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三國演義》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5.96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作文精選15篇

《三國演義》作文1

我生活在一個快樂的大集體——六(3)班,這個集體可非同一般,整天上演着形形色色的“三國演義”,真可謂“人才輩出”啊!

三國之一:學術國 領軍人物:咱們班的“四大才子”

學術國,顧名思義,自然是由那些勤奮努力的“學子”們組成的嘍。他們平時斯斯文文的,不過,這不過是外表“文弱”罷了,真正的“功底”可不淺呀!課堂上,展開一場“脣槍舌戰”,大大較量一番,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領軍人物“四大才子”更是大顯身手,捍衛“國主”風霸。雙胞胎兄弟一馬當先,令一道道難題聞風喪膽、四處逃竄;“老將”王宇石沉着迎戰,不消幾個回合,便讓難題甘拜下風;作爲唯一的“女將”,我更是毫不遜色,一個“快刀斬亂麻”,一道繁瑣的題目便被我斬落馬下。眼見大勢已去,敵軍頭領只得收拾“殘兵敗將”,打道回俯了。學術國大獲全勝,“全班上下”一片譁然,慕名前來“求經”者不計其數。“四大才子”卻顯得有些冷漠,對於來者絲毫不感興趣,只是淡淡地回話:“學海無崖苦作舟。”頗有“文學大將”的氣概。若是靠平時的點滴,學術國哪能成爲三國之強國?在考場上,他們更是叱吒風雲,平時的“文弱”之狀全無,只看見“劍影飛閃”,轉眼間,敵軍片甲不留,學術國從此“文明天下”!

三國之二:惡搞國 領軍人物:咱們班的“搗蛋分子”

惡搞國,以惡作劇令人懼怕,時常想出些鬼點子,令全班驚恐萬狀。其成員在“搗蛋大王”的領導下,常與學術國作對:不是將他們的.筆藏起來,看着他們失去重要兵器,心急如焚的樣子“沾沾自喜”,就是將他們的書轉移到同桌的位子上,讓他們欲哭無淚。所以,一直以來,兩國關係呈惡勢發展,彼此將對方看成死對頭。可是,由於學習需要,惡搞國又不得不與才子們交往,爲此,他們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次遇到一道難題,惡搞國不得不向才子們請教。“國主”首先出馬,只見他嬉皮笑臉地走到雙胞胎的座位上,說:“恩,以前多有冒犯,還望原諒!”雙胞胎哪吃他這一套,依舊埋頭只顧看書。惡搞國不甘心,繼續說道:“以後,我們保證不再惡搞,我們和好吧!”雙胞胎依舊不理不睬。惡搞國依舊面不改色,激將道:“哼,什麼才子,什麼學術國,我看,簡直是一堆空話!”雙胞胎急了,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惡搞國趁熱打鐵,將那道難題說了出來。雙胞胎微微一笑,迅速報出解題方法。惡搞國一拱手,說道:“多謝多謝,今天的作業上正好有這一題,我走嘍!”雙胞胎這纔回過神來,可是爲時已晚,惡搞國早已竊取了成果,正偷樂着呢!

三國之三:運動國 領軍人物:咱們班的運動健將

運動國是三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其成員大多是校運動隊主力,在賽場上可謂所向披靡,勢不可擋。籃球場上,他們摩拳擦掌,只待背水一戰;運動會上,他們勢如破竹,摘桂冠,破記錄,令學術國佩服不已。體育課上,他們更是拿出看家本領,矯健的身影到處可見,跳高、跳遠輕鬆拿下,仰臥起座不成問題,鉛球、壘球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無奈人員貧乏,再加上學習上的劣勢,只能讓他們“退居老三”,成爲三國中的“弱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怎麼樣?“文將”、“武將”名副其實,加上惡搞“軍師”出謀劃策,我班的三國演義夠棒吧!

《三國演義》作文2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爲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爲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爲拉攏人心,封袁紹爲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臥龍”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但是他不會用人,揮淚斬馬謖,大意失荊州,這都是蜀魏戰爭中最重要的幾個點,但是都因爲主將的大意而失去戰機。想大意失荊州之時,蜀國已經打的逼曹操遷都,勝利近在眼前,然而身在荊州的關羽將烽火臺上的人撤下,讓吳國有了可趁之機。劉關張三人都在當時死去。八百里火燒連營,蜀兵喪盡。身爲君主的劉備爲了兄弟報仇將大勢捨去,這就是所謂的兄弟情義,然後最終的蜀漢失敗就是爲了小義而喪失大義,如若當時將魏國殲滅。吳國遲早是囊中之物。身爲一名君主當是以人爲本。

但是三國演義也不是全部屬實,像周瑜羽扇綸巾,英俊瀟灑,他在歷史上並沒有那麼小氣,素有“美周郎”之稱。他在赤壁敗退百萬曹軍,官拜都督。

曹操被世人稱爲奸雄,有句話能印證他“寧我負天下人,休見天下人負我。”這是他當時誤殺了在他最困難時幫助他的親友所說。換位思考,如果我當時殺了,我良心必將不安,懺悔一身。身爲奸雄的曹操,他只能讓錯繼續錯下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前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身爲帝王必須要捨去自身情感,方能成大事,三國演義留下的盡是遺憾……

《三國演義》作文3

我是個正宗的“三國迷”,爲了看《三國演義》我可以不看動畫片、不玩遊戲、不和小朋友嬉戲!

