意卻並未好轉,反而更加 蕭條了,店主摸不透箇中奧妙,來請教徐文長。
徐文長說:“‘心’無一點,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覺,來吃點心的人就多。加上一點,變成了個實心肚子,誰還要來吃?做生意不可過分貪心。現在你把‘心’上那個黑點改成紅的,生意還會興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辦了,果然靈驗。
(12)晏殊巧逢“燕歸來”
一次,宋代詞人晏殊來到維楊,住在大明寺中。他轉來看去,忽然發現牆上有一首詩寫得很好,可惜沒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進跑出,問個不停,終於打聽到這首詩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於晏殊從詩句中發現王琪文學修養較高,
很會寫詩,所以,他立即決定要把王琪請來,一同探討詩文。
王琪來了以後,發現晏殊善於賞詩論文,態度還很謙虛;晏殊見王琪性格開朗,言談投機,又請王琪入席用餐。二人邊吃邊談,心情特別舒暢。飯後,又一同到池邊遊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隨口說道:“我想了個詩句寫在牆上,已經想了一年,還是對不出來。”
那個句子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一對句不但在詞面上對得切合時宜,很有特點,而且在含義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摯友重逢,一見如故。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興?因此,晏殊一聽,急忙稱好。後來,晏殊把這一對句用到《浣溪沙》詞和一首七律詩中,得到了人們的好評。
(13)一字千金
傳說,唐朝文學家王勃到南昌,趕上都督閻伯輿的宴會,一氣呵成寫成《滕王閣序》。最後寫了序詩: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自流。
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不寫,將序文呈上就上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這裏,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伯輿都覺得不對,派人去追回王勃,請他補上。
趕到驛館,王勃的隨從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閻伯輿知道後,說道:“人才難得”,便包好千兩銀子,親自率領文人們到驛館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都寫全了嗎?”大家都說:“那裏是個空(kòng)字呀!”王勃說:“對呀!
是‘空’(kōng)字,‘檻外長江空自流’嘛!”
大家聽了都連稱:“絕妙!奇才!”
一字拾趣
一字嫁妝。我國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何紹基,在得知女兒備辦嫁妝後,便特地從京城捎回一隻箱子。大喜之日,女兒春梅打開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來箱內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寫着一個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領會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於是,一字嫁妝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銘。
一字家書。60年代初期,大作家趙樹理收到大兒子趙廣元要錢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很精煉:“錢!”沒想到趙樹理的回信不僅快而且同樣精煉:“O!”他認爲兒子既已自立,就不該再依賴父母,可見趙樹理教子有方。
一字判詞。清代年間,一寡婦想改嫁他人,受到鄰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撓。於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狀紙:“豆蔻年華,失偶孀寡,翁尚壯,叔已大,正瓜田李下,當嫁不嫁?”寥寥數語,盡述了改嫁理由。知縣接狀,拍案叫絕,揮筆寫下一字判詞:“嫁!”
一字社論。1968年4月,美國《明星時報》發表了一篇約翰遜總統競選失敗的社論《約翰遜認輸》,全文只有一個字:“妙!”它把報紙和它所代表的那個階層的態度,極其鮮明地表達出來,真是耐人尋味。
一字回信。一個嫉妒心很強的人寫了一封信給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現在的身價是一字一金,現在附上一塊美金,請你寄個樣品來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後回信說:“謝!”
一字座右銘。魯迅先生12歲時,就讀於故鄉紹興的“三味書屋”。一次,因爲幫母親做事,上學遲到了,嚴厲的壽鏡吾老師狠狠地責備了他。爲了牢記教訓,從嚴要求自己,他用下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個字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早”。
一字詩歌。美國一家出版社的刊物曾發表過一首題爲《生活》的詩歌。全篇只有一個字:“網。”非常精煉、深刻、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中那種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
一字小說。美國某大學曾經舉辦過微型小說徵文比賽,結果一篇《第一封情書寄去後》的小說獲得最高獎,該小說只有一個字:“等……”真令人回味無窮。
(15)“露馬腳”一詞溯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想讓人知的事,尤其是那些弄巧成拙的事一旦敗露,人們就會說是露了“馬腳”。何謂“馬腳”?“馬腳”者,馬氏之腳也。這裏有個典故。
相傳,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家境貧寒,當過牛倌,做過和尚,所以,在選擇終身伴侶時,與一位同樣平民出身的馬姑娘結了婚。這位馬姑娘長着一雙未經纏過的“天足”,這在當時是一大忌。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仍念馬氏輔佐有功,將她封爲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龍恩”雖重,寧居後宮的馬氏卻爲腳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從不敢將腳伸出裙外。一天,馬氏忽然遊興大發,乘坐大轎走上金陵的街頭。有些大膽者悄悄瞅上兩眼,正巧一陣大風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赫然入目。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了整個金陵。從此,“馬腳”一詞也隨之流傳於後世。
(16)中秋節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后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17)周瑜與諸葛亮對詩趣聞
三國時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總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條妙計,設宴相請,並以對詩爲名進行加害。孔明早已覺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說:“誰輸了就砍誰的頭。”周瑜暗自大喜,忙說:“君子無戲言,戲言非君子。”
