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通用27篇)

作文 閱讀(1.2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通用27篇)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託,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託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戶戶都忙裏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裏,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

一起說笑、一起看那豔麗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裏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爲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爲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鬆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說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3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買來雞鴨魚肉用來祭竈,往上面貼圓形的紅紙,往佛臺前燒紙錢。佛臺前擺着一對蠟燭,插着香,一團火在鐵盆裏燃燒着,奶奶則在一旁不斷添紙,直到化爲灰燼。屋裏煙霧瀰漫,可我們還得向佛祖磕頭。

到了晚上,飢腸轆轆的我們迫不及待想吃月餅,由於爸媽今天休息,所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會有種興奮洋溢的感覺。奶奶切開了一個大月餅,首先她把兩份月餅擺在了竈臺上,然後拜了拜,終於開始吃了…當我們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出去放紙燈了。

在中秋節放紙燈,是姐姐想的點子。這個程序,是一件十分爛漫的事情。奶奶拿出了幾張五顏六色的大彩紙,她將厚厚的紙放在手中搓來搓去,讓紙變得柔軟起來,這樣可以折起來方便些。我們在一旁馬上拿出了蠟燭,點上了火,蠟燭便燃燒起來。心靈手巧的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紙折成了一隻較大的船。我們接過紙船,往它的下面和側面均勻地滴上了蠟燭油,然後將另外小巧玲瓏的小杯子狀的蠟燭放在了紙船的中間。一家人就到河邊放起了紙船,火光照亮了紙船,在水中漸漸漂去,我們都閉上了眼睛,默默許願……

之後我們聚在陽臺上,望着夜空中的圓月,吃着月餅,說有關於中秋的.美麗傳說,猜有關嫦娥的歇後語……。就這樣,我漸漸地睡着了。

每一次的中秋節,都因爲這些習俗而特別有意義!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4

中秋節,爸爸的同事寄來一盒月餅。精緻的木盒子中幾塊月餅靜靜地臥在絲絨上,是皇家女兒,金枝玉葉伴着。

母親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盤子,月餅切成細細小塊,擺成菊的`模樣。一家人洗淨手笑咪咪地放進嘴中品味:燕窩做的餡,味道怪異,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強迫自己吃了兩塊,肚中一陣排山倒海。最後狠狠心,丟進了垃圾桶。

我不禁對母親小時候的中秋節月餅感了興趣。

聽母親說,她們小的時候物資貧乏,一年只有幾塊月餅,用牛皮紙包着,多是桂花和紅豆餡的。拆開包裝,金黃的餅皮滲出鮮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餡軟,面,入口即化;桂花餡甜,清鮮,拌上蜜糖後鮮美可口。麪皮更是層層起酥,咬一口滿嘴留香,回味無窮。

孩子們拿到月餅,通常不急着先吃,而是掰成一點點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們則是不捨得吃,用幾層紙包着拿回屋中。等孩子們都吃完後又從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陣歡呼。有一次,外祖母將月餅放入櫃子,便忘了這事,等找到時已經發黴。全家人因此懊惱了好幾天。

飢餓是食品最好的調味劑,在物資豐富的今天,我能品嚐到高端、昂貴的月餅,卻再也買不到母親小時候對中秋節的盼望和對吃到月餅的歡喜了。

少了這些,月餅索然無味……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5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爲一種食品的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始見於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製作麪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爲月餅。市場店鋪裏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一個要值數百錢。《熙朝樂事》裏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爲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爲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遊賞。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羣結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鹹、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這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爲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6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纔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爲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7

秋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有很多節日在秋天綻放。在秋天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爲在中秋節那天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月餅,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團圓飯了,就因爲這原因所以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的月餅有兩種味道,一種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種是月餅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歡吃那種幸福的月餅。

今天是中秋節,我就在賞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陽臺上等待着月亮升起的時刻。

看吶。那帶這一圈金環似的月亮終於升起來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漸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微雲,向上,向左,再向上升着。突然,月光的顏色光澤變淡了,它高高的掛在那裏。那圓圓的臉頰,掛着溫柔的笑容,靜靜的望着大地。幾多銀灰色的薄薄的`雲圍繞在它的身邊宛如仙女的絲綢翩翩起舞。當時是我就想起了幾句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宮闕,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夢境中,哦!是誰把我的夢境打破了,原來是媽媽叫我去吃我最愛的椰奶月餅了。我想我的最愛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當時我就嚎啕大哭,後來還是我吃到了因爲哥哥他以大欺小唄! 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愛,而哥哥卻只能看着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時此刻我是多麼想請求懇求月亮再圓一些,讓還沒回家的遊子也讓若隱若現地想猜家裏人現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鐘,兩分鐘……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8