記得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我講“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三國故事,每次故事講完我總是覺得不過癮,總是纏着爸爸媽媽問,“那後來呢,那後來呢?”爸爸媽媽總是給我撂一句:“好好學習,等你長大了,我就給你買一本《三國演義》!”當我三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簡裝本的《三國演義》,看完後我總是讓爸爸媽媽聽我講“三國”。隨着我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我又有了許多疑問,如“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樣的問題,“難道讀四大名著還需要分年齡啊?”每當我提這個問題爸爸媽媽總是很神祕地告訴我“現在你不懂,等你再懂事一點,我就給你買原版的《三國演義》!,對比兩本書中的人物性格你就懂了。”

在我多次“表現好”以後,爸爸終於在今年春節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儘管當初媽媽擔心我被“之乎者也”嚇倒,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我一放學回家,我首先想讀的就是這本書,我一做完作業,也趕緊拿起這本書,在做作業過程中,我有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偷看幾眼。爸爸媽媽沒有辦法,就將書沒收了去,並在我“表現好”的時候作爲獎勵。

一拿到這本書,吃飯也被一拖再拖,同學們打電話喊我下去玩,我就說作業沒作完。爲了看這本書,我還偷偷地在超市買了一個小電筒,可在被子下的`讀書行動很快就被爸爸發現,電筒沒收繳了。

《三國演義》我雖然已經看過幾遍,可是還是覺得不過癮,目前我正在看第三遍!諸葛亮的聰明、關羽的忠義、張飛的勇猛、曹操的奸詐、劉備的謙遜……都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趙雲了。特別是趙雲大戰長板坡,七十歲仍連斬四大武將、偃旗息鼓,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也進入了那個時代,一會頂盔貫甲,手執長槍,馳騁沙場;一會羽扇綸巾,指點江山;一會吟風弄月,對酒當歌……做夢時候我不僅會之乎者也,而且還拳打腳踢!

在讀《三國演義》中,我也發現做人的重要性,一個心胸狹窄的周瑜即使再有才能也會被氣死,而一個恃才狂妄的許攸終究落了一個悲慘的下場。劉備的知人善任,終於使得他從屢戰屢敗中走出來成就一翻霸業!

古時候,人們總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現在就覺得“書中自有故事多,讀書讓我很快樂”,我要努力學習,使自己像趙雲那樣,文武雙全,更重要的是“趙雲出戰——回回勝”!我現在也基本理解“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涵義,《水滸》是寫農民起義,重點在力量和動作描寫,而《三國》重在對人智商和情商的描述,對於我這樣好動的人,就是應該多讀《三國演義》,讓自己多思考,少衝動!

我愛讀《三國演義》,讀《三國演義》比看動畫片、玩遊戲和小朋友嬉戲更讓我感到快樂!更重要的是讀《三國演義》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作文4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爲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世人都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隻一個梟雄,怎麼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麼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說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鬱悶地說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的劉姓外,其餘比之曹操,孫權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時投了曹操,早統一全天下了!什麼三國,什麼兩晉南北朝統統靠邊站啊!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說,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什麼定三分隆中對策,什麼諸葛亮舌戰羣儒,什麼周公瑾火燒赤壁,什麼關雲長水淹七軍,什麼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爲小說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採用虛實誇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然而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啊!因爲書本上的.歷史不就是照着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國,諸侯混戰,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一,可是還沒有統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正規武裝組織政權瞭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着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衆多,他自己又非常有軍事才能,可謂佔着天時;東吳的孫權,憑藉長江天險,統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佔着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領蜀,然後以蜀爲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佔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闢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夥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臥龍”先生,爲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後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啊!也許還是老媽說得對,諸葛亮真的應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說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麼遺憾了!

作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夥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爲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風雲際會;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一部充滿傳奇色調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作文5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爲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爲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但是我初次拿着到這本書,看着看着,被裏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動着,令我愛不釋手。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爲國家着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纔到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讀後感《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

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爲天下百姓着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爲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爲百姓着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爲人民服務。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麼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作文6

《三國演義》是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寫的通俗小說,是我國著名 的長篇歷史小說。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羣雄逐鹿中原。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權 術、計謀、武力、人心的爭鬥,形成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勢。然而爭鬥

並沒有停止,魏、蜀、吳三方仍在保存自己實力的同時企圖消滅其他兩方,統一天下。

今天,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對曹操這個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以往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起戲臺上那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白臉奸 臣,在這裏,人們只是看到了曹操陰險、狡詐的一面,卻未看到他治國有方的另一 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試看,經過多年戰亂,農業生產遭到極其嚴重 的破壞,中原地區出現了 “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於是曹操積極推廣“屯田” 方針。屯田方針分“軍屯”和“民屯”兩種。“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