魯肅見他倆擊掌爲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聰明一生,糊塗一時,輕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裝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魯肅的手說:“子敬也算一個。”
周瑜見孔明中計,十分高興,首先出詩一首:“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奚鳥,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奚鳥。”
孔明聽了,心中暗想,自己身爲蜀國軍師,今日落入周瑜之手,豈不是“”嗎?便立即吟詩以對曰:“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瑜聞言大怒,魯肅早已留意這場龍虎鬥,見周都督意欲爆發,急忙勸解道:“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掉湘邊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風波平息了,周瑜怒氣未消,他更換內容,又吟詩一首:“有目也是目醜,無目也是醜。去掉目醜邊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醜,百里難挑一個妞。”
孔明見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氣反脣相譏,遂吟誦道:“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美女數二喬,難護銅雀不鎖嬌。”
孔明的嘲諷,激得周瑜怒火萬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團團圍住,孔明毫不驚慌,穩如泰山。魯肅立即上前勸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詩奉獻:‘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今日這事在破曹,龍虎相殘大事糟。’”
魯肅以詩指點,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與孔明共議破曹妙計,幹出了後來流傳千古的火燒赤壁的大事業。(署名:姚紹益)
(18)解縉妙語對奇聯
明朝的解縉是位很有學問的人,平時治學嚴謹。他少年時代就很有才學,善於吟詩作對,當時人們稱他爲“神童”。9歲時曾經跟隨父親在江邊洗澡,他父親將衣服掛在樹上,觸景生情,不由脫口吟出一句詩:“千年老樹爲衣架”,解縉不假思索,就以“萬里長江作浴盆”相對,應對敏捷,令人驚歎。
解縉幼年家境貧寒,有一年除夕,解縉想寫一副對聯慶賀新年,正苦於無恰當內容可寫,忽然看見對門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叢青翠蔥蘢的竹子,便寫下了一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富翁見了,心生嫉妒,便命家人將竹子攔腰砍斷,想以此反難解縉。解縉並不着忙,只在上下聯的末尾各添一字,改爲“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富翁不甘心認輸,急忙命家人將竹子連根挖掉。解縉微微一笑,又在上下聯各添一字,改爲“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愚不可及的富翁黔驢計窮,只好作罷。
解縉對對聯出了名,有位尚書想試試他的本領,就命人邀請他來府上相見,卻故意不開正門。解縉非要看門人開正門,否則不進門。尚書出來了,說道:“小犬無知嫌路窄”,解縉應聲答道:“大鵬展翅恨天低”,兩人一開口就交上了手。尚書見解縉身着綠衣,便挖苦說:“出水蛤蟆穿綠襖”,解縉見尚書身穿紅袍,立即反脣相譏:“落湯螃蟹着紅袍”。解縉對答如流,尚書這才讓看門的開正門把他迎入府內。接着尚書又擡頭望天說:“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解縉則低頭指地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尚書見解縉滿腹才學,名不虛傳,就把愛女許配給他。
有一次,一個秀才找他對對子,自以爲得了一副佳聯,神氣十足地說:“牛跑驢跑跑不過馬,雞飛鴨飛飛不過鷹。”這酸秀才自比馬和鷹,視別人爲牛驢雞鴨,實在狂妄。解縉便回敬道:“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秀才聽完後羞愧滿面地跑了。
還有一次,有人想當衆奚落他,對此解縉也決不示弱。某權臣出上聯“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解縉針鋒相對:“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這個權臣想捉弄解縉,不想自討沒趣。
(19)對聯添筆改筆拾趣
▲東晉書聖王羲之以書法聞名遐邇。一年除夕,他在大門口寫了副春聯,沒想到幾乎漿糊未乾便被人揭走,再寫一副,依然無存。於是,他心生一計,寫了第三副春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對聯太不吉利,也就無人來揭了。第二天凌晨,全家起來拜年,他讓兒子獻之給對聯添了個尾巴,使對聯變爲:“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拜年的人見到這副對聯無不稱好。
▲宋朝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史,又長於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讚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一日,於門前手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盡”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沒料到,事過幾天之後,一鶴髮童顏之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爲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他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爲之一新,鄉鄰皆刮目:“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明末大臣洪成疇,素以忠節自詡,故在廳堂的正中央親書一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後來,他在松山一戰中敗於清軍,自己被俘後投降了清朝。這時,有人看他變節如此突然,便在這副對聯的聯尾各添一字,改爲:“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矣”“乎”二字的增添,產生了妙不可言的諷刺效果。
▲清朝有個李知縣,常依官仗勢,欺壓百姓,本來貪心很重卻硬充清廉,某年春節,他在正房門貼出一副春聯標榜自己,聯曰:“愛民若子;執法如山。”這春聯一貼出,即遭到衆人的非議和指責。有人暗爲這副春聯加了個長尾巴,變爲:“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爲其山乎?”
▲1941年舊曆除夕夜,在南京頤和路公館大門上汪精衛貼出自書的春聯:“立民族民權民生之宏願;開爲黨爲國爲公之大業。”第二天清晨,他發現春聯已被人偷改爲:“立泯族泯權泯生之宏願;開僞黨僞國僞公之大業。”從此之後,汪精衛再也沒有寫春聯的雅興了。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遊覽,在梵音洞口,拾得一個筆記本。打開一看,扉頁上寫了一副非常傷感的對聯:
年年失望年年望
處處難尋處處尋
還有個橫披:“春在哪裏?”
