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跳出舒適圈作文

作文 閱讀(9.19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跳出舒適圈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跳出舒適圈作文

跳出舒適圈作文1

爲了讓我們在寒假裏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謝老師規定: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還要將晨練視頻發到羣裏。

一開始,我是抱着牴觸的心理面對這件事:大家寒假都那麼緊張,可能一醒過來就要寫作業、上輔導班,那半個小時從哪兒來?再說我是個不折不扣的體育盲,除了打球,其他的連碰都不想碰,更別說每天堅持了!

但一想到自己曾在假期前立下的誓言:“我要崛起!我要做出改變!”嘆了口氣,終究還是得跟自己過不去啊!

第一天我沒有剋制住內心的小懶蟲,本來該七點準時起牀,我硬是睡到了7點35分,才被爸爸叫起來。看來適應了舒適圈的生活,再想改變還挺痛苦的。但痛苦總比舒適好,如果長時間呆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只會一天天墮落下去。痛苦是短暫的,而痛苦後帶來的喜悅是永久的、不可磨滅的,甚至會讓你終生受益。

第一天跑步時,剛剛跑完兩圈,就氣喘吁吁的了。步子變得像拖着兩個實心球,兩隻腳痠痛無比,彷彿還在腫脹着;胸口像是壓了塊大石頭氣,怎麼也喘不過來氣。我可能會因爲缺氧隨時倒地不起,最後不省人事!當然,我不會那麼傻。唉,誰叫我平時不怎麼練習?導致每次跑步都是這樣辛苦。

第2、3天,因爲天氣原因不能出去跑步,只能在家裏跳跳繩,在院子裏打打球。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天我都起的格外早,不到七點就起來洗臉刷牙了。到了第四天,連爸爸都有些心疼,說:“我今天本想着如果你起不來就不叫你了,沒想到你還挺積極。不錯!不錯!”這小小的一句讚揚,不僅給了我動力,也算是我跳出舒適圈的第一個收穫,這句話比任何物質獎勵都要真實。

別看跳出舒適圈只體現在了體育上,這個改變仍適用於學習。現在,我正試着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嘗試寫出不同風格的`作文,當然也少不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拋開自己原來不完美的、早已適應的習慣,嘗試着體驗不一樣的習慣。那些看似不習慣的、甚至覺得牴觸的事情,正是你缺少的東西,也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改變,其實不難,難的是對自己負責,時刻保持自律的心!越是自律,就意味着自己的自尊程度越深!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也就不是一件被動、困難的事了,它反而會讓你體會到改變的美妙。

跳出舒適圈,讓我收穫頗多。當我將困境轉化爲又一個舒適圈後,再去改變更深一層的習慣時,這也就是改變的快樂!

跳出舒適圈作文2

司湯達在《紅與黑》中寫道:“我的夢想,值得我本人去爭取,我今天的生活絕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襲。”

所有平穩走過的路都會留下氣味,有氣味的地方意味着熟悉安全,那是自己的領土,是舒適圈。司湯達拒絕囿於舒適圈,認爲應以每日的突破將自己載向詩和遠方。的確,只有不斷突破舒適圈,才能挖掘自身潛力,完善自我,離開舒適圈,更爲廣袤的荒原上常蘊藏着更多可能性。劉慈欣本是高級工程師,卻因着迷於科幻小說而想自己嘗試,不曾想一提筆,竟成了首次摘下“雨果獎”的華人。不踏上遠航的巨輪,何以發現尚未採擷的潛能之果?開疆拓土,又是一片廣闊天地,豈不更好?

可有人說,萬一失敗呢?我說,失敗何妨?即便摔得人仰馬翻,看似一敗塗地,卻並非毫無所獲。老人在決定出海的一刻,就註定是偉大的',即便只拖回一具巨大的魚骨架。我們從決定跳出舒適圈的一刻就註定會成長,即便最終狼狽而歸。因爲,至少我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發現了世界的浩淼;發現自己雖渺小,卻竟然真的從暴風雨裏走了一遭。害怕走出舒適圈的人,恰恰害怕最寶貴的財富——失敗,而也是頑強的人格不可或缺的養料。

有人說,匠人如喬曉光剪紙三十年,科學家如孟德爾幾十年如一日進行豌豆雜交實驗,他們專於一個領域,做自己熟悉的事,利於發揮潛能,又何須突破舒適圈?

我說,這是對突破舒適圈的誤讀。舒適圈倒不如說“舒適球”,不只有面積上的廣,也有空間上的深。他們看似只囿於一個領域,卻並非止步不前,而是在不斷打磨中探求新知、突破自我,這與安逸地呆在舒適圈中有本質區別。

更重要的是,跳出舒適圈,這本就是一種潛能,不挖掘它就會失去它,彼時若危機來臨,蠶食着原有領地,卻發現自己竟沒有能力再建立一個新的舒適圈來遮風擋雨,終會在愈發狹小的圈子中窒息而亡。

如何跳出舒適圈?果斷是第一要素。若明白那條路的盡頭有一個更好的自己,更應立刻行動,“三思而後行”“再,斯可矣。”在猶豫中拖延、在糾結中加深恐懼,會磨光最後的自信和勇氣,最終的結果常是放棄。

我們失落疲倦之時,可以回到舒適圈暫歇,然而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逆風奔跑的。閉着眼睛一跳,又是一片壯美疆域,而跳的動作,似乎也不那麼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