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漢語常識>

寫作術語

漢語常識 閱讀(2.16W)
寫作術語

運思
1.構思
寫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包括確定主題,選擇材料,設置矛盾衝突,安排文章結構,選取表現角度和表達技巧等。其中確定深化主題是構思活動的中心環節。
2.思路
思考的路線和蹤跡,是作者在觀察、理解、認識客觀事物時根據認識規律、事物發展規律所理出的端緒。屬於文章內結構於要素。
3.主題
作者在說明問題、發表主張或反映生活現象時所表達的基本意見或中心思想。
4.中心觀點
議論文中作者對中心問題所持的見解。
5.意蘊
寫作材料及其成品文章所包含的精神內核。它與主題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存在兩種不同的根本對立的主題,而材料中的意蘊卻可以對立地存在着。只有當材料的某種意蘊被提煉成主題的時候,這種意蘊才和主題形成一致性。
6.立意
古代寫作學用語。確立文章旨意。
7.審題
弄清文題的內涵、範圍,命題分意圖和寫作要求。
8.思維
事物的一般屬性和事物的內在聯繫在人腦中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主要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
9.抽象思維
人們藉助概念、判斷、推理,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又叫邏輯思維、科學思維或理論思維。其基本特徵是用邏輯的方法進行思維,並用概念表述認識結果。它是對客觀世界的間接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10.形象思維
從選取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直至完成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中,把表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種心理因素有機地統一起來的思維方式。特點有:整個思維過程始終離不開生活的基本可感的現象形態;思維的結果,不是以抽象的結論,而是以鮮明的藝術形象,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或內部規律;情感活動不但作爲一種推動力量起作用,而且它們本身也在創作的成果中鮮明生動的表現出來。
11.發散思維
運用主體有目的地圍繞一點生髮,或受外界信息刺激,引起思路多向擴展,提出多種設想和方案。
12.概括
把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加以綜合並推廣到同類其它事物的思維過程。比較、分析、抽象是概括的基礎。
13.歸納
從個別特殊事例推論出一般原理分方法。
14.綜合
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結合起來的心理過程。
15.分析
把人、事、物、理的各個方面進行解剖,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聯繫。
16.想象
以原有表象爲基礎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17.聯想
根據兩個事物或兩個概念之間在形式或意義上的某種聯繫,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想象活動。
結構
1.起承轉合
“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轉折,從另一方面生髮;“合”:結束上文。這四字是文章章法的總括,具有一般性和寬鬆性。
2.題眼
標題的構成要素之一,又稱“題竅”。指整個文題的中心和作者的用意所在。
3.文脈
亦稱“意脈”、“語脈”、“氣脈”等,古人以人體血脈來喻指文章內部的組織聯繫,即“從首至尾語脈連屬”。古人常用“蛇灰蚓線”來形容它。是一種視之若無,驗之則有的內在脈絡。它與章法構成表裏。字面上的起承轉合即章法,與意脈共同組成文章結構。
4.文眼
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
5.線索
敘事性文章或作品中將全部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事件發展或情節推進中的“橋樑”和“紐帶”,是結構文章、組織材料的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段。其功能是把一個個彼此相關的人物、事件、場面、環境、細節等聯結起來,編織成完整的故事和情節,把情節因素和非情節因素構成一個嚴謹分系統。
6.抑揚
結構章法之一。抑是按下、收束、貶斥;揚,是振發、放開、褒揚。抑揚結合的形式有多種,常用有二:其一,欲揚先抑。即作者要肯定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讓,有意貶抑否定,而後着力褒揚,讓人景仰。這是以退爲進之法。
其二,欲抑先揚。即作者爲否定和貶低某人某物,預作褒獎,故意始擡高,而後着力貶抑,直到徹底否定。這是擡高跌重之法。
表達
1.表達方式
又叫表達方法、表達手法,是由表達目的所決定的使用語言的手段。一般分爲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敘述
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3.補敘
敘述時,事件開端、發展、高潮中任何一個片斷的後置。“敘中所闕,重綴於後,爲補敘。”
4.追敘