再翻一頁,是寫於當天的絕命詩。郭老看後,心急火燎,馬上讓祕書去尋找筆記本的主人,從字跡上看,可能是個少女。
祕書和隨行的幾個人費了好大的勁才找到了這個少女。她叫李真真,大學聯考落榜,愛情受挫,於是,萌發了輕生的念頭。
只見郭老取出鋼筆,在筆記本上改道: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難成事事成
橫披也改爲“春在心中”。
姑娘知道爲自己改對聯的,就是中外著名的郭老,十分激動,把絕命書撕個粉碎,對郭老說:“謝謝您!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20)巧聯妙藏六典故
閒讀雜書,見一副讚美老師的對聯,短短14字,竟然巧妙地運用了中學生應該瞭解、掌握的六個常見典故,且語意通暢,音韻和諧,毫無雕琢斧鑿之痕,實屬難得。其聯爲:
西席桃李滿桑梓
東坦龍蛇盡楷模
此聯的大意是:我的老師教書育人有方,得意門生遍及鄉里;他的女婿們也都是龍蛇般的非常人物,個個堪稱爲人之楷模。
可貴的是此聯在文脈暢達、韻律協調、琅琅上口的同時,自然巧妙地嵌入了六個典故,從而使聯意豐贍,饒有情趣。下面分別述之:
西席:即“老師”。古人除了尊稱老師爲“夫子”、“先生”、“恩師”外,何以還經常尊稱爲“西席”呢?這與漢明帝劉莊有關。據《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他當太子時就拜桓榮爲老師,登上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請桓榮坐向東的位子,並替桓榮擺好桌案和手杖,親自手拿經書聽桓榮講解經文。他爲何讓老師“向東”坐呢?原來,
漢代室內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東方爲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東”的座次,明帝這樣安排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由於皇帝安排老師坐西席,於是人們就把家庭教師,甚至所有老師尊稱爲西席了。
桃李:喻指門生、學生。典出《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要了解這段文言的意思,還須知道此話是何人對誰說的。原來,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人。後來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個叫子簡的人,就大發牢騷,抱怨那些受自己培養、保舉的人不肯爲他出力。子簡聽後笑着說:“春天種下桃李,夏天才可以在樹下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
可是,如果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那麼,不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滿身長的刺還會刺人。”接着子簡又說:“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準對象,然後再加以培養。你選拔的人本來就是不應該選拔的啊!”——這裏子簡以“種樹”來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後來,人們就把老師培育出的優秀人才喻稱爲“桃李”。並漸漸地把所教育的學生、栽培的後輩都稱作“桃李”了。如“門牆桃李”、“桃李滿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樹和梓樹的合稱,它們都是很有實用價值的好樹木,古人常常在庭院四周栽種這兩種樹,後世即以桑梓作爲家鄉的代稱。此典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詩的大意是:我見到了桑樹和梓樹,便想起家園四周父母也種了它們,引起了我對父母的懷念,於是便恭恭敬敬地對着它們。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基於這樣的詩意,《後漢書》也曾有“松柏桑梓,猶宜恭肅(面對松柏桑梓,就應該表現出恭敬肅穆的樣子)”的句子。正因爲桑樹、梓樹是父母親手栽種的,它們生長於家鄉,後人便用它們來代指家鄉;又由於簡潔順口的需要,人們便把這兩種樹名合稱爲“桑梓”,因而,桑梓就漸漸地成爲家鄉的代稱了。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聞黃鸝》詩中就有“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感傷之句。此外,由上述意,古人還常常稱家鄉爲“梓里”、“梓桑(詩詞中因韻律需要有意顛倒)”。
東坦:據《辭源》“東坦”條注:指女婿,爲“東牀坦腹”的略語。東坦何以指女婿呢?這與大書法家王羲之婚姻有關。晉代太傅郗鑑想在丞相王導家物色個女婿,便派他的門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選。門生來到東廂房王家子弟齊集的地方一個個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鑑報告說:“王家的小夥子都很好,難分上下。不過,聽說您要選女婿,他們個個都打扮得衣冠楚楚,舉止文雅,希望能被選中,只有一個後生躺在東邊的牀上,敞開衣襟,露着肚皮,滿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選女婿似的。”郗鑑聽了,高興地說:“這個人正是我要選的佳婿。”於是郗太傅就把女兒許配給了這個人。這個躺在牀上袒露肚子的人就是後來成爲大書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爲美談流傳了下來,漸漸地人們就把好女婿稱爲“東牀佳婿”、“東牀坦腹”、“東牀”和“東坦”等。