荒種地,屯田農民直屬國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穫時只交給國家四至五成的糧食;“軍屯”就是邊防戰士守邊種地,收穫的糧食全都上交給國家。由於曹操此舉,才使中原農業得以很快恢復。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任也是很突出的一個優點。他打破了漢末以官位世襲的 傳統,宣佈重用那些出身低賤卻有專長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等雖然出身 寒門,但有一技之長,都被提拔成了大將。所以當時自願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 多,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爲他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曹操的軍事才能也是極其突出的。〔作者沒有大篇幅描寫整本書中關於這個 人的內容,而是摘取了一些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真正做到了主次分明。〕在戰爭中他常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變被動爲主動,化劣勢爲優勢,創造了許多以少勝 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如公元200年官渡之戰中,袁紹想以十萬大軍的優勢兵 力,直搗曹操的政治中心許昌,想一舉消滅曹操。當時曹操手下只有兩萬兵力,當 他得知袁紹要發動總攻時,便同謀士分析當時的形勢,利用袁紹優柔寡斷、內部意 見不統一的弱點,設計謀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

對我特別有啓發意義的是,曹操“任人唯賢”這一點。我們班的班幹部人選 歷年來一直沒有什麼變動,一些組織能力差的同學仍連續幾年擔任班土部^而一些 有工作能力的同學卻不能在班上大顯身手。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借鑑曹操的用人方法 呢?於是我向老師請示,親自爲班上主持了一次班幹部選舉大會I讓同學們投票選舉 自己心目中稱職的班幹部。經改選後的班委會,不久便使班裏的工作呈現出新的局 [(作者將書中主人公的品質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立足於實際,使整篇 讀後感更加充實飽滿。

通過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使我全面地瞭解了曹操這個著名的歷史人 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對身爲中隊長的我來 說,還提供了很多管理班級的好辦法呢!

《三國演義》作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提起這首《臨江仙》,最先想起的,都是《三國演義》吧。那本裹挾着厚重的歷史感,夾雜着爾虞我詐的戰爭陰謀,那無數個鮮活的人物,就如同這首詞一般,演繹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在我心裏,無愧於四大名著之首。首先便是那些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就如林俊杰在歌裏唱道:“不是英雄不讀三國”雄才大略如曹操,禮賢下士如劉備,江東霸主如孫權,神機妙算如諸葛亮……每一個,都令人神思,令人嚮往。

第一個自然是諸葛亮,試問哪個孩子不喜歡諸葛孔明?他的,草船借箭、智取華容、三氣周瑜,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以至於我們常常將他神化了——看吧,就這一段話,我便用了三四個神。可是這樣一個神,他也會犯錯,也會生老病死,這是多麼難以置信的事!讀到諸葛亮命隕五丈原的時候,我立刻就把書扔了,消沉了好幾天,再讀,也意興闌珊。那種感覺,一個詞來描述的.話,大概是幻滅吧,偶像破滅的失落。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應該允許別人犯錯,應該推己及人,畢竟,誰都不是神。

我想,作者所描寫的,也有一個個現實的無奈與悲劇吧,如諸葛亮,如諸葛亮所代表的蜀國。哪怕是作者筆下的“主角”,也免不了鞠躬盡瘁的臣子病死他鄉,最後一任帝王樂不思蜀,國土換一個新主,我們有太多的喜劇作品,可生活卻是送上桌的食物,裝在一個個餐具與杯具之中。可是,就像開篇說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自哀自嘆也不過一世,是非成敗轉頭空,倒不如滿懷希望去迎接傷感。

有人說,三國中魏國最強,兵力最多,國土最大,曹操與司馬懿更是雙強聯手。可我卻覺得,魏國也只能強大一瞬,曹操與司馬懿雖然都很厲害,可他們二人野心極大且生性多疑,各個懷疑這懷疑那,君臣之間不信任,國家又怎麼會繁榮?在信任這點上,蜀國倒是一個榜樣,君王劉備用人果敢,爲了賢臣可以三顧茅廬;文有諸葛孔明,足智多謀自不必多說,武呢,關羽張飛趙子龍爲蜀國打下多少國土,保護了劉備多少次?而君臣之間,他們互稱兄弟,關羽死後,張飛氣紅了眼,劉備眼淚止不住,仁義之至。信任,是任何珍寶都抵不上的,如此美麗,如此重要。

可雖然劉備在信任這點上令人佩服,其人,我卻不怎麼喜歡,在我眼裏,他甚至不敵曹操十分之一。曹操身爲貴族,論文學論政治論軍事自然比劉備強了不止一星半點,就如《短歌行》,劉備可能寫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再說形象,一哭一笑。說實話,我最不能忍的還是劉備的哭,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爲何要哭呢?爲何不能向曹操一樣笑呢?笑對人生,自信而豪氣,難道不是更好的方式嗎?但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也許正因爲劉備的哭,才造就了劉備的明與仁,寬厚與民心。