在敘述過程中,對人與事過去了的經歷、變遷進行表述。一般都是作爲插敘片斷在文中出現。
5.平敘
兩條或兩條以上線索,按照時間劃分成相應的若干階段,然後交替地逐一敘述,即“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6.描寫
用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的描繪出來。
7.細節描寫
對人物、環境某一細小方面所作一細緻描寫。
8.白描
指不運用修辭手法,而以質樸手法進行的描寫。
9.歸謬法
先假定對方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從這一假定中推理出一個十分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對方論點的虛假性。
10.說明
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
文風
八股
一種呆板陳腐、虛假空洞的文風。八股文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所規定的文體,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後四部分中,每一部分則有兩股相互對仗和排比的文字,故稱“八股”或“八比”。這種文章的題目和所論述的內容,主要摘自《四書》和朱熹的《四書集註》,不許作者發揮和創造。這種內容陳舊、形式僵化的文體,是束縛人們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
創作理論
1.物象
客觀存在的各種人、物、景的形象及其發展變化的狀態,或各種社會生活的形態。它是作家、藝術家觀察的對象,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礎。
2.意象
作家、藝術家頭腦中孕育的、融注着審美情趣的形象。它是作家、藝術家構思過程中還沒有被具體的物質手段(語言、色彩、線條、聲音節奏等)表現出來的形象。這時的意象,具有隨意性、瞬息性、可變性等特點。
3.具象
頭腦中反映出來的可觸摸、可感覺的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觀性和整體性,是頭腦對外界事物整體性的各種外在屬性的反映。是人們五官能直接達到的事物的形態或運動形態,即可觸摸、可感覺的物象。
4.意境
文學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包括真景和真情兩種因素。
5.有我之境
詩歌中較爲直接外露地表現鮮明強烈的自我感情的藝術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特點在於其中的情並非由景物引起,而是詩人把自己強烈的主觀情感注入物境的結果,於是景物皆著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它以抒發詩人的強烈感情爲主,往往以情取勝。如“淚眼看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6.無我之境
詩歌中融情於景自我感情不直接撲露的藝術境界。其特點是“情與景會”,“情中景,景中情”,情景妙合無垠。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7.含蓄
⑴文學審美規範之一,用有限的形式表現豐富的內容,或蘊藉深遠的意境,或包含多層理性的旨意。
⑵風格的一種。“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含,銜也,蓄,積也。含虛而積實。其特點是不直接顯露地表現詩文的題旨,而是運用委婉的手法,簡潔的語言,生動的畫面去引導讀者的想象、聯想,從而體察作品源隱的寓意。
8.蘊藉
文學審美規範之一。內涵豐富而不外露,與“含蓄”同義。
9.傳神
文學審美規範之一。活靈活現地表現人物的精神氣韻或事物內在的本質特性。
10.朦攏
文學審美規範之一。詩文的意象模糊不清,撲朔迷離,或內涵具有不確定性,是其特質。
11.虛、實
本爲哲學術語,後用以概括、分析文學藝術中的各種現象,表述審美觀點:
⑴以“實”概括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和特點,主要指按生活原貌描術生活;“虛”概括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和特點,主要指不按生活原貌描術生活。
⑵“實”,指實錄或泥於生活事實;“虛”指在生活材料的基礎上,以塑造全新的藝術形象爲審美追求的虛構。
⑶生活材料和藝術昇華的關係,也指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
⑷泛指構思、結構、表現手法諸方面的藝術辯證法。
風格
1.風骨
⑴作家作品的藝術風格。“文章當自成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⑵對文學作品的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風”是作品內容的美學要求,“骨”是作品文辭的美要求強調作品要有充沛感人的思想內容,並以精純的辭句將之表達出來。
2.自然
詩文的一種藝術風格。與造作、雕飾相對,其特點是真淳、質樸、清新。
3.粗獷
詩文的一種藝術風格。野莽不羈,粗放威武謂之粗獷。粗獷的作品捕捉高大的形象,使用豪邁的語言,具有磅礴的氣勢。它擅長寫意,常用白描,不精雕細刻,不施濃墨重彩。如《敕勒歌》等。
4.朦朧
詩文的一種藝術風格。指詩文立意新巧、意象縹緲不定、意蘊具有不確定性。
5.動靜
詩文中兩種對立統一的的風格。“動中有靜”,就是通過對“動”的渲染,從而使靜更加突出、具體。如王維《鹿柴》詩;“靜”中涵藏着“動”,比直接表現出來更豐富多彩,更有詩情畫意。如杜甫《春夜喜雨》等。