龍蛇:這裏並非“龍”與“蛇”的合稱,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意思是:幽深的大山,廣闊的水域,確實是生長龍蛇的地方。據《辭海》中援引杜預的註釋:“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意思也就是說,不尋常的地域環境,往往會生長出不尋常的事物,即鍾靈毓秀、地靈人傑之意。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其中“窮溟出寶貝,大澤饒龍蛇”兩句也可以作爲佐證。此外,龍蛇一詞還常常比喻隱匿、退隱;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盤曲的樹枝;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筆勢豪放等等。但就本對聯內容來看,應該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有才幹的傑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樹名。楷模一詞,出自清代汪灝受康熙命所編的《廣羣芳譜》一書中。楷樹,即黃連樹,這種樹枝幹疏而不屈,剛直挺拔。相傳它生於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墳頭。孔子死後,其弟子三千在墳墓邊守靈三年。惟獨子貢在孔子生病時因外出經商而未能探視,他則祭守六年。子貢在奔喪時曾折樹枝爲哭喪棒,並將其插入墓旁,後來此樹枝便萌發長成葉茂枝疏、幹直質良的大樹。模樹,據傳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此樹四季常青,枝繁葉茂,其葉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澤純正。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爲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爲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爲楷模。
(21)中秋對聯趣談
自古以來,有關中秋節的對聯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
這是“鶴頂格”對聯,即藏頭聯,雖不現“月”字,但“一輪滿”已點出月滿時的景觀。
大家熟悉的對聯還有: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這三副對子皆寫得清新可讀。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作的對聯。相傳,金聖嘆到金山寺閒遊,寺宇長老出對子難他:半夜二更半,金聖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後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歷史上稱爲“生題死對”。
與此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羣書生,在中秋節歡聚一堂,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出上句,讓大家對下聯。結果無人對上。到了除夕夜,這羣書生又相聚飲酒守歲,還是那位秀才對出了下聯。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對,被稱作“中秋出句年尾對”。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過去,一夜分爲五更,兩小時一更;古稱秋季三個月爲“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這一聯是明代大學士楊廷和(1459—1529)父子的傑作。相傳楊廷和8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出上句讓客人對,可是無人對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隨即應對,語驚四座。
冬至鼕鼕至,每冬先寒節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時候,老師出上句,他對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時也用來指“中秋”與“冬至”相對。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地月缺”指人不團圓。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爲是絕對,後來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可謂天衣無縫。
廈門虎溪巖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對曰:
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此聯也屬“鶴頂格”。
東林寺也有一對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星。意境甚爲遼闊高遠。
賞月佳處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一對聯: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爲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聯:“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象力。
(22)急中生智反戈一擊
★一天,英國大戲劇家蕭伯納正坐在沙發上沉思,坐在他旁邊的美國金融家對他說:“蕭伯納先生,如果您讓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麼的話,我願意給您一美元。”
“啊,我思考的一美元也不值,”蕭伯納說,“我所思考的正是你。”
★蕭伯納經常在他的戲這揭露資本家的醜惡面目。那些大富翁們對他又氣又恨。一次有個富翁想在大庭廣衆之中羞辱蕭伯納,便揮着手大聲地說:“人們都說,偉大的戲劇家都是白癡。”
蕭伯納笑了笑說:“先生,我看你就是最偉大的戲劇家。”
★一次,蕭伯納結識了一個肥頭大耳的神父。神父仔細打量着瘦骨嶙峋的劇作家,揶揄地說道:“看着你的模樣,真讓人以爲英國人都在捱餓。”蕭伯納馬上接過話說道:“但是,看看你的模樣,人們一下子就清楚了,這苦難的根源就在你們這種人身上!”