中秋節到了,我要回外婆家過中秋節。我非常高興,因爲我又能見到外公,外婆了。我坐上爸爸的車子。途中,我想站天窗,爸爸不讓,我心想:這個爸爸,買個有天窗的 車子不就是給我站的嗎?哼!到了外婆家,一走進家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味——是老鴨湯!我最喜歡喝的湯。香香的,一聞就讓人讒。中秋節一到,我的最愛就都出來了,什麼鴨翅,雞爪,鴨脖——特別是我的小舅,一連吃了好幾個雞爪,才留兩個給我吃,當時我就想:哼!這個臭小舅,外婆明明是留給我吃的,你卻快吃光光了,早知道不拿出來了。吃飯的時候,大家說說笑笑,唯獨大舅沒回來。

我跳舞的時候,一不小心踩到了扇子,摔了個大屁墩,搞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心想:我給你們跳舞,你們居然還笑我?!這個中秋節雖然很快樂,但我的'屁股卻遭殃了。唉,真疼!

在中秋節那天,我去了姐姐的姥姥家玩,我喜歡焚燒玉米皮,但這不是關鍵,我們把藏在玉米皮裏的蟲子收集在一個露露瓶子裏,我們先把幾條蟲子放在另一個露露瓶裏,然後用火燒,我們觀察它們,起初沒有異常,漸漸的,它們開始往上爬,可惜爬不上。有的縮成一團,有的不動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很噁心,後面還有更噁心的。

姐姐把剩下的蟲在它們的瓶子裏放點菜,調料之類的東西,用火燒,漸漸的,水開了,蟲子肯定燒死了。現在,想想都噁心。

這個中秋節,是我最難忘的。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9

中秋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具有獨特風俗的節日,也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代表着一家人團團圓圓。

這個節日的風俗很多,例如吃月餅,燃燈賞月等等蘇。東坡曾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餡。”可見從古代起,大家就很重視這節日了。

幼兒園時,我也開始重視這些節日了。中秋前一天,老師讓大家做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燈籠。我們各個興致勃勃拿起各種各樣的工具加工自己的燈籠,有小兔燈,小熊燈,小狗燈等可愛又耐看的燈籠。

製作過程中,老師還講述着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中秋節已經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了,它與其餘幾個傳統節日一樣,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後來也有貴人,文人學士仿效起來。李白這位詩人便是其中一員。對月亮祭拜這個習俗也就流傳到明天而月下,遊玩於許多中秋習俗,都是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時的我怎麼活聽得懂呢?長大了看到這些話才覺得饒有趣味。

中秋那晚,我與家人們一起閒逛着。到了那條掛滿五彩繽紛的'燈籠的街上,我們漫步在這燈籠的世界裏,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玉兔燈,形象逼真的月亮燈。樸素古典的功能,各式各樣的燈籠,造型優美美不勝收,令人眼花繚亂。那時年紀還小,也不太講究,只是把燈掛在了高處。在燈光的映襯下,一個個燈籠活靈活現的。再加上我們細心設置的燈謎,這些燈籠也變得更加有趣。遠望時如同星星一般,若隱若現,璀璨奪目。

蕩悠了許久,我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條燈火通明的街道。

長大了,再回想起這些往事,不禁笑出了聲。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0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秋》中寫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的就是祈願全天下的有情人都能長相廝守,都能在這一天相聚、團圓,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雖然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不停,但卻絲毫不能阻擋人們回家的腳步。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提着大包小包,打着雨傘、披着雨衣,行色匆匆,似乎心中在想:不管下多雨,我今天一定要回家與親人團圓!

儘管媽媽的單位發了月餅,可是奶奶仍然自己和了面,並讓爺爺冒雨到商店買來了酵母和燒鹼,她老人家要自己親自動手烙糖餅。面終於發好了,只見奶奶將燒鹼化成溶液倒進面中,酸酸的面在與燒鹼進行中和反應後一下子沒了酸味;奶奶又將芝麻糖餡子包進麪糰中,拍成圓圓的餅子,整齊地擺放在面板上,最後的一道工序就是烙了。只見奶奶拿出一個平底的鍋,這是專門烙餅的鍋,把火調得小小的,在上面慢慢地烘烤,不一會,糖餅的'香味就在家中瀰漫開來,到處都是,聞幾口就忍不住流下口水。因爲媽媽要上晚班,所以我們家在中午做了好多菜,還喝了酒。我以水當酒,祝願爺爺奶奶健康長壽,祝願爸爸媽媽工作順利,也祝願自己學習進步!