6.清新 飄逸
清新,詩文的一種藝術風格。新鮮清爽之意。這種風格的作品意境優美,語言淡雅清麗,感情舒緩單純。如李白“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詩。
飄逸,文學作品超脫、瀟灑的一種藝術風格。如李白“朝辭白帝”詩等。
7.沉鬱 雄渾
沉鬱,詩文的一種藝術風格。沉指感情深蘊、厚實;鬱指感情含蓄、濃郁。此風格的詩文在內容上多爲反映國家的命運、民生疾苦的社會題材,飽含憂鬱、悲憤的情感,格調上慷慨俊逸,沉深而不淒涼,抑鬱而不頹喪,悲中有壯,壯而又沉,形成悲壯美。
雄渾,詩文的一種藝術風格。雄,剛也,大也,至大至剛之謂;渾,全也元氣未分曰渾。其特點是:吐詞壯麗,骨力雄健,氣概恢宏,氣勢磅礴,詩思汪洋奔放。在自然美中,奔流到海的黃河,波濤洶涌的長江均可視之爲雄渾;在藝術美中,剛毅雄健的《大風歌》,慷慨悲壯的《垓下歌》,均爲雄渾風格的代表作。
8.疏淡
疏放平淡。疏放指行文興之所之,無拘無束,娓娓而談,似信手拈來,卻自然有致,真情流淌。平淡指語言樸實,不用華麗詞藻,而用家常話、平凡語,但卻親切動聽,入耳入心,難以忘懷。如歸有光《項脊軒志》。
9.委婉
這種風格的作品,不直說本意,用婉約含蓄的語言來暗示,體現出柔韌、委曲的特點。如宋李清照等的婉約詞。
10.平淡
這種風格是藝術家用淡泊的胸襟,平和的情感,簡樸的審美趣味,閒靜的心理狀態和出神入化的藝術功力創造出來的。這種風格的作品,寫與世無爭、心與物融的人生哲理,與自然同樂的恬靜閒適之情;着力描繪山川景象和田園風物。如陶淵明詩。
11.雋永
雋的本義是鳥肉肥美,吃起來滋味香甜,回味深長。詩文形象鮮明生動,言近旨遠,意味味深長。如范仲淹“碧雲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12.婉轉
婉是委婉,轉是轉折。這種風格的詩文,語言溫柔曲折,表達的意思不直白,而委婉地透露主旨。
其特點是:
⑴往復迴旋,耐人尋味。如唐金昌緒詩“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不從正面寫戰爭給婦女帶來的痛苦,卻寫一位女子把黃鶯趕走,使它能在夢中與報役的丈夫見面。
⑵體物融情,細緻入微,如唐崔輔國《怨詞》“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爲舞春風多,秋來不堪着。”以羅衣爲喻,這個宮女好象從前生活在春風裏一樣,後來過着蕭瑟秋風似的生活。
⑶篇中有寓意,言外有深情。如屈原《湘夫人》“沅有苣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情感微露,把實寫的對象隱露過去,借另一種事物來做象徵。
13.樸素
以單純、率真、直接、自然爲靈魂的一種詩文風格。如楊萬里《插秧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流到胛”。
14.平實
平易樸實謂之平實。此類作品,開門見山,直敘其事,直繪其景,直抒其情。第一特點是平易近人,不裝腔作勢,不矯揉造作。如宋范成大《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第二特點是樸素真淳,質地堅實。如唐孟郊《秋懷》:“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牀,四壁風入衣。”抓眼前實況抒寫,對錶達的感情也毫不掩飾。
15.空靈
虛空流動謂之空靈。主要特點是追求率妙的境界和靈動的語言,以清遠悠長、虛幻縹緲的手法來抒寫寧靜淡泊、超凡脫俗的心情,形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如王維《鳥鳴澗》《竹裏館》等。
16.纖穠
詩詞細膩豔麗的藝術風格。如杜甫“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等。
17.剛健
這種風格的作品,語言雄健,氣勢磅礴,行文如大海的波濤,一浪高過一浪。如杜甫《秋興》,寫巫峽千尋之險峻,而能走雲連風於其間,烘托出陰森可怕的氛圍,雄健的氣魂如閃耀在空中的長虹。
18.悲壯
這類風格的作品,反映悲苦慘烈的事情,感情卻不傷痛低沉,而的格調高亢,情緒激昂,鼓舞鬥志,促人奮發。如屈原《國殤》、文天祥《正氣歌》。
19.典雅
“典”乃典重,“雅”乃風雅。古奧莊重;雍容雅緻,謂之典雅。其特點是作者所持的態度是端莊的,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是合乎法度規矩。在典雅的作品中,沒有靡詞麗句,也無俚言村語。如王維詩“鑾輿迥出仙門柳,閣道遙看上苑花”。
20.綺麗
綺則絲絲入扣,麗則燦爛可觀,此風格的特點是文采華麗,容光煥發,顯露富貴之氣。
21.豪放
豪邁放縱謂之豪放。感情激盪,氣魂宏大,想象大膽,比喻奇特。唯有豪放之氣概,乃有豪放之詩文。如李白“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可謂渾洪震怒,崩浪如山;“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氣勢浩蕩,一瀉千里。
22.雄奇
雄的雄偉、雄健,奇是奇特、奇崛。雄奇之美是藝術誇張的產物,如韓愈《調張籍》:“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想當施手時,巨刃摩天張。”借大禹治水的神話來形容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劈山通水一樣,竭力誇張李杜筆力的雄健奇險。雄奇的文章是作者感情沸騰、思緒奔涌、神采飛揚的外化。
此類作品,如李白“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於瓦官閣”。另一種寫得很費力,艱澀隱晦,如李賀“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