★有一天,德國詩人歌德在魏瑪公園散步。不料,在一條小道上遇到了一個對他懷有敵意、貶低他的作品的文藝批評家。真是冤家路窄,這條狹窄的過道,只能通過一個人。他們面對面的站着。那個批評家十分傲慢無理,他把頭一昂,大聲說:“對一個傻子我絕不讓路!”“我卻讓的,我給傻子讓路。”歌德說完,微笑着馬上站到了一邊。
★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有一段時間,他在公共場合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侮辱和攻擊。有一天,在一個晚會上,有個不懷好意的傢伙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23)“中國睡獅論”怎麼來的
1814年,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被歐洲反法聯軍擊敗後,東山再起,於1815年組織30萬大軍向歐洲反法聯軍發動進攻,結果在滑鐵盧遭到慘敗。6月22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國軍隊押送到遙遠的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監禁起來。在他被監禁的第三個年頭,被嘉慶皇帝嚴辭駁斥的英國貿易使團團長阿美士德,正垂頭喪氣地從中國返回。在回國途中,他經過聖赫勒拿島。當阿美士德聽說這裏關押着拿破崙一世時,很想見一見他,聽聽這位傳奇人物對中國問題的看法。
見面之後,阿美士德講了自己在中國的經歷,認爲只有通過戰爭敲開中國的大門。而拿破崙對英國的做法充滿了蔑視,他對於英國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提法發表評論說:“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說:“開始你們可能會成功,你們會奪取他們的船隻,破壞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設施,但你們也會讓他們明白他們自己的力量。他們會思考;他們會建造船隻,用火炮把自己裝備起來。他們會把炮手從法國、美國甚至倫敦請來,建造一支艦隊,把你們打敗。”阿美士德反駁說:“中國在表面
強大的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但拿破崙認爲,中國並不太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以今天看來,獅子睡着了連蒼蠅都敢落到它的臉上叫幾聲。”拿破崙接着說:“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爲之震動。”這句話出自拿破崙之口後,產生了極強的轟動效應。
(24)猴年話猴聯
▲ 明孝宗時官拜文淵大學士的丘浚,小時候家道貧窮。有一次,在鄰居家菜園邊上玩耍,眼盯着菜園裏紅通通的長熟的番茄,饞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幾個嚐嚐。可是,看菜園的老伯伯正在菜園裏揮舞着鋤頭挖樹根,他只得另想辦法。聰明調皮的丘浚想了半天,便找來一根一頭帶鉤的樹枝,悄悄地伸到籬笆縫裏去鉤番茄。這情景,早就被看園的老伯伯看見了,他想故意逗逗這個小調皮。於是,一把抓住了樹枝,隔着籬笆說:“你這個孩子,想吃番茄了,幹嗎要這樣,我出個上聯你來對,如果能對上,管你進園吃個夠,要不嘛,可別怪我不客氣!”小丘浚聽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對聯。
老伯伯笑着說:
猴孫子,拿棍子,伸進籬子鉤茄子乍一聽,這出句很簡單,但真正對起來,也不大容易,這13個字,把小丘浚的行動全概括了,而且每個名詞都以“子”字作尾,別具一格。
丘浚聽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對句便脫口而出:伯爹頭,扛鋤頭,走到田頭挖樹頭“好!”老伯伯聽了以後,連聲誇讚,馬上打開菜園的門,讓丘浚吃了個飽,並且告訴他,以後饞了就來吃,不必再偷了。
▲明代有位布政使陸容,字文量,文思機敏,出言幽默,又長得滿臉鬍鬚,更讓人覺得滑稽。他有個好朋友叫陳震,字啓東,官爲教授之職,其人脫髮,頭上幾乎沒有什麼頭髮。
有一次,兩人見面,互相端詳,陸容突然大笑不止,說:
陳教授數莖頭髮,無計可施
以“法”諧音“發”,江浙一帶“施”與“梳”發音也近,意思便成了“無計可梳”(沒有辦法梳頭)。因爲兩人經常互相開玩笑,陳震也沒有客氣,說:
陸大人滿面髭髯,何須如此
也是利用“鬍鬚”與“何須”的近音。陸容接着又說道:
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句)
陳震聽了想道:禿頭也好,連鬢鬍子也罷,都是人類。這一下,把我比作猴子,用“對鋸”來諧音“對句”糟塌我。我也來個逐步升級。於是,向陸容一拱手:“我也有一對句,只是怕冒犯大人。”
陸容一揮手:“反正是玩笑,但說無妨。”
陳震一字一字地說出:
匹馬陷身泥內,此畜生怎得出蹄(題)
說完,陳震與陸容二人拍着巴掌大笑不止。
▲有一天,宋文甫和幾個學童在一家姓董的客店裏投宿,見客店門面上寫了一個斗大的“董”字,他馬上觸目生情,心裏想起一句趣聯:
二董臥牀,西董翻身東董動
幾個同學爲了能對上這個聯句,晚上都睡不着覺,翻來覆去地想,“董動董動”地念叨,可是,一個人也沒能對上,最後,還是宋文甫自己對出了下句:
兩猴爬樹,前猴喘氣後猴齁
此聯巧妙地將“董”、“猴”二字的平上去入四聲聯成一體,形成一個主謂詞組“董動”“猴齁(hōu)”和象聲詞“東董動”、“後猴齁”,以表達不同的動作和意思。這麼複雜的妙聯,宋文甫都能對上來,確實是不簡單的。
▲有一位生員結婚,新婚之夜,當地衆生員都來鬧動房,想捉弄一番新娘。這新娘才貌雙全,看出了這些人的心思,就搶先說道:“諸君前來,十分感謝。各位是文人,不可無雅興。我想出一上聯,勞各位來對。倘若對上,便依然在此歡聚;倘若對不上,便請早早散席,各奔東西。不知諸君以爲如何?”
衆生員聽說對對子,便齊聲說:“此法甚好!”
這時,門外正在舞獅子,新娘即景出聯:
弄子弄獅,一副假頭皮,難充真獸
這裏“弄子”是名詞,指耍獅人。各生員思考了好長時間,對不上來。
等了好一會兒,還沒人能對,新娘說:“讓我來幫你們對一次吧!”說完,對出下聯:
畫工畫猴,這等無心腹,枉作生猿(員)
衆生員聽了,滿面羞愧,鬧洞房的興致一點也沒有了,只好一鬨而散。
(25)名人體驗生活擷趣