逝者如斯夫,那個戰火紛飛的三國,也漸漸暗淡,只留下白紙黑字,憑我們各自抒發情懷,憑我們追憶那臥龍諸葛、奸雄曹操、那厚重的,我們的,精神寶典。

《三國演義》作文8

明媚的陽光下,那本散發出神祕氣息的書,令當時懵懂的、充滿幻想的我如癡如醉!皎潔的月光下,又是同樣的這本書,一幀幀精彩紛呈的畫面,一件件蕩氣迴腸的故事,使我燈火通宵到天明!我疑惑,我不解,我更振奮,更向往……

一個神祕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記得,那是一個雪花飄落的時節,大概是因爲雪花會讓人文采飛揚,遐想連篇吧!於是,我迷上了讀書,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徹底的迷戀上了書——這個文明的使者。也正是從那時起,我才知道了你的存在。

可是,起始我的書架上並沒有你,我好生失望。後來,在我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爸爸終於同意給我買,我的書架上也終於多了你的身影,你便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心中的那道彩虹。可剛讀了沒幾天,便覺得乏味了,於是將你丟到一邊,不管不問了。記憶中,這好像是從結識你以來,初次沒有了你的陪伴,或許,有那麼些許的孤寂。

後來,在爸爸的開導下,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也知道了讀書是不能光靠興趣的。於是,你又一次成爲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忠實的伴侶,而這一次,我許下的諾言是永遠。

或許就在那時,我開始學着去品味你。我曾爲董卓的暴行憤恨不已;也爲關羽的忠肝義膽拍手稱快;我甚至爲孔明的逝世而傷心了好幾天……。不管是曹操的雄才大略、劉備的“仁政愛民,韜光養晦”、孫權的“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或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的“胸懷大志,居心叵測”、周瑜的“才華橫溢、精明老到”;亦或是張飛的“威猛剛毅,義薄雲天”等等,都讓我愛不釋手,推崇備至,百看不厭。雖然當時的我並不能完全領悟你的內涵,但我已經深深迷戀上你了。

至今,當我重新打開你的嶄新的書頁,回想起童年的天真和稚嫩,有着些許的歉意,又有着許多不一樣的感受和更深的領悟。

或許,沒有三國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沒有那個時代龍一般的叱吒,沒有這個曾經彎弓射日的民族一代興亡,就無法鳴奏出你的波瀾曲折,交響出你的搖弋多姿。我也驚羨於你的蕩氣迴腸,遙想官渡之戰,是何等悲涼,惜赤壁梟雄,是何等壯懷激烈。坎坷的征途,揮斥出你王者的風範,霸王的豪邁。

霸王終究是霸王,風光無限,可是,沒有小人物的映襯,哪來霸王的風采。小人物默默無聞,既不顯耀於朝野,也不聞達於諸侯,但他們卻有樂知天命,安然淡定的人生態度;雖沒有力拔山河之勢,不能指點江山,卻可笑看風雲;沒有運籌帷幄,也不能神機妙算,卻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雖沒有豐功偉業,也不能一揮而就,卻可以平平淡淡。這些雖不驚心動魄,也不感人肺腑,但卻是我與《三國演義》最真切、最深刻的溝通了。

我深信,這種溝通還會繼續下去,追隨你的腳步不會停歇,至少我不會。因爲這是歷史的掙扎,就讓我邁着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在那無人問津的小道上,獨自去品味,去思索……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時常浮現於我的眼前,但塵封於我腦海中的卻是書中每一個人物對人生的不懈追求與執着。這正是我的需求,我相信讀書會伴隨着我的每一個朝暮,而我也會在讀書中更深刻的理解到人生的真諦。

《三國演義》作文9

因兒子國中住校,空閒的時間隨漸漸平靜的心日漸增多,一些往日裏擱置的計劃也慢慢提上日程。兒子很大方,一向視自己的書櫃爲寶,不經本人同意:不能私動、不能私拿、不能私借的“三不”原則對我這個媽格外“優待”,可以在他住校期間自由出入其房間,可以開其書櫃,選其好書,美美欣賞!

嗨,我這孩子,什麼都大方,就是一提他的書,就“小氣”起來,想來也是吃過這樣的虧。曾經,把他的愛書借給好友,歸還時,像烙饃卷,還有缺角少棱的。小兒說:像這樣不愛書之人,書到其手那是折磨。自此,借書很是慎重,更甭提開其書櫃,任其取閱啦!算來,由此待遇的,當屬他孃親我了。

——序言

這幾日,搬上案頭的便是這《三國演義》。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自小便知,也曾圖書館與其相遇,可每每讀之,或生澀難懂,或索然無味,就放在一邊,另選其他。及至此年間,翻之閱之,頓覺開竅似的,竟讀懂了其中之含義,竟且有興趣爲之熬夜幾日不讀完不罷休之意,我也是醉了!