媽媽臨行前,爸爸深情地說:“今天是團圓節,你要早點回家,我和孩子等你……”從爸爸的話裏,我再一次感受到中秋——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魅力。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每當每個節日的到來,各個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慶祝,在潮陽的節日裏我比較喜歡中秋,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

在早上於中秋這段時間,我們就會開始籌備拜神的物品、晚上吃的食物,這一天裏要拜兩次神,有的人甚至到很多地方拜神。

午夜到晚上是最爲熱鬧的時段了,在中秋也像過年一樣早早就要洗澡穿新衣服。午夜時就要開始第一次拜神,這一次是拜晚上吃的食物,可以形容爲“八菜一湯”一點也不比新年的時候差。

晚上最熱鬧的時候到了,家家戶戶把一個大圓桌擺到天台,大圓桌意喻着一家團團圓圓,並且在這一天不管在多遠的親人都要回來共度佳節,邊吃團圓飯邊賞月是何等的享受啊!吃過飯後,就要開始拜嫦娥了,再拜嫦娥裏必須要有五果、月餅其他的則是小孩喜歡吃的,糖果、水果之類的.。

大人在家拜,小孩在外玩,一般是潮州人的慣例,在公園或天台看,人人都在賞月吃月餅,有些小孩就會拿着燈籠到處遊逛,有時候家鄉里還會舉辦一些活動,拿豬、羊、牛祭拜,有時候還會有潮劇可以看,一些老人和小孩特別喜歡潮劇,並且邊看便跟着唱,處處洋溢着快樂喜慶的氣氛。

中秋佳節每每都會讓我很開心,不僅僅家人慶祝,還能與親戚朋友一起過節。

這就是我印象中的佳節。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2

在廣東東莞有乞月照月爬月,以求早生貴子,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在香港,會有人到公園燃燒蠟燭;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麪。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浙江東部:此地風俗全國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並且傳統上名稱也是直接叫“八月十六”,與端午、重陽、冬至不同。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3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節,正是那一年最快樂,也是涼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勞動結出的果實,最後終於可以品嚐果實的甜美,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鑽入人心之際,家家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別有一番滋味。我記得蘇東坡的詩句中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爲中秋節的美味糕點。有的地方過中秋節,比如江南過中秋就有點與衆不同,比如有錢人家吃月餅,貧苦人家吃南瓜的風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黃花,黃花美麗,善良,聰明。由於那年大旱,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經常躺在牀上,後來,黃花在南山的草叢裏發現了兩個扁圓的野瓜,於是就把他帶回家,煮給父母吃,沒想到這瓜香噴噴,甜津津的`,兩位老人吃了後食慾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黃花把瓜種子種在地裏,後來長出許多瓜來,因爲他是從南山採來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傳着吃南瓜的習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看着月中桂花,聞着一陣陣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歡聚一堂,以成爲節日的一種享受。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4

中秋節從2008年起,與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成爲國家法定節假日。

講到中秋節,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麼,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說、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說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後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曆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着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5

今天是中秋節了,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姥爺家,我打了一會遊戲,大家一起吃完晚飯後,我就和媽媽去看中秋節的月亮,我發現月亮非常亮,也非常的圓,我還發現月亮上有隕石碰撞形成的小黑點。

等我們看完月亮回來,姨媽打開了一盒月餅,我吃了一個,覺得月餅太甜了,都有點膩了,然後我把剩下的一點給媽媽了。後來又和哥哥下了一盤象棋,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姥姥媽媽來到了樓下,看見了有人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的趕路,我想他們可能要回去跟親人團圓。我擡頭一望,看見了月亮,它像一個明鏡,也像一個大月餅,還像一個大玉盤,金黃金黃的.。這使我想到了嫦娥,玉兔,嫦娥正在梳妝,玉兔正在追它的影子呢。我們走着走着,發現月亮也跟着我走,過了一會兒,我發現月亮不見了,於是我東張西望地看,忽然他又從兩個樹的中間冒出來,原來他是跟我們玩兒捉迷藏呀!今天是中秋節是大家團圓的日子,可是我們家沒有團圓,因爲爸爸沒有回家,他在外地沒有回來,可是月亮只有一個,我和爸爸都看着那輪明月就會想到對方的。詩中有一句話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雖然我見不到爸爸,可是我想爸爸正在望着那輪明月思念我們,我也望着那輪明月思念爸爸。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6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全國各地也有不同,但是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中吃月餅習俗最爲普遍。

中秋節吃月餅

我國城鄉羣衆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爲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借月餅寄託對團圓之意。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7

就在前些天,老師讓我們查找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回家翻看日曆,我才知道今年的中秋節過些天就要到了。