文學家、藝術家的成名,並非一蹴而就,他們往往經歷常人難以忍受的生活磨難。就拿他們在體驗生活時那麼癡迷地進入角色的鏡頭來看,便可窺知一般了。這裏輯錄幾則小故事,也許對你有所啓迪。
☆施耐庵觀虎崇山峻嶺,古木參天,林中陰森森的,施耐庵來到一棵大樹前看了看,就順着樹幹爬了上去,坐在樹枝上,機警地觀察四周,像是在等待什麼。突然,一隻梅花鹿“嗖”地從眼前竄過,緊接着傳來一聲雷鳴般的虎嘯,從林中跳出一隻斑斕猛虎。下面是一場餓虎撲食和驚鹿逃生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施耐庵看得如癡如醉,直到老虎走去多時,他才從樹上溜下來。這是施耐庵爲寫作《水滸傳》而來深山觀虎的場面。
☆柳青找罵名著《創業史》的作者柳青,在陝西長安縣皇甫村體驗生活時,曾想寫一個村婦罵街的場面,苦於沒有真情實感,他聽說村裏有個婦女罵人很有“特色”,就想讓她“表演”一下。一天剛下工,這位婦女正好從柳青門前經過,柳青裝着不注意把早已準備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潑去,也不道歉,轉身要回屋去。只見她渾身溼淋淋,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站在門口的柳青潑口大罵,雙腳跺得地面咚咚響。有了這次切身體驗,柳青筆下的村婦罵人的形象也就寫得栩栩如生了。
☆狄更斯乞討一天上午,英國大作家狄更斯的女僕在廚房準備午餐,看見一個乞丐在門口徘徊,那乞丐不時將破氈帽這麼拉拉,那麼拽拽,似乎想遮住自己的臉。“呀。會不會是竊賊!”女僕十分害怕,正要喊叫,乞丐忽然說話了:“別嚷,伊絲塔,是我呀!”女僕一看,原來乞丐正是主人狄更斯。“先生,您怎麼啦!出了什麼事?”“我不過想要一碗湯。”“天哪!您在要飯?”“是的,我不清楚一個流浪者在要一碗湯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所以……”
☆傑克?倫敦冒充水手1902年8月,倫敦東區的貧民窟來了一個窮漢,他自稱是流落的美國水手。從他的談吐、搖搖晃晃的姿勢和一身破爛的衣服看,人們斷定他確實是個窮水手。這個熱情的水手願意和一切人交朋友,什麼都想知道。白天,他出沒於工人家庭和難民收容所。他和難民一起排隊領麪包,同窮漢們一起躺在街市上或公園裏,不停地和人們聊天。人們都很喜歡這個水手,樂於把心裏話告訴他。到了晚上,這個水手就躲到一個人們不知道的地方,把他看到、聽到、想到的一切都記下來。在這些珍貴的記錄裏,有精彩的詞彙,也有動人的故事,爲他的小說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三個月後,這個水手提着一個手提箱回到了美國。不久,箱子裏的素材整理成特寫《深淵中的人們》出版了。人們才知道,這個冒充水手的人就是美國著名的進步小說家傑克?倫敦。
☆福樓拜“服毒”一天,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突然全身不適,彷彿有些神志不清了,他半閉上眼睛躺着,放下了筆……他的親友們都很着急。人們把醫生請來了。醫生耐心細緻地檢查了福樓拜的心跳、血壓、脈搏……然後問他有什麼感覺。“噁心、頭疼、全身不適。好像——好像是服毒臨死的感覺……”福樓拜慢慢地說着。大家都很驚異。醫生想了想,又問:“您在病倒前做了些什麼事情?”福樓拜微微擡起頭來說:“我,我剛剛寫了《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包法利服毒死了……”“噢!”醫生終於明白了。
☆齊白石觀蝦起初,齊白石畫的蝦,長臂和軀幹變化不多,長鬚也大都畫成平擺的6條長線。齊白石對自己很不滿意。於是,他在家中的案頭上擺了一隻大海碗,碗裏養着幾隻活蹦亂跳的小蝦。齊白石每天都趴在碗旁仔細觀察蝦們的活動。一次,他觀察到蝦們在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搏鬥。開始,小蝦兩軍對峙,雙方緩緩挪動,彷彿都在尋找對方的薄弱環節作爲突破口。接着,蝦們都舉起雙鉗,撲上去勇猛格鬥,廝殺得難解難分。白石老人被蝦們的這一奇景吸引住了,一直觀察到“戰鬥”結束。在長期、細緻、耐心的觀察中,齊白石熟悉了蝦的習性。這之後,他畫的蝦更加神采多變,生動傳神了。
☆梅蘭芳摔盆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演過的戲裏,有不少女人吃驚的細節,他都演得惟妙惟肖。爲此,他曾嘔心瀝血,反覆琢磨過。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裏,看見妻子正聚精會神地整理衣服,他靈機一動,隨手抄起身旁的一隻蘭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啪”的一聲巨響,瓷盆粉碎。妻子驚恐地一回頭,就在這一瞬間,梅蘭芳準確地捕捉住妻子的神情。後來他就根據妻子當時的表情反覆練習,穿插在戲裏,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
☆程硯秋練步著名京劇演員程硯秋對技藝精益求精,年輕時,曾爲練臺步着迷。一天,他在前門大街看見幾個人擡着轎子,腳步走得十分穩健和諧。他想,如果京劇青衣的臺步能走這樣穩,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情不自禁地跟在人家後面,不知不覺走了好幾里路。回家後,他立即在院子裏練開了。他頭頂一碗水,一步一步地練,累得腰痠背痛。可是他仍不泄勁,堅持苦練,終於達到能行走自如而水不灑的程度,創造出一套穩重、端莊、靈活的腳步。
☆曹禺三下“雞毛店”曹禺在創作《日出》時,爲了蒐集素材,曾三下“雞毛店”。原來,他約好兩個嗜毒的乞丐來教他唱數來寶,也許因爲他穿着大褂的緣故,竟被兩個乞丐懷疑警察局的暗探了,於是就沒有敢來。曹禺不得不半夜裏冒着嚴寒二下那個最下等的小客店——“雞毛店”,去找那兩個人。然而卻使一個八分醉意的罪犯模樣的“落魄英雄”誤會了,他動起手來,險些打瞎了曹禺的一隻眼。曹禺吸取了教訓,他改頭換面又去和黑三一類的人物講交情。他的口袋裏藏着鉛筆和 白紙,潛入社會的下層,終於熟悉了許多奇形怪狀的人物,寫出《日出》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來。(署名:黃靜)
(26)古典詩詞與蒙太奇
□姚紹益