讀《三國演義》,使我眼界開闊,思維隨其人物的出場、歷練、結盟、馳騁沙場而深深折服。

今天單說劉備,劉皇叔——

此人因祖上得罪朝廷,雖與母居於鄉村偏僻之地,卻不忘飽讀詩書,胸懷凌雲之志,終於28歲之際投身政界,與志同道合的張飛、關羽相識、相知,“桃園三結義”後,結生死之盟約,終其一生,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生死相隨。這是劉備的兄弟情!

政途、征途上,劉皇叔求賢若渴,集結各方人才,“三顧茅廬”求見諸葛孔明一折便知其禮賢下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其跟從。且常存學習之心,放手政權於有才之人,不嫉妒、不疑心、不干涉,使其充分得到尊重併發揮其才能。且誓保漢室,忠心可鑑!這是劉備的君臣情!

結盟、征戰之時,劉備因漢獻帝的一句劉皇叔,肝腸寸斷,淚如雨下。幾經周折,歷盡千難萬險終不悔,與東吳孫權結盟,除預奪其皇權的曹操,每次都險遭不測,卻從不退讓,不膽怯,不後悔。結盟之時,東吳看局勢之變化,時而會倒向曹操陣營,劉備也不灰心,不計怨,始終如一,衷心護主。這是劉備的.忠義之舉!

看劉備,三分天下,勢均力敵,兄親弟恭,君臣之誼,盟友答約,不離不棄,誓保漢室,爲國捐軀。可敬可嘆!豐功偉績。但人生終有遺憾,在此也不得不提——不說國之如何,但說治家一事,我看劉皇叔尚差亦!

其身死後,此獨子劉禪即位,不思進取,享樂主義,疑心又重,近奸佞、遠忠賢。前線諸葛亮一家三代爲保皇室血灑疆場;關羽、關平、關興、張飛、張苞父子上陣殺敵均命喪黃泉;趙雲老將一息尚存必戰終爲國捐軀;各路英豪浴血奮戰魂歸他鄉。而此時的大後方,皇室的劉禪呢?真是諸葛亮鞠躬盡瘁都扶不起的阿斗呀!不但不戰而屈,拱手河山相送,且樂不思蜀,混蛋之極!誰之過?孰之過?各位看官自有思量。

劉備,劉皇叔——一代風流人物,忠君愛臣之人,與衆英豪共創的大好江山最後卻敗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中。作爲父親,倘若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三國演義》作文10

有詩云:一呂二趙三顏醜,馬張許典皆平手,五龐六黃壽亭侯。

因爲我們之所以喜歡趙雲是因爲《三國演義》這本書,關張趙馬黃也只有因爲小說纔會成爲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中國古代亂世很多,爲什麼三國時期的武將我們最爲熟悉,還不是因爲一部《三國演義》。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閒暇時看看三國,三國裏有我們需要的東西。

趙雲是三國武將裏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智勇雙全,個人認爲,趙雲是三國第一武將!當然,我的'依據是《三國演義》。

如今有很多人,認爲三國中武藝最高強的人是呂布,其實仔細分析起來,完全是因爲一種印象。

其實這些根本不能說明他們的武藝有多高強,一次戰鬥的結論並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下面將對這些比試逐一分析,另外同趙雲的一些戰役做比較,從而就可以得出趙雲武藝三國第一的結論了。

這種分析方法稱爲“同類戰鬥典型列舉比較法”。

一、與著名武將交手戰鬥的分析

大家常說,關羽能溫酒斬華雄,能斬顏良誅文丑,好像殺死了許多名將,趙雲似乎沒有這麼有名的戰役,趙雲殺的絕大多數是很一般的武將。

其實,一個武將能夠戰勝或者殺死其它著名的武將,除了同這個武將自身的武藝有關以外,還和他的機遇有關,如果他沒有機會去和那些著名武將交手,他當然不可能殺死這些名將,從而使自己成名。但是這決不能成爲這個武將自己武藝不高的證據。當然,趙雲也有和成名武將交手的經歷,讓我們來比較一下:

趙雲剛出道時,演義上稱“少年將軍”,曾和文丑戰過五十餘合,殺退文丑,而關羽也曾與文丑交戰,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據此說關羽的武藝比趙雲高,其實非也,且聽我慢慢道來。

演義中說有過這樣的描寫“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可見徐晃是打不過顏良的。可是後來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時,演義中又有這樣的記載,“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

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徐晃能和關羽打八十餘合不敗,卻只二十餘合就敗在顏良手下,據袁紹說文丑的武藝還要強過顏良。以此來看,並不能說明趙雲能五十餘合殺退文丑就是不如關羽。

其實關羽斬顏良是仗着馬快,“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各位有聽說過用刀刺的嗎?