記得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媽媽曾告訴我,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聽傳說、慶團圓。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雖然,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到了,這幾天卻一直陰雨濛濛,不過蒙蒙細雨卻給中秋傳說增加了許多神祕的色彩。嫦娥奔月讓我想起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仙子;玉兔搗藥讓我想起了那可愛無比的小玉兔;吳剛伐桂讓我想起了那廣寒宮前的桂花樹,不知道桂花樹是否還那麼枝繁葉茂,吳剛是否還在砍伐桂樹,一直做着那種徒無功的苦差事……

老師曾講,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全國各地各有各的習俗,地方特色也非常突出,聽起來還挺好玩的呢,有趣極了。比如說,在福建浦城,女孩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要掛燈向月宮求吉兆;而在我們當地也有吃月餅、賞月等習俗……

這幾天,連綿的細雨一直下個不停。看來,中秋之夜,想看到“白玉盤”好像是不可能了。不過那些美麗的傳說我卻一直念念不忘,因爲我喜歡那些美麗的.傳說,更喜歡這個家家團圓的日子。我在想,大人們的想法應該和我是一樣的吧,要不,您瞧,他們每個人的臉上掛着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8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很重視,關於它的習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農村,大人小孩都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節,又圓又大的月亮掛在蔚藍的天空上,在這柔和的月光下,無論多麼窮苦,家裏都要買上四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個供盤,條件好一點的,還可以用上好的白麪,裏面放點兒糖,蒸成圓形的,就成了夢寐以求的“月餅”,也做成供盤,乞求蒼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現在生活富裕了,中秋節的`食物琳琅滿目,家裏有各種各樣可口的水果,還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月餅。這天一家人一起去賞月啦,一塊兒在家裏一邊吃月餅,一邊聊天啦,小夥伴們一起做遊戲啦,快樂無比,盡情享受天倫之樂。給親人、朋友送箱月餅,代表團團圓圓;給家人送一些包裝精美的蘋果,代表平平安安。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團圓的人,到了這天特別思念家鄉的親人。除了春節,這是人們最重視的一個節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農忙季節,人們歡歡喜喜吃月餅,高高興興收糧食,其樂融融。中秋節,代表豐收,代表喜慶,代表團圓,農民們收穫辛辛苦苦種來的五穀,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小孩子們可以約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則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賞月,或是在家裏聊聊天兒,這是多麼美好的節日呀!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19

中秋節對於大同人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奶奶家來說更是認真對待的,大姑二姑三姑統統都不能來,該回婆家的回婆家,該在自己家的就在自己家。晚上月亮升起來的時候,爺爺把陽臺的燈打亮了。拿了個大托盤,裏面放着月餅,葡萄,梨,桃,香蕉,西瓜,蘋果等等,果爸給搬到陽臺上,放好,問爺爺:“放這兒月亮看的到吧”,爺爺滿意的點點頭。奶奶負責給包餃子,爺爺非要給包個硬幣,還非要在桌子上擺上五副碗筷,說是有大孫子的。餃子熟了每個碗裏放三個餃子,果爸把果果碗裏的餃子夾開,嘎嘎,果然看到硬幣啦,嘿嘿,都說這小子有福,嘎嘎,媽媽真高興,比自己吃到硬幣還高興。

果果出生,爺爺就託人給算命了,據說很不錯,出生的時辰真是不錯,媽媽也在網上用稱骨算法幫果果算過命,很好,比媽媽的命還好,嘿嘿,這些都是大家的`一種心情,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寶貝兒幸福,媽媽比起你瓜子仁兒阿姨,可差遠了,你澎澎哥哥的名字,可是他們冒雨跑到雍和宮找人起的,嘿嘿。

話說遠了,改天,媽媽好好把給你起名字的前前後後都記錄一下,將來你上學了,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老師肯定會讓大家講講自己名字的來歷,到時候你就按媽媽給你寫的說,嘿嘿,雖然有點兒迷信,但不乏智慧阿。

大同中秋節,還有很多放鞭炮的,晚上家家戶戶都亮着陽臺的燈,很有家的溫馨。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0

剛剛開學就迎來了傳統的中秋佳節,由於最近一直奔波於蘇州上海之間,所以我決定留在了學校度過高中學習中的第一個中秋節。下午的時候就聽說我們要自己做飯,然後和汪老師一起吃月餅賞月,在忙碌中就到了晚上六點多,師妹來了,匆匆地催我們,汪老師已經去了,快點吧。等到的時候,看到了偌大的桌子上,擺滿了菜,連碗筷酒杯擠在空隙裏,豐盛的大席。真的感嘆,現在的體育系師弟真厲害,這樣的一桌菜都能給做出來,且色香味俱全,體育出生的男生找女友時要更加的搶手了。賞月的環節大家比較八卦,調侃了身在美國的郭強博士,並給他傳遞了中秋的祝福,並向他炫耀我們吃到了汪老師珍藏的冰月餅。