許多優秀的古典詩詞,往往以生動精煉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給人以難忘的印象。因此,人們歷來都愛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的畫。”古典詩詞中畫面的組接方法,跟電影中的蒙太奇確有不少共通之處。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據一定的創作構思,先是拍攝許多分鏡頭,然後加以剪輯,使之成爲相互連貫、前後呼應的故事情節。古典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也是經過詩人的精心選擇和剪輯,有層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些畫面也如同電影上的鏡頭,不是靜止不動,而是逐步向前推移的。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這兩句詩描繪了這樣兩幅畫面:五更時分,雄雞報曉,天邊的明月照着那山鄉的茅店旅舍;結滿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了一雙雙清晰的腳印。這兩幅畫面的組接,既簡練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點,刻畫了旅人凌晨趕路的淒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這兩句詩同樣展示了兩幅畫面:窗外,綿綿秋雨中隱現枝枯葉黃的樹木;窗內一燈如豆,昏黃的燈光照着滿頭白髮的老人。詩人把這樣兩幅似乎互不相關的畫面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調動了讀者的想象,讓讀者從“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個特寫鏡頭的組接中,去體會畫面之外的“草木一秋,人生 一世”的含義,去感受詩人因歲月流逝、年邁力衰而產生的傷感之情。
柳永的《雨霖鈴》運用的蒙太奇就更多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兩個人眼淚汪汪看着對方,拉着手依依難分,心裏有千言萬語想說,由於悲痛氣塞,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個特寫鏡頭之後,馬上接上遠景鏡頭:楚地,天高地遠,江闊水緩,暮靄沉沉,秋雁聲聲。再接上中景鏡頭:一彎殘月,晨曦初露,岸柳飄拂,孤舟泊岸。這一連串無聲的跳躍式組接,高度凝鍊、簡潔地把愁腸百結、依依難捨的離情別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杜牧的《山行》是寫詩人乘車途經山麓觀賞楓林的情景,我們也可以把它切分爲幾個“鏡頭”:【全景】深秋季節,層層疊疊的山嶺,詩人乘車來到山麓。【中景】車子停下,詩人擡頭仰望深山。(攝影機緩緩上搖)一條蜿蜒曲折的石頭小路,通向白雲繚繞的山頂,雲霧中隱隱約約地露出房屋的輪廓。【近景】詩人醉心於觀賞楓林,流連忘返。【特寫】紅豔明麗的楓葉,生機勃勃,逗人喜愛,引人遐思。
李白的《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先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繼而是想象中的景象(渡黃河、登太行、垂釣碧溪、“夢日邊”),接着又回到現實生活(詩人拔劍起舞,口吟“行路難”),最後又是想象中的景象(直掛雲帆、長風破浪)。這一系列不斷變換的畫面組接在一起,表現了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古典詩詞常常採取映襯、對比、暗示、象徵、誇張等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以喚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使人感到含蓄雋永,餘味無窮。(署名:黃靜)
(27)“掛在青天是我心”
自唐至清,吟月詩無數。詩人們將中秋月喻爲飛鏡、寶鑑、玉碗、銀輪、金餅、玉盤、蟾盤、玉蟾、回輪、冰輪、桂輪、桂魄。也有將它喻爲玻璃的。還有以“嬋娟”代指月亮的。從直觀到想象,不乏融入美麗的神話。
“不知今夜月,曾動幾人情。”吟月寄情,思親思鄉。一輪明月從海上生出,遠在天涯的親人這時候一定和我一樣在望着它——這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所表達的情懷;只希望所想念的人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賞天上的明月——這則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寄託的情思。古詩中表達“千里共嬋娟”意境的詩句還有不少,寫得好的有“千山萬水同一白”、“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家人”,等等。
古人說得好,“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華愁。”意思是,詩作與人的處境心境密切相關。悲涼如“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徵人馬上看”,思念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惆悵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愉悅如“得之一寸光,可買千里春”,歡聚如“三五與二八,此時光滿時”、“最團圓夜是中秋”。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首廣爲流傳的歌曲,委婉纏綿,把嚮往純潔美好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其實,古詩裏就有類似的詩句:“掛在青天是我心”(唐?寒山)。可見,古人亦多情。情是人之共性,情遠流長。
(28)反常曲解幽默風趣
父親見兒子從學校拿回成績單,關心地問:“考得怎麼樣,快念給我聽聽。”兒子看了父親一眼,膽怯地打開成績單念道:“語文52,數學48,共計100分。”“嗯,你‘共計’這門考得不錯。”兒子聽了,忍不住“撲哧”笑了。“看,一表揚你就驕傲了,”父親扳起臉來說,“要繼續努力。”
——這是一則題爲《共計》的小幽默。兒子稍微耍了點手段,父親就一本正經地又是批評又是鼓勵,令人啼笑皆非。這就是曲解,即有意或無意地對語義作歪曲解釋的一種方法。