似乎關羽自己也沒料到赤兔跑得那麼快,還來不及舉刀,只好用刀頭來刺了,呵呵。誅文丑也是馬快,文丑準備不及,只好繞河而走,結果被趕上,“腦後一刀”。這樣看起來,關羽全是靠的偷襲,要說真有功勞,也是赤兔馬的功勞,他不過到地方了揮揮兵器,簡單就贏,怎能和趙雲相比。

《三國演義》作文11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我的啓蒙書籍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開始獲得讀書的樂趣。俗話說讀好書,好讀書。在這古代的小說的薰陶下我獲得了十分大的樂趣。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一件的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事,那時候羣雄並起,唯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奉天子以令諸侯。在人人都想獲得天子的情況下爲什麼只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三國演義》的探索之情。

人人都說曹操是一個奸雄,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認爲曹操是個真英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奸是對忠來說的,而在那羣雄紛爭的年代裏誰奸、忠呢?從當時當地的人來說,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地漢朝的臣民說,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說,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給曹操戴上奸臣帽子,爲漢獻帝喊冤,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問題也不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氏家族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

說怪,其實也不怪,其中還有個道理。

國家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並不那樣具體。政府比較具體的象徵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會有統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天下就大亂了。所以,在古代“忠君愛國”這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一、安定的秩序。至於皇帝是什麼人,什麼樣子,那倒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讓全國統一,這偉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點奸招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劉備沒有耍過奸招,所以說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學的。

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頒佈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一、和平的願望,符合了時代要求。奉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政策,造成了瓦解敵人的軍事優勢,壯大了力量,鞏固了統治。同時,也繼承了漢朝的政治遺產,利用了漢朝的政治機構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頒佈法規,發展生產,得到人民的擁護。同樣,江東孫權這一家,雖然割據江南,卻還用漢朝官職,用這塊名號辦事。四川的劉備更是自稱漢朝宗室,用這名號來罵曹操是賣國賊。這幾家的宗旨其實是一樣的。直到曹丕稱帝以後,這兩家才先後稱帝。要說曹操挾漢帝就是奸臣,那麼,到轉過來,曹操不挾,還是會有人挾的。曹操用上這個名號,從公元196年到220年,幫助漢朝多延續了25年。要是曹操不挾,如他自己所說的,“正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中原地區的分裂的局面延長了,民不聊生。正因爲人心思漢,所以漢朝這個名號還可以繼續利用,曹操一生不稱帝,到曹丕繼位,經過曹操二十多年的經營,內部鞏固了,另一面,蜀、吳一時也攻打不下來,才摘了舊名號,另起新名號。

就在我悟出了這一點以後,和我爸爸爭論,爸爸見我言之有理就說:“服了你啦!”這是我找到了看書與閱讀的快樂。

閱讀是可以令人快樂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內心涵養的一種休閒,所以閱讀時我快樂,因爲我悟出了閱讀的真諦。

《三國演義》作文12

劉備打江山靠的是兄弟,那麼對這麼一個好哭的人來說,無論是江山還是兄弟都是使其流淚的誘因,更何況兩者還是緊密相連的,在爲兄弟而哭主要突顯的是作爲“仁義之士”的劉備其真性情的一面。

《三國演義》寫人物最重“義”的品質,許多與正面人物相關的事件也與“義”有着緊密的聯繫,如開篇描寫劉、關、張結盟叫做桃園三結“義”;三人失散,關、張二人相聚共尋劉備,被叫做古城聚“義”;再如彰顯關羽剛直不阿的性格,也是使關羽備受讀者爭議的事件,叫做“義”釋曹操,當關羽遭遇黃漢升,惺惺相惜到最終招降,源自的是關羽“義”釋黃漢升;張飛“義”釋嚴顏,並最後招降;更有馬騰舉兵討伐曹操的.舉“義”;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由始至終用“義”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而“劉備形象的生命是以桃園三結義相始終的,離開了這個義,形象將成爲沒有靈魂的軀殼。”

在劉備的生命中“義”是第一位的,他是一個把“兄弟義氣”看得高於一切的有情有義的皇帝,瞭解《三國演義》的人皆知,劉玄德重情重義。小說中劉、關、張三人結義時,劉備雖有漢室的高貴血統,過的卻是“織履販席”的生活;張飛的日子稍滋潤些,不過也是賣酒屠豬辛苦所得;關羽最爲悽慘,是個聽人差遣的車伕,惹上了人命正欲投軍。按三人當時的社會地位,都是屬於艱苦爲生的社會底層勞苦大衆,他們的結義,純屬於是友誼的體現,感情的昇華,相互間沒有地位等級的差異,沒有利益財富的驅使,更不是報着互相利用的目的,一時利害一致的衝動結合。毛評本寫道: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爲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桃園結義之後,三兄弟便形影不離“食則同桌,寢則同牀,恩同兄弟”。最是難能可貴的是,三人貧賤時結下的情誼,一路走來有增無減,全始全終。作爲大哥的劉備,兄弟之情更是在其佔心中佔據第一重要位置,能爲了兄弟義氣而舍江山,古往今來,劉備堪稱第一人。