歡聲笑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汪老師和善可親、幽默風趣和率直真誠,這與平時的雷厲風行、嚴格要求和精益求精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都說做汪老師的學生很苦,很累,而也只有付出纔會有收穫,更何況人都是有惰性的,自覺得偏向悠閒安逸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又很容易讓我們“停滯不前,被生活所累的”。一件接一件的`事情鍛鍊了我們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效率;一個個挑戰性的任務在撞擊我們的能力底線,讓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學起;一次次的修改培養了我們追求完美、凡事做到讓自己滿意,負責的態度。我發現汪老師這裏有我永遠也學不完的財富,能再次成爲她的學生我感覺的是幸福。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1

中秋節到了,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衆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爲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着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餘”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願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並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於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後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後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爲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2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 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 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 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3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了每一年的八月十五了。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實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因爲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當中的八月稱爲“仲秋”。

從古到今,客居他鄉的遊子常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來寄託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祭月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在古代,不光是皇帝有祭月的社制,平民老闆姓也有祭月之風,只是到了後來就變成了賞月,祭祀變成了歡娛。在唐代時中秋賞月的風俗最爲旺盛,很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而且至今爲止也還遺存着“拜月亭”、“望月樓”等的古蹟。

不過在中秋來臨的時候,讓我們最難忘的還是和親人朋友團聚所帶來的溫馨和祥和。

人與人之間、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情愫往往能在風格迥異的節日意境中得以詮釋。因此節日也就成爲生活中一種特定的溝通公式。

中秋節往往少不了吃月餅,而月餅是有感情的',她帶着濃濃的情意,給了我們思念的情懷。情誼的深厚是無法用物質或金錢的價值來衡量。

歲月的印記無法塗抹,時代的步伐難以停歇,生活中的感動也是無處不在,在中秋來臨之即,去探望曾經給予你點滴幫助的朋友和親人們。

最後在這裏我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別忘了常回家看看!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4

月光紙,又稱爲“月光禡”、“兔兒禡”、“兔爺禡”,是木刻版水彩印製的神像,是中秋節必備的月神像。

祭月時拜月神像(月光紙)的風俗起源於明代,明劉侗、於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紙肆市月光紙,績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偏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續紛。”另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爲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舊時,每到中秋節,北京城中的南紙店的月光紙便會熱銷。舊時揚州刻印木刻月光紙的除清代小東門的會文堂紙店外,後來磚橋上的“松竹齋”、大東門街的“蓮青齋”、缺口街的“生記”等十餘家紙店也紛紛刻版印製月光紙售賣。月光紙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圍還有臘花低鑲的.邊,被人們“請”回家去祭祀,然後焚燬。

月光紙中形象最初爲道教形像,是一整張毛邊紙印刷的,是以嫦娥爲主的月宮圖景,上面有“太陰星君”的形象,後慢慢變爲佛教形象和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太陰星君被菩薩的形象所取代,民間信仰中稱其爲“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或“月光娘娘”。在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

還有以一張整幅順紅紙印製的,上端是“關聖帝君”、“增福財神”,是給鋪戶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5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曆的八月十六日。那麼,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爲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後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紮,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爲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裏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於是便挖來煮着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飢。俞大猷得知後發動大家都去採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爲“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於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6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並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爲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爲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國城鄉各地,乃至在遍佈世界各地的.華人僑胞,中秋節這天都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民間諺語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習俗。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蕃薯芋頭,供家人食用。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蕃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還有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繫起來。"芋艿"和"遇難"的諧音,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

中秋遊樂。在江南一帶,因爲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夜半湖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樁。

中秋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27

中秋佳節來臨,那爲什麼我們中國會有中秋節這個傳統習俗呢?讓我給大家娓娓道來吧!

許多人都認爲,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傳說記載: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之後,飛向了月亮。嫦娥此舉是爲了代替后羿受罪,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爲此頗爲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相傳,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所以會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亮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來世人每逢中秋,不僅想登月與嫦娥一聚,還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的`時候,會祈求男的早日登步蟾宮,高攀仙桂……女的則希望相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爲節日來慶祝了。

另外有人認爲,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這本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爲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中秋的由來,衆說紛紜,你覺得哪一種纔是最符合邏輯的呢?你又最喜歡哪一種呢?