在一次演講比賽時,一位演講者剛剛走上講臺時就被電線絆了一下,一個趔趄差點摔倒。這一意外情況引起了臺下聽衆的鬨堂大笑。但這位演講者沒有一絲一毫的驚慌,而是從容地說:“謝謝大家!剛纔我是爲大家的熱情所傾倒的。”話音落地,聽衆席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裏的“曲解”變被動爲主動,贏得了聽衆,同時又表現了自己的機智,給接下來的演講開了一個好頭。
一次,英國首相威爾森在競選演說進行到一半時,突然底下響起了一個反對者的喊聲:“狗屎!垃圾!”很明顯,他是在譏諷威爾森的演說。對此,威爾森微微一笑,平靜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您提出的髒亂問題了。”這一機警的“曲解”使譏諷者啞口無言,競選演說仍順利進行。
曲解可以分爲“誤釋”和“巧釋”兩種。《共計》中的曲解,是誤釋,它是由於文化水平低者或者自以爲是等原因,胡亂地給有些詞義進行歪曲的解釋。兩次演講中的曲解,則是“巧釋”,也就是有意設計一個新的含義巧妙地解釋某一語句,某一動作。課文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如《〈陳毅市長〉選場》中:“就以中國而言,這門化學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變化成爲新民主主義化社會;就是要把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統治壓迫的舊中國,變化成爲民主、自由、繁榮、富強的新中國。這個,就是共產黨人的化學,社會變化之學。”這裏,陳毅市長將化學巧釋爲“社會變化之學”,既富有情趣,又有針對性,可謂諧趣橫生,幽默動人,使化學家齊仰之不得不敬而信之。(署名:黃靜)
(29)“中國”的含義及由來
同學們都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祖國是中國。但在古代,人們所說的“中國”,並不是現在的“中國”。
古代的“中國”,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國”的代名詞。在我國的文獻中,“中國”一詞有六種含義: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因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一般都處在各諸侯國的中間,所以叫“中國”。後來又發展爲凡是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都叫“中國”。
3.指中原地區。
4.指國內、內地。清朝就把內地叫“中國”。
5.指諸夏族居住的地方。諸夏地區不僅居住着漢人,也住着許多少數民族,人們把這個地區叫“中國”。6.指諸夏族或漢族
建立的國家。從漢代起,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爲“中國”。歷史上“中國”的範圍,除了王朝之外,還應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權和部落。19世紀以來,“中國”則指我國的全部領土,與古代的不同。
“中國”一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個王朝——商朝。由於商朝的國都位於它的東、南、西、北各方諸侯之中 ,所以人們稱這塊土地爲“中國”,即居住於中間的王國,它同時又是政治、經濟中心。在古代,“中國”沒有作爲正式的國名出現,因爲那時的王朝或政權,只有國號,而沒有國名。他們所說的“中國”,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國”做爲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爲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30)梅花詩話
“山有木多梅”,是《山海經》中的記載;《詩經》則有“山有佳卉,候慄候梅”之句。可見,梅花已有數千年的栽培史了,屬薔薇科落葉喬木,冬末早春先葉而花,其色以白和淡紅爲主,亦有紫紅、淡墨諸色。梅樹壽命極長,天台山國清寺內猶有隋梅存世。老枝橫陳,清癯怪奇,雖嚴寒飛雪之日,也能綻出絢麗的花朵,讓一片銀白肅穆的大地,充滿勃勃生機,“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正表明了詩人這種帶有感動的欣喜。“梅史”之中,佳話不絕:曹操以青梅煮酒論英雄,遂成千古壯舉;南朝壽陽公主愛梅忘歸,致花落額上,成五瓣之形,拂之不去,號梅花妝,人皆競相描摹而流行一時;唐玄宗宮中的江采蘋愛梅成癡,賞梅徹夜流連,人號爲“梅妃”;宋初隱士林和靖,不娶妻而伴梅一生,“梅妻”之跡迄今留在西湖孤山;清代龔自珍則爲“病梅”而痛哭,購田闢館以療梅……
由於梅花實在是太得人們的喜愛與敬重了,“歲寒三友”,“四君子”均列其名,花格甚高。流傳下來的詠梅之作可以編一本不薄的專史。但看像蘇東坡、秋瑾等詩人,一寫就都是“詠梅絕句十首”;那個希望自己能夠化身千百億,以便“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游,更是留下了近兩百首的作品。佳作太多,確實讓後人難以措手。驚才豔豔的曹雪芹先生,爲其筆下人物捉刀詠菊,詠柳絮,詠白秋海棠;或爲林黛玉寫的桃花行、葬花詩,均臻佳妙之境,多有翻新奇句佳句。惟獨代薛寶琴等人作的“紅梅花”三首,不過中平套語。至於賈寶玉的《訪妙玉乞紅梅》,如:“酒未開樽句未裁”,“衣上猶沾佛院苔”,水平更是在一般之下。可見“積重”之下創新之難。
當代詩人兼革命家毛澤東的詠梅之作《卜算子》,在小序裏說的是:“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但細品詩意,兩詞上闋均是寫梅花開放之時的寂寞及環境的險惡,下闋均是寫梅花不願爭春的胸懷。所不同的是,陸游的這個不得志的宋代士大夫表現的是孤芳自賞,希望能夠流芳百世;而作爲勞苦大衆的號召者、領導者的毛澤東表現的是成功後的喜悅,歡慶擁護者的衆多。兩者格調有低沉與開朗之別。
在詠梅詩史上,最讓人不能忘懷的是《稼軒長短句》內的兩句:“全無花氣息,都是雪精神”。贊花而言其非花,英雄口吻畢竟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