書中描寫的“桃園結義”被後人傳爲佳話,並作爲經典歷史典故至今對中國人影響深遠。三人雖不是一奶同胞但情勝兄弟,更是志同道合的創業盟友,關係自然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君臣。張飛因酒醉使徐州失陷,而劉備的兩位夫人也一併落入呂布之手,他羞愧難當亦欲拔劍自刎以謝罪。毛評本寫道:張飛拔劍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奪劍擲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說罷大哭。關、張俱感泣。劉備這一哭一言煞是感人,使得兩位弟弟也隨之“感泣”。在如今的標準看來未免有些言語過激,但從封建文化的角度來看,此言此舉恰是其大丈夫的優秀品格的彰顯。

劉備登帝位後,與關、張仍然“名雖君臣,情同兄弟”。

《三國演義》作文13

有道是“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一直想完整的看這部歷史鉅著,近日,得三國的最新碟片,自看一集後,便一發不可收,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工作之餘花費了近半個月之久,看完這部九十多集的歷史巨片,深受鼓舞,常思索,不記錄些心得,內心一直掛念之,如同一件未了之事,現記之,同時也爲回饋訪問鄙人空間之友,如有點滴之用,感恩不盡。

三國演義記錄漢朝末期,三國鼎立的形成過程,重點對劉備、曹操、孫權三位“幾百年才能出現”的亂世英雄創業之道、爲人處事之道、管理之道、權謀之道的生動歷史再現,大繁至簡,我想現代企業或個人如能深得三國精髓,問題大都能迎刃而解了。

1、創業之道

創業當先立志,志當存高遠,曹操、劉備在勢單力薄之時就立下宏圖大志,不因爲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忘卻心中夢想,擁有超乎想象的自信和毅力。而同時也有劉表、袁紹等地方諸候,思想保守,只圖一時享樂,缺乏長遠規劃和遠見思維,最終落入被一一吞併的下場。而三位英雄人物,至死都不忘統一大業夢想。如同史玉柱所言,創業之前的定位非常重要,你定位於全國市場,你就有可能做成全國市場,而你定位一方市場,那最好的結果就是做好一片市場。一個人的胸懷和肚量,是要看他面對失敗或被人出賣後的表現。劉備在四十多歲時仍屢戰屢敗,身無半寸容身之地。卻仍然不忘其志。

2、管理之道

管理之精華在於人心,當然制度是保障,如同兵家之兵符,它代表了權力之象徵,但卻不是至勝之關健。人心所獲,何愁未來,“只有做不好事的人,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人才決定生產力,決定命運。劉備縱有匡扶漢室的雄心大志,沒有諸葛亮、五虎上將的輔佐,自然沒有蜀國王朝的建立,歷史必將改寫。用人不疑,但目標考覈還是必須的,如同軍令狀。人盡其才,人盡其用。領導不一定爲能力最強之人,但卻能將一羣能力強的人招之麾下,彼此發揮最強的一面。團隊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的`力量。這需要的是領導的胸懷和資源整合能力。領導的強勢如同曹操,身邊缺乏才俊,難以聚焦人才。而事必躬親、自然落得如諸葛亮,出事未捷身先死。

3、爲人處事之道

仁術永遠強於霸術,劉備數次死裏逃生,歸於厚正處事之道,貴人相救,桃園三結義,傳天下美談,同樣劉備荊州大敗,歸於結義之情,他人無法體會之情結。曹操在經過世界唯我爲尊的霸權思想後,在後期,重在勵精圖治,廣納人才,施以仁術,成就大業,同樣臥心償膽,超強的忍耐力是事業成功大小的關健,劉備受盡屈辱,司馬懿潛伏了魏國家族幾世,縱有曹操世代家族高度監控和防備,卻改變不了改朝換代的歷史命運。

4、權謀之道

用兵貴在計謀,虛實結合。劉備在未得諸葛亮相助時,僅憑武將無軍師相助,難成大器。企業在經營同時,面對市場變幻,必須有相應對策應變。必須做萬事俱備,有無東風則是天象,上天的安排。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國演義》作文14

書,是快樂日子裏的一把吉他,盡情爲你彈奏生活的愉悅;書,是憂傷日子裏的一股春風,輕輕地爲你拂去心中的愁雲;書,是人生道路的一盞明燈,默默地爲你驅趕心中的陰霾。而我最忘不了的還是那本《三國演義》。

無論孤獨,悲傷還是開心時,它總是形影不離的陪伴着我,它就像我最真摯的朋友,永遠都不離不棄。

夜很靜,孤零零的月亮落寞地掛在天邊,知了淒涼的鳴叫越發刺耳。荷花那驕傲的勢頭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悵然若失地坐在陽臺上,時光在這如水的月色中悄然流逝,無聊的我正不知如何打發時間時,眼角的餘光不經意間發現了書櫃下那本《三國演義》,輕輕地把它從書架上抽了出來,拍了拍灰,翻開塵封的書頁,書裏插畫中的那些英雄豪傑依然那麼威武,充滿活力。我不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呂布粗心大意,失了徐州,讓我爲他惋惜,也警醒着我,一定要把學習中粗心的毛病改掉;董卓的陰險狡詐,讓我義憤填膺;劉備的仗義凜然,讓我佩服不已。眨眼間,孤獨無聊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每當我失意時,它就像我最親的朋友,安慰開導着我。

跳長繩,一次無心之過——絆繩,讓我們班與冠軍擦肩而過。同學們的嘲笑,責怪不停縈繞在我耳邊,就連最要好的朋友也用鄙視的目光看着我。我傷心極了,衝出人羣,躲在教室的.角落裏抽泣着,淚水溼透了臂下的那本《三國演義》。這時,我突然想起,書中的劉備以前不也和我一樣,僅僅是個小小的匹夫,被旁人嘲笑,辱罵。可他沒有萎靡不振,而是用自己的智慧,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最終成了一代明君。不知不覺的我又被書中的精彩情節感染了,剎那間,同學們的責怪全都變成了耳邊風。

每當我得意時,它就像我是一位淳淳的智者,將我從萬丈深淵中拉出來。

考試卷就要發下來了,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教室,卷子拿到手,我驚呆了,“哇,100分”,我高興得蹦了起來,再看看其他人,全都80幾分,我高興極了,高舉着卷子向別人炫耀,一不留神,碰掉了桌上的那本《三國演義》,我彎下腰撿了起來,餘光發現了目錄上的“火燒赤壁”,我頓時想起,書中的曹操當時本兵強馬壯,大勝在握,就因爲太過得意,輕視對手而敗得一塌糊塗,我連忙放下手中的卷子,“驕傲使人落後”我可不能重蹈覆轍。

從這以後,閒暇時《三國演義》成了我最好的明師益友,當其他同學在操場上開心得踢足球時,我卻坐在教室裏目不轉睛地看着《三國演義》;當他們回到家第一時間打開電腦時,我卻坐在陽臺,一邊喝茶,一邊品味着《三國演義》;當他們進入圖書館不約而同地走向漫畫那一欄書櫃時,我卻依然欣賞着《三國演義》。

我喜歡讀書,喜歡那充滿個性的人物;我喜歡讀書,喜歡那跌宕起伏的情節;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在書的海洋裏遨遊,真是快樂無窮啊!

《三國演義》作文15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書,因爲對於人類來說,書是不可缺少的。有人喜歡《中華上下5000年》;有人喜歡《綠山牆的安妮》…….而我最喜歡的書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爲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事實,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爭鬥,叱詫風雲的英雄人物,演繹了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發展與轉化。忠義與奸佞的衝突,豪傑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鬥爭……..

劉備、關羽、張飛、趙子龍、諸葛亮、曹操、呂布。其中,魏國的皇帝是曹操,蜀國的皇帝是劉備,吳國的皇帝是孫權。《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明代的羅貫中。

我最喜歡裏面的第三回《虎牢關三英雄戰呂布》。從”三英”二字中展現出了呂布武力的高強。

事不遲疑,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吧。這個故事寫了以下情況。話說曹操來到了陳留,找到了父親。隨後在當地孝廉衛弘的幫助下,豎旗招兵義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沒幾天,各路諸侯紛紛響應,捉拿董卓。南陽太守袁術,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長沙太守孫堅,渤海太守袁紹等17路諸侯。劉備,關羽和張飛在途中偶遇公孫瓚,並同他們一同前往洛陽。

各路諸侯到達洛陽後,各自安營下寨。曹操殺牛宰羊,商議策略。

衆人一直推舉袁紹爲蒙主,孫權自告奮勇,自己率兵前去迎戰董卓。袁紹大喜,命孫權前去汜水關應戰。董卓的.大將李雄把孫權打的落花流水,孫權大敗而歸。之後袁紹派俞涉、潘鳳迎戰,但他們都被華雄砍於馬下。

這時一人大叫“小將願望斬華雄頭”。袁紹問是何人?公孫瓚答道,跟隨劉備公的弓馬手。袁紹大怒,一個弓馬手,竟敢胡言亂語,來人,打他出去。

曹操連忙說就讓他試一下吧,又對關羽說,喝完這壺熱酒再去戰吧,關羽說莫急,我快去快回。

過了一會兒,關羽拎着華雄的頭往地上一扔,再看看那酒,還冒着熱氣呢,關羽拿起酒壺一飲而盡。

董卓聽說華雄被殺。大怒,便派手下大將率領50萬大軍前去虎牢關,18路諸侯到虎牢關後,公孫瓚揮起鐵朔與呂布交戰,可是沒打幾個回合,公孫瓚便敗下陣來,拍馬兒逃了。呂布拍馬追去,舉起方天畫戟向公孫瓚後心刺去。

這時旁邊的張飛大叫,呂布休走,燕人張飛在此,說着舉丈八蛇矛向呂布刺去,呂布便於張飛交戰,他們大戰50個回合也沒有分出勝負。

關羽有些不耐煩了,揮舉着青龍偃月刀與呂布廝殺在一起,他們三個大戰30回合也沒有分出勝負。

劉備也去迎戰,劉、關、張三兄弟一起對付呂布,雖然呂布武藝高強,但是人多力量大,漸漸招架不住,敗下陣來。

就這樣,劉、關、張三英凱旋而歸!

我喜歡這個